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配人教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 续 表 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 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 提示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 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标志着新民主 主义革命取得胜利,①③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 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 析选项 成立,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 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 景,而不是迎来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前 景,②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 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 的伟大飞跃。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 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 ④错误 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 定答案 C 景和现实道路。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 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 学以致用 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典例剖析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 重大事件的历史意义在于( 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彻底结束 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说法正确的有( 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③中国进入了富起 ①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②迎来了国家富 来、强起来的新时代 ④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A①② B.②④ 强、民族复兴的美好前景③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历史④为实现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 C.②③ D.③④ 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答案A A.①②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 B.②④ 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 C.①③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 D.③④ 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 思维建模 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①②入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进入了富起 审设问 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角度:意义 来、强起来的新时代,③不选: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 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 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④不选。 随堂训练 1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 的准备,①②符合题意:近代探索复兴之路都失败了,排 事,中国人民从此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 除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 件有() 务,④错误。 ①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毛泽东曾经指出:“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 ②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不能有。”这是因为( ③近代探索复兴之路,部分仁人志士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①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②中国民 ④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 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革命彻底性③中国封建势力 任务 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没有代表本 A.①② B.①③ 阶级利益的政党 C.②③ D.③④ A.①② B.①③ 答案A C.②④ D.③④ 解析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答案B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 解析毛泽东的论断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这 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 是因为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中国封 16
思想政治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配人教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 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 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提示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 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 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 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 的伟大飞跃。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 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 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 景和现实道路。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 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 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典例剖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 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②迎来了国家富 强、民族复兴的美好前景 ③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为实现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 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思维建模 审设问 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角度:意义 续 表 析选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 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标志着新民主 主义革命取得胜利,①③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成立,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 景,而不是迎来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前 景,②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 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④错误 定答案 C 学以致用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这 一重大事件的历史意义在于(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彻底结束 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③中国进入了富起 来、强起来的新时代 ④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 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 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 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①②入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进入了富起 来、强起来的新时代,③不选;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 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 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④不选。 随堂训练 1.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 事,中国人民从此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 件有( ) ①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③近代探索复兴之路,部分仁人志士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④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 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 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 的准备,①②符合题意;近代探索复兴之路都失败了,排 除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 务,④错误。 2.毛泽东曾经指出:“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 不能有。”这是因为( ) ①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②中国民 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革命彻底性 ③中国封建势力 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资产阶级没有代表本 阶级利益的政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毛泽东的论断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这 是因为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中国封 16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建势力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①③将合题意:中 答案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 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革命不彻底性,②错 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挽救民族 误:近代中国,已经有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利盏, 危亡,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尝试,但终 ④错误。 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在半 3.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中 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 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 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在领 从此,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 导人民开展救亡斗争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 了新民主主义苹命,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 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 事实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战,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 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论断的理解。 课后 ·训练提升 合格考·基础巩固 ③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才是出路 ④孙中山没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对于中国来说,这 A.①② B.①④ 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 C.②③ D.③④ 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指 答案C 解析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中国苹命 A.鸦片战争 带来曙光和希望,但并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经之 B.第二次鸦片战争 路,排除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没有成功,关键在于中国国 C.甲午中日战争 特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是因为没有走农村包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国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排除④。 答案A 4.毛泽东曾说:“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 解析“战争”是指鸦片战争,A项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 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 战争爆发于1856年,它使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 对此论述的理解,正确的有() 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它使近代中 ①五四运动直接促进了中国的制度变革和民众的觉醒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 ②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全面准备③五四 发于1900年,它使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 运动促进了革命理论与工人运动的结合④五四运动推 性质完全形成。B、C、D三项与“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 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不符。 A.①② B.③④ 2.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主要 C.①③ D.②④ 原因有( 答案B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②清朝统治者的腐化 ③中国封建 解析材料强调五四运动对无产阶级力量的发展以及对 统治日趋没落④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作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 A.①② B.③④ 中国的传播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同时五四 C.①③ D.②④ 运动推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③④正确:五四运动无 答案C 法直接促进中国的制度变革,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封建统治者的腐化堕落与此有关,但不能说是主要 做了思想上和千部上的准备,①②错误。 原因,排除②: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是主要原因,④说 5.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 法错误。 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 3.董必武曾经是中国同盟会成员,他回忆说:“我们过去和孙 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 中山一起搞革命…革命发展了,结果叫别人搞去了。于 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上述 是我们就开始研究俄国的方式。”此说法可以印证的观 观点的核心是() 点有()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经之路 B.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C,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 17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建势力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中 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革命不彻底性,②错 误;近代中国,已经有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④错误。 3.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 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 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从此,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 了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 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事实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 论断的理解。 答案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 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挽救民族 危亡,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尝试,但终 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在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中 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 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在领 导人民开展救亡斗争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 战,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 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 基础巩固 1.《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对于中国来说,这 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 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指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A 解析 “战争”是指鸦片战争,A 项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 战争爆发于1856年,它使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 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它使近代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 发于1900年,它使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 性质完全形成。B、C、D三项与“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 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不符。 2.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主要 原因有( )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 ②清朝统治者的腐化 ③中国封建 统治日趋没落 ④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封建统治者的腐化堕落与此有关,但不能说是主要 原因,排除②;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是主要原因,④说 法错误。 3.董必武曾经是中国同盟会成员,他回忆说:“我们过去和孙 中山一起搞革命……革命发展了,结果叫别人搞去了。于 是我们就开始研究俄国的方式。”此说法可以印证的观 点有( ) ①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经之路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③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才是出路 ④孙中山没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中国革命 带来曙光和希望,但并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经之 路,排除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没有成功,关键在于中国国 情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是因为没有走农村包 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排除④。 4.毛泽东曾说:“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 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 对此论述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五四运动直接促进了中国的制度变革和民众的觉醒 ②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全面准备 ③五四 运动促进了革命理论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④五四运动推 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五四运动对无产阶级力量的发展以及对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作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同时五四 运动推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③④正确;五四运动无 法直接促进中国的制度变革,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 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①②错误。 5.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 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 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 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上述 观点的核心是( )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 17
思想政治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配人教版 D.中国革命不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9.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 答案B 族人民,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关键信息是“也不是先 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 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据此可知应是农村 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 包国城市的道路。 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 6.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 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新民主主 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 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 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 中国革命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是( 胜利。 ①统一战线②武装斗争③党的建设 ④群众路线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 A.①② B.③④ 胜利的原因。 C.①③ D.②④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 答案A 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道路。 解析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②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 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两个基本武器的英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 勇战士,故选A项。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7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诞生于欧洲的先 ③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 进科学理论一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到中国这个农 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 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紧密结合 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 中国实际,并汲取中华文明之精华,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 统一战线。而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 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 两个基本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这表明( )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②毛 等级考·拓展提高 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 ③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超凡智慧的重要结晶④解 优外患的黑暗境地。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 决中国问题能够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中找到出路 A.①② B.②③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探索复兴之路,前仆后继 C.③④ D.①④ ③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④创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答案D A.①② B.①③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 C.②④ D.③④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答案B 色社会主义思想,但不包括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 解析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 义,排除②: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③不选。 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8.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 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这里的 成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下列说法正 “新”主要表现在() 确的有( ①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 ①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 ②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指导思想③中国 ②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 革命的性质已经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 建立③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 革命④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前提条件 ④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了社会主义国家 的正确革命道路 的主人 A.①② B.①③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答案C 解析③说法错误,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④说法错误,是农村包固城市。 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 3.中国共产党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 ②说法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社会主义改 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 造基本完成前,我国的社会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④中“社会主义国家”的说法错误。 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8
思想政治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配人教版 D.中国革命不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关键信息是“也不是先 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据此可知应是农村 包围城市的道路。 6.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 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 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 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中国革命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是( ) ①统一战线 ②武装斗争 ③党的建设 ④群众路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两个基本武器的英 勇战士,故选 A项。 7.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诞生于欧洲的先 进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到中国这个农 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紧密结合 中国实际,并汲取中华文明之精华,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 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这表明( )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②毛 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超凡智慧的重要结晶 ④解 决中国问题能够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中找到出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但不包括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 义,排除②;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③不选。 8.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下列说法正 确的有( ) ①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 ②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 建立 ③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 前提条件 ④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了社会主义国家 的主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 ②说法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前,我国的社会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④中“社会主义国家”的说法错误。 9.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 族人民,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 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 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 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 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 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 胜利。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 胜利的原因。 答案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 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道路。 ②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③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 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 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 统一战线。而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 两个基本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等级考 拓展提高 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 忧外患的黑暗境地。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 ( )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探索复兴之路,前仆后继 ③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④创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 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这里的 “新”主要表现在( ) ①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 ②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指导思想 ③中国 革命的性质已经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 革命 ④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的正确革命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③说法错误,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④说法错误,是农村包围城市。 3.中国共产党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 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 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18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①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独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关系。 ②结束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③确 答案(1)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 立了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的价值取向④标志着工人阶 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执政,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 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政等。 A.①② B.①③ (2)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 C.②③ D.②④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 答案A 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 解析③错误,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废除了君主专制和 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 等级制度,确立了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的价值取向:④错 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 误,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 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共党 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 内存在“右”的和“左”的两种错误倾向,即陈独秀的“两次 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 革命论”和王明的“一次革命论”,他们不是割裂两者的联 现实道路。 系,就是混淆两者的区别。毛泽东就是在批判这两种错误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 倾向的过程中正确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 革命的辩证统一关系。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 革命的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②社会 (3)中华民族独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中华 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③新民主主义 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独立的目的。 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④新民主主义革命与 挑战·创新 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A.①② B.③④ 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迫 C.②③ D.①④ 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 答案C 人志士不断探索数国道路,分别走过了被称为自救之路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并不相同, 维新之路和共和之路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但这些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中国复兴 ①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不可以“毕其功 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于一役”,④错误。 材料二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 5.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某校举办了一次 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 庆祝活动,高一(1)班的学生搜集的材料如下: 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 庆典中的欢呼】 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并最终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 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 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时,在军乐声中,54门礼 (1)材料一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的探索都 炮鸣了28响…天安门广场上的人群尽情欢呼。 (1)庆典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请你谈谈这个新 以失败而告终,说明了什么问题? 成立的国家的“新”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纵观近代以来中国探寻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的历 (2)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 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国成立所具有的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答案(1)材料一中的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说明了资本 【探索中的感悟】 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历史,既是屈辱的历史,也是抗 (2)近代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近代中国人民 争的历史,要解决的问题是独立、民主、富强…从旧民主 必须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 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的。 幸福的历史任务;完成此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 (3)纵观中国近代百年的救亡图存探索,请分析中华民族 正确领导。 19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①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②结束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 ③确 立了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的价值取向 ④标志着工人阶 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③错误,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废除了君主专制和 等级制度,确立了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的价值取向;④错 误,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 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共党 内存在“右”的和“左”的两种错误倾向,即陈独秀的“两次 革命论”和王明的“一次革命论”,他们不是割裂两者的联 系,就是混淆两者的区别。毛泽东就是在批判这两种错误 倾向的过程中正确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革命的辩证统一关系。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革命的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②社会 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③新民主主义 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与 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并不相同, ①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不可以“毕其功 于一役”,④错误。 5.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某校举办了一次 庆祝活动,高一(1)班的学生搜集的材料如下: 【庆典中的欢呼】 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 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时,在军乐声中,54门礼 炮鸣了28响……天安门广场上的人群尽情欢呼。 (1)庆典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请你谈谈这个新 成立的国家的“新”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所具有的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探索中的感悟】 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历史,既是屈辱的历史,也是抗 争的历史,要解决的问题是独立、民主、富强……从旧民主 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的。 (3)纵观中国近代百年的救亡图存探索,请分析“中华民族 独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关系。 答案 (1)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 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执政,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 政等。 (2)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 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 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 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 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 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 现实道路。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 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 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 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中华民族独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独立的目的。 挑战 创新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迫 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 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分别走过了被称为自救之路、 维新之路和共和之路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但这些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中国复兴 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材料二 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 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 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 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并最终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材料一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的探索都 以失败而告终,说明了什么问题? (2)纵观近代以来中国探寻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的历 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材料一中的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说明了资本 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2)近代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近代中国人民 必须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 幸福的历史任务;完成此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 正确领导。 19
思想政治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配人教版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素养·目标定位 目标素养 知识概览 社会主义制度 过渡时期的总路 适合国情的社会 1.明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理解从新 线和总任务: 主义建设道路的 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化三改” 艰辛探索 新民主主义向社 在 党的八大对社会 2.结合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说明社会 中 探 会主义过渡的历 主要矛盾和根本 主义制度建立的重大意义 国 索肅 3列举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 史必然性 任务的规定 中 只有社会主义才 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确 前 能救中国的正确 4.以“社会主义为什么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主义转变的标志 进 结论 为议题,探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在中国建立起社 革命和建设理论 会主义制度的重 成果和巨大成就 大意义 的作用 课前·基础认知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我国才真正建立起了社会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主义制度。可见新民主主义苹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 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备,这两个革命阶段前后相承。 2.过渡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1.历史课题 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 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 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 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4.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2.党的八大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 (1)最重要贡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 的主导性因素。 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 展指明了方向。 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 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 矛盾。 转变。 (3)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 5.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3.历史飞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 (1)成就 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的意义 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 工业建设 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 民经济体系 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 微点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等于社会主义制 农业建设 基本生活需求 度的建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苹命 基础设施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的胜利,此时,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的 20
思想政治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配人教版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素养·目标定位 目 标 素 养 知 识 概 览 1.明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理解从新 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2.结合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说明社会 主义制度建立的重大意义 3.列举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 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4.以“社会主义为什么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为议题,探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课前·基础认知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 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 结束、社会主义革命 的开始。 2.过渡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这是一个 过渡 时期。 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 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 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4.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 的 主导性 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 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 社会主义改造 。 (3)个体农业 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 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 社会主义阵营 的 转变。 5.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 的社会主义改造 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 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 社会主义社会 。 (2)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的意义 在中国建立起 社会主义 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 以来 最为广泛而深刻 的社会变革。 微点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等于社会主义制 度的建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此时,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的 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我国才真正建立起了社会 主义制度。可见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 备,这两个革命阶段前后相承。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历史课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 建设社会主 义 、如何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 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2.党的八大 (1)最重要贡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 的 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 展指明了方向。 (2)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 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 矛盾 。 (3)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 生产力 ,尽快把我国 由落后的 农业国 变为先进的 工业国 。 3.历史飞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成就 工业建设 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 工业 体系和 国 民经济 体系 农业建设 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 四分之一 人口的 基本生活需求 基础设施 建筑、交通运输等 基础设施建设 获得较快发展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