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专题研究” 教案讲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课程教学团队 2021年10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专题研究” 教 案 讲 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课程教学团队 2021 年 10 月
专题一“马克思与我们同行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导论是整个课程的开端,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整 个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帮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时,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与时俱进的要在实践中加以深化 和发展,基本原理的作用就体现在指导实践。此部分讲述三个内容:第一, 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第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 二、教学时数 教学计划4学时。 三、教学主要内容 教学引入: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是全世界 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 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两个世纪过 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 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习近平用“三个一生” 评价马克思的人生历程,“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 的一生”;“马克思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 生”;“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 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一一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 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改变 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因际影 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
专题一 “马克思与我们同行”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导论是整个课程的开端,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整 个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帮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时,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与时俱进的要在实践中加以深化 和发展,基本原理的作用就体现在指导实践。此部分讲述三个内容:第一, 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二,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 ;第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 二、教学时数 教学计划 4学时。 三、教学主要内容 教学引入: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是全世界 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 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两个世纪过 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 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习近平用“三个一生” 评价马克思的人生历程,“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 的一生”;“马克思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 生”;“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 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 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改变 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 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 1
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 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 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 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 论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具有当代价值。必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 义在当代世界的指导意义,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马克思主义是观察当 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它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给予我们透视时 代风云的锐利目光,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离开了马克 思主义的战略高度和科学方法,就不可能真正把握住当今世界的复杂变化。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它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 旗帜,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并引领当代中国的实践发展。中国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最突出展 现。 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当今世界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 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视野来看,世界仍然 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大时代。当今时代,人类社 会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仍然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求智慧。马克思主义致 力于探寻人类社会的奥秘,揭示人类历史的规律,指明人类前进的方向,它的基 本结论和方法中所蕴含的历史洞见和历史智慧,所展现的真理魅力和真理光芒, 对于人类走向未来具有不可缺少的启示和引领价值。 (三)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大学生,要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一定要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觉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自觉将 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为实现 2
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 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 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 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 论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具有当代价值。必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 义在当代世界的指导意义,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马克思主义是观察当 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它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给予我们透视时 代风云的锐利目光,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离开了马克 思主义的战略高度和科学方法,就不可能真正把握住当今世界的复杂变化。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它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 旗帜,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并引领当代中国的实践发展。中国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最突出展 现。 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当今世界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 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视野来看,世界仍然 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大时代。当今时代,人类社 会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仍然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求智慧。马克思主义致 力于探寻人类社会的奥秘,揭示人类历史的规律,指明人类前进的方向,它的基 本结论和方法中所蕴含的历史洞见和历史智慧,所展现的真理魅力和真理光芒, 对于人类走向未来具有不可缺少的启示和引领价值。 (三)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大学生,要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一定要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觉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自觉将 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为实现 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四、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 年版。 2.《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并讲话》,新华社2018年4 月24日。 3.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求是》2019 年第7期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四、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2018 年版。 2.《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并讲话》,新华社 2018年 4 月24日。 3.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求是》2019 年第 7期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专题教学中,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历程的考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的讲解,以及对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人 民性、发展性相统一的分析,其思路都是导向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整体的理 解,引导学生不仅要把握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整体的重要意义,而且还要从“两 个维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整体的重要内涵。这“两个维度”,一是马 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 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二、教学时数 教学计划4学时。 三、教学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1.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其社会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 展。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引起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 加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从而造成了诸如社会两极分化、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 等社会灾难。其阶级基础在于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无产阶 级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 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实践,提出了创立无产阶级科学理论体 系的时代性要求,同时也积累了创立科学理论体系所需要的实践经验。其思想渊 源在于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 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虽然不可避免地都带有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也都不 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思想。同时,自 然科学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以及生物进化论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 生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 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19世纪末,是马克思主义系统化的发展时期。唯物 史观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坚实的基础,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 主义经济关系确立剩余价值理论,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从而使 科学社会主义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和革命实践中,在与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专题教学中,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历程的考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的讲解,以及对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人 民性、发展性相统一的分析,其思路都是导向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整体的理 解,引导学生不仅要把握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整体的重要意义,而且还要从“两 个维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整体的重要内涵。这“两个维度”,一是马 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 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二、教学时数 教学计划 4学时。 三、教学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1.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创立于 19世纪 40年代。其社会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 展。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引起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 加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从而造成了诸如社会两极分化、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 等社会灾难。其阶级基础在于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无产阶 级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 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实践,提出了创立无产阶级科学理论体 系的时代性要求,同时也积累了创立科学理论体系所需要的实践经验。其思想渊 源在于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 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虽然不可避免地都带有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也都不 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思想。同时,自 然科学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以及生物进化论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 生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 19 世纪 40 年代中期至 19 世纪末,是马克思主义系统化的发展时期。唯物 史观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坚实的基础,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 主义经济关系确立剩余价值理论,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从而使 科学社会主义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和革命实践中,在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