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探究·考点突破 考点一对实验原理及误差分析的考查 【例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 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 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应该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沿相同方向拉到 同一位置(填“同一”或“不同”)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讨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BD(填 字母代号) A.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时,拉力间的角度要小一些 B.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要尽量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小 D.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MYKONGLONG
考点一 对实验原理及误差分析的考查 【例 1】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 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 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应该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沿相同方向拉到 ________位置(填“同一”或“不 同”).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讨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__(填 字母代号). A.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时,拉力间的角度要小一些 B.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要尽量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小 D.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同一 BD 课堂探究·考点突破
课堂探究·考点突破 考点二对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的考查 【例2】(2011江苏10改编)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弹簧测 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 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 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36N (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D.(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图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您提出两个解决办法 ①减小弹簧测力计B的拉力;②减小重物M的质量或将A更换成较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改变弹 簧测力计B拉力的方向等) MYKONGLONG
【例 2】 (2011·江苏·10 改编)某同学用如图 1 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弹簧测 力计 A 挂于固定点 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 M.弹簧测力计 B 的一端用细线系于 O 点, 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 O 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 A 和 B 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 O 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 N,图中 A 的示数为________N. (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测量重物 M 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 O 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 A 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您提出两个解决办法. 考点二 对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的考查 图1 3.6 D ①减小弹簧测力计 B 的拉力;②减小重物 M 的质量(或将 A 更换成较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改变弹 簧测力计 B 拉力的方向等) 课堂探究·考点突破
课堂探究·考点突破 创新实验设计 【例3】如图2所示,某同学在家中尝试探究求合力的方法,他 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 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 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 三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 挂一重物 (1)为完成该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BCD 图2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 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 (2)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 更换不同的小重物. MYKONGLONG
图2 更换不同的小重物 课堂探究·考点突破 【例3】如图2所示,某同学在家中尝试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他 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 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 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 三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 挂一重物. (1)为完成该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_______.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 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 (2)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 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