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 第一框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素养目标定位 目标素养 知识概览 思维的作用 思维的含义 广义的思维与狭义的思维 1.明确思维的含义,认识思维的重要性,积极 参与生活,以科学的思维观念分析和解决 思维的差异性 问题。 2.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理解思维的特征,尤 思维的含义 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的特征 其是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提高分析问 题的能力。 思维的概括性 征 思维的能动性 思维与实践的关系 课前·基础认知 一、思维的含义 提示X 1,思维的重要性 二、思维的特征 (1)由于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人成了万 1.思维具有差异性 物之灵。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 (2)思维,就像阳光、空气和食物一样,是我们不可或缺的。 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 2.思维的含义 澈思考2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想”、在“思 (1)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 考”,但思维风格是有差异的,这表现在哪些方面? 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提示思维速度、思维方式、思维质量、思维结果。 (2)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 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 2.思维具有间接性 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 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 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 (3)思维的作用: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 未知事物的认识。 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微思考3思维的间接性特征有什么作用? 欲思考①典型的理性认识方式有哪些? 提示思雏的这种间接性能够弥补直接感知的不足,克 提示典型的理性认识方式有战略思雏、历史思维、辩 服感性认识的局限,更深刻、更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 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雏、底线思雏等,是对人类理性认 和规律。 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 3.思维具有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 重要的思维方式。 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 欲到断D(1)狭义的思维与认识是一样的。( 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提示X 4.思维具有能动性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 (2)思维就是人脑对事物的现象的反映。 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思维能够提炼加工 提示X 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 (3)感性认识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源于感性认识。 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素养·目标定位 目 标 素 养 知 识 概 览 1.明确思维的含义,认识思维的重要性,积极 参与生活,以科学的思维观念分析和解决 问题。 2.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理解思维的特征,尤 其是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提高分析问 题的能力。 课前·基础认知 一、思维的含义 1.思维的重要性 (1)由于有 思维 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人成了万 物之灵。 (2)思维,就像阳光、空气和食物一样,是我们 不可或缺 的。 2.思维的含义 (1)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 意识 同 义,狭义的思维与 理性认识 同义。 (2)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 映,是认识的 初级阶段 。“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 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 高级阶段 ,是对事物的 本质 及其 规律 的反映。 (3)思维的作用:是具有 指导性 和 针对性 的科学的 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微思考 1 典型的理性认识方式有哪些? 提示 典型的理性认识方式有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 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是对人类理性认 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 重要的思维方式。 微判断 1 (1)狭义的思维与认识是一样的。 ( ) 提示 × (2)思维就是人脑对事物的现象的反映。 ( ) 提示 × (3)感性认识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源于感性认识。 ( ) 提示 × 二、思维的特征 1.思维具有差异性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 风格 。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 度、方式 、质量乃至 结果 上有很大的差异。 微思考 2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想”、在“思 考”,但思维风格是有差异的,这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思维速度、思维方式、思维质量、思维结果。 2.思维具有 间接性 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 感性材料 、已有的 经验 和 知 识 ,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 本质 和 规律 ,实现对 未知事物的认识。 微思考 3 思维的间接性特征有什么作用? 提示 思维的这种间接性能够弥补直接感知的不足,克 服感性认识的局限,更深刻、更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 3.思维具有 概括性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 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 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 同的、本质 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 共同本质 。 4.思维具有 能动性 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 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 机械 反映。思维能够 提炼加工 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 如实 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 歪曲 地反映认识对象。 1
思想政治 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配人教版 三、思维与实践的关系 提示/ 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 (2)思维能够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为。 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提示X ·微判新2(1)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 课堂·重难突破 思维的特征 典例剖析 重难归纳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 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 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的关系 类事物的共同本质。这说明思维具有( 特征 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的 思维的 A间接性 B.能动性 概括性 能动性 C.概括性 D.客观物质性 人们不可能对所 任何思维都是对 答案C 要认识的每一个 思维能够从认识对象的反 解析思维没有客观物质性,D项排除:“舍去表面的、 事物都去直接感 多种事物及 映,但又不是对 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 知,事物的本质和 其各种各样 认识对象的机械 事物的共同本质”是对思维的概括性的描述,故选C项。 规律也不可能被 的属性中,舍反映。思维能够 直接感知到,但思 去表面的、非 提炼加工感性材 原因维能够凭借获得 本质的属性, 学以致用 料,形成有别于 的感性材料、已有 抓住内在的、 客观实际的认 下列对思维的间接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的经验和知识,透 共同的、本质 识。正确的思维 A.它可以使人们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过事物的现象,揭 的属性,把握 如实地反映认识 B.它只具有能够克服感性认识局限性的优点 示事物的本质和 一类事物的 对象,错误的思 规律,实现对未知 共同本质 维歪曲地反映认 C.它只会导致人们认识的失真 事物的认识 识对象 D.它既能够弥补直接感知的不足,又可能导致认识的 失真 答案D 能够弥补直接感 知的不足,克服感 凭借思维的 解析A项错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 概括性,人们 思维在实践中产 性认识的局限,更 部,不能被直接感知。思维的间接性能够克服感性认识的局 才能以简驭 生,在实践中发 深刻、更全面地反 繁地认识世 展,又反作用于 限,也可能因为感性材料的虚假或片面,或加工制作的失误 作用 映客观事物。这 种间接性也可能 界,从千差万 实践。正确的思 导致认识失真。B,C两项认识不全面。故选D项。 因为感性材料的 别、复杂的事 维能够帮助人们 二 物现象中把 在实践中实现预 思维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虚假或片面,或加 握事物的本 工制作的失误,导 期的目的 致认识失真 质和规律 重难归纳 1.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没有实践就没有 正因为思维具有概括性和能动性,人们才能凭借 思维。而思维又可分为正确的思维和错误的思维,正确的思 已获得的感性材料、经验和知识,舍去表面的、非 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联系 本质的属性,从而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 2.思维反作用于实践。不同性质的思维对实践有不同 性,因此思维才体现出间接性的特点 的反作用,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 情境体验 期的目的。 如何把握思维的概括性特征? 情境体验 提示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思维的概括性 只有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才能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吗? 就在于人们能够从千差万别的现象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 提示不是。(1)思维具有能动性。任何思维都是对认 质和规律,从而使人们能够以简取繁地认识世界,透过外在 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思维能够 现象看到内在本质。 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故思雏对 实践具有反作用的说法是正确的。 (2)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
思想政治 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配人教版 三、思维与实践的关系 思维在 实践 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 反作用 于实 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微判断 2 (1)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 ( ) 提示 √ (2)思维能够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为。 ( ) 提示 × 课堂·重难突破 一 思维的特征 重难归纳 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的关系 特征 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的 概括性 思维的 能动性 区 别 原因 人们不可能对所 要认识的每一个 事物都去直接感 知,事物的本质和 规律也不可能被 直接感知到,但思 维能够凭借获得 的感性材料、已有 的经验和知识,透 过事物的现象,揭 示事物的本质和 规律,实现对未知 事物的认识 思维能够 从 多种事物 及 其各种各 样 的属性中,舍 去表面的、非 本质的属性, 抓住内在的、 共同的、本质 的属性,把握 一类事物 的 共同本质 任何思维都是对 认 识 对 象 的 反 映,但又不是对 认识对象的机械 反映。思维能够 提炼加工感性材 料,形成有别于 客 观 实 际 的 认 识。正确的思维 如实地反映认识 对象,错误的思 维歪曲地反映认 识对象 作用 能够弥补直接感 知的不足,克服感 性认识的局限,更 深刻、更全面地反 映客观事物。这 种间接性也可能 因为感性材料的 虚假或片面,或加 工制作的失误,导 致认识失真 凭借思维 的 概括性,人们 才能以简 驭 繁地认识 世 界,从千差万 别、复杂的事 物现象中 把 握事物的 本 质和规律 思维在实践中产 生,在实践中发 展,又反作用于 实践。正确的思 维能够帮助人们 在实践中实现预 期的目的 联系 正因为思维具有概括性和能动性,人们才能凭借 已获得的感性材料、经验和知识,舍去表面的、非 本质的属性,从而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 性,因此思维才体现出间接性的特点 情境体验 如何把握思维的概括性特征? 提示 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思维的概括性 就在于人们能够从千差万别的现象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 质和规律,从而使人们能够以简驭繁地认识世界,透过外在 现象看到内在本质。 典例剖析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 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 类事物的共同本质。这说明思维具有( ) A.间接性 B.能动性 C.概括性 D.客观物质性 答案 C 解析 思维没有客观物质性,D项排除;“舍去表面的、 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 事物的共同本质”是对思维的概括性的描述,故选C项。 学以致用 下列对思维的间接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它可以使人们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它只具有能够克服感性认识局限性的优点 C.它只会导致人们认识的失真 D.它既能够弥补直接感知的不足,又可能导致认识的 失真 答案 D 解析 A项错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 部,不能被直接感知。思维的间接性能够克服感性认识的局 限,也可能因为感性材料的虚假或片面,或加工制作的失误 导致认识失真。B、C两项认识不全面。故选D项。 二 思维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重难归纳 1.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没有实践就没有 思维。而思维又可分为正确的思维和错误的思维,正确的思 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2.思维反作用于实践。不同性质的思维对实践有不同 的反作用,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 期的目的。 情境体验 只有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才能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吗? 提示 不是。(1)思维具有能动性。任何思维都是对认 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思维能够 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故思维对 实践具有反作用的说法是正确的。 (2)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 2
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的,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思维不能帮助人们在实践 生反作用,D项符合题意。A项观点正确,但材料并未体现。 中实现预期的目的,对实践起阻碍作用。故题中说法是不全 B项看到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是正确的,但 面的。 没有揭示思维对实践的反作用,是片面的。思维是对事物的 (3)可见,不论是正确的思雏,还是错误的思维,都对实 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思维 践具有反作用。 才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C项错误。答案 选D项。 典例剖析 近几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严峻。 学以致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 日本的营销人员在欧洲一家饭店观察当地人饮茶,由于 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 欧洲人的鼻子较大,所以当杯中茶水少于半杯时,鼻子便会 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 碰到杯沿上,若想喝完茶水,必须仰起脖子,既不方便,也有 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 失欧洲人的绅士风度。日本营销人员回国后,根据这一现象 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研制生产了“斜口杯”,风靡了欧洲市场。这表现出思维创新 这些举措,必将助力中国经济发展。这表明( ) () A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人脑的机能 A.是人们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B.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B.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简单反映 C.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C是所有思维都具有的能动性 D.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 D.不能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只能运用非常规的方法 答案D 答案A 解析材料“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提出积极应对的 解析日本的营销人员通过观察欧洲人饮茶,研制生产 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这些举措,必将助力中国经济发 了“斜口杯”,充分体现了人们的思维活动是在实践中进行 展”既体现了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体现了思维会对实践产 的。故选A项。 随堂训练 1.关于“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3.有一位著名的古画鉴定家,人称“徐半尺”,意思是说他每 次鉴定时,将画轴展开半尺就可以鉴定出古画的真伪。这 A.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就是思维 体现出() B.思维就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A.古画鉴定只需展开半尺 C.思维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B.生活的积累是古画鉴定的基础 D.对事物的一切认识都是思维 C,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 答案C D.思维具有间接性特征 2.我们平时看到的人,都具有高矮、胖瘦、年长年幼、男人女 答案D 人等个性特征。“人”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人所具有的共 解析看半尺就能辩别真伪,说明人的思维能够凭借获得 同属性,即会思维、能劳动。这说明思维具有( 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 A.间接性 B.概括性 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这体现了 C.形象性 D.能动性 思维具有间接性特征。D项符合题意。 答案B 课后 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C,思维 D.正确的思维 1.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答案D 义,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指 2.“如果有胡子就算知识渊博,那么山羊也能讲课了”说明 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是因为它是() ①思维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②人们可以直接感 A.感性认识 知所有事物③只看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不能获得正 B.理性认识 确的认识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的,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思维不能帮助人们在实践 中实现预期的目的,对实践起阻碍作用。故题中说法是不全 面的。 (3)可见,不论是正确的思维,还是错误的思维,都对实 践具有反作用。 典例剖析 近几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严峻。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 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 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 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 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这些举措,必将助力中国经济发展。这表明( ) A.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人脑的机能 B.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C.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D.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提出积极应对的 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这些举措,必将助力中国经济发 展”既体现了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体现了思维会对实践产 生反作用,D项符合题意。A项观点正确,但材料并未体现。 B项看到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是正确的,但 没有揭示思维对实践的反作用,是片面的。思维是对事物的 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思维 才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C项错误。答案 选D项。 学以致用 日本的营销人员在欧洲一家饭店观察当地人饮茶,由于 欧洲人的鼻子较大,所以当杯中茶水少于半杯时,鼻子便会 碰到杯沿上,若想喝完茶水,必须仰起脖子,既不方便,也有 失欧洲人的绅士风度。日本营销人员回国后,根据这一现象 研制生产了“斜口杯”,风靡了欧洲市场。这表现出思维创新 ( ) A.是人们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B.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简单反映 C.是所有思维都具有的能动性 D.不能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只能运用非常规的方法 答案 A 解析 日本的营销人员通过观察欧洲人饮茶,研制生产 了“斜口杯”,充分体现了人们的思维活动是在实践中进行 的。故选 A项。 随堂训练 1.关于“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就是思维 B.思维就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C.思维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D.对事物的一切认识都是思维 答案 C 2.我们平时看到的人,都具有高矮、胖瘦、年长年幼、男人女 人等个性特征。“人”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人所具有的共 同属性,即会思维、能劳动。这说明思维具有(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形象性 D.能动性 答案 B 3.有一位著名的古画鉴定家,人称“徐半尺”,意思是说他每 次鉴定时,将画轴展开半尺就可以鉴定出古画的真伪。这 体现出( ) A.古画鉴定只需展开半尺 B.生活的积累是古画鉴定的基础 C.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 D.思维具有间接性特征 答案 D 解析 看半尺就能辨别真伪,说明人的思维能够凭借获得 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这体现了 思维具有间接性特征。D项符合题意。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 巩固 1.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指 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是因为它是( ) A.感性认识 B.理性认识 C.思维 D.正确的思维 答案 D 2.“如果有胡子就算知识渊博,那么山羊也能讲课了”说明 ( ) ①思维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 ②人们可以直接感 知所有事物 ③只看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不能获得正 确的认识 3
思想政治 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配人教版 ④如果感性材料虚假或片面,或加工制作失误,就容易导 事物的共同本质 致认识的失真 B.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 A.①③④ 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对未 B.②③④ 知事物的认识 C.①②③ C.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D.①②④ D.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答案A 答案B 3.下列能反映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特征的是( 解析思维具有间接性,它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 ①太阳东升西落②昼夜循环③某同学长得很帅④某 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 同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⑥三 律,从而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正是通过对地面、房顶 个代表”重要思想 湿了这一现象的认识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推测出 A.①②③ B.④⑤⑥ 昨天晚上下过雨,故B项符合题意。 C.①③⑤ D.②④⑥ 2.科学发展观和片面追求GDP增长,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思维, 答案B 它们的内涵和风格各异,但也具有共同的特征,即( 解析本题考查思维的特征。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把握 ①间接性②直接性 ③能动性④概括性 住思雏的间接性和概括性特征的内涵。①②③是凭人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到的,不符合思雏的间接性和概括性特 C.②③④ D.①③④ 征,故排除,应选④⑤⑥。 答案D 4.在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中医药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经 3.列宁说过:“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 过筛选研究,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痘胶震(颗粒)、血必净 观世界的反映。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 注射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这“三药三 中以逻辑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些形式正是(而且只是)由 方”被证实有抗疫疗效。中医药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 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 产,然而由于中药材的物质成分复杂,物质基础和作用机 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理不是十分明确,所以难以被国际医药界接受。不少专家 ①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产生离不开实践②只要运用 认为,只有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中药材的物 形式逻辑就能正确地认识事物③形式逻辑是人们在长 质组成和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从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期的社会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④逻辑形式和 角度研究其作用机理,才能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 逻辑规律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经不起 际化。 推敲 上述材料体现了思维的哪些特征? A.①② B.①③ 答案(1)思维具有间接性。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 C.①④ D.③④ 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 答案B 接感知到。科学家利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 解析“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 中药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从组成、结构和功 辑的形式固定下来”,说明逻辑的产生离不开实践,也说明 能的关系角度研究其作用机理,从而更深刻、更正确、更全 形式逻辑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正确思雏活动的 面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总结,故①③正确,答案选B项。②错误,正确认识事物受 (2)思维具有概括性。中药材具有各种各样的属性, 主客观多种因素制约。④错误,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 科学家利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它的物质组 一种先入为主的认识。 成和结构,从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 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此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挑战·创新 解析本题考查思雏的间接性和概括性特征,考查获取和 有人认为,思雏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 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说明问题的能 实践。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 力。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是一个透过事物现 预期的目的。因此,在实践中必须运用科学思维,尽量避 象,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也是去粗取精、去伪存 免所有错误。 真,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共同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本质的过程,体现了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答案①“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 实践。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 拓展·提高 预期的目的。”这句话正确揭示了实践与思维的辩证关系 1清早起来如果发现院子里地面湿了,房顶也湿了,那么我 以及思维反作用的二重性,是正确的。因此,在实践的基 们可以据此推测昨天晚上下过雨。这说明() 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使主观与客观相符 A.思维能够从事物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 合,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是必要的。②思维具有间接性。 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 4 这种间接性也可能因为感性材料的虚假或片面,或加工制
思想政治 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配人教版 ④如果感性材料虚假或片面,或加工制作失误,就容易导 致认识的失真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 A 3.下列能反映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特征的是( ) ①太阳东升西落 ②昼夜循环 ③某同学长得很帅 ④某 同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⑥“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思维的特征。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把握 住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特征的内涵。①②③是凭人的 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到的,不符合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特 征,故排除,应选④⑤⑥。 4.在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中医药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经 过筛选研究,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血必净 注射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这“三药三 方”被证实有抗疫疗效。中医药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 产,然而由于中药材的物质成分复杂,物质基础和作用机 理不是十分明确,所以难以被国际医药界接受。不少专家 认为,只有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中药材的物 质组成和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从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角度研究其作用机理,才能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 际化。 上述材料体现了思维的哪些特征? 答案 (1)思维具有间接性。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 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 接感知到。科学家利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 中药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从组成、结构和功 能的关系角度研究其作用机理,从而更深刻、更正确、更全 面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思维具有概括性。中药材具有各种各样的属性, 科学家利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它的物质组 成和结构,从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 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此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解析 本题考查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特征,考查获取和 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说明问题的能 力。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是一个透过事物现 象,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也是去粗取精、去伪存 真,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共同 本质的过程,体现了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拓展 提高 1.清早起来如果发现院子里地面湿了,房顶也湿了,那么我 们可以据此推测昨天晚上下过雨。这说明( ) A.思维能够从事物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 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 事物的共同本质 B.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 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对未 知事物的认识 C.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D.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答案 B 解析 思维具有间接性,它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 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从而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正是通过对地面、房顶 湿了这一现象的认识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推测出 昨天晚上下过雨,故B项符合题意。 2.科学发展观和片面追求GDP增长,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思维, 它们的内涵和风格各异,但也具有共同的特征,即( ) ①间接性 ②直接性 ③能动性 ④概括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D 3.列宁说过:“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 观世界的反映。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 中以逻辑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些形式正是(而且只是)由 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 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产生离不开实践 ②只要运用 形式逻辑就能正确地认识事物 ③形式逻辑是人们在长 期的社会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 ④逻辑形式和 逻辑规律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经不起 推敲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 辑的形式固定下来”,说明逻辑的产生离不开实践,也说明 形式逻辑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 总结,故①③正确,答案选B项。②错误,正确认识事物受 主客观多种因素制约。④错误,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 一种先入为主的认识。 挑战 创新 有人认为,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 实践。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 预期的目的。因此,在实践中必须运用科学思维,尽量避 免所有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答案 ①“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 实践。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 预期的目的。”这句话正确揭示了实践与思维的辩证关系 以及思维反作用的二重性,是正确的。因此,在实践的基 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使主观与客观相符 合,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是必要的。②思维具有间接性。 这种间接性也可能因为感性材料的虚假或片面,或加工制 4
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作的失误,导致认识失真。因此,人们在对一个具体事物 解析此观,点对于实践与思维辩证关系的认识是正确的, 的认识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只有经过不断纠正错 但是,由于思雏具有间接性,因此在认识过程中出现错误 误,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③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获得 是难免的,此观点的结论是错误的。 科学思维,就必须深入实践。 第二框 思维形态及其特征 素养·目标定位 目标素养 知识概览 思维形态的分类 思 思维的基本 L.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概括思维基本形态 维 形态 抽象思维 思维的基本形态 及其特征。 形象思维 2.通过分析不同思维形态的特点,提高辩证 思维能力,克服片面性。 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 思维基本形 3.努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指导我们的实践。 态的特征 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 征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关系 课前·基础认知 一、思维的基本形态 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 1.思维形态的分类 元,就属于抽象思维。 (1)从思维的方向看,有向不同方向扩散的发散思维 (2)形象思维的含义 和向同一方向收敛的聚合思维。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 (2)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有整体地认识对 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 象的综合思维和分别地认识对象的分析思维。 (3)思维的基本形态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3)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有用联系、发展、全 微恩考2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核心关键词分别 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辩证思维和用孤立、静 是什么? 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 提示抽象思维的核心关健词是概念,形象思维的核心 (4)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 关键词是感性形象。 抽象思雏和形象思维。 二、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 微思考根据思维主体的不同,可以对思维进行怎 1.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 样的分类? (1)抽象思维形态中的思维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等。 提示根据思维主体是个人还是群体,可以将思维分为 (2)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 个体思维和群体思雏。 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微判断D(1)对思维进行分类时所依据的标准不 2.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 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1)形象思维形态中的思维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以及联想、想象和幻想等。 提示√ (2)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 (2)抽象思维是以概念为思维基本单元的思维。() 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提示√ 3.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关系 (3)形象思维是以判断为思维基本单元的思维。( (1)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提示X (2)二者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辅相成的 (4)思维的基本形态是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 关系。 提示X 微恩考3科学思维和文化艺术思维在思维方式上 2.思维的基本形态 有何差异? (1)抽象思维的含义 提示科学思维以抽象思维为主,以形象思维为辅:文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学艺术思维则以形象思维为主,以抽象思维为辅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作的失误,导致认识失真。因此,人们在对一个具体事物 的认识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只有经过不断纠正错 误,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③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获得 科学思维,就必须深入实践。 解析 此观点对于实践与思维辩证关系的认识是正确的, 但是,由于思维具有间接性,因此在认识过程中出现错误 是难免的,此观点的结论是错误的。 第二框 思维形态及其特征 素养·目标定位 目 标 素 养 知 识 概 览 1.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概括思维基本形态 及其特征。 2.通过分析不同思维形态的特点,提高辩证 思维能力,克服片面性。 3.努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指导我们的实践。 课前·基础认知 一、思维的基本形态 1.思维形态的分类 (1)从思维的方向看,有向不同方向扩散的 发散思维 和向同一方向收敛的 聚合思维 。 (2)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有整体地认识对 象的 综合思维 和分别地认识对象的 分析思维 。 (3)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有用联系、发展、全 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 辩证思维 和用孤立、静 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 形而上学思维 。 (4)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 抽象思维 和 形象思维 。 微思考 1 根据思维主体的不同,可以对思维进行怎 样的分类? 提示 根据思维主体是个人还是群体,可以将思维分为 个体思维和群体思维。 微判断 1 (1)对思维进行分类时所依据的标准不 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 提示 √ (2)抽象思维是以概念为思维基本单元的思维。( ) 提示 √ (3)形象思维是以判断为思维基本单元的思维。( ) 提示 × (4)思维的基本形态是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 ) 提示 × 2.思维的基本形态 (1)抽象思维的含义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 共同属性 ,通过 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 概念 作为思维的基本单 元,就属于抽象思维。 (2)形象思维的含义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 形象特征 ,并以 感性形象 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 (3)思维的基本形态是 抽象思维 和 形象思维 。 微思考 2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核心关键词分别 是什么? 提示 抽象思维的核心关键词是概念,形象思维的核心 关键词是感性形象。 二、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 1.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 (1)抽象思维形态中的思维形式:概念 、判断和 推理 等。 (2)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 概念性 、运行 方式的 推导性 和思维表达的 严谨性 。 2.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 (1)形象思维形态中的思维形式:感觉、知觉 和 表象 , 以及 联想 、想象 和 幻想 等。 (2)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 形象性 、运行 方式的 想象性 和思维表达的 情感性 。 3.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关系 (1)二者的区分是 相对 的,不是绝对的。 (2)二者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 相辅相成 的 关系。 微思考 3 科学思维和文化艺术思维在思维方式上 有何差异? 提示 科学思维以抽象思维为主,以形象思维为辅;文 学艺术思维则以形象思维为主,以抽象思维为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