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方使面在中国的发展 89 69.学中文热 .101 58.典当行重生 90 70.马可·波罗游历中国 .102 59.姚明重返校园 44 91 71.风筝 103 0.大龄烈女 92 72。乒乓球, 4104 61.微电影时代 93 73.七夕节.105 62.央视春节联欢晚全 94 74.舞狮 106 3.水4 .95 75.西湖. .107 64.维吾尔族 .96 76.新交规· 109 65.上海世博会 97 77.中国同林 ,109 66.清明上河图 98 78.高考英语改革 .110 67.教师节改期 99 79.京杭大运河 111 68.和亲, 100 80.汉语桥 .112 提高训练70篇 81.风水 ·113 105.健康服务业 137 82.铁路发展 114 106.上海的发展 138 83.北京胡同 15 107.农民工子女的教育 13 84.高校惯物馆 116 108.《孙子兵法》, .140 85.李白 117 109.外国直接投资 141 86.十二生肖 18 110.中国石狮 142 87.英剧在华流行 119 111.中国-东盟博览会 143 88.中国式婚礼 12 112.成吉思汗 448448884884084* 144 89.中国汉字书写退化 121 113.空气污染 145 90.中国体育 122 114.庙会 146 91.中同形象宜传片 123 115.校园宅男宅女 47 92.新词“土豪” 124 116.甲骨文 148 93.春节假日经济 125 117.白堤苏堤 94国际道路运输路线 126 118.明清小说 4150 95.公共场所禁烟 127 119.阳朔西街 151 96.农民工 128 120.道教 152 97.丝绸之路 129 121.支付案 153 98.智能手机 180 122.中国的教育发展 l6 99.重阳节 131 123.海归浪潮 444155 100.北京烤鸭 132 124.扬州· 166 101.阅读碎片化 133 125.空气质量 157 102.张赛通西域 134 126.《史记》 158 103.《西游记》. 135 127.中国农业 169 104.上海自贸区 136 128.九沟 44444160 3
57. 方便面在中国的发展. 89 58. 典当行重生. 90 59. 姚明重返校园.91 60. 大龄剩女. . 92 61. 微电影时代. 93 62.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94 63. 水稻.95 64. 维吾尔族. 96 65. 上海世博会. 97 66. 清明上河图. 98 67. 教师节改期. 99 68. 和亲.100 69. 学中文热.101 70. 马可•波罗游历中国. 102 71. 风筝. 103 72. 乒乓球.104 73.七夕节.105 74. 舞狮.106 75. 西湖.107 76. 新交规.108 77. 中国园林.109 78. 高考英语改革 . 110 79. 京杭大运河 . 111 80. 汉语桥.112 提高训练70篇 81. 风水. 113 82. 铁路发展. 114 83. 北京胡同. 115 84. 高校博物馆 .116 85. 李白. 117 86. 十二生肖. 118 87. 英剧在华流行 .119 88. 中国式婚礼.120 89. 中国汉字书写退化. 121 90. 中国体育. 122 91. 中国形象宣传片. 123 92. 新词“土豪” .124 93. 春节假日经济 .125 94. 国际道路运输路线 . 126 95. 公共场所禁烟 . 127 96. 农民工. 128 97. 丝绸之路. 129 98. 智能手机. 130 99. 重阳节. 131 100. 北京烤鸭.132 101. 阅读碎片化.133 102. 张骞通西域. 134 103. 《西游记》.135 104. 上海自贸区. 136 105. 健康服务业 .137 106. 上海的发展. 138 107.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 . 139 108. 《孙子兵法》. 140 109. 外国直接投资. 141 110. 中国石狮.142 111. 中国-东盟博览会 . 143 112. 成吉思汗.144 113. 空气污染.145 114. 庙会. 146 115. 校园宅男宅女. 147 116. 甲骨文.148 117. 白堤苏堤. 149 118. 明清小说.150 119. 阳朔西街.151 120. 道教. 152 121. 支付宝 . 153 122. 中国的教育发展. 154 123. 海归浪潮.155 124. 扬州. 156 125. 空气质量 . 157 126. 《史记》.158 127. 中国农业.159 128. 九寨沟.160 -3 •
129.昆曲. 161 140.中国玉 .172 130.龙的形象 162 141.中国高铁 173 131.黄河. 163 142.舞龙 .174 132.景德镇. 164 143.美网中国 133.《菜莉花》 144.中国银行 .176 134.算盘 166 145.自行车成为奢侈品 177 135.太极拳 167 146.黄颜色 178 136.中国女性 168 147.中国人海外度假风湖 179 137.丽江古城 16 148.中国经济. 138.中国古建筑 0 149.满月与抓周 .181 139.杭州 171 150.中国经济挑战 182 冲喇训练50篇 151.域市化进程 .183 176.网络文学大学成立 .208 152.放弃自行车骑行. 184 177.布达拉宫 2%g 153.科举制 185 178.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210 154.气功· 186 179.《红楼梦》 211 155.清明节 187 180.长江 212 156.中国经济转型. 188 181.中国房地产 213 157.中医 189 182.景泰营 .214 158.《白蛇传) 183.唐朝· 215 159.敦煌莫高完 191 184.国画 216 160.唐三彩 192 185.桂林 217 161.徐霞客 193 186.指南针 218 162.颜和园.194 187.中国简介. ,219 163.阿房宫 196 188.皮影戏 220 164.脸路 .196 189.圆明园 221 165.三星因手机缺陷道 197 190.中华老字号 166.武侠剧风摩欧美 198 191.五行学说 223 167.郑和下西洋. .190 192.中国教育体制 ,224 168.中国国家深海基地 200 193.四大发明 225 169.茅台酒 201 194.武则天 226 170.《本草纲目) .202 195.例鼓文化 227 171.杭州公用自行车 .203 196.元曲 228 172.元青花瓷. 204 197。天安了门广场. 229 173.赤壁之战 205 198.郑成功 230 174.保健品的功效 206 199.泥塑. 231 175。中国香港 200.文房四宝. 232 4
129. 昆曲. 161 130. 龙的形象 .162 131. 黄河. 163 132. 景德镇 . 164 133. 《茉莉花》.165 134. 算盘. 166 135. 太极拳 .167 136. 中国女性 .168 137. 丽江古城 .169 140. 中国玉. 172 141. 中国高铁 .173 142. 舞龙. 174 143. 美丽中国 .175 144. 中国银行.176 145. 自行车成为奢侈品 . 177 146. 黄颜色.178 147. 中国人海外度假风潮 . 179 148. 中国经济 .180 138.中国古建筑 . 170 149.满月与抓周 181 139.杭州 .171 150.中国经济挑战 182 冲剌训练50篇 151. 城市化进程 .183 152. 放弃自行车骑行 . 184 153. 科举制 .185 154. 气功. 186 155. 清明节 . 187 156. 中国经济转型 . 188 157. 中医. 189 158. 《白蛇传》.190 159. 敦煌莫高窟 .191 160. 唐三彩 . 192 161. 徐霞客 . 193 162. 颐和园.194 163. 阿房宫 .195 164. 脸谱. 196 165. 三星因手机缺陷道歉 . 197 166. 武侠剧风靡欧美 . 198 167. 郑和下西洋 . 199 168. 中国国家深海基地 . 200 169. 茅台酒 .201 170. 《本草纲目》. 202 171. 杭州公用自行车 . 203 172. 元青花瓷. 204 173. 赤壁之战 . 205 174. 保健品的功效 . 206 175. 中国香港. 207 176. 网络文学大学成立 . 208 177. 布达拉宫 .209 178.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 210 179. 《红楼梦》. 211 180. 长江.212 181. 中国房地产 . 213 182. 景泰蓝.214 183. 唐朝.215 184. 国画.216 185. 桂林.217 186. 指南针 .218 187. 中国简介 .219 188. 皮影戏 .220 189. 圆明园.221 190. 中华老字号. 222 191. 五行学说 .223 192. 中国教育体制. 224 193. 四大发明. 225 194. 武则天 .226 195. 铜鼓文化 . 227 196. 元曲. 228 197. 天安门广场 . 229 198. 郑成功.230 199. 泥塑.231 200. 文房四宝 . 232 -4 •
w4 Part】 段落汉译英应试技巧
;1 J I Part I〉 段 汉译英应 技巧
第一章7; 翻译新题型介绍 一、题型介绍 翻译部分测试学生把汉语所承载的信息用英语表达出来的能力,所占分值比例为15%,考试时间30分钟 翻译题型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沙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长度为140-160个汉字。 二如何备考 段落翻译是题型潤整后的新题型之一,由考查简单的词组竿握、语法和句型表达转变为考查篇章整体表 达,相比改革前的句子译,无论是分值还是难度都有所加大,对考生的能力水平要求更高 因六缓考试要求考生忠实且准晚地将原文译出,与文学类作品译不同,并不需要使用华丽的语言及修 辞,故考生能努力做到“信“和“达“即可。而考试内容则主要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因此 考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备考做到以下几点: 1.扩大阅读面,夯实基础。考生可以重点阅读和中国历史,文化,经济及社会发展等和考点相关的英语文章及 报刊,如China Dail,21 st Century等,以便熟悉相关背景和表达,积累语言知识。 2积累词汇。由于翻泽题材和中国历史、文化,经济及社会展相关,因此考生需要积累补充相关词汇,尤其是 历史文化类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 3.重视语法基础。四级段落汉译英没有直接考查语法,但跟英语写作一样需要用英文表达,要求考生然练运用 英语语法,连词成句,连句成篇。 4增加适应性练习。考生在备考时应有计划、有日的地根据大纲要求进行相应练习,注意区分汉语言的表达 差异,积累地道的英文表达 三、答题步骤 1.通读全文,理解原文。(1-2分钟) 2.逐句翻译。四级段落汉译英一般是5-8句,每一句的翻译仍需遵循“理解原文—表达译文"的翻译原理:此 外,句间的衔接也需要处理好。(20分钟 3 修改校对。通读译文,仔细检查单词拼写、时态、动词形式、主谓一致、名词单复数、冠词,代词、介词等使用有 无错误。(8-9分钟) 四、翻译评分标准 汉译英段落翻译满分为15分,一般来说,成绩分为六个档次:13-15分.10-12分,7-9分.4-6分、1-3分 和0分。各档次的评分标准见下表: 档次 评分标准 13-15分 译文准确表达了原文的意思。用词贴切,行文流畅,基本上无语言错误,仅有个别小错 10-12分 译文基本上表达了原文的意思,文字通顺,连贯,无承大语言错误。 70分 译文勉强表达了原文的意思。用词欠准确,语言错误相当多,其中有些是严重语言错误】 46分文仪表达了二小部分原文的意。用词不准确,有相当多的严重语言量误 1-3分 译文支离破碎。除个别词语或句子,绝大部分文字没有表达原文意想。 0分到未作答,或只有九个镇立的词或译文与原文毫不相关。 由评分标准可见,翻译考查的是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不仅要求考生能运用正确的词汇准明 表达原文、意义连贯,还要求考生的译文能语法结构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表达符合英语习惯。考生只要准备 充分,学握一定答题技巧是不难拿到高分的。 2
回 一 f翻译新 型介 廨 gri *新 型介 一、题型介绍 视频课程 翻译部分测试学生把汉语所承载的信息用英语表达出来的能力,所占分值比例为15%,考试时间30分钟。 翻译题型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长度为140-160个汉字。 二、 如何备考 段落翻译是题型调整后的新题型之一,由考查简单的词组掌握、语法和句型表达转变为考查篇章整体表 达,相比改革前的句子翻译,无论是分值还是难度都有所加大,对考生的能力水平要求更高。 四六级考试要求考生忠实且准确地将原文译出,与文学类作品翻译不同,并不需要使用华丽的语言及修 辞,故考生能努力做到“信”和“达”即可。而考试内容则主要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因此 考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备考,做到以下几点: 1. 扩大阅读面,夯实基础。考生可以重点阅读和中国历史、文化、经济及社会发展等和考点相关的英语文章及 报刊,如China Daily ,21sl Century等,以便熟悉相关背景和表达,积累语言知识。 2. 积累词汇。由于翻译题材和中国历史、文化、经济及社会发展相关,因此考生需要积累补充相关词汇,尤其是 历史文化类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 3. 重视语法基础。四级段落汉译英没有直接考查语法,但跟英语写作一样需要用英文表达,要求考生熟练运用 英语语法,连词成句,连句成篇。 4. 增加适应性练习。考生在备考时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根据大纲要求进行相应练习,注意区分英汉语言的表达 差异,积累地道的英文表达。 三、 答题步骤 1. 通读全文,理解原文o (1-2分钟) 2. 逐句翻译.四级段落汉译英一般是5-8句,每一句的翻译仍需遵循“理解原文— 表达译文”的翻译原理;此 外,句间的衔接也需要处理好o (20分钟) 3. 修改校对。通读译文,仔细检查单词拼写、时态、动词形式、主谓一致、名词单复数、冠词、代词、介词等使用有 无错误o (8-9分钟) 四、翻译评分标准 汉译英段落翻译满分为15分,一般来说,成绩分为六个档次:13-15分」0-12分、7-9分、4-6分、1-3分 和0分。各档次的评分标准见下表: 档次 评分标准 13-15 分 译文准确表达了原文的意思。用词贴切,行文流畅,基本上无语言错误,仅有个别小错。 10-12 分 译文基本上表达了原艾的意思。文字通顺、连贯,无重大语言错误。 7-9分 译文勉强表达了原文的意思。用词欠准确,语言错误相当多,其中有些是严重语言错误。 476济悬* .译文仅表达了一小部分原文的意思。用词不准确,有相其多的严重语言错误。 1-3分 译文支离破碎。除个别词语或句子,绝大部分文字没有表达原文意思。 0分” ' 未作答,或只有几个孤立的词:或译文与原文毫木相关。- •- 由评分标准可见,翻译考查的是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不仅要求考生能运用正确的词汇准确 表达原文、意义连贯,还要求考生的译文能语法结构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表达符合英语习惯。考生只要准备 充分,掌握一定答题技巧是不难拿到高分的。 -2 -
第二章汉译英翻译10个技巧 尚彩我 技巧1国了解中英文区别,避免机械对等翻译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差异比较大的语言。在汉英双语互译时,其差异具体体现为词汇,句式、衔接等方面的差 异。因此,对于备考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考生,了解中英文两种语言的以下主要区别,对段落汉译英答题很有帮助。 1.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强调意义上紧密结合,主要靠词义手段连接,讲究“意境美”,所以有 时候语法是不完整的:英语则注重句法,词汇手段等形式上的紧密结合,讲究“结构美”,强湖句式 完整和上下文的衔接。因此,汉译英需要通过对汉语句子进行句型变换,使用逻辑衔接词、从句等 来显现句中的罗辑关系从而符合英语的表达习份 2.汉语多短句,英语多长句。汉语侧重语义,多用短句,分句来表达:英语多用长句及复合句,其结构 通过时态、标点符号及关联词来表达。因此,汉译英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合译增补词汇等。 3.汉语多重复,英语多替代。汉语由于结构较松散,常对名词进行重复,使语义更加清晰,对动词进行 重复起增强语气的作用;而英语常使用代词,名词及do,dos0或s0do,s0,as或其他词组来代 替重复出现的部分。 4.汉语多用主动,英语多用被动。 5.汉语用词多动词,英语用词多名词和介词。汉语句子多用动词,具有动态性和具体性的特点:英语 句子则喜用名词和介词,体现静态性和抽象性的特点。这一不同的特点决定了汉译英过程中常常 需要转换词性。 6.汉语句中的定语通常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前,英语中定语的位置却可前可后。因此,汉译英时往往 需要调整语序,如汉语中定语过多,英语可使用介词短语,分词,不定式,从句等后置定语以求句子 结构上的平衡。 7.汉语重心在后,英语重心在前。在表达多逻辑思维时,汉语一般是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 到结论,即重心在后:英语则往往是判断或结论等在前,事实或描写等在后,即重心在前。 【例1】九寨沟气候宜人,夏季惊爽,冬无寒风。 Jiuzhaigou enjoys a favorable climate which is cool in summer but free from cold wind in winter. 解析:原句含三个汉语短句,但都是对“九寨沟“的描述,存在逻辑上的联系,译文中将第一个短句处理 成主句,后两个短句则处理成wh引导的定语从句,既能体现三个句子间的逻辑联系,也符合英语 “多长句”的特点 【例2】他的成功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靠自身勤奋,第二个原因是得到他导师的指点。 i译文:Several reasons accounted for his success.One was his own diligence.Another was the guidance from his tutor. 解析:这个句中原因”一共出现3次,如果都用reason,分别表述为:Several reasons.,the first reason.;the second reason.,显然用词重复累赘。如同译文所示,除第一个“原因"reason外,重复 出现的第2,3个"原因"用其他词来代称,分别是one和another,译文简洁明了 【例3】这本书是为非英语专业学生提高阅读水平设计的。 :The book is designed for non-English majors to improve their reading level 解析:该句的主语“书”是动作的“受动者”,显然汉译英时谓语应该用被动语态。 3
二 A汉译英翻译10个技巧 翻译技巧 函了解中英文区别 视频课程 ,避免机械对等翻译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差异比较大的语言。在汉英双语互译时,其差异具体体现为词汇、句式、衔接等方面的差 异。因此,对于备考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考生,了解中英文两种语言的以下主要区别,对段落汉译英答题很有帮助。 1. 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强调意义上紧密结合,主要靠词义手段连接,讲究“意境美”,所以有 时候语法是不完整的;英语则注重句法、词汇手段等形式上的紧密结合,讲究“结构美”,强调句式 完整和上下文的衔接。因此,汉译英需要通过对汉语句子进行句型变换,使用逻辑衔接词、从句等 来显现句中的逻辑关系,从而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2. 汉语多短句,英语多长句。汉语侧重语义,多用短句,分句来表达;英语多用长句及复合句,其结构 通过时态、标点符号及关联词来表达。因此,汉译英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合译、增补词汇等。 3. 汉语多重复,英语多替代。汉语由于结构较松散,常对名词进行重复,使语义更加清晰,对动词进行, 重复起增强语气的作用;而英语常使用代词、名词及do, do so或so do, so, as或其他词组来代 替重复出现的部分。 4. 汉语多用主动,英语多用被动。 5. 汉语用词多动词,英语用词多名词和介词。汉语句子多用动词,具有动态性和具体性的特点;英语 句子则喜用名词和介词,体现静态性和抽象性的特点。这一不同的特点决定了汉译英过程中常常 需要转换词性。 6. 汉语句中的定语通常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前,英语中定语的位置却可前可后。因此,汉译英时往往 需要调整语序,如汉语中定语过多,英语可使用介词短语、分词、不定式、从句等后置定语以求句子 结构上的平衡。 7. 汉语重心在后,英语重心在前。在表达多逻辑思维时,汉语一般是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 到结论,即重心在后;英语则往往是判断或结论等在前,事实或描写等在后,即重心在前。 【例1]九寨沟气候宜人,夏季凉爽,冬无寒风。 译文:Jiuzhaigou enjoys a favorable climate which is cool in summer but free from cold wind in winter. 解析:原句含三个汉语短句,但都是对“九寨沟”的描述,存在逻辑上的联系,译文中将第一个短句处理 成主句,后两个短句则处理成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既能体现三个句子间的逻辑联系,也符合英语 “多长句”的特点。 【例2】他的成功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二企厦因是靠自身勤奋,筮三仝厘因是得到他导师的指点。 译文:Several reasons accounted for his success. One was his own diligence. Another was the guidance from his tutor. 解析:这个句中“原因”一共出现3次,如果都用reason,分别表述为:Several reasons., the first reason.; the second reason.,显然用词重复累赘如同译文所示,除第一个“原因"reason夕卜,重复 出现的第2、3个“原因”用其他词来代称,分别是one和another•,译文简洁明了。 【例3】这本书是为非英语专业学生提高阅读水平设迁的。 译文:The book is designed for non-English meyors to improve their reading level. 解析:该句的主语“书”是动作的“受动者”,显然汉译英时谓语应该用被动语态。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