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顶页 2011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初三第一次检测 语文试卷 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和姓名 3.试卷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须 4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序 号填写在答题卡中相应的表格内。(共12分。每小题2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积攒(zan) 细菌(jn) 自给自足(j) B.折本(she) 翘首(qiao) 津津有味(jn) C.游弋(yi) 脂肪(zhi) 脍炙人口(kuai) 粘贴(zhan) 贮藏(zh) 栩栩如生(x)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及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来到邮局,男孩拿出一张普通的明信片,一笔一笔在上面留下端正的字迹,整整 0分钟,他才缓缓抬起头,端祥着,像是欣赏着一件刚刚完成的艺术品。 B.8公里长的峡谷内,奇石作底,清澈的泉水潺潺流过,由低到高成阶梯式排列着 大大小小的近百个石潭,清亮得就像一块块镶嵌在山涧的玉石玛瑙似的。 C.据测算,植物每年贮存的能量约相当于世界主要燃料消废的10倍。人类进入工 业时代,能源消耗模式发生变化,由依靠木炭转为依靠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能源。 D.闻一多先生的故里一一浠水,地处大别山南麓,历史悠久且风景优美。近观,蜂 飞蝶舞,花团锦簇:远看,与农舍、炊烟、溪流、山峦构成一幅悠扬的乡村春景图 3.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华对角羚,稀有、罕见,把它们作为环湖赛吉祥物 ②雷锋是的楷模,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③这次两会,最关注的话题是民生;最重要的成果是审查批准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 要,清晰地勾画了未来五年国家的宏伟蓝图:最突出的亮点是宣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律体系,标志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进入了一个新境界,真可谓“” A.别具匠心 家喻户晓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B.当之无愧 自强不息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别具匠心 自强不息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D.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1页 2011 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初三第一次检测 语 文 试 卷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 8 页,共六道大题,23 道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和姓名。 3.试卷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序 号填写在答题卡中相应的表格内。(共 12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积攒.(zǎn) 细菌.(jūn) 自给.自足(jǐ) B. 折.本(shé) 翘.首(qiào) 津.津有味(jīn) C. 游弋.(yì) 脂.肪(zhī) 脍.炙人口(kuài) D. 粘.贴(zhān) 贮.藏(zhù) 栩.栩如生(xǔ)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及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来到邮局,男孩拿出一张普通的明信片,一笔一笔在上面留下端正..的字迹,整整 10 分钟,他才缓缓抬起头,端祥..着,像是欣赏着一件刚刚完成的艺术品。 B.8 公里长的峡谷内,奇石作底,清澈..的泉水潺潺流过,由低到高成阶梯式排列着 大大小小的近百个石潭,清亮..得就像一块块镶嵌在山涧的玉石玛瑙似的。 C.据测算,植物每年贮存的能量约相当于世界主要燃料消废..的 10 倍。人类进入工 业时代,能源消耗..模式发生变化,由依靠木炭转为依靠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能源。 D.闻一多先生的故里——浠水,地处大别山南麓,历史悠久..且风景优美。近观,蜂 飞蝶舞,花团锦簇;远看,与农舍、炊烟、溪流、山峦构成一幅悠.扬.的乡村春景图。 3. 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华对角羚,稀有、罕见,把它们作为环湖赛吉祥物 。 ②雷锋是 的楷模,1963 年 3 月 5 日,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③这次两会,最关注的话题是民生;最重要的成果是审查批准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 要,清晰地勾画了未来五年国家的宏伟蓝图;最突出的亮点是宣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律体系,标志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进入了一个新境界,真可谓“ ”。 A.别具匠心 家喻户晓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B.当之无愧 自强不息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别具匠心 自强不息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D.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2页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说:“‘爱’不一定都能用手摸到:但它却能让你感受到温暖与快乐。” B.“明天体育中考,9点钟开始,”老师说:“你的身体刚康复,能参加吗?” C.孩子们把早就准备好的照片、铅笔、明信片……抢着递到老师的手中。 D.“李伟,昨天你送给我的邮票一—《金陵十二钗》,太精美了!……谢谢!”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一轮灿烂的满月,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浮出来。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满月出海时光芒、璀璨的情态。 B.蓝色湖面上那微微泛动的波澜,似乎在悄声诉说着青海湖遥远的历史。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现了湖水的静谧与悠远 C.那里的雨很少阴雨连绵,更像是一种玩笑,一种调皮,一种心血来潮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强调了“雨”的绵长带给人们的欣喜之感 D.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诲啊!难道不值得我们永远牢记吗? 理解: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教诲给人留下了永难忘记的深刻印象 6.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明代文徴明所刻日月星祥云随形端砚,石质之优美,砚体之别致,布局之精妙,令 人叹为观止 作者巧借石质中金黄、紫红之色及大小石眼之天然造化,加以精 心雕刻的如意祥云,构成了一幅动人画面 ①砚体通长18.5厘米,最宽处13厘米,前高(砚额隆起处)3厘米,后高2.7厘米, 呈前窄后宽、砚堂宽广、中心微凹、前低后高之态。 ②砚池凿成弯月状,右上角两道弧形起线内,有一大二小金黄色石皮,不施刀工,尽显 良材之美。 ③它质地坚细滋润,握之水滋温润。 ④砚背右侧阴刻行书“挥毫自在”,落款“徴明”,书法淡雅,刻工精到。 ⑤砚背中间留白部分有一颗大的和数颗小的金黄色石眼,其中大的一颗石眼稍圆,小的 颗呈椭圆形,浅金黄色,周围有一圈明显的紫晕。 ⑥砚背大部分经打磨抛光后,浅雕如意连云纹及勾状朵云纹。 A.③①②⑤⑥④ B.⑥⑤④②③① C.③⑤⑥④①② D.①③②④⑤⑥ 二、填空(共8分) 7.默写(5分)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3)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4)王维的《使至塞上》中“ ”描写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景 8.名著阅读(3分) (1)《西游记》中作者吴承恩通过孙悟空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蔑视皇权、敢于造反 的英雄形象
第2页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说:“‘爱’不一定都能用手摸到;但它却能让你感受到温暖与快乐。” B.“明天体育中考,9 点钟开始,”老师说:“你的身体刚康复,能参加吗?” C.孩子们把早就准备好的照片、铅笔、明信片……抢着递到老师的手中。 D.“李伟,昨天你送给我的邮票——《金陵十二钗》,太精美了!……谢谢!”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一轮灿烂的满月,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浮出来。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满月出海时光芒、璀璨的情态。 B. 蓝色湖面上那微微泛动的波澜,似乎在悄声诉说着青海湖遥远的历史。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现了湖水的静谧与悠远。 C. 那里的雨很少阴雨连绵,更像是一种玩笑,一种调皮,一种心血来潮。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强调了“雨”的绵长带给人们的欣喜之感。 D. 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诲啊!难道不值得我们永远牢记吗? 理解: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教诲给人留下了永难忘记的深刻印象。 6.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明代文徵明所刻日月星祥云随形端砚,石质之优美,砚体之别致,布局之精妙,令 人叹为观止。 作者巧借石质中金黄、紫红之色及大小石眼之天然造化,加以精 心雕刻的如意祥云,构成了一幅动人画面。 ①砚体通长 18.5 厘米,最宽处 13 厘米,前高(砚额隆起处)3 厘米,后高 2.7 厘米, 呈前窄后宽、砚堂宽广、中心微凹、前低后高之态。 ②砚池凿成弯月状,右上角两道弧形起线内,有一大二小金黄色石皮,不施刀工,尽显 良材之美。 ③它质地坚细滋润,握之水滋温润。 ④砚背右侧阴刻行书“挥毫自在”,落款“徵明”,书法淡雅,刻工精到。 ⑤砚背中间留白部分有一颗大的和数颗小的金黄色石眼,其中大的一颗石眼稍圆,小的 一颗呈椭圆形,浅金黄色,周围有一圈明显的紫晕。 ⑥砚背大部分经打磨抛光后,浅雕如意连云纹及勾状朵云纹。 A.③ ① ② ⑤ ⑥ ④ B. ⑥ ⑤ ④ ② ③ ① C.③ ⑤ ⑥ ④ ① ② D. ① ③ ② ④ ⑤ ⑥ 二、填空(共 8 分) 7.默写(5 分) (1)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3)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4)王维的《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描写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景。 8.名著阅读(3 分) (1)《西游记》中作者吴承恩通过孙悟空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蔑视皇权、敢于造反 的英雄形象
第3页 (2)《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人:他是梁山好汉,每有战斗,就赤膊抡斧,冲锋陷阵。 他不止一次大嚷“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直到最后喝了毒酒,他还说 死了只是哥哥身边一个小鬼” 请写出“他”的姓名,并概括写出与“他”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近年来,我国接连遭遇异常的灾害性气候,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频繁发生。为了 帮助学生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搜集、整理信息, 达到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的目的。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请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概括我国自然灾害的四个特点。(4分) 【材料一】 江西 截至6月25日11时 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 广西.重庆、四川、贵州10省 自治区、直辖市) 此次暴雨洪涝灾害过程已造成 农作物受灾面积1946千公顷 受灾 34261万人其中绝收面积321.3千公顷 因灾死亡含雷击致死 235人倒塌房屋 23.9万间 失踪 109人损坏房屋 64万间 紧急转移安置人口305,3万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33.5亿元 林汉志编制新华社发 【材料二】 2010年上半年,全国18个省份遭受旱灾,26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损 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较常年同期 大幅增加。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新疆连续遭受9次大范围寒潮 冰雪天气;西南五省区遭受秋冬春连旱。受自然灾害影响,部分省份铁路、公路、通信 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多个县城停水、停电,多趟列车停开。 10.我国地域广阔,每年发生的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请结合下面材料中所提供的粮食数据概括回答: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呈现出怎样的 特点?(2分) 【材料三】 根据全国31个省区市抽样调查和全面统计,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4641万 吨,比上年增加1559万吨,增产2.9%。其中,夏粮总产量为12310万吨,比上年减 少39万吨:早稻总产量为3132万吨,比上年减少204万吨;秋粮总产量为39199万 吨,比上年增加1801万吨。东北及内蒙古粮食总产量达到11779万吨,比2009年增
第3页 (2)《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人:他是梁山好汉,每有战斗,就赤膊抡斧,冲锋陷阵。 他不止一次大嚷“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直到最后喝了毒酒,他还说 “死了只是哥哥身边一个小鬼”。 请写出“他”的姓名,并概括写出与“他”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 三、综合性学习(共 11 分) 近年来,我国接连遭遇异常的灾害性气候,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频繁发生。为了 帮助学生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搜集、整理信息, 达到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的目的。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 请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概括我国自然灾害的四个特点。(4 分) 【材料一】 【材料二】 2010 年上半年,全国18个省份遭受旱灾,26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损 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较常年同期 大幅增加。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新疆连续遭受9次大范围寒潮 冰雪天气;西南五省区遭受秋冬春连旱。受自然灾害影响,部分省份铁路、公路、通信、 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多个县城停水、停电,多趟列车停开。 10. 我国地域广阔,每年发生的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请结合下面材料中所提供的粮食数据概括回答:2010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呈现出怎样的 特点?(2 分) 【材料三】 根据全国 31 个省区市抽样调查和全面统计,2010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 54641 万 吨,比上年增加 1559 万吨,增产 2.9%。其中,夏粮总产量为 12310 万吨,比上年减 少 39 万吨;早稻总产量为 3132 万吨,比上年减少 204 万吨;秋粮总产量为 39199 万 吨,比上年增加 1801 万吨。东北及内蒙古粮食总产量达到 11779 万吨,比 2009 年增
第4页 产1393万吨,增长13.4%。13个粮食主产区2010年粮食总产量为41185万吨,比 上年增加1475万吨,增长3.7%。其中,夏粮和早稻共减产约201万吨,秋粮形势较 好,增产43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对2010年的粮食产量数据进行的解读) 11.经过调查发现,我国农作物生长具有地域和生长特点,请你参照这两个特点,为农业粮 食增产提两点合理化建议。(5分) 【材料四】 我国粮食品种结构主要表现为:在素有“中国粮仓”之称的东北及内蒙古地区,降 水量丰沛,光、热充足。水稻基本平衡,但粳稻还有缺口:小麦自给有余,但玉米有 定的增产空间:大豆的缺口最大,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 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无霜期长达240-280天,盛产稻米、小麦、棉 花、油菜等。其中,水稻单、双季均可种植。单季稻,初夏种植,秋季收获;双季稻, 春末种植,夏季收获早稻,夏季种植,秋季收获晚稻。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第12-14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林壑优美 (2)觥筹交错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翻译: (2)日出而林霏开 翻译: 14.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太守乐”的具体原因。(3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生命之芯》,完成第15-17题。(共14分)
第4页 产 1393 万吨,增长 13.4%。 13 个粮食主产区 2010 年粮食总产量为 41185 万吨,比 上年增加 1475 万吨,增长 3.7%。其中,夏粮和早稻共减产约 201 万吨,秋粮形势较 好,增产 43 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对 2010 年的粮食产量数据进行的解读) 11.经过调查发现,我国农作物生长具有地域和生长特点,请你参照这两个特点,为农业粮 食增产提两点合理化建议。(5 分) 【材料四】 我国粮食品种结构主要表现为:在素有“中国粮仓”之称的东北及内蒙古地区,降 水量丰沛,光、热充足。水稻基本平衡,但粳稻还有缺口;小麦自给有余,但玉米有一 定的增产空间;大豆的缺口最大,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 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无霜期长达 240—280 天,盛产稻米、小麦、棉 花、油菜等。其中,水稻单、双季均可种植。单季稻,初夏种植,秋季收获;双季稻, 春末种植,夏季收获早稻,夏季种植,秋季收获晚稻。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第 12—14 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林壑.优美 壑: (2)觥.筹交错 觥: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 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翻译: (2)日出而林霏开 翻译: 14.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太守乐”的具体原因。(3 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生命之芯》,完成第 15—17 题。(共 14 分)
第5页 生命之芯 李雪峰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 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 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摇曳着一片苍翠,连一束金黄阳 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 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 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 ③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不停地从 藤架上飘飘扬扬地凋落下来,落在庭院、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 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 到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也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 就又落下了。 ④妻子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 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⑤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 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说, 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⑥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 涌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 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 ⑦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 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 地飞走了 ⑧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 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天折了 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 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⑨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 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来临了。 ⑩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 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青青的葡萄,还是我们脚下的一把泥土…… ①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 (选自《时文选粹·精品散文》,南方出版社。有改动) 15.阅读选文,完成填空 作者在“暮秋”时节描写葡萄藤叶下落时,用“三三两两”“飘飘扬扬”写出了叶 子凋落时悠闲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藤叶飘落姿态的_①之情:去年中秋叶落时,用 “一下子、一夜工夫、早早地”等词语则写出了叶子凋落时②的特点,表现了 作者对藤叶因果实夭折而骤然憔悴落地的痛惜之情。(4分) 16.本文第⑩段中写道“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作者产生敬意 的原因。(4分)
第5页 生命之芯 李雪峰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 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 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摇曳着一片苍翠,连一束金黄阳 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 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 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 ③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不停地从 藤架上飘飘扬扬地凋落下来,落在庭院、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 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 到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也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 就又落下了。 ④妻子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 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⑤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 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说, 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⑥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 涌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 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 ⑦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 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 地飞走了。 ⑧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 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 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 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⑨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 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来临了。 ⑩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 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青青的葡萄,还是我们脚下的一把泥土…… ⑪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 (选自《时文选粹·精品散文》,南方出版社。有改动) 15.阅读选文,完成填空。 作者在“暮秋”时节描写葡萄藤叶下落时,用“三三两两”“飘飘扬扬”写出了叶 子凋落时悠闲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藤叶飘落姿态的 ① 之情;去年中秋叶落时,用 “一下子、一夜工夫、早早地”等词语则写出了叶子凋落时 ② 的特点,表现了 作者对藤叶因果实夭折而骤然憔悴落地的痛惜之情。(4 分) 16.本文第⑩段中写道“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作者产生敬意 的原因。(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