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和错误观点的斗争中不断发展。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 垄断阶段,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分析了无产 阶级革命问题,提出了“帝国主义论”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20世纪中期以来, 马克思主义在遭受了苏东剧变的挫折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 段。 (二)马克用主义的基本内容 1.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政 治学、历史学、社会学、军事学等诸多领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 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它反映了马 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 2.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 的立场即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 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即如物质决定 意识,事物矛盾运动规律、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和 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劳动价值论、剩余 价值论、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 学认识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基 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 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是运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剖析,科学社会主义则是马克 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集中体现了
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和错误观点的斗争中不断发展。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 垄断阶段,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分析了无产 阶级革命问题,提出了“帝国主义论”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20 世纪中期以来, 马克思主义在遭受了苏东剧变的挫折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 段。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1.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政 治学、历史学、社会学、军事学等诸多领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 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它反映了马 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 2.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 的立场即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 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即如物质决定 意识,事物矛盾运动规律、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和 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劳动价值论、剩余 价值论、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 学认识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基 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 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是运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剖析,科学社会主义则是马克 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集中体现了 5 一
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任务和使命。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充分吸收和利用了人类取得的一切有价值的科学成果,从而使自 己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它不带有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 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认识世界,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能动地改造世 界。它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 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 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 不断发展。 2.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以科学的理论形式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 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它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 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它公开申明自己的阶级性,植根人 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3.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 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 力量。它把实践观点作为自己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 动。它对一切否定实践、沉酒于纯粹思想领域的错误观点和做法总是给予无情的 批判。 4.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随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它不断与 时代特征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谱写新的理论篇章,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它永 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四、参考资料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 版社2009年版。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 民出版社2009年版。 4.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 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任务和使命。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充分吸收和利用了人类取得的一切有价值的科学成果,从而使自 己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它不带有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 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认识世界,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能动地改造世 界。它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 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 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 不断发展。 2.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以科学的理论形式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 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它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 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它公开申明自己的阶级性,植根人 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3.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 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 力量。它把实践观点作为自己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 动。它对一切否定实践、沉湎于纯粹思想领域的错误观点和做法总是给予无情的 批判。 4.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随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它不断与 时代特征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谱写新的理论篇章,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它永 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四、参考资料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 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卷,人民出 版社 2009年版。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2卷,人 民出版社 2009年版。 4.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列宁专题文集 论马克 思主义》,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 6
5.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版 6.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 年版
5.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 版。 6.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2018 年版
专题三辩证唯物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一哲学本体论问题出发,揭示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 及理论意义,阐明人类哲学思想史始终贯穿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对立, 始终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揭示哲学物质观的历 史演变及其时代基础。系统阐明辩证唯物主义所坚持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 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科学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宇宙 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 二、教学时数 教学计划4学时。 三、教学主要内容 (一)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党性原则 闸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理论意义,揭示哲学的党性原则是划分哲学基本 派别的理论依据。结合中西方哲学史揭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及其根 源,阐释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揭示人类哲 学思想的发展史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长期斗争的历史。 (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与古代、近代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 揭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特征及其 根本缺陷。阐明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 是人类哲学思想史上的划时代革命,揭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 法论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光辉运用及理论深化。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阐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观点及 局限性。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主要内容及理论意义,揭示现代科学对“物 质”认识的新成果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验证和丰富发展。阐明运动是 物质的根本属性,揭示“静止”的内涵以及承认“相对静止”的认识论意义,分析 批判运动观问题上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及诡辩论。阐明时间和空 8
专题三 辩证唯物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一哲学本体论问题出发,揭示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 及理论意义,阐明人类哲学思想史始终贯穿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对立, 始终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揭示哲学物质观的历 史演变及其时代基础。系统阐明辩证唯物主义所坚持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 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科学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宇宙 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 二、教学时数 教学计划 4学时。 三、教学主要内容 (一)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党性原则 阐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理论意义,揭示哲学的党性原则是划分哲学基本 派别的理论依据。结合中西方哲学史揭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及其根 源,阐释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揭示人类哲 学思想的发展史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长期斗争的历史。 (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与古代、近代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 揭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特征及其 根本缺陷。阐明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 是人类哲学思想史上的划时代革命,揭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 法论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光辉运用及理论深化。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阐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观点及 局限性。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主要内容及理论意义,揭示现代科学对“物 质”认识的新成果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验证和丰富发展。阐明运动是 物质的根本属性,揭示“静止”的内涵以及承认“相对静止”的认识论意义,分析 批判运动观问题上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及诡辩论。阐明时间和空 8
间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性,揭示“时间”和“空间”的内涵及特点,分析批判唯心 主义的时空观和形而上学的时空观。 (四)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 从意识的产生、本质以及能动作用三个方面完整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 观”。从本源上揭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揭示意识对人脑 和对客观世界的根本依赖性。阐明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以及意识对物质的能动 反作用,有针对性地批判唯心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阐明尊重客观规律与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五)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阐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揭示自然存在与 社会存在的联系与区别,阐明物质世界是自然界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物质性的统一。 阐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 路线的哲学基础。阐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本专题的教学方法 本专题可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开展教学。在阐述哲学基本问题、物 质、运动、时间、空间、意识等基本概念时,可以结合中西方哲学史上一些代表人 物的典型论述进行分析,以增强学理性。在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形而 上学、相对主义以及错误的时空观、错误的意识观进行批判时,可列举历史上相 关代表人物的观点,并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以增强论证的战斗性 和说服力。 (二)本专题的重点难点 本专题涉及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主要有:对物质的本质属性一一客观实在性的 分析:对物质世界无限性的理解和论证:对运动问题上的形而上学与相对主义、 诡辩论的分析:对时间、空间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的分析:对意识是人 脑的机能以及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的辨析,等等。 (三)结合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重大论断
间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性,揭示“时间”和“空间”的内涵及特点,分析批判唯心 主义的时空观和形而上学的时空观。 (四)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 从意识的产生、本质以及能动作用三个方面完整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 观”。从本源上揭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揭示意识对人脑 和对客观世界的根本依赖性。阐明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以及意识对物质的能动 反作用,有针对性地批判唯心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阐明尊重客观规律与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五)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阐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揭示自然存在与 社会存在的联系与区别,阐明物质世界是自然界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物质性的统一。 阐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 路线的哲学基础。阐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本专题的教学方法 本专题可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开展教学。在阐述哲学基本问题、物 质、运动、时间、空间、意识等基本概念时,可以结合中西方哲学史上一些代表人 物的典型论述进行分析,以增强学理性。在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形而 上学、相对主义以及错误的时空观、错误的意识观进行批判时,可列举历史上相 关代表人物的观点,并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以增强论证的战斗性 和说服力。 (二)本专题的重点难点 本专题涉及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主要有:对物质的本质属性——客观实在性的 分析;对物质世界无限性的理解和论证;对运动问题上的形而上学与相对主义、 诡辩论的分析;对时间、空间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的分析;对意识是人 脑的机能以及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的辨析,等等。 (三)结合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重大论断,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