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_21讲次课程名称:《机械原理》第十章机械的平衡S10-1机械平衡的目的及分类授课题目$10-2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10-3,4平衡实验,许用不平衡量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的学习,了解平衡的目的和方法,掌握刚性回转体的静平衡、动平衡计算方法[重点]刚性回转体的静平衡、动平衡计算[难点]不平衡质量的大小和方位的确定内容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第 21 讲次 授课题目 第十章 机械的平衡 §10-1 机械平衡的目的及分类 §10-2 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 §10-3,4 平衡实验,许用不平衡量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 通过本讲课的学习,了解平衡的目的和方法,掌握刚性回转体的静平衡、动平 衡计算方法 [重点] 刚性回转体的静平衡、动平衡计算 [难点] 不平衡质量的大小和方位的确定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在现场,经常要对轴、皮带轮、凸轮等构件实行平衡,平衡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通过计算法和实验法对刚性转子进行平衡呢?[本讲课程的内容]10-1机械平衡的目的及分类机械平衡的目的例如:一个磨床砂轮,其质心S偏离回转轴线的距离e=2mm,砂轮的质量为20公斤,角速度为600弧度每秒。分析知由于偏心引起的惯性力为:T7ZZP=14400NS这个惯性力靠轴承来分担,则A、B轴承分别承受7200N,远远大于砂轮自重98N。不平衡的危害:二、使轴承中引起附加动压力,产生有害的机械振动,形成噪音,降低机械的运转精度和工作质量,甚至产生共振。必须指出,有一些机械却是利用振动来工作的,如蛙式土机、按摩机、振实机、振动打桩机、振动运输机、振动台等。对于这类机械,则是如何合理利用不平衡惯性力的问题。三、平衡的种类机器的平衡按构件的结构及运动形式的不同,分为两类:(一)转子的平衡绕固定轴转动的构件,常统称为转子。如汽轮机、发电机、电动机以及离心机等机器,就都以转子作为工作的主体。如:齿轮,带轮,曲柄,轴等。转子按转速又可分为:内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 在现场,经常要对轴、皮带轮、凸轮等构件实行平衡,平衡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通 过计算法和实验法对刚性转子进行平衡呢? [本讲课程的内容] 10-1 机械平衡的目的及分类 一、 机械平衡的目的 例如:一个磨床砂轮,其质心 S 偏离回转轴线的距离 e = 2mm ,砂轮的 质量为 20 公斤,角速度为 600 弧度每秒。分析知由于偏心引起的惯性力为: P=14400N 这个惯性力靠轴承来分担,则 A、B 轴承分别承受 7200 N ,远远大于砂 轮自重 98 N 。 二、 不平衡的危害: 使轴承中引起附加动压力,产生有害的机械振动,形成噪音,降低机械的运转精度和工作质量, 甚至产生共振。 必须指出,有一些机械却是利用振动来工作的,如蛙式夯土机、按摩机、振实机、振动打桩机、 振动运输机、振动台等。对于这类机械,则是如何合理利用不平衡惯性力的问题。 三、 平衡的种类 机器的平衡按构件的结构及运动形式的不同,分为两类: (一)转子的平衡 绕固定轴转动的构件,常统称为转子。如汽轮机、发电机、电动机以及离心机等机器,就都以转 子作为工作的主体。如:齿轮,带轮,曲柄,轴等。 转子按转速又可分为: 内 容 S e
刚性转子转速n<(0.6~0.7)n的转子;n。一一转子的一阶共振转速。其平衡按理论力学中的力系平衡问题来解决。如果只要求其惯性力平衡,则称为转子的静平衡:如果同时要求其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平衡,则称为转子的动平衡。对刚性转子的平衡方法:采用在回转体的适当部位加上或去掉一部分质量,使偏心质量产生的离心力系达到平衡。即质心位于回转轴线上。.挠性转子一n≥(0.6~0.7)n的转子。挠性转子的变形量很大,惯性力大,这种转子的平衡比较复杂,不予以介绍。而主要介绍刚性转子的平衡。(二)机构的平衡作往复移动或平面复合运动的构件,其所产生的惯性力无法在构件本身上平衡,而必须就整个机构加以研究,设法使各运动构件惯性力的合力和合力矩得到完全或部分平衡,以消除或降低最终传到机械基础上的不平衡惯性力,故又称这类平衡为机构在机座上的平衡。10-2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刚性转子的静平衡计算对于轴向宽度b与其径向尺寸D之比b/D<0.2的盘状转子,如齿轮、盘形凸轮、带轮、叶轮螺旋桨等,由于轴向尺寸较小,它们的质量可以近似认为分布在垂直于其回转轴线的同一平面内,故只需要平衡惯性力,即进行静平衡。例【10-1】图示为一盘形转子,按结构(如有凸台P等)估算出它有两个偏心质量m,=20kg,m,=15kg,各自的质心到回转中心的距离(矢径)分别为r=10mm:r2=20mm,方位如图所示,与x轴正向的夹角分别为α=30,αz=120°,求为使其平衡,应加上的平衡质a)b)量m,的大小和方位。【分析】平衡质量m,产生的离心惯性力F与两个偏心质量的离心惯性力F、F是汇交于回转中心O的平面汇交力系,故静平衡的条件为各质量引起的离心惯性力的合力为零,即ZF-ZF+F=0设平衡质量m,的矢径为r,转子的总质量为m,总质心的矢径为e,则Emeo? -Em,ro* +m,ro =0消掉の,则为Zme=mr+m=0
⚫ 刚性转子——转速 1 (0.6 ~ 0.7) n nc 的转子; c1 n ——转子的一阶共振转速。其平衡按理论力学 中的力系平衡问题来解决。如果只要求其惯性力平衡,则称为转子的静平衡;如果同时要求其 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平衡,则称为转子的动平衡。 对刚性转子的平衡方法:采用在回转体的适当部位加上或去掉一部分质量,使偏心质量产生的 离心力系达到平衡。即质心位于回转轴线上。 ⚫ 挠性转子—— 1 (0.6 ~ 0.7) n nc 的转子。挠性转子的变形量很大,惯性力大,这种转子的平衡 比较复杂,不予以介绍。而主要介绍刚性转子的平衡。 (二)机构的平衡 作往复移动或平面复合运动的构件,其所产生的惯性力无法在构件本身上平衡,而必须就整个机 构加以研究,设法使各运动构件惯性力的合力和合力矩得到完全或部分平衡,以消除或降低最终传到 机械基础上的不平衡惯性力,故又称这类平衡为机构在机座上的平衡。 10-2 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 一、 刚性转子的静平衡计算 对于轴向宽度 b 与其径向尺寸 D 之比 b D/ 0.2 的盘状转子,如齿轮、盘形凸轮、带轮、叶轮、 螺旋桨等,由于轴向尺寸较小,它们的质量可以近似认为分布在垂直于其回转轴线的同一平面内,故 只需要平衡惯性力,即进行静平衡。 例【10-1】图示为一盘形转子,按结构 (如有凸台 等)估算出它有两个偏心质量 1 m kg = 20 , 2 m kg =15 ,各 自的质心到回转中心的距离(矢径)分别为 1 r mm =10 , 2 r mm = 20 ,方位如图所示,与 x 轴正向的夹角分别为 1 = 30 , 2 =120 ,求为使其平衡,应加上的平衡质 量 mb 的大小和方位。 【分析】平衡质量 mb 产生的离心惯性力 Fb 与两个偏心质量的离心惯性力 F1 、 F2 是汇交于回转中心 O 的平面汇交力系,故静平衡的条件为各质量引起的离心惯性力的合力为零,即 0 F F F = + = i b 设平衡质量 mb 的矢径为 b r ,转子的总质量为 m ,总质心的矢径为 e ,则 2 2 2 0 me m r m r = + = i i b b 消掉 2 ,则为 0 me m r m r = + = i i b b
m一质径积,其方向就是离心惯性力的方向。上式表明(1)静平衡后,e=0,说明转子的总质心与回转轴线重合,转子可在任何位置静止。(2)静平衡的条件也可表述为各质量引起的质径积的矢量和为零。平衡质径积m的大小和方位,作失量多边形可得到m(图解法)的大小和方位,也可用解(m,b)y析法求m=m)+(mn),其相位角αarcgm)根据转子结构选定(一般尽量选大一些后,即可求出平衡质量m,可在r的方位加上平衡质量m,也可以在r的反方向r处除去一部分质量m来使转子达到平衡。可见,对于静不平衡的转子,无论它有多少个不平衡质量,都只需要在同一个平衡面内增加或除去一个平衡质量即可获得平衡,故又称为单面平衡。二、刚性转子的动平衡计算b对于轴向尺寸较大的构件(宽径比)≥0.2),如:内燃机的曲轴,电机的转子,机床主轴等,D其质量就不能看作分布在一个平面内,而是分布在几个不同的平面内。对b/D≥0.2的转子既需要平衡惯性力,也要平衡惯性力矩,即进行动平衡。如下图所示的转子要进行动平衡。因这种转子各偏心质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形成一空间力系,故转子动平衡的条件是:各偏心质量(包括平衡质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的矢量和为零,同时这些惯性力所构成的力矩矢量和也为零。即ZF= 0, ZM= 0动平衡方法:一般选两个平面I,IⅡI,将各个偏心质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分别分解到这两个面上,将动平衡问题就转化为两个平面I、ⅡI内的静平衡问题,只要在平衡基面I及Ⅱ内各加一适当的平衡质量m及mb,使两平衡基面内的惯性力(质径积)的矢量之和分别为零,这个转子即得以动平衡。分解的原理:如左图,将F分解为两个与F平行的Fi=FL-LF=FL.分力F和F2,得LL该结论只适应于F位于平面I、ⅡI之间的情况
mri i -质径积,其方向就是离心惯性力的方向。上式表明 (1) 静平衡后, e =0,说明转子的总质心与回转轴线重合,转子可在任何位置静止。 (2) 静平衡的条件也可表述为各质量引起的质径积的矢量和为零。 平衡质径积 m rb b 的大小和方位,作矢量多边形可得到 b b m r (图解法)的大小和方位,也可用解 析法求 2 2 ( ) ( ) m r m r m r b b b b x b b y = + ,其相位角 ( ) ( ) b b y b b b x m r arctg m r = 。 根据转子结构选定 b r (一般尽量选大一些)后,即可求出平衡质量 mb ,可在 b r 的方位加上平衡质 量 mb ,也可以在 b r 的反方向 b r 处除去一部分质量 mb 来使转子达到平衡。 可见,对于静不平衡的转子,无论它有多少个不平衡质量,都只需要在同一个平衡面内增加或 除去一个平衡质量即可获得平衡,故又称为单面平衡。 二、刚性转子的动平衡计算 对于轴向尺寸较大的构件(宽径比 0.2 D b ),如:内燃机的曲轴,电机的转子,机床主轴等, 其质量就不能看作分布在一个平面内,而是分布在几个不同的平面内。 对 b D/ 0.2 的转子既需要平衡惯性力,也要平衡惯性力矩,即进行动平衡。如下图所示的转 子要进行动平衡。 因这种转子各偏心质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形成一空间力系,故转子动平衡的条件是:各偏心质 量(包括平衡质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的矢量和为零,同时这些惯性力所构成的力矩矢量和也为零。即 = = F M 0 0 , 动平衡方法:一般选两个平面Ⅰ,Ⅱ,将各个偏心质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分别分解到这两个面上, 将动平衡问题就转化为两个平面 I、II 内的静平衡问题,只要在平衡基面 I 及 II 内各加一适当的平衡 质量 mbI 及 mb IIⅡ ,使两平衡基面内的惯性力(质径积)的矢量之和分别为零,这个转子即得以动平衡。 分解的原理:如左图,将 F 分解为两个与 F 平行的 分力 F1 和 F2,得 1 1 I L L L F F F F L − = = , Ⅱ L 该结论只适应于 F 位于平面 I、II 之间的情况
容内例【10-2】图示为一长转子,根据其结构,设已知其偏心质量m、m,及m分别位于回转平面1、2及3内,它们的矢径分别为、r及r,方向如图所示。求平衡基面I及ⅡI内应加的平衡质量m及mn的大小和方向。解:将三个偏心质量分别向两个平衡基面分解,21F'= FI面内:=m,roII面内-F =F=mro1平衡基面I内的不平衡质径积为(mr)=mrWaL12W(m,r2), = m,'2PFAw11Vad)b)c)[(m5)=mg3LL-1,(mr)=mrLL-l2平衡基面II内的不平衡质径积为3(m,2)=mzr2LL-l(mr)=mg-L则每个面内有三个质径积,在每个平衡平面内分别加平衡质量mb1,mb2,使两面分别达到静平衡,整个转子即达到了动平衡。分析可见,对于任何动不平衡的刚性转子,无论有多少个偏心质量,分布在多少个平面内,都只要在两个平衡基面内分别各加上或除去一个适当的平衡质量,即可得到完全平衡。故动平衡又称为双面平衡。平衡基面的选取需要考虑转子的结构和安装空间,考虑到力矩平衡的效果,两平衡基面间的距离应适当大一些
内 容 例【10-2】图示为一长转子,根据其结构,设已知其偏心质量 m m m 1 2 3 、 及 分别位于回转平面 l、 2 及 3 内,它们的矢径分别为 1 2 3 r r r 、 及 ,方向如图所示。求平衡基面 I 及 II 内应加的平衡质量 mbI 及 mb IIⅡ 的大小和方向。 解:将三个偏心质量分别向两个平衡 基面分解, Ⅰ面内: l l m r l l F F 2 1 1 1 1 1 ' 1 = = Ⅱ面内: l l l m r l l l F F 2 1 1 1 1 1 '' 1 − = − = 平衡基面 I 内的不平衡质径积为 1 1 1 I 1 1 2 2 2 I 2 2 3 3 3 I 3 3 ( ) ( ) ( ) l m r m r L l m r m r L l m r m r L = = = 平衡基面 II 内的不平衡质径积为 1 1 1 II 1 1 2 2 2 II 2 2 3 3 3 II 3 3 ( ) ( ) ( ) L l m r m r L L l m r m r L L l m r m r L − = − = − = 则每个面内有三个质径积,在每个平衡平面内分别加平衡质量 mb1 ,mb2 ,使两面分别达到静平 衡,整个转子即达到了动平衡。 分析可见,对于任何动不平衡的刚性转子,无论有多少个偏心质量,分布在多少个平面内,都 只要在两个平衡基面内分别各加上或除去一个适当的平衡质量,即可得到完全平衡。故动平衡又称 为双面平衡。 平衡基面的选取需要考虑转子的结构和安装空间,考虑到力矩平衡的效果,两平衡基面间的距离 应适当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