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条件 清末“新政”加剧了阶级矛盾 清末新政,从内容上看,以1905年派遣 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为界标,分为两个阶 段,前一阶段为新政的发起阶段,后一阶 段是清廷的“预备立宪”阶段,后一阶段 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和深化
清末新政,从内容上看,以1905年派遣 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为界标,分为两个阶 段,前一阶段为新政的发起阶段,后一阶 段是清廷的“预备立宪”阶段,后一阶段 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和深化。 清末“新政”加剧了阶级矛盾 社会条件
社会条件 清末“新政” (1901-1905) 后太皇幕慈国清大 原因: ①为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 ②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 ③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根本原因:摆脱统治危机 维护清朝统治
清末“新政”(1901-1905) 原因: ①为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 ②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 ③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根本原因:摆脱统治危机 维护清朝统治 社会条件
清未“新政” (1901-1905) 内容:①改革官制 ③改革学制 ②改革兵制 ④奖励工商 评价:>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 其目的不是为发展近代工业。 有利于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但其目的 是培养封建统治人才。 有利于近代军队建设;但其目的是加强 对人民的镇压
内容: ①改革官制 ②改革兵制 ③改革学制 ④奖励工商 清末“新政”(1901-1905) ➢ 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 其目的不是为发展近代工业。 ➢ 有利于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但其目的 是培养封建统治人才。 ➢ 有利于近代军队建设;但其目的是加强 对人民的镇压。 评价:
“预备立宪” (1905一19112 皇位永固 原因: 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外患渐轻 步骤: ①1905五大臣出洋考察■ 内乱可弥 ②1906预备仿行立宪 预备期为9年 ③颁布《宪法大纲》 皇权至高无上 ④1911内阁成立口 总理:奕劻 13名阁员皇族7人 实质: 骗局 立宪派分化,一部分倾向革命 结果: 清政府空前孤立 汉族官僚的离心
“预备立宪”(1905-1911) 原因: 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步骤: ①1905 五大臣出洋考察 ②1906 预备仿行立宪 ③颁布《宪法大纲》 ④1911 内阁成立 结果: 立宪派分化,一部分倾向革命 汉族官僚的离心 清政府空前孤立 皇位永固 外患渐轻 内乱可弥 预备期为9年 皇权至高无上 总理:奕劻 13名阁员皇族7人 实质: 骗局
经济条件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时间:甲午中日战争至一战爆发 原因: 甲午战后清政府为拓宽税源, 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列强竞相资本输出, 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back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经济条件 时间:甲午中日战争至一战爆发 原因: ■ 甲午战后清政府为拓宽税源, 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 列强竞相资本输出, 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