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原文:巴山楚水凄凉地,②二十三年弃置身。③怀旧空吟闻笛赋, ④到乡翻似烂柯人。⑤沉舟侧畔千帆过,⑥病树前头万木春。⑦今日 听君歌一曲,⑧暂凭杯酒长精神。 2、作品概况: ①创作年代:唐代②作者:刘禹锡③作品体裁:七言律诗 3、作品注释 (1)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2) 巴山楚水:指四川和两湖一带。刘禹锡先后被贬到朗州、连州、夔州、 和州等地,夔州古属巴国,其它地方大都属楚国。(3)二十三年: 从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官 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前后共二十二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 所以说23年。弃置:抛弃 (4)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 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 柳宗元等人 (5)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的意思。烂柯人:传说晋人王 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看到局终,童子问王质为何不去, 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腐烂。回到家乡,已历百年,无人相识 (见《述异记》)。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 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原文:巴山楚水凄凉地,②二十三年弃置身。③怀旧空吟闻笛赋, ④到乡翻似烂柯人。⑤沉舟侧畔千帆过,⑥病树前头万木春。⑦今日 听君歌一曲,⑧暂凭杯酒长精神。 2、作品概况: ①创作年代:唐代②作者:刘禹锡③作品体裁:七言律诗 3、作品注释 (1)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2) 巴山楚水:指四川和两湖一带。刘禹锡先后被贬到朗州、连州、夔州、 和州等地,夔州古属巴国,其它地方大都属楚国。(3)二十三年: 从公元 805 年(唐顺宗永贞元年)“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官 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前后共二十二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 所以说 23 年。弃置:抛弃。 (4)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 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 柳宗元等人。 (5)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的意思。烂柯人:传说晋人王 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看到局终,童子问王质为何不去, 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腐烂。回到家乡,已历百年,无人相识 (见《述异记》)。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 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6)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7)长(z hang):增长,振作。 4、作品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 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 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 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5、创作背景 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变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 多年。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初,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和 县)返回洛阳,途经扬州时,遇到白居易。在筵席上白居易写了一首 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他,他就写了这首诗作为答谢 6、作品赏析 乐天”,白居易的表字。“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那首 诗的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的 这首答谢诗就是从这里开头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意思是他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 道旁一样。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朗州(在今湖南省) 连州(在今广东省)、夔州(在今四川省)等地。夔州属于古代巴国。 朗州、连州等属于古代楚国。这些地区古代都很荒凉,所以用“巴山 楚水凄凉地”来概括。“凄凉地”,指寂寞冷落的地区。这两句写出
(6)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7)长(z hǎng):增长,振作。 4、作品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 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 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 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5、创作背景 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变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 多年。公元 826 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初,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和 县)返回洛阳,途经扬州时,遇到白居易。在筵席上白居易写了一首 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他,他就写了这首诗作为答谢。 6、作品赏析 “乐天”,白居易的表字。“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那首 诗的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的 这首答谢诗就是从这里开头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意思是他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 道旁一样。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朗州(在今湖南省)、 连州(在今广东省)、夔州(在今四川省)等地。夔州属于古代巴国。 朗州、连州等属于古代楚国。这些地区古代都很荒凉,所以用“巴山 楚水凄凉地”来概括。“凄凉地”,指寂寞冷落的地区。这两句写出
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贬谪到异地,空有怀念老朋友的心情也 无由见面,一再吟诵《思旧赋》也没有用,所以说“空吟”。 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晋时,向秀和嵇康是好朋 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 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被杀害的 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嵇康,从侧面显示 出对时政的不满。刘禹锡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 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传说晋人王 质入山砍柴,见两个儿童在那里下棋,他就在一旁观看。一局棋刚完, 儿童对他说,“你的斧柄(柯)已经烂了。”王质回到家乡,见同代 的人都已死了,原来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作者借这个典故比喻自已 长期贬谪在外,乍回家乡,仿佛有隔世之感。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 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 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 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已,固然感 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 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 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 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 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 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
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贬谪到异地,空有怀念老朋友的心情也 无由见面,一再吟诵《思旧赋》也没有用,所以说“空吟”。 “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晋时,向秀和嵇康是好朋 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 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被杀害的 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嵇康,从侧面显示 出对时政的不满。刘禹锡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 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传说晋人王 质入山砍柴,见两个儿童在那里下棋,他就在一旁观看。一局棋刚完, 儿童对他说,“你的斧柄(柯)已经烂了。”王质回到家乡,见同代 的人都已死了,原来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作者借这个典故比喻自己 长期贬谪在外,乍回家乡,仿佛有隔世之感。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 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 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 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 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 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 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 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 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 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
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沉舟”二 句描写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因而成为广为 传诵的名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 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即沉船旁边无数新船飞速驰 过,病树面前万千绿树如同逢春蓬勃生长。这两句诗在客观上却写出 了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 末尾两句又回到席上酬答赠言上来,意思是:“今天听到您唱的 这支歌曲(指白居易赠给他的诗),就暂且凭借酒的力量,来增长我 继续努力的精神吧!”作者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 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 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 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 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 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谪, 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 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忍不拔的意志。 全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之上品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试题练习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沉舟”二 句描写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因而成为广为 传诵的名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 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即沉船旁边无数新船飞速驰 过,病树面前万千绿树如同逢春蓬勃生长。这两句诗在客观上却写出 了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 ) 末尾两句又回到席上酬答赠言上来,意思是:“今天听到您唱的 这支歌曲(指白居易赠给他的诗),就暂且凭借酒的力量,来增长我 继续努力的精神吧!”作者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 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 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 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 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 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谪, 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 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忍不拔的意志。 全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之上品。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试题练习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扣住“凄凉地”、“二十三年”等词可以看出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 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沉舟”两句,作简要分 析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 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 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 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 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4)、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 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 含有怎样的哲理? 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 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 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 前发展。 (6)、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扣住“凄凉地”、“二十三年”等词可以看出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 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沉舟”两句,作简要分 析。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 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 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 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4)、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 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 含有怎样的哲理? 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 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 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 前发展。 (6)、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