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代表大会是布尔什维克单独召开的。本来,召开这次代表大会的 预期目的是在革命运动的新高潮中确定党的共同策略和实现党在 组织上的统一,因而布尔什维克曾提出党的所有委员会,不论是布 尔什维克的还是孟什维克的,都可以应邀参加这次代表大会,但孟 什维克拒绝参加。孟什维克为了对抗这次代表大会,单独召开了自 己的代表会议。一个代表大会和一个代表会议表明,实际上已形成 两个党,它们对当前的方兴未艾的革命运动持相异的看法,它们执 行着不同的方针、路线和策略。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是否参加未来的临时革命政府,这是布尔 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在业已开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争论的一个 主要问题。本卷一开头的两篇文章《社会民主党和临时革命政府》 和《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以论战的形式阐述了这个问 题,说明列宁是用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态度来对待俄国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胜利后将要产生的国家政权的。俄国在推翻沙皇专制制 度后,必须建立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这个专政的政治 机构将是临时革命政府,临时革命政府的任务在于用革命恐怖手 段来对付反革命分子,领导国家的全部政治生活直到召开全民立 宪会议,实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最低纲领,为向社会主义革命过 渡准备条件。孟什维克断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应该是资产 阶级取得政权,而不是实行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他们 认为,在建立民主共和国时,无产阶级和农民自觉地担负起专政的 任务是危险的。列宁说:在专制制度崩溃时放弃革命民主专政的思 想,就等于放弃实现社会民主党的最低纲领;这个纲领中提出的 各种经济改造和政治改造,如建立共和国、人民武装、教会同国家 分离、完全的民主自由、坚决的经济改革这些要求,如果没有下层 列 宁 全 集 第 十 卷
次代表大会是布尔什维克单独召开的。本来,召开这次代表大会的 预期目的是在革命运动的新高潮中确定党的共同策略和实现党在 组织上的统一,因而布尔什维克曾提出党的所有委员会,不论是布 尔什维克的还是孟什维克的,都可以应邀参加这次代表大会,但孟 什维克拒绝参加。孟什维克为了对抗这次代表大会,单独召开了自 己的代表会议。一个代表大会和一个代表会议表明,实际上已形成 两个党,它们对当前的方兴未艾的革命运动持相异的看法,它们执 行着不同的方针、路线和策略。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是否参加未来的临时革命政府,这是布尔 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在业已开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争论的一个 主要问题。本卷一开头的两篇文章《社会民主党和临时革命政府》 和《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以论战的形式阐述了这个问 题,说明列宁是用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态度来对待俄国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胜利后将要产生的国家政权的。俄国在推翻沙皇专制制 度后,必须建立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这个专政的政治 机构将是临时革命政府,临时革命政府的任务在于用革命恐怖手 段来对付反革命分子,领导国家的全部政治生活直到召开全民立 宪会议,实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最低纲领,为向社会主义革命过 渡准备条件。孟什维克断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应该是资产 阶级取得政权,而不是实行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他们 认为,在建立民主共和国时,无产阶级和农民自觉地担负起专政的 任务是危险的。列宁说:在专制制度崩溃时放弃革命民主专政的思 想,就等于放弃实现社会民主党的最低纲领;这个纲领中提出的 各种经济改造和政治改造,如建立共和国、人民武装、教会同国家 分离、完全的民主自由、坚决的经济改革这些要求,如果没有下层 列 宁 全 集 第 十 卷
阶级的革命民主专政,要在资产阶级制度的基础上实行,这是不可 思议的。孟什维克认为:社会民主党人参加临时革命政府是不能允 许的,因为参加政府就要掌握政权,而社会民主党作为无产阶级的 政党,如果不打算实现自己的最高纲领,是不能掌握政权的。孟什 维克还认为,同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一道参加临时政府,这无异于 推崇资产阶级制度。列宁就此驳斥道,社会民主党推崇民主共和制 的资产阶级制度,是同专制农奴制的资产阶级制度相比较而言的, 是把它当作阶级统治的最后形式来推崇的,是把它当作无产阶级 同资产阶级斗争的最方便的舞台来推崇的,它推崇的不是资产阶 级的监狱和警察、私有制和卖淫,而是为了对这些设施进行广泛的 和自由的斗争。当然,列宁也指出,如果社会民主党哪怕有一分钟 忽视自己的独立目标,忽视有必要把提高无产阶级的阶级自觉和 发展无产阶级的独立政治组织放在首位,那么参加临时革命政府 将会是极端危险的。列宁认为,不应夸大这种危险,有组织的无产 阶级完全能够应付这种危险。他说,在革命民主专政的条件下,俄 国社会民主党人能够动员千百万城乡贫民,能够使俄国的民主革 命成为欧洲社会主义变革的序幕。 使无产阶级同农民结成联盟来夺取这次革命的胜利,是布尔 什维克执行的一条主要方针。收进本卷的《自由派的土地纲领》和 《马克思论美国的“土地平分”》两文阐述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对待 农民运动的立场。前一篇文章是为了揭露自由派提出的土地改革 措施的反人民实质而写的。俄国的自由派和民粹派一样,他们的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正表现在用小农经济的利益掩盖农业雇佣 劳动的利益。列宁说:社会民主党完全同情农民运动,如果农民能 够用革命办法夺走地主的全部土地,这对俄国的整个社会发展和 前 言
阶级的革命民主专政,要在资产阶级制度的基础上实行,这是不可 思议的。孟什维克认为:社会民主党人参加临时革命政府是不能允 许的,因为参加政府就要掌握政权,而社会民主党作为无产阶级的 政党,如果不打算实现自己的最高纲领,是不能掌握政权的。孟什 维克还认为,同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一道参加临时政府,这无异于 推崇资产阶级制度。列宁就此驳斥道,社会民主党推崇民主共和制 的资产阶级制度,是同专制农奴制的资产阶级制度相比较而言的, 是把它当作阶级统治的最后形式来推崇的,是把它当作无产阶级 同资产阶级斗争的最方便的舞台来推崇的,它推崇的不是资产阶 级的监狱和警察、私有制和卖淫,而是为了对这些设施进行广泛的 和自由的斗争。当然,列宁也指出,如果社会民主党哪怕有一分钟 忽视自己的独立目标,忽视有必要把提高无产阶级的阶级自觉和 发展无产阶级的独立政治组织放在首位,那么参加临时革命政府 将会是极端危险的。列宁认为,不应夸大这种危险,有组织的无产 阶级完全能够应付这种危险。他说,在革命民主专政的条件下,俄 国社会民主党人能够动员千百万城乡贫民,能够使俄国的民主革 命成为欧洲社会主义变革的序幕。 使无产阶级同农民结成联盟来夺取这次革命的胜利,是布尔 什维克执行的一条主要方针。收进本卷的《自由派的土地纲领》和 《马克思论美国的“土地平分”》两文阐述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对待 农民运动的立场。前一篇文章是为了揭露自由派提出的土地改革 措施的反人民实质而写的。俄国的自由派和民粹派一样,他们的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正表现在用小农经济的利益掩盖农业雇佣 劳动的利益。列宁说:社会民主党完全同情农民运动,如果农民能 够用革命办法夺走地主的全部土地,这对俄国的整个社会发展和 前 言
俄国的无产阶级都是巨大的胜利;但是,即使取得这个好结局,农 业雇佣工人的人数也只可能暂时减少,而决不会绝迹,农业雇佣工 人的单独利益仍然是单独利益。列宁进一步指出:土地转到农民手 里一点也不会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俄国的统治,反而会给这 种生产方式的发展以更广泛的基地。列宁说:在进行彻底的社会主 义变革之前,任何最激进的和最革命的土地改革措施都消灭不了 农业雇佣工人阶级;幻想所有的人都变成小资产者是一种反动的 庸俗观念。列宁的后一篇文章论述的是马克思如何在1846年就美 国的“土地平分”问题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赫尔曼· 克利盖的错误观点。列宁认为,马克思的这一批判对俄国社会民主 党人的意义很大,因为土地问题当时被美国的社会运动进程本身 提到首位,正象俄国现在一样,而当时谈的恰恰不是发达的资本主 义社会,而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这一点对俄国的农民运 动尤其重要。马克思一开始就批判了所谓“土地平分”计划的空想 主义,指出宗法制度转为工业制度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资本 主义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列宁概括马克思对克利盖的批判时说: “你妄想避免的资本主义的恶,却是历史上的善,因为它将惊人地 加速社会的发展,使共产主义运动新的高级形态更早地到来。”(见 本卷第55页)当年的克利盖和俄国的社会革命党人都把小资产阶 级的空想说成是最高的革命理想,不懂得现代经济制度及其发展 的真正基础。但是,马克思并不笼统地否定 “土地平分” 这一小 资产阶级运动;同样,列宁也肯定社会革命党对土地私有制的攻 击。列宁认为,对土地私有制的打击将促进今后对一般私有制的 打击。所以,列宁说,不能因为当前俄国农民运动具有小资产阶级 性质就对它不屑一顾,社会民主党人必须用全力来支持这个运动, 列 宁 全 集 第 十 卷
俄国的无产阶级都是巨大的胜利;但是,即使取得这个好结局,农 业雇佣工人的人数也只可能暂时减少,而决不会绝迹,农业雇佣工 人的单独利益仍然是单独利益。列宁进一步指出:土地转到农民手 里一点也不会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俄国的统治,反而会给这 种生产方式的发展以更广泛的基地。列宁说:在进行彻底的社会主 义变革之前,任何最激进的和最革命的土地改革措施都消灭不了 农业雇佣工人阶级;幻想所有的人都变成小资产者是一种反动的 庸俗观念。列宁的后一篇文章论述的是马克思如何在1846年就美 国的“土地平分”问题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赫尔曼· 克利盖的错误观点。列宁认为,马克思的这一批判对俄国社会民主 党人的意义很大,因为土地问题当时被美国的社会运动进程本身 提到首位,正象俄国现在一样,而当时谈的恰恰不是发达的资本主 义社会,而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这一点对俄国的农民运 动尤其重要。马克思一开始就批判了所谓“土地平分”计划的空想 主义,指出宗法制度转为工业制度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资本 主义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列宁概括马克思对克利盖的批判时说: “你妄想避免的资本主义的恶,却是历史上的善,因为它将惊人地 加速社会的发展,使共产主义运动新的高级形态更早地到来。”(见 本卷第55页)当年的克利盖和俄国的社会革命党人都把小资产阶 级的空想说成是最高的革命理想,不懂得现代经济制度及其发展 的真正基础。但是,马克思并不笼统地否定 “土地平分” 这一小 资产阶级运动;同样,列宁也肯定社会革命党对土地私有制的攻 击。列宁认为,对土地私有制的打击将促进今后对一般私有制的 打击。所以,列宁说,不能因为当前俄国农民运动具有小资产阶级 性质就对它不屑一顾,社会民主党人必须用全力来支持这个运动, 列 宁 全 集 第 十 卷
使它成为一个具有政治自觉性和明确阶级性的运动。 载入本卷的《〈前进报〉编辑部对圣彼得堡五金工厂工人小组 的决议所加的按语》、《嫁祸于人》、《被揭穿的总委员会》、《给俄国 社会民主工党总委员会主席普列汉诺夫同志的公开信》、《关于第 三次代表大会问题》反映出布尔什维克为筹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第三次代表大会所进行的斗争。这些文献说明:孟什维克破坏了党 的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各项决议,建立了秘密组织,从而分裂了党; 他们在攫取了党的中央机关之后,激烈反对布尔什维克,瓦解党的 组织工作,破坏工人阶级的统一行动,对革命进程起阻碍作用。这 些文献也说明:布尔什维克在同孟什维克的斗争中壮大了力量,增 强了影响,在党内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地方委员会的支持;布尔什维 克不顾孟什维克的多方阻挠,坚决召开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以解 决党内危机,并为此做了大量的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工作。这些文献 还说明,召开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是符合党的组织原则的,是合法 的,是受到广大党员拥护的。 列宁有关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文献在本卷中 占有较大篇幅。这次代表大会于1905年4月12日(25日)至27 日(5月10日)在伦敦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38名,所有大的党组 织都派代表出席,由28个地方委员会中的21个派出的24名代表 有表决权。列宁当选为大会主席,领导了大会的全部工作。这次代 表大会批判了孟什维克在组织问题和策略问题上的机会主义观 点,确立了布尔什维克的组织原则和策略原则。代表大会通过了 新党章,建立了党的统一的中央领导机关—— 中央委员会以代替 两个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机关报),并决定创办《无产 者报》作为党的机关报。列宁为大会拟了主要的决议草案,就各种 前 言
使它成为一个具有政治自觉性和明确阶级性的运动。 载入本卷的《〈前进报〉编辑部对圣彼得堡五金工厂工人小组 的决议所加的按语》、《嫁祸于人》、《被揭穿的总委员会》、《给俄国 社会民主工党总委员会主席普列汉诺夫同志的公开信》、《关于第 三次代表大会问题》反映出布尔什维克为筹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第三次代表大会所进行的斗争。这些文献说明:孟什维克破坏了党 的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各项决议,建立了秘密组织,从而分裂了党; 他们在攫取了党的中央机关之后,激烈反对布尔什维克,瓦解党的 组织工作,破坏工人阶级的统一行动,对革命进程起阻碍作用。这 些文献也说明:布尔什维克在同孟什维克的斗争中壮大了力量,增 强了影响,在党内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地方委员会的支持;布尔什维 克不顾孟什维克的多方阻挠,坚决召开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以解 决党内危机,并为此做了大量的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工作。这些文献 还说明,召开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是符合党的组织原则的,是合法 的,是受到广大党员拥护的。 列宁有关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文献在本卷中 占有较大篇幅。这次代表大会于1905年4月12日(25日)至27 日(5月10日)在伦敦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38名,所有大的党组 织都派代表出席,由28个地方委员会中的21个派出的24名代表 有表决权。列宁当选为大会主席,领导了大会的全部工作。这次代 表大会批判了孟什维克在组织问题和策略问题上的机会主义观 点,确立了布尔什维克的组织原则和策略原则。代表大会通过了 新党章,建立了党的统一的中央领导机关—— 中央委员会以代替 两个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机关报),并决定创办《无产 者报》作为党的机关报。列宁为大会拟了主要的决议草案,就各种 前 言
重大问题作了报告和发言。列宁的这些决议草案、报告和发言除涉 及大会的筹备和工作程序外,阐述了关于武装起义、关于在革命前 夕对政府政策的态度、关于临时革命政府、关于党的公开政治活 动、关于对农民运动的态度、关于党内工人和知识分子的关系、关 于党章、关于对党内分裂出去的部分的态度、关于对各民族的社会 民主党组织的态度、关于对自由派的态度、关于对社会革命党的态 度、关于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等等问题。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在俄国革命高涨的形势 下召开的,它确定了党在已经开始的革命中的主要策略。关于武装 起义问题是大会讨论的策略问题之一。列宁为大会拟的《关于武装 起义的补充决议草案》和《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指出:组织无产阶 级举行武装起义来直接同专制制度斗争是当前革命时期党的最主 要最迫切的任务之一,各级党组织要通过宣传和鼓动给无产阶级 不仅讲清楚即将来临的武装起义的政治意义,而且讲清楚这一起 义的实际组织方面;在宣传鼓动时要说明群众性政治罢工在起义 开始时和起义进程中都具有重要意义;要采取最积极的措施来武 装无产阶级以及制定武装起义和直接领导武装起义的计划,必要 时应设立由党的工作者组成的专门小组来进行这项工作。列宁还 就武装起义问题先后在大会上作了两次发言。 关于社会民主党参加临时革命政府的问题是俄国社会民主工 党第三次代表大会讨论的又一策略问题。列宁在大会上作了《关 于社会民主党参加临时革命政府的报告》。列宁在报告中发挥了他 在上述《社会民主党和临时革命政府》、《论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 命民主专政》两文中的思想。列宁从理论上批判了格·瓦·普列汉 诺夫和亚·萨·马尔丁诺夫关于这一问题的错误观点,正确阐述 列 宁 全 集 第 十 卷
重大问题作了报告和发言。列宁的这些决议草案、报告和发言除涉 及大会的筹备和工作程序外,阐述了关于武装起义、关于在革命前 夕对政府政策的态度、关于临时革命政府、关于党的公开政治活 动、关于对农民运动的态度、关于党内工人和知识分子的关系、关 于党章、关于对党内分裂出去的部分的态度、关于对各民族的社会 民主党组织的态度、关于对自由派的态度、关于对社会革命党的态 度、关于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等等问题。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在俄国革命高涨的形势 下召开的,它确定了党在已经开始的革命中的主要策略。关于武装 起义问题是大会讨论的策略问题之一。列宁为大会拟的《关于武装 起义的补充决议草案》和《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指出:组织无产阶 级举行武装起义来直接同专制制度斗争是当前革命时期党的最主 要最迫切的任务之一,各级党组织要通过宣传和鼓动给无产阶级 不仅讲清楚即将来临的武装起义的政治意义,而且讲清楚这一起 义的实际组织方面;在宣传鼓动时要说明群众性政治罢工在起义 开始时和起义进程中都具有重要意义;要采取最积极的措施来武 装无产阶级以及制定武装起义和直接领导武装起义的计划,必要 时应设立由党的工作者组成的专门小组来进行这项工作。列宁还 就武装起义问题先后在大会上作了两次发言。 关于社会民主党参加临时革命政府的问题是俄国社会民主工 党第三次代表大会讨论的又一策略问题。列宁在大会上作了《关 于社会民主党参加临时革命政府的报告》。列宁在报告中发挥了他 在上述《社会民主党和临时革命政府》、《论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 命民主专政》两文中的思想。列宁从理论上批判了格·瓦·普列汉 诺夫和亚·萨·马尔丁诺夫关于这一问题的错误观点,正确阐述 列 宁 全 集 第 十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