21.某流域面积为500km,多年平均流量为7.5m3/s,换算成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 a、887.7mmb、500mmc、473mmd、8052mm 22.某流域面积为10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多年平均流量为 15m3/s,该流域多年平均的径流系数为()。 a、0.55b0.45c、0.65d、0.68 23.己知某流域,一次历时3h的降雨,降雨强度均大于上层土壤人渗能力 4.0mm/h,下层土壤入渗能力为2.5mm/h,不考虑其它损失,则此次降雨所产生的 壤中流(表层流)净雨为()。 a、2.0mmb、6.0mmc、4.5mmd、7.5mm 24.某闭合流域的面积为10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多年平均蒸发量 为576mm,则多年平均流量为()。 a、150m3/sb15m/sc、74m3/sd、18mm/s 25.某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00mm,则该流域多年 平均径流系数为()。 a、0.47b、0.50c、0.65d、0.35 26.水量平衡方程式P-R-E=△W(其中P、R、E、△W分别为某一时段的流域降水 量、径流量、蒸发量和蓄水变量),适用于()。 a、非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b、非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 c、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 d、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 27.流域中的湖泊围垦后,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一般比围垦前()。 a、增大b、减少c、不变d、不肯定 28.流域中大量毁林开荒后,流域的洪水流量一般比毁林开荒前()
21.某流域面积为 500km2,多年平均流量为 7.5m 3 /s,换算成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 )。 a、887.7mm b、500mm c、473mm d、8052mm 22.某流域面积为 10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050mm,多年平均流量为 15m 3 /s,该流域多年平均的径流系数为( )。 a、 0.55 b 0.45 c、 0.65 d、 0.68 23.已知某流域,一次历时 3h 的降雨,降雨强度均大于上层土壤人渗能力 4.0mm/h,下层土壤入渗能力为 2.5mm/h,不考虑其它损失,则此次降雨所产生的 壤中流(表层流)净雨为( )。 a、2.0mm b、6.0mm c、4.5mm d、7.5mm 24.某闭合流域的面积为 1000km 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050mm,多年平均蒸发量 为 576mm,则多年平均流量为( )。 a、150m 3/s b l 5 m 3 /s c、74 m 3/s d、18m m 3 /s 25.某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8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400mm,则该流域多年 平均径流系数为( )。 a、0.47 b、0.50 c、0.65 d、0.35 26.水量平衡方程式 P-R-E=∆W(其中 P、R、E、∆W 分别为某一时段的流域降水 量、径流量、蒸发量和蓄水变量),适用于( )。 a、非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 b、非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 c、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 d、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 27.流域中的湖泊围垦后,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一般比围垦前( )。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不肯定 28.流域中大量毁林开荒后,流域的洪水流量一般比毁林开荒前( )
a、增大b、减少c、不变d、减少或不变 29.流域退田还湖,将使流域蒸发()。 a增加b、减少c、不变d、难以肯定 30、下渗率总是()。 a、等于下渗能力b、大于下渗能力 c、小于下渗能力d、小于、等于下渗能力 31.田间持水量可以转化为()。 a、地下径流 b、地面径流 c、地面和地下径流 d、蒸、散发水量 32.某流域(为闭合流域)上有一场暴雨洪水,其净雨量将()。 a、等于其相应的降雨量b、大于其相应的径流量 c、等于其相应的径流量d、小于其相应的径流量 二、填空题 1地球上的水以态、态、态三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 和 中。 2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循环和循环。 3水文循环的外因是,内因 4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有 、 和 5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于某一区域、某一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可表述为 0 6.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 五段 7河流某一断面的集水区域称为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减少或不变 29.流域退田还湖,将使流域蒸发( )。 a 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肯定 30、下渗率总是( )。 a、等于下渗能力 b、大于下渗能力 c、小于下渗能力 d、小于、等于下渗能力 31.田间持水量可以转化为( )。 a、地下径流 b、地面径流 c、地面和地下径流 d、蒸、散发水量 32.某流域(为闭合流域)上有一场暴雨洪水,其净雨量将( )。 a、等于其相应的降雨量 b、大于其相应的径流量 c、等于其相应的径流量 d、小于其相应的径流量 二、填空题 1.地球上的水以______态、______态、______态三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 ______ 、______ 和______中。 2.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____循环和______循环。 3.水文循环的外因是______ ,内因______ 。 4.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有______ 、______ 、______ 和______。 5.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于某一区域、某一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可表述为 ______ 。 6.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______ 、______ 、 ______、 ______ 、______五段。 7.河流某一断面的集水区域称为______
8.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相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 深的流域,称流域:否则,称流域。 9.自河源沿主流至河流某一断面的距离称该断面以上的 10河长的落差称为。 11流域平均单位面积内的河流总长度称为。 12在闭合流域中,流域蓄水变量的多年平均值近似为 13.按暖湿空气抬升而形成动力冷却的原因,降雨可分为雨、 雨、雨和雨。 14.计算流域平均雨深的方法通常有 和 15.观测水面蒸发,我国水文和气象部门一般采用的水面蒸发器类: 和 16.流域的总蒸发包括:蒸发、蒸发和蒸散发。 17.包气带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水分最大量称为 18.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干燥土壤的下渗率随时间1呈变化,称为 曲线。 19.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 、、和一等。 20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过程和过程。 21.河川径流的成分包括、和。 22.某一时段的降雨量P与形成的径流深R,则R与P之比值称为 三、计算题 2-1某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F=8200km2,测得多年平均流量Q=140ms,多年平 均降雨量P=1050mm,问该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径流深、多年平均径流系 数、多年平均径流模数各为多少?
8.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相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 深的流域,称 ______流域;否则,称______流域。 9.自河源沿主流至河流某一断面的距离称该断面以上的 ______。 10.河长的落差称为 ______ 。______ 11.流域平均单位面积内的河流总长度称为 ______ 。 12.在闭合流域中,流域蓄水变量的多年平均值近似为______。 13.按暖湿空气抬升而形成动力冷却的原因,降雨可分为______雨、 ______ 雨、______雨和______雨。 14.计算流域平均雨深的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__和 ______。 15.观测水面蒸发,我国水文和气象部门一般采用的水面蒸发器类:______、 ______ 、______和______ 。 16.流域的总蒸发包括:______蒸发、______蒸发和 ______蒸散发。 17.包气带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水分最大量称为______。 18.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干燥土壤的下渗率 f随时间 t呈 变化,称为 ______ 曲线。 19.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 ______ 、______ 、 ______ 和______ 等。 20.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______ 过程和______过程。 21.河川径流的成分包括 ______、______和 ______。 22.某一时段的降雨量 P 与形成的径流深 R,则 R 与 P 之比值称为______。 三、计算题 2-1 某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 F=8200km2,测得多年平均流量 Q=140m3 /s,多年平 均降雨量 P=1050mm,问该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径流深、多年平均径流系 数、多年平均径流模数各为多少?
2-2某流域6月上中旬降雨量稀少,6月21日发生一场暴雨洪水,实测得流域面 平均雨量P1=190.1mm,相应的径流深R1=86.3mm:6月25日又有一次暴雨过 程,流域面平均降雨量P2=160.2mm,径流深R2=135.8mm。试计算这两次暴雨 洪水的径流系数,并分析两者不同的主要原因。 2-3某流域集水面积1600km?,多年平均降水量1150mm,多年平均流量 26.5m5。问该流域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是多少?若在流域出口断面修建一座水 库,水库平均水面面积35km2,当地蒸发器实测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10mm,蒸 发器折算系数0.87。问建库后该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有何变化,变化量多少?
2-2 某流域 6 月上中旬降雨量稀少,6 月 21 日发生一场暴雨洪水,实测得流域面 平均雨量 P1= 190.1mm,相应的径流深 R1 = 86.3mm;6 月 25 日又有一次暴雨过 程,流域面平均降雨量 P2 = 160.2mm,径流深 R2 = 135.8mm。试计算这两次暴雨 洪水的径流系数,并分析两者不同的主要原因。 2-3 某流域集水面积 16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 1150mm,多年平均流量 26.5m3 /s。问该流域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是多少?若在流域出口断面修建一座水 库,水库平均水面面积 35 km2,当地蒸发器实测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1210mm,蒸 发器折算系数 0.87。问建库后该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有何变化,变化量多少?
第三章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习题 一、选择题 1对于测验河段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原则是() A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测站的水位与流量之间呈单一关系 B.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在距离城市近的地方 C,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应更能提高测量精度 D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任何河段都行 2.基线的长度一般() A.愈长愈好 B.愈短愈好 C.长短对测量没有影响D.视河宽而定,一般应为0.6B 3.水位观测的精度一般准确到() A.1mB.0.1mC.0.01mD.0.001m 4.当一日内水位变化较大时,由水位查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以推求日平均流量,其水 位是用()。 A算术平均法计算的日平均水位B.12时的水位 C.面积包围法计算的日平均水位D.日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的平均值 5我国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日分界是从()时至()时。 A.0-24B.0808C.12-12D.20-20 6.我国计算日降水量的日分界是从()时至()时。 A.0-24B.0808C.1212D.20-20 7用流速仪施测点流速时,每次要求施测的时间() A越短越好B越长越好C.大约10OsD.不受限制
第三章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习题 一、选择题 1.对于测验河段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原则是( ) A.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测站的水位与流量之间呈单一关系 B.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在距离城市近的地方 C.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应更能提高测量精度 D.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任何河段都行 2.基线的长度一般( ) A. 愈长愈好 B.愈短愈好 C.长短对测量没有影响 D.视河宽而定,一般应为 0.6B 3.水位观测的精度一般准确到( ) A.1m B.0.1m C.0.01m D.0.001m 4.当一日内水位变化较大时,由水位查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以推求日平均流量,其水 位是用( ) 。 A.算术平均法计算的日平均水位 B.12 时的水位 C.面积包围法计算的日平均水位 D.日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的平均值 5.我国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日分界是从( )时至( )时。 A.0~24 B.08~08 C.12~12 D.20~20 6.我国计算日降水量的日分界是从( )时至( )时。 A.0~24 B.08~08 C.12~12 D.20~20 7.用流速仪施测点流速时,每次要求施测的时间( ) A.越短越好 B.越长越好 C.大约 100s D.不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