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终教学质量综合测评A 、积累运用(22分) 1、楷书的特点是字体方正,笔画工整,结构部位之间互不连接。请用楷书书写 下列汉字,要求正确、美观。(2分) 君子深造之以道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2分) A、瞭望lio前眺tiao俯首瑣前瞻zhan B、弓缴jo鸿鹄hu流杵ch隘口yi C、尴尬g徜徉 chang徘徊huai龌龊chuo D、静谧mi扼守e狡黠xi羁绊j 3、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分别找出来,填入表格中,然后把正确的 字写出来。(2分) 丑态毕露虚怀若谷一笔勾消三番五次 略施小计怨天尤人前仰后合心无旁鹜 近在咫尺肆无忌惮物极必返流连忘返 触即发想入飞飞出奇制胜顾影自怜 4、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欠妥的一组是( (2分) A、知识分子最大的伤心之事,莫过于书被人借去如石沉大海 先把该书夺回,宣称内急,而他家的厕所就是在大门口的,于是我就望风 而逃。 C、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D、人事的变迁,尤使我于雨中俯仰低徊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组是()(2分) A、王之涣、王昌龄、王维、岑参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B、《论语》是孔子记录他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 C、《下雨天,真好》的作者琦君是当代女作家 D、《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中学生是青少年学习的重要阶段
期终教学质量综合测评 A 一、积累运用(22 分) 1、楷书的特点是字体方正,笔画工整,结构部位之间互不连接。请用楷书书写 下列汉字,要求正确、美观。(2 分) 君子深造之以道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2 分) A、瞭.望 liào 前眺.tiào 俯.首 fǔ 前瞻.zhān B、弓缴.jiǎo 鸿鹄.hú 流杵.chǔ 隘.口 yì C、尴尬.gà 徜.徉 cháng 徘徊.huái 龌龊.chuò D、静谧.mì 扼.守è 狡黠.xiá 羁.绊 jī 3、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分别找出来,填入表格中,然后把正确的 字写出来。(2 分) 丑态毕露 虚怀若谷 一笔勾消 三番五次 略施小计 怨天尤人 前仰后合 心无旁鹜 近在咫尺 肆无忌惮 物极必返 流连忘返 一触即发 想入飞飞 出奇制胜 顾影自怜 4、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欠妥的一组是( )(2 分) A、知识分子最大的伤心之事,莫过于书被人借去如石沉大海 ....。 B、先把该书夺回,宣称内急,而他家的厕所就是在大门口的,于是我就望风.. 而逃..。 C、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 D、人事的变迁,尤使我于雨中俯仰低徊 ....。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组是( )(2 分) A、王之涣、王昌龄、王维、岑参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B、《论语》是孔子记录他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 C、《下雨天,真好》的作者琦君是当代女作家 D、《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中学生是青少年学习的重要阶段
B、目前,广安市文化市场稽查队发现在例行检查时,一些网吧接纳了未成年 人 C、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D、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似无 似有。 7、默写填空。(5分) (1)飞流直下三千尺, ,孰不顺成? (3)天苍苍,野茫茫, (4) 片孤城万仞山 (5)青海长云暗雪山, ,长河落日圆 (7)忽如一夜春风来, (8)何当共剪西窗烛, (9)卷地风来忽吹散 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8、读下面两首小诗,按要求答题。 (二) 墙角的花 空中的鸟 你孤芳自赏时,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 天地便小了。 你自有你的天地 (1)这两首小诗的作者是 (1分 (2)选择其中一首,作简要评析。(2分) (3)选择其中一首,进行仿写。(2分)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阅读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9-14题。(18分)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 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 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
B、目前,广安市文化市场稽查队发现在例行检查时,一些网吧接纳了未成年 人。 C、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D、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似无 似有。 7、默写填空。(5 分) ⑴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 ⑵_________,孰不顺成? ⑶天苍苍,野茫茫,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 ⑸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⑺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 ⑻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 ⑼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__。 ⑽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 8、读下面两首小诗,按要求答题。 (一) (二) 墙角的花 空中的鸟 你孤芳自赏时, 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 天地便小了。 你自有你的天地。 ⑴这两首小诗的作者是______。(1 分) ⑵选择其中一首,作简要评析。(2 分) ⑶选择其中一首,进行仿写。(2 分) 二、阅读理解(48 分) (一)阅读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 9—14 题。(18 分)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 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 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
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 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9、解释文言词语。(2分) )强假: (2)高束 10、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2)汗牛塞屋 (3)书非借不能读也。 (4)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11、指出本段中判断句、设问句、反问句各一例。(3分) 12、分辨“祖父”、“子孙”的古今义。(3分) 13、概括本语段大意。(3分) 14本段运用了 手法,写出了读书人的两种态度,表明作者“ 的观点。(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2分)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李兴濂 ①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人,总要仰望 点什么,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②仰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精神上昂的生存姿态,它使生命战栗、贯注、 凝神,形成张力,就像鲜花绽开、泉水喷涌。它是根植于一切情愫之中又最终超 越其上的永恒的精神。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 神家园。 ③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梢后缓缓露出 他突然被那种无与伦比的饱满和圆润,被那种壮丽博大的景象感动得哭了起 来…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上苍深情的注视,仿佛 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那一刻,谁能说他不是幸福的?
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 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9、解释文言词语。(2 分) ⑴强假: ⑵高束: 10、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 分) ⑴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⑵汗牛塞屋。 ⑶书非借不能读也。 ⑷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11、指出本段中判断句、设问句、反问句各一例。(3 分) 12、分辨“祖父”、“子孙”的古今义。(3 分) 13、概括本语段大意。(3 分) 14、本段运用了___________手法,写出了读书人的两种态度,表明作者“_______” 的观点。(3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15—18 题。(12 分)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李兴濂 ①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人,总要仰望 点什么,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②仰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精神上昂的生存姿态,它使生命战栗、贯注、 凝神,形成张力,就像鲜花绽开、泉水喷涌。它是根植于一切情愫之中又最终超 越其上的永恒的精神。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 神家园。 ③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梢后缓缓露出, 他突然被那种无与伦比的饱满和圆润,被那种壮丽博大的景象感动得哭了起 来……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上苍深情的注视,仿佛 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那一刻,谁能说他不是幸福的?
④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凝神仰望夤(yin)夜星河。“每当我静静地伫立仰 望那浩渺深邃的蔚蓝色的天空时,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便油然而生 仿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股神秘而伟大的授意如波涛般汹涌而来……” ⑤贝多芬豪迈地宣称:“我的王国在天空!”“当黄昏来临,我满怀着惊奇 感,注视着天空,坠入沉思。一群闪闪发光的天体在那儿旋转运行,永无止境… 此时此刻,我神游魂驰,精神超越了这些距我们亿万公里的群星,一直向那万物 之源奔去…渐渐的,我试着把那团激情转化为音响……打开心坎的东西必然来 自天空!” ⑥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山涧 鸟鸣、夜露,掩不住心中渴望的激动。黎明的曙光射出万支金箭,点燃了朝霞, 苏醒的泰山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现出它坚实的轮廓。一轮 朝阳从海上喷薄而出,圣光充溢,喷涌,流动,一个熠熠闪光的世界点亮我的双 眼!我透过那浓密的树梢,遥望到远方的木船已挂起了洁白的帆一一那迎风摇曳 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此时,朝阳、白帆、碧空,把我对遥远未来的 瞻瞩和渴盼,带向广阔无垠的苍穹 ⑦仰望就是追寻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 领,在人世中行走,穿越灵魂,在心灵根底树起精神的皇座,把立在大地上的血 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感悟到皈依的崇高,最终作为生命的坚 强支柱而矗立在世界上,支撑起富于意义与价值的生命世界。 ⑧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 古树……只要能激起你心底的波澜,哪怕是一丝涟漪。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 圣的力量,一个崇高的形象,或者一些伟大的词句就会从你的内心涌起! (选自《读者》2006年第2期,有删改) 15、阅读全文,说说“老画家”、康德、贝多芬和“我”在“仰望”时各自的感 受是什么?(4分) 老画家 康德: 贝多芬:
④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凝神仰望夤(yín)夜星河。“每当我静静地伫立仰 望那浩渺深邃的蔚蓝色的天空时,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便油然而生—— 仿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股神秘而伟大的授意如波涛般汹涌而来……” ⑤贝多芬豪迈地宣称:“我的王国在天空!”“当黄昏来临,我满怀着惊奇 感,注视着天空,坠入沉思。一群闪闪发光的天体在那儿旋转运行,永无止境…… 此时此刻,我神游魂驰,精神超越了这些距我们亿万公里的群星,一直向那万物 之源奔去……渐渐的,我试着把那团激情转化为音响……打开心坎的东西必然来 自天空!” ⑥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山涧、 鸟鸣、夜露,掩不住心中渴望的激动。黎明的曙光射出万支金箭,点燃了朝霞, 苏醒的泰山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现出它坚实的轮廓。一轮 朝阳从海上喷薄而出,圣光充溢,喷涌,流动,一个熠熠闪光的世界点亮我的双 眼!我透过那浓密的树梢,遥望到远方的木船已挂起了洁白的帆——那迎风摇曳 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此时,朝阳、白帆、碧空,把我对遥远未来的 瞻瞩和渴盼,带向广阔无垠的苍穹。 ⑦仰望就是追寻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 领,在人世中行走,穿越灵魂,在心灵根底树起精神的皇座 .....,把立在大地上的血 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感悟到皈依的崇高,最终作为生命的坚 强支柱而矗立在世界上,支撑起富于意义与价值的生命世界。 ⑧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 古树……只要能激起你心底的波澜,哪怕是一丝涟漪。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 圣的力量,一个崇高的形象,或者一些伟大的词句就会从你的内心涌起! (选自《读者》2006 年第 2 期,有删改) 15、阅读全文,说说“老画家”、康德、贝多芬和“我”在“仰望”时各自的感 受是什么?(4 分) 老画家: 康德: 贝多芬: “我”:
16、说说第⑦段中加点的“精神的皇座”的含义。(4分) 17、“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仿照 例句,写出你对“仰望”的理解。(4分) 仰望,就是 它使人 18、作者在第⑥段写自己于泰山极顶看日出,就视角来说,不能算作“仰望”。这 应该不是作者的疏漏,请谈谈你对作者之所以这样写的理解。(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0分) 词典的故事 阿来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的小 学。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 没有过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并觉得世界 上的所有学问就深藏在张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词典中间。小学快毕业了,学 校要组织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经寺镇上去照毕业相。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 个对我们来讲非常遥远的小镇 不久以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将近中 午时分,我们这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 到镇上人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整的街道上了。第一个节目是照相。照完相我们 走到街上。太阳照在头顶。我们开始出汗。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 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 了我一元钱。这是我那时候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笔钱。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 出汗的手心里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票,比如我的表姐手心里就攥着五毛钱。表姐 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而我走向了新华 书店。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干净的玻璃柜台里摆放着几十 本领袖书,以及几部当时流行的小说。我有些胆怯地在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突 然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认了出来
16、说说第⑦段中加点的“精神的皇座”的含义。(4 分) 17、“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仿照 例句,写出你对“仰望”的理解。(4 分) 仰望,就是 , 它使人 。 18、作者在第⑥段写自己于泰山极顶看日出,就视角来说,不能算作“仰望”。这 应该不是作者的疏漏,请谈谈你对作者之所以这样写的理解。(4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 19—23 题。(20 分) 词典的故事 阿来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的小 学。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 没有过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并觉得世界 上的所有学问就深藏在张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词典中间。小学快毕业了,学 校要组织大家到 15 公里外的刷经寺镇上去照毕业相。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 个对我们来讲非常遥远的小镇。 不久以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将近中 午时分,我们这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 到镇上人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整的街道上了。第一个节目是照相。照完相我们 走到街上。太阳照在头顶。我们开始出汗。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 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 了我一元钱。这是我那时候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笔钱。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 出汗的手心里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票,比如我的表姐手心里就攥着五毛钱。表姐 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而我走向了新华 书店。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干净的玻璃柜台里摆放着几十 本领袖书,以及几部当时流行的小说。我有些胆怯地在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突 然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认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