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的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尤其是1848— 1850年革命的历史经验对俄国当时革命的意义。列宁还写了《关 于社会民主党参加临时革命政府的决议草案》和《关于临时革命政 府的决议草案》,对社会民主党参加临时革命政府的必要性作了简 明的理论概括。列宁特别提出了社会民主党对自己的参加临时革 命政府的代表进行监督的问题:党必须对它的全权代表进行严格 的监督,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民主工党的独立性,因为社会民 主工党力求实现彻底的社会主义变革,在这方面它与一切资产阶 级民主主义政党和阶级都是势不两立的。 关于社会民主党对农民运动的态度也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 三次代表大会讨论的一个策略问题。列宁在《关于支持农民运动的 决议案的报告》中论证的思想同他在上述《自由派的土地纲领》、 《马克思论美国的“土地平分”》两文中论证的思想有连续性。列宁 认为,现在农民运动已经提上日程,无产阶级政党要全力支持这个 运动,并且决不限制这个运动的规模。列宁的报告还涉及党的第二 次代表大会制定的党纲中提出的关于归还割地的要求。列宁说,关 于割地一项决不是划定农民运动的界限,决不是缩小也决不是限 制农民运动,社会民主党永远不会去阻拦农民采取土地改革的革 命措施。列宁拟的《关于支持农民运动的决议草案》和《关于对农民 运动的态度的决议案》提出:最坚决地支持农民所采取的能够改善 他们状况的一切革命措施,包括没收地主、官府、教会、寺院和皇族 的土地;立即组织革命农民委员会,作为在农民中进行鼓动的实 际口号,作为使农民运动具有高度自觉性的手段;号召农民和农 村无产阶级举行各种各样的政治性游行示威,集体拒绝交纳赋税, 不执行政府及其走狗的决定和命令;力求把农村无产阶级独立地 前 言
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的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尤其是1848— 1850年革命的历史经验对俄国当时革命的意义。列宁还写了《关 于社会民主党参加临时革命政府的决议草案》和《关于临时革命政 府的决议草案》,对社会民主党参加临时革命政府的必要性作了简 明的理论概括。列宁特别提出了社会民主党对自己的参加临时革 命政府的代表进行监督的问题:党必须对它的全权代表进行严格 的监督,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民主工党的独立性,因为社会民 主工党力求实现彻底的社会主义变革,在这方面它与一切资产阶 级民主主义政党和阶级都是势不两立的。 关于社会民主党对农民运动的态度也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 三次代表大会讨论的一个策略问题。列宁在《关于支持农民运动的 决议案的报告》中论证的思想同他在上述《自由派的土地纲领》、 《马克思论美国的“土地平分”》两文中论证的思想有连续性。列宁 认为,现在农民运动已经提上日程,无产阶级政党要全力支持这个 运动,并且决不限制这个运动的规模。列宁的报告还涉及党的第二 次代表大会制定的党纲中提出的关于归还割地的要求。列宁说,关 于割地一项决不是划定农民运动的界限,决不是缩小也决不是限 制农民运动,社会民主党永远不会去阻拦农民采取土地改革的革 命措施。列宁拟的《关于支持农民运动的决议草案》和《关于对农民 运动的态度的决议案》提出:最坚决地支持农民所采取的能够改善 他们状况的一切革命措施,包括没收地主、官府、教会、寺院和皇族 的土地;立即组织革命农民委员会,作为在农民中进行鼓动的实 际口号,作为使农民运动具有高度自觉性的手段;号召农民和农 村无产阶级举行各种各样的政治性游行示威,集体拒绝交纳赋税, 不执行政府及其走狗的决定和命令;力求把农村无产阶级独立地 前 言
组织起来,并使他们在社会民主党的旗帜下同城市无产阶级融合 在一起。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讨论了组织建设问题,列 宁就党章修改问题作了十次发言。这次代表大会采纳列宁早在党 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党章第1条条文,取消了孟什维克尔 ·马尔托夫关于这一条的体现了机会主义观点的条文。这对巩固 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重大意义。至于在组织问题上如何对待 孟什维克,代表大会持慎重态度。列宁为此拟了《关于党内分裂出 去的部分的决议草案》,并就彼·鲁勉采夫的相同内容的决议案作 了发言。代表大会基于在革命中必须团结无产阶级力量的考虑,在 决议中提出:附和孟什维克观点的人,在承认党代表大会和党章而 且完全服从党的纪律的条件下可以参加党的组织。根据列宁的意 见,代表大会建议中央委员会解散那些不服从党的第三次代表大 会的决议和党的纪律的孟什维克组织。 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之后,代表中央委 员会写了《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通知》,登载 在《无产者报》第1号上,该报第1号还发表了列宁写的《关于代表 大会的组成》、《第三次代表大会》两文。这些文献阐明了俄国社会 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意义。列宁认为这次代表大会应当在 俄国社会民主主义工人运动史上开创一个新阶段。他说,人民战胜 专制制度的可能愈来愈大了,这个胜利向社会民主党提出的要求 是民主主义变革时代历史在任何地方也未曾向工人政党提出过 的。为了使西欧工人了解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决议 的内容,列宁组织了出版大会最重要决议和上述通知的德文本和 法文本的工作,列宁在《致社会党国际局》的信件(5月20日)中将 列 宁 全 集 第 十 卷
组织起来,并使他们在社会民主党的旗帜下同城市无产阶级融合 在一起。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讨论了组织建设问题,列 宁就党章修改问题作了十次发言。这次代表大会采纳列宁早在党 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党章第1条条文,取消了孟什维克尔 ·马尔托夫关于这一条的体现了机会主义观点的条文。这对巩固 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重大意义。至于在组织问题上如何对待 孟什维克,代表大会持慎重态度。列宁为此拟了《关于党内分裂出 去的部分的决议草案》,并就彼·鲁勉采夫的相同内容的决议案作 了发言。代表大会基于在革命中必须团结无产阶级力量的考虑,在 决议中提出:附和孟什维克观点的人,在承认党代表大会和党章而 且完全服从党的纪律的条件下可以参加党的组织。根据列宁的意 见,代表大会建议中央委员会解散那些不服从党的第三次代表大 会的决议和党的纪律的孟什维克组织。 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之后,代表中央委 员会写了《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通知》,登载 在《无产者报》第1号上,该报第1号还发表了列宁写的《关于代表 大会的组成》、《第三次代表大会》两文。这些文献阐明了俄国社会 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意义。列宁认为这次代表大会应当在 俄国社会民主主义工人运动史上开创一个新阶段。他说,人民战胜 专制制度的可能愈来愈大了,这个胜利向社会民主党提出的要求 是民主主义变革时代历史在任何地方也未曾向工人政党提出过 的。为了使西欧工人了解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决议 的内容,列宁组织了出版大会最重要决议和上述通知的德文本和 法文本的工作,列宁在《致社会党国际局》的信件(5月20日)中将 列 宁 全 集 第 十 卷
此事告知了社会党国际局。在同一信件中列宁还通报了第三次代 表大会在组织问题方面作出的重大决定。在《给〈莱比锡人民报〉编 辑部的公开信》中,列宁抗议第二国际领袖卡·考茨基反对俄国社 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决议、歪曲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生 活真相、为孟什维克辩护的行为。列宁所写《倒退的第三步》一文是 评论孟什维克召开的所谓第三次代表会议的。该文剖析了这个代 表会议提出的“组织章程”的内容,揭露了它所通过的一系列策略 决议的实质。列宁把孟什维克的偏向机会主义的活动称为“倒退的 第三步”。 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之后继续论述关于 工农民主专政和临时革命政府的问题。提纲性短文《胜利的革命》, 其中心内容就是关于工农民主专政。需要提出的是,列宁为了反驳 普列汉诺夫对临时革命政府的议论,还给《无产者报》写了《论临时 革命政府》的系列文章。在题为《普列汉诺夫的历史考证》的第一篇 文章中,列宁批判了把马克思关于19(和20)世纪革命的三种主要 力量和三个基本阶段的原理庸俗化的观点。马克思的原理是:革 命的第一阶段是限制专制制度以满足资产阶级;第二阶段是争取 共和国以满足 “人民” 即农民和整个小资产阶级;第三阶段是社 会主义变革,只有这种变革才能满足无产阶级。列宁说,社会民 主党人的确要登上这三级不同的台阶;这些台阶之所以不同,取 决于在最好的情况下有哪些阶级能够陪同社会民主党人一起攀 登;但是,如果把这个三级台阶理解为在任何一次攀登前,需要 为自己预先量出短短的尺度,譬如不超过一级台阶,那就是超级庸 人。普列汉诺夫不顾历史事实,硬说马克思对工人政党参加临时革 命政府的问题持否定态度。列宁说,马克思在《中央委员会告共产 前 言
此事告知了社会党国际局。在同一信件中列宁还通报了第三次代 表大会在组织问题方面作出的重大决定。在《给〈莱比锡人民报〉编 辑部的公开信》中,列宁抗议第二国际领袖卡·考茨基反对俄国社 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决议、歪曲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生 活真相、为孟什维克辩护的行为。列宁所写《倒退的第三步》一文是 评论孟什维克召开的所谓第三次代表会议的。该文剖析了这个代 表会议提出的“组织章程”的内容,揭露了它所通过的一系列策略 决议的实质。列宁把孟什维克的偏向机会主义的活动称为“倒退的 第三步”。 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之后继续论述关于 工农民主专政和临时革命政府的问题。提纲性短文《胜利的革命》, 其中心内容就是关于工农民主专政。需要提出的是,列宁为了反驳 普列汉诺夫对临时革命政府的议论,还给《无产者报》写了《论临时 革命政府》的系列文章。在题为《普列汉诺夫的历史考证》的第一篇 文章中,列宁批判了把马克思关于19(和20)世纪革命的三种主要 力量和三个基本阶段的原理庸俗化的观点。马克思的原理是:革 命的第一阶段是限制专制制度以满足资产阶级;第二阶段是争取 共和国以满足 “人民” 即农民和整个小资产阶级;第三阶段是社 会主义变革,只有这种变革才能满足无产阶级。列宁说,社会民 主党人的确要登上这三级不同的台阶;这些台阶之所以不同,取 决于在最好的情况下有哪些阶级能够陪同社会民主党人一起攀 登;但是,如果把这个三级台阶理解为在任何一次攀登前,需要 为自己预先量出短短的尺度,譬如不超过一级台阶,那就是超级庸 人。普列汉诺夫不顾历史事实,硬说马克思对工人政党参加临时革 命政府的问题持否定态度。列宁说,马克思在《中央委员会告共产 前 言
主义者同盟书》中根本没有涉及无产阶级参加临时革命政府在原 则上是否可以允许的问题。列宁又说,如果马克思和恩格斯认识到 民主制度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统治地位,那么为了巩固共和国, 为了彻底消灭专制制度的一切痕迹和彻底清扫为社会主义而战斗 的场所,他们会赋予无产阶级和农民的民主专政以更大的意义的。 列宁在题为《仅仅从下面还是既从下面又从上面?》的第二篇文章 中指出,孟什维克认为,无产阶级组成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反对党 的最好途径,就是从下面、通过无产阶级对执政的民主派施加压力 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而布尔什维克却想使无产阶级不仅“从下 面”而且还要从上面即从临时政府里对革命施加压力。列宁就此引 证恩格斯对巴枯宁主义者的批判,并得出结论说:把革命行动完全 局限于从下面施加压力,这是无政府主义;谁不懂得革命时代的新 任务,即从上面采取行动的任务,谁不善于确定这种行动的条件和 纲领,谁就不懂得无产阶级在任何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任务。列宁系 列文章中未见于报刊的第三篇文章所提出的临时革命政府的任务 问题在本卷的《临时革命政府图景》、《革命军队和革命政府》等文 中得到了说明。 列宁写《革命军队和革命政府》一文是由于他得知,沙皇海军 的“波将金号”装甲舰举行起义,转到了革命方面。这篇文章从俄 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武装起义方针进而谈到军事问 题。列宁认为,“波将金号”起义这一重大事件标志着反对专制制 度的革命运动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列宁说:“暴乱—— 游 行示威—— 巷战—— 建立革命军队,这就是人民起义的发展阶段。 现在我们终于走上了最后的阶段。”(见本卷第318页)列宁指出: 不管“波将金号”的命运如何,这无疑是一次组织革命军队核心的 列 宁 全 集 第 十 卷
主义者同盟书》中根本没有涉及无产阶级参加临时革命政府在原 则上是否可以允许的问题。列宁又说,如果马克思和恩格斯认识到 民主制度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统治地位,那么为了巩固共和国, 为了彻底消灭专制制度的一切痕迹和彻底清扫为社会主义而战斗 的场所,他们会赋予无产阶级和农民的民主专政以更大的意义的。 列宁在题为《仅仅从下面还是既从下面又从上面?》的第二篇文章 中指出,孟什维克认为,无产阶级组成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反对党 的最好途径,就是从下面、通过无产阶级对执政的民主派施加压力 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而布尔什维克却想使无产阶级不仅“从下 面”而且还要从上面即从临时政府里对革命施加压力。列宁就此引 证恩格斯对巴枯宁主义者的批判,并得出结论说:把革命行动完全 局限于从下面施加压力,这是无政府主义;谁不懂得革命时代的新 任务,即从上面采取行动的任务,谁不善于确定这种行动的条件和 纲领,谁就不懂得无产阶级在任何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任务。列宁系 列文章中未见于报刊的第三篇文章所提出的临时革命政府的任务 问题在本卷的《临时革命政府图景》、《革命军队和革命政府》等文 中得到了说明。 列宁写《革命军队和革命政府》一文是由于他得知,沙皇海军 的“波将金号”装甲舰举行起义,转到了革命方面。这篇文章从俄 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武装起义方针进而谈到军事问 题。列宁认为,“波将金号”起义这一重大事件标志着反对专制制 度的革命运动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列宁说:“暴乱—— 游 行示威—— 巷战—— 建立革命军队,这就是人民起义的发展阶段。 现在我们终于走上了最后的阶段。”(见本卷第318页)列宁指出: 不管“波将金号”的命运如何,这无疑是一次组织革命军队核心的 列 宁 全 集 第 十 卷
尝试;要全力支持这一尝试,向最广大的无产阶级和农民群众说明 革命军队在为自由而斗争的事业中具有的全民意义。列宁在论证 革命军队在革命中的作用时说:革命军队是进行军事斗争和对人 民群众实行军事领导以对付专制制度军事力量的残余所必需的; 革命军队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只有靠暴力才能解决伟大的历史问 题,而在现代斗争中,暴力组织就是军事组织。但列宁又补充说:社 会民主党从来没有搞过军事阴谋,当业已开始的国内战争条件还 不具备的时候,它从来没有把军事问题提到第一位。列宁把革命军 队和革命政府相提并论:革命军队和革命政府是一件事情的两个 方面,是为了起义成功和巩固起义果实所同样必需的两个机构。载 于本卷的列宁代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写的《致社会党国际局》的信 件(6月21日),请求向世界各国工人发表一份呼吁书,呼吁不许 干涉俄国的起义。 本卷中的许多文献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运动的实质,阐 述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所执行的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使自由 派资产阶级孤立但并不拒绝利用他们的有利于民主派反沙皇斗争 的个别言行的路线。列宁在《革命斗争和自由派的渔利行为》一文 中指出,当专制制度和革命人民之间的斗争日趋激化时,自由派资 产阶级在两者之间随机应变,既依靠革命人民反对专制制度,又依 靠君主制反对革命人民。列宁认为:自由派的立宪纲领是在完全自 觉地保存君主制的前提下允许全民立宪会议同君主制并存;资产 阶级不愿意推翻现存政权并用共和制代替君主制,主张在人民和 沙皇之间搞“调和”,使斗争双方的力量保持平衡而都不能获得完 全的胜利,以便从中渔利。在《革命无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任务》一文 中,列宁指出,资产阶级争取政治自由的斗争是不彻底的,俄国社 前 言
尝试;要全力支持这一尝试,向最广大的无产阶级和农民群众说明 革命军队在为自由而斗争的事业中具有的全民意义。列宁在论证 革命军队在革命中的作用时说:革命军队是进行军事斗争和对人 民群众实行军事领导以对付专制制度军事力量的残余所必需的; 革命军队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只有靠暴力才能解决伟大的历史问 题,而在现代斗争中,暴力组织就是军事组织。但列宁又补充说:社 会民主党从来没有搞过军事阴谋,当业已开始的国内战争条件还 不具备的时候,它从来没有把军事问题提到第一位。列宁把革命军 队和革命政府相提并论:革命军队和革命政府是一件事情的两个 方面,是为了起义成功和巩固起义果实所同样必需的两个机构。载 于本卷的列宁代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写的《致社会党国际局》的信 件(6月21日),请求向世界各国工人发表一份呼吁书,呼吁不许 干涉俄国的起义。 本卷中的许多文献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运动的实质,阐 述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所执行的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使自由 派资产阶级孤立但并不拒绝利用他们的有利于民主派反沙皇斗争 的个别言行的路线。列宁在《革命斗争和自由派的渔利行为》一文 中指出,当专制制度和革命人民之间的斗争日趋激化时,自由派资 产阶级在两者之间随机应变,既依靠革命人民反对专制制度,又依 靠君主制反对革命人民。列宁认为:自由派的立宪纲领是在完全自 觉地保存君主制的前提下允许全民立宪会议同君主制并存;资产 阶级不愿意推翻现存政权并用共和制代替君主制,主张在人民和 沙皇之间搞“调和”,使斗争双方的力量保持平衡而都不能获得完 全的胜利,以便从中渔利。在《革命无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任务》一文 中,列宁指出,资产阶级争取政治自由的斗争是不彻底的,俄国社 前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