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图样画法 在生产实际中,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是比较复杂的,为了正确、完整、清晰、规范地将物 体的内外形状表达出来,国家标准《技术制图》、《机械制图》中规定了各种画法,如外形表 达一一视图(GB/T17451一1998、GB/T4458.1一2002)、内形表达一一剖视图(GB/T17452 -1998、GB/T4458.6-2002)入、断面图(GB/T17452-1998、GB/T4458.6-2002)、局部放 大图(GB/T4458.1一2002)、简化画法和规定其他画法(GB/T16675.1一1996、GB/T4458.1 —2002)等。 9.1物体外形的表达—视图 视图通常用于物体外形的表达,有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 9.1.1基本视图 表示一个物体可有六个基本投射方向,如图9-1a中的a、b、c、d、e、f方向,相应地有 b) 图91六个基本视图的形成及投影面的展开方法 六个基本投影面垂直于六个基 仰视图 本投射方向。物体向基本投影 面投射所得视图称为基本视 图。如图9-1a所示,六个基本 见图 图) 后视图) 视图的投影面展开方式见图 9-1b,基本视图的名称、配置 见图9-2。 画六个基本视图时应注 俯视图 意: 宽相等 (1)六个基本视图的投影 长对正 对应关系,符合“长对正、高 图92六个基本视图的投影规律 211
211 第 9 章 图样画法 在生产实际中,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是比较复杂的,为了正确、完整、清晰、规范地将物 体的内外形状表达出来,国家标准《技术制图》、《机械制图》中规定了各种画法,如外形表 达——视图(GB/T 17451—1998、GB/T 4458.1—2002)、内形表达——剖视图(GB/T 17452 —1998、GB/T 4458.6—2002)、断面图(GB/T 17452—1998、GB/T 4458.6—2002)、局部放 大图(GB/T 4458.1—2002)、简化画法和规定其他画法(GB/T 16675.1—1996、GB/T 4458.1 —2002)等。 9.1 物体外形的表达——视图 视图通常用于物体外形的表达,有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 9.1.1 基本视图 表示一个物体可有六个基本投射方向,如图 9-1a 中的 a、b、c、d、e、f 方向,相应地有 六个基本投影面垂直于六个基 本投射方向。物体向基本投影 面投射所得视图称为基本视 图。如图 9-1a 所示,六个基本 视图的投影面展开方式见图 9-1b,基本视图的名称、配置 见图 9-2。 画六个基本视图时应注 意: (1)六个基本视图的投影 对应关系,符合“长对正、高 b d a f c e a) b) 图 9-1 六个基本视图的形成及投影面的展开方法 (主视图) (左视图) (后视图) (仰视图) (俯视图) (右视图) E A B D C F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图 9-2 六个基本视图的投影规律
平齐、宽相等”的投影关系。即主、俯、仰、后视图等长:主、左、右、后视图等高:左、 右、俯、仰视图等宽的“三等”关系。 (2)六个视图的方位对应关系,仍然反映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 尤其注意左、右、俯、仰视图靠近主视图的一侧代表物体的后面,而远离主视图的那侧代表 物体的前面,后视图的左侧对应物体右侧 (3)在同一张图样内按上述关系配 置的基本视图,一律不标注视图名称。 (4)在实际制图时,应根据物体的 形状和结构特点,按需要选择视图。 优先选用主、俯、左三个基本视图,然后 再考虑其它视图。在完整、清晰地表达物 体形状的前提下,使视图数量为最少,力 求制图简便。 图93为支架的三视图,可看出如采 用主、左两视图,己经能将零件的各部分 完全表达,这里的俯视图显然是多余的, 可以省路不画。但由于零件的左、右部分 图93用主、俯、左三个视图表达支架并不合适 都一起投射在左视图上,因而虚实线重叠 很不清晰。如果再采用一个右视图,便能把零件右边的形状表达清楚,同时在左视图上,表 示零件右边孔腔形状的虚线可省略不画,如图94所示。显然采用了主、左、右三个视图表 达该零件比图93更清晰。 图94用主、左、右三个视图表达支架 9.1.2向视图 向视图是可自由配置的视图 为了合理利用图纸,如不能按图92所示配置视图时,可自由配置,如图95所示。 向视图有如图95所示的两种标注形式。 (1)在视图上方标注“×”(“×”为大写拉丁字母),在相应视图附近用箭头指明投 射方向,并标注相同的字母(图95)。此标注方式常用于机械工程图样。 (2)在视图下方(也可在上方)标注图名。标注图名的各视图位置应根据需要和可能 按相应的规则布置(图9-5b)。此标注方式常用于建筑工程图样
212 平齐、宽相等”的投影关系。即主、俯、仰、后视图等长;主、左、右、后视图等高;左、 右、俯、仰视图等宽的“三等”关系。 (2)六个视图的方位对应关系,仍然反映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 尤其注意左、右、俯、仰视图靠近主视图的一侧代表物体的后面,而远离主视图的那侧代表 物体的前面,后视图的左侧对应物体右侧。 (3)在同一张图样内按上述关系配 置的基本视图,一律不标注视图名称。 (4)在实际制图时,应根据物体的 形状和结构特点,按需要选择视图。一般 优先选用主、俯、左三个基本视图,然后 再考虑其它视图。在完整、清晰地表达物 体形状的前提下,使视图数量为最少,力 求制图简便。 图 9-3 为支架的三视图,可看出如采 用主、左两视图,已经能将零件的各部分 完全表达,这里的俯视图显然是多余的, 可以省略不画。但由于零件的左、右部分 都一起投射在左视图上,因而虚实线重叠, 很不清晰。如果再采用一个右视图,便能把零件右边的形状表达清楚,同时在左视图上,表 示零件右边孔腔形状的虚线可省略不画,如图 9-4 所示。显然采用了主、左、右三个视图表 达该零件比图 9-3 更清晰。 9.1.2 向视图 向视图是可自由配置的视图。 为了合理利用图纸,如不能按图 9-2 所示配置视图时,可自由配置,如图 9-5 所示。 向视图有如图 9-5 所示的两种标注形式。 (1)在视图上方标注“×”(“×”为大写拉丁字母),在相应视图附近用箭头指明投 射方向,并标注相同的字母(图 9-5a)。此标注方式常用于机械工程图样。 (2)在视图下方(也可在上方)标注图名。标注图名的各视图位置应根据需要和可能 按相应的规则布置(图 9-5b)。此标注方式常用于建筑工程图样。 图 9-3 用主、俯、左三个视图表达支架并不合适 图 9-4 用主、左、右三个视图表达支架
日 旦 立而 日 白 月 回 平面 背立面程 图95向视图的标注方法 9.1.3局部视图 如只需表示物体上某一部分的形状时,可不必画出完整的基本视图,而只把该部分局部 结构向基本投影面投射即可。这种将物体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局部 视图。 如图96所示,画出支座的主、俯两个基本视图后,仍有两侧的凸台形状没有表达清楚, 显然这样的局部结构没有必要再画出完整的基本视图(左视图和右视图),故图中采用了A 和B两个局部视图来代替左、右两个基本视图,这样既可以做到表达完整,又使得视图简明, 避免重复,看图、画图都很方便。 图9-6局部视图的画法与标注 由于局部视图所表达的只是物体某一部分的形状,故需要画出断裂边界,其断裂边界用 波浪线表示(也可用双折线代替波浪线),如图9-6中的“A”。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波浪线不应与轮廓线重合或在轮廓线的延长线上。 (2)波浪线不应超出物体轮廓线,不应穿空而过。 (3)若表示的局部结构是完整的,且外形轮廓线封闭时,波浪线可省略不画,如图9-6 中的“B”。 局部视图可按基本视图的形式配置(如图96中的A局部视图),此时,可省略标注(如 213
213 9.1.3 局部视图 如只需表示物体上某一部分的形状时,可不必画出完整的基本视图,而只把该部分局部 结构向基本投影面投射即可。这种将物体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局部 视图。 如图 9-6 所示,画出支座的主、俯两个基本视图后,仍有两侧的凸台形状没有表达清楚, 显然这样的局部结构没有必要再画出完整的基本视图(左视图和右视图),故图中采用了 A 和 B 两个局部视图来代替左、右两个基本视图,这样既可以做到表达完整,又使得视图简明, 避免重复,看图、画图都很方便。 由于局部视图所表达的只是物体某一部分的形状,故需要画出断裂边界,其断裂边界用 波浪线表示(也可用双折线代替波浪线),如图 9-6 中的“A”。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波浪线不应与轮廓线重合或在轮廓线的延长线上。 (2)波浪线不应超出物体轮廓线,不应穿空而过。 (3)若表示的局部结构是完整的,且外形轮廓线封闭时,波浪线可省略不画,如图 9-6 中的“B”。 局部视图可按基本视图的形式配置(如图 9-6 中的 A 局部视图),此时,可省略标注(如 D D F E F E D E F A C B 正立面图 左侧立面图 右侧立面图 平面图 底面图 背立面图 a) b) 图 9-5 向视图的标注方法 A B A B 图 9-6 局部视图的画法与标注
图9-6中的A局部视图可不注出):也可按向视图的形式配置并标注(如图9-6中的B局部视 图):还可按第三角画法配置在视图上所需表示物体局部结构的附近,并用细点画线将两者相 连,如图9-7a、b所示。 b) 图97局部视图按第三角画法配置 画局部视图时,一般在局部视图上方标出视图的名称“×”,在相应的视图附近用箭头 指明投射方向,并注上同样的大写拉丁字母。当局部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又没有其它 图形隔开时,可省略标注,如图96中的A局部视图。 为了节省绘图时间和图幅,对称构件 式零件的视图可可只画一半或四分之一, 在对称中心线的两端画出两条与其垂直的 平行细实线,如图98所示。 9.1.4斜视图 当机件具有倾斜结构(图99)时, 在基本视图上就不能反映该部分的实形 同时也不便标注其倾斜结构的尺寸。为此, 可设置一个平行于倾斜结构的垂直面(图 图98对称构件式零件的画法 中为正垂面P)作为新投影面,将倾斜结构向该投影面投射,即可得到反映其实形的视图。 这种将物体向不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斜视图。 图9-9斜视图的产生与配置 214
214 图 9-8 对称构件式零件的画法 图 9-6 中的 A 局部视图可不注出);也可按向视图的形式配置并标注(如图 9-6 中的 B 局部视 图);还可按第三角画法配置在视图上所需表示物体局部结构的附近,并用细点画线将两者相 连,如图 9-7a、b 所示。 a) b) 图 9-7 局部视图按第三角画法配置 画局部视图时,一般在局部视图上方标出视图的名称“×”,在相应的视图附近用箭头 指明投射方向,并注上同样的大写拉丁字母。当局部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又没有其它 图形隔开时,可省略标注,如图 9-6 中的 A 局部视图。 为了节省绘图时间和图幅,对称构件 式零件的视图可只画一半或四分之一,并 在对称中心线的两端画出两条与其垂直的 平行细实线,如图 9-8 所示。 9.1.4 斜视图 当机件具有倾斜结构(图 9-9)时, 在基本视图上就不能反映该部分的实形, 同时也不便标注其倾斜结构的尺寸。为此, 可设置一个平行于倾斜结构的垂直面(图 中为正垂面 P)作为新投影面,将倾斜结构向该投影面投射,即可得到反映其实形的视图。 这种将物体向不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斜视图。 A A 方案 Ⅱ 方案Ⅰ 45° a) b) 图 9-9 斜视图的产生与配置 平面 P
斜视图主要是用来表达物体上倾斜部分的实形,故其余部分不必全部画出,断裂边界用 波浪线表示,如图99所示。当所表示的结构是完整的,且外形轮廓线封闭时,波浪线可省 略不画。 斜视图一般按向视图的配置形式配置并标注(图9b方案【),必要时也可配置在其它 适当位置,在不致引起误解时,允许将图形旋转(图99b方案Ⅱ)。 经过旋转后的斜视图,必须标注旋转符号(以字高为半径的半圆弧,箭头方向与旋转方 向一致,如图99b所示),表示该视图名称的大写拉丁字母应靠近旋转符号的箭头端,也允 许将旋转角度注写在字母后(括号表示也可不写)。注意:不论斜视图如何配置,指明投射方 向的箭头一定垂直于被表达的倾斜部分,而字母按水平位置书写。 9.1.5第三角画法简介 世界各国的工程图样有第一角投影和第三角投影两种体系。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优先采用第一角画法,即将物体放置于第一分角内,使物体处于观察 者与投影面之间,按照观察者 一物体 —投影面的位置关系进行投射(图910a),然后按 规定展开投影面,其视图配置见图9-1Ob,俯视图画在主视图的下面。美国等国采用第三角 二分 四分角 图910第一角画法 图9-11第三角画法 画法,即将物体放置于第三分角内,并使投影面处于观察者与物体之间,按照观察者- 投 景影面一 一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投射,此时应将投影面视为透明面(图911a),其视图配置见 間 左视图 石图 仰视图 图912第三角画法中六个基本视图的配置 图913按第三角绘制的垫块的视图 215
215 斜视图主要是用来表达物体上倾斜部分的实形,故其余部分不必全部画出,断裂边界用 波浪线表示,如图 9-9 所示。当所表示的结构是完整的,且外形轮廓线封闭时,波浪线可省 略不画。 斜视图一般按向视图的配置形式配置并标注(图 9-9b 方案Ⅰ),必要时也可配置在其它 适当位置,在不致引起误解时,允许将图形旋转(图 9-9b 方案Ⅱ)。 经过旋转后的斜视图,必须标注旋转符号(以字高为半径的半圆弧,箭头方向与旋转方 向一致,如图 9-9b 所示),表示该视图名称的大写拉丁字母应靠近旋转符号的箭头端,也允 许将旋转角度注写在字母后(括号表示也可不写)。注意:不论斜视图如何配置,指明投射方 向的箭头一定垂直于被表达的倾斜部分,而字母按水平位置书写。 9.1.5 第三角画法简介 世界各国的工程图样有第一角投影和第三角投影两种体系。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优先采用第一角画法,即将物体放置于第一分角内,使物体处于观察 者与投影面之间,按照观察者——物体——投影面的位置关系进行投射(图 9-10a),然后按 规定展开投影面,其视图配置见图 9-10b,俯视图画在主视图的下面。美国等国采用第三角 画法,即将物体放置于第三分角内,并使投影面处于观察者与物体之间,按照观察者——投 影面——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投射,此时应将投影面视为透明面(图 9-11a),其视图配置见 左视图 主视图 右视图 后视图 仰视图 俯视图 图 9-12 第三角画法中六个基本视图的配置 图 9-13 按第三角绘制的垫块的视图 主视图 俯视图 观 察 者 第一分角 第二分角 第三分角 第四分角 观察者 观察者 第四分角 第三分角 第二分角 第一分角 者 察 观 俯视图 主视图 a) b) a) b) 图 9-10 第一角画法 图 9-11 第三角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