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2006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姓名 学号 得分(AB卷折算) A卷(10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基础知识与运用(20分) 1、请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 A、着急(zhao)偿还(chng)惟妙惟肖(xio)麻痹大意(bi) B、提防(di)褴褛(10)安然无恙(yang)强人所难( qiang) C、酝酿(ning)干涸(he) 曝十寒(pu)方兴未艾(ai) D、盛满( cheng)地壳(qio)不屑置辩(xie)草菅人命(jin 2、请找出下列词语中没错别字的一组() A、声名狼藉换然一新破镜重圆 B、来势凶凶谈笑风生无暇顾及 C、恹恹欲睡事倍攻半川流不息 D、相映成趣神采奕奕半途而废 3、请找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组() 托尔斯泰的墓地没有墓碑,不留姓名,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 理石和奢侈装饰更扣人心弦。 B、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例举了许多同学因沉迷上网而荒废学业 的例子 C、我们不赞成为了应付考试想出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但在学习上确实有一些比较省力 的方法。 D、生活、学习中有不明白的地方,要虚心向同学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请找出下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 有些人喜欢用显微镜去观察一片叶子,有些人喜欢用肉眼去细看木头的年轮。 真正去认识一棵树, 必须从枝叶到根本,从过往的清风到枝干的神韵都注意到 同样,当我们正视生命时, 只从细微末节着眼,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侮蔑。 A、A、但却如果便 B、因为就如果便 C、而却因为就 D、但就因为就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 未来流淌 B、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宁静的夜晩,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 洁的读书情感 C、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具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初 2006 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姓名 学号 得分(AB 卷折算) A 卷(100 分) 题号 一 二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 基础知识与运用(20 分) 1、请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 ) A、着.急(zháo) 偿.还(cháng) 惟妙惟肖.(xiào) 麻痹.大意(bì) B、提.防(dī) 褴褛. (lǚ) 安然无恙. (yàng) 强.人所难(qiáng) C、 酝酿. (niàng) 干涸. (hé) 一曝十寒(pù) 方兴未艾.(ài) D、 盛.满(chéng) 地壳. (qiào) 不屑.置辩 (xiè) 草菅.人命(jiān ) 2、请找出下列词语中没错别字 ....的一组( ) A、声名狼藉 换然一新 破镜重圆 B、来势凶凶 谈笑风生 无暇顾及 C、恹恹欲睡 事倍攻半 川流不息 D、相映成趣 神采奕奕 半途而废 3、请找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组( ) A、托尔斯泰的墓地没有墓碑,不留姓名,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 理石和奢侈装饰更扣人心弦 ....。 B、妈妈语重心长 ....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例举了许多同学因沉迷上网而荒废学业 的例子。 C、我们不赞成为了应付考试想出一些投机取巧 ....的办法,但在学习上确实有一些比较省力 的方法。 D、生活、学习中有不明白的地方,要虚心向同学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 4、请找出下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 ) 有些人喜欢用显微镜去观察一片叶子,有些人喜欢用肉眼去细看木头的年轮。 真正去认识一棵树, 必须从枝叶到根本,从过往的清风到枝干的神韵都注意到。 同样,当我们正视生命时, 只从细微末节着眼, 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侮蔑。 A、A、但 却 如果 便 B、因为 就 如果 便 C、而 却 因为 就 D、但 就 因为 就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A、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 未来流淌。 B、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 洁的读书情感。 C、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具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D、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非常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6、下列每项有两句话,意思不完全,致的一组是() 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是一种快乐。 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时的错误不会毁掉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个性格坚强的人不会被一时的错误毁掉。 因为物种丰富、生态平衡,所以环境更美好。 环境因物种丰富、生态平衡而更美好。 这个小区的建设规划,没有可取之处 这个小区的建设规划,不无可取之处。 7、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黄鹤偶乘沧海月,白云常带楚江秋。(对偶) B、春天坦然宽厚的笑容会解释所有的老茧和血泡,解释所有的期待和向往,解释所有 的历程和辉煌。(拟人、排比 C、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排比) D、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比喻) 8、下列各句与课文不相同的一项(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B、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D、莫道不销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 9、下列作家作品等对应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名人传》一一罗曼·罗兰一一法国 B、《皇帝的新装》一一安徒生一一丹麦 C、《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一一鲁迅一—《呐喊》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一王勃一一唐 、指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翻译:于是就要回家,备酒杀鸡准备饭食。(《桃花源记》)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翻译:如今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起义造反也是死,等着死的我们,为国家大事而死 怎样?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城市不是不高,池塘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坚固锋利。 D、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翻译: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D、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非常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6、下列每项有两句话,意思不完全一致 .....的一组是( ) 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是一种快乐。 A. 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一时的错误不会毁掉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B. 一个性格坚强的人不会被一时的错误毁掉。 因为物种丰富、生态平衡,所以环境更美好。 C. 环境因物种丰富、生态平衡而更美好。 这个小区的建设规划,没有可取之处。 D. 这个小区的建设规划,不无可取之处。 7、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黄鹤偶乘沧海月,白云常带楚江秋。(对偶) B、春天坦然宽厚的笑容会解释所有的老茧和血泡,解释所有的期待和向往,解释所有 的历程和辉煌。(拟人、排比) C、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排比) D、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比喻) 8、下列各句与课文不相同的一项( )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B、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D、莫道不销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 9、下列作家作品等对应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名人传》——罗曼·罗兰——法国 B、《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 C、《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鲁迅——《呐喊》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 10、指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翻译:于是就要回家,备酒杀鸡准备饭食。(《桃花源记》)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翻译:如今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起义造反也是死,等着死的我们,为国家大事而死 怎样?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城市不是不高,池塘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坚固锋利。 D、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翻译: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答题。(20分) (一)(10分) 学会谅解 ①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 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一场温和的细雨,能浇灭燃烧于人们心中的怒火 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 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②确实,谅解非常重要。先晢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已所不欲,勿施 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 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已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 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③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④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 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 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 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 度、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 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 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 ⑤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 才能学会谅解呢? ⑥谅解,需要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 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 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⑦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 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 ⑧谅解,需要忘却。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 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 解 ⑨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 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⑩让我们学会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 美好。 ll本文段的中心论点是 (2分) 12.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谅解”进行论述的?(2分) 答: 13.文章第⑤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答: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答题。(20 分) (一)(10 分) 学会谅解 ①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 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 一场温和的细雨,能浇灭燃烧于人们心中的怒火。 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 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②确实,谅解非常重要。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 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已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 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③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④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 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 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 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 度、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 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 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 ⑤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 才能学会谅解呢? ⑥谅解,需要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 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 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⑦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 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 ⑧谅解,需要忘却。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 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 解。 ⑨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 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⑩让我们学会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 美好。 1l.本文段的中心论点是 (2 分) 12. 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谅解”进行论述的?(2 分) 答: 。 13. 文章第⑤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 分) 答:
14如果将第⑨段删去,对文章的论证会产生什么影响?(2分) 答 15.读完这篇文章,如果你的朋友与别人发生了矛盾,你打算怎样劝说朋友?(不少 于50字)(2分) (二)(10分) 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沙 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増无减。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 呢? 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沙源来自于沙漠、 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 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冷暖空气相互作 用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如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 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的“策源地”武 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 和风化的地表松散、干燥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 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 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 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一条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 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 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 部大平原。 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过牧和滥伐获取必要的生 活资料。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垦成了农田?结果粮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 荒废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 草场退化。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短短 3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华北 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事实表明,人们无节制地垦荒开地,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而不给其“休 养生息”的机会,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 痛定思痛,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人类应真正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如何防治沙尘暴,努力 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根据2001·4《知识窗》有关资料改编) 16、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说明的主 要内容是 。(2分) 17、从沙尘暴的形成来看,它与大风降雨的主要区别在于 产生沙尘暴的根本原因是:
14.如果将第⑨段删去,对文章的论证会产生什么影响?(2 分) 答; 15.读完这篇文章,如果你的朋友与别人发生了矛盾,你打算怎样劝说朋友?(不少 于 50 字)(2 分) 答: (二)(10 分) 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在进入 21 世纪的今天,沙 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增无减。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 呢? 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沙源来自于沙漠、 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 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冷暖空气相互作 用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如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 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的“策源地”武 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 和风化的地表松散、干燥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 ....”,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 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 早在 1860 年至 1890 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 9000 万公顷,大片焚 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 1934 年 5 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 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一条长 2400 公里、宽 1500 公里、高 3 公里的一个巨大黄 色尘土带,连续 3 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 40 吨, 3 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 4500 亩,16 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 部大平原。 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过牧和滥伐获取必要的生 活资料。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垦成了农田?结果粮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 荒废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 草场退化。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短短 3 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 12 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华北 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事实表明,人们无节制地垦荒开地,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而不给其“休. 养生息 ...”的机会,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 痛定思痛,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人类应真正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如何防治沙尘暴,努力 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根据 2001·4《知识窗》有关资料改编) 16、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的主 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7、从沙尘暴的形成来看,它与大风降雨的主要区别在于: 产生沙尘暴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用原文语句)(2分)) 18、这段文字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举一例简要说明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2 分) 答 19、“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中“基本”为 什么不能删去?(2分) 20.人类不注意与自然和谐相处,导致生态环境失衡,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请你 举出一个这方面的例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2分) 举例: 措施: 三、作文(60分)春天,不单是四季之首的名词。春天,与美好连在一起 捱过漫漫严冬,人们希望春光永驻;听着谆谆教诲,人们感觉如坐春风。春晖,为诗 歌増添亮色;春雨,使图画洋溢生机。 孩子们唱着春天的歌谣,老人们唤出青春的记忆……即将告别初中学习生活的你们 又是怎样感受“春天”,怎样思考“春天”的呢?请以“春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倾诉自 己的心声或讲述“春天”的故事,可记人叙事,也可发表议论。 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内容与“春天”有关,不得抄袭 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3、内容具体(论述有理有据),有真情实感 4、书写规范工整,600字左右,不用续卷纸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人名。 B卷(50分) 题号 三「四总分 得分 积累·运用(12分) 1、默写填空(5分) ①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②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③《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两句意思一致。 ④生活中,有才能的人比比皆是,但能慧眼识人才的人并不多。可见,世上不是缺乏人 才,而是缺乏能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人。这正如韩愈在《马说》中发出的感叹 ⑤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 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在初中学过的唐诗中的这样的诗句 2、仿写请选择某一事物,比照例句的修辞方法和句式特点仿写句子,通过情境表达 自己的思想感受(3分) 例: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就小了
(尽量用原文语句)(2 分)) 18、这段文字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举一例简要说明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2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中“基本”为 什么不能删去?(2 分) 。 20.人类不注意与自然和谐相处,导致生态环境失衡,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请你 举出一个这方面的例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2 分)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 分)春天,不单是四季之首的名词。春天,与美好连在一起。 捱过漫漫严冬,人们希望春光永驻;听着谆谆教诲,人们感觉如坐春风。春晖,为诗 歌增添亮色;春雨,使图画洋溢生机。 孩子们唱着春天的歌谣,老人们唤出青春的记忆……即将告别初中学习生活的你们, 又是怎样感受“春天”,怎样思考“春天”的呢?请以“春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倾诉自 己的心声或讲述“春天”的故事,可记人叙事,也可发表议论。 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内容与“春天”有关,不得抄袭。 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3、内容具体(论述有理有据),有真情实感。 4、书写规范工整,600 字左右,不用续卷纸。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人名。 B 卷(5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积累·运用(12 分) 1、默写填空(5 分) ①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② 人有悲欢离合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③《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 。”两句意思一致。 ④生活中,有才能的人比比皆是,但能慧眼识人才的人并不多。可见,世上不是缺乏人 才,而是缺乏能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人。这正如韩愈在《马说》中发出的感叹: “ , 。” ⑤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 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在初中学过的唐诗中的这样的诗句。 2、仿写 请选择某一事物,比照例句的修辞方法和句式特点仿写句子,通过情境表达 自己的思想感受(3 分) 例: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就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