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文件 元以上企业1家,推动九洲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 实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登峰计划”,推动 狠抓投资消费,着力稳定经济增长 爱联科技等加快成长为“独角兽”企业,力争高成 推动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充分发挥投资的关 长型企业达7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140家、行业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为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 小巨人”企业达6家。顺应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务业融合发展趋势,以家电、新型终端等为重点, 积极有效稳投资。毫不放松抓项目抓投资 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深化质量提升推动大中小项目多点开花,突出抓好29个省重点 行动,开展第三届政府质量奖评审。 项目、236个市重点项目。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加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出台推动服务快推进惠科86代线、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园等项 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加快建设全省区域性服务目,力争工业投资持续较快增长。深化基础设施重 业中心城市,支持涪城、江油等有条件的县市区创点领域补短板三年行动,实施一批公路、水利等基 建全省服务业强县。编制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领础设施项目,确保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以上。规 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培育专项行动方案,力争6个项范有序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民间资 目、10家企业、8个品牌进入全省服务业“三百工本扩大投资。 程”,力争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40家、限上商贸企 加大力度促消费。用好国家提振消费20条 业50家。加快建设高新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等生产措施,稳定汽车、百货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健康 性服务业集聚区。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消费、绿色消费,做大网络零售规模。持续推进实 展冷链物流。加快发展现代金融,实施企业上市挂体零售创新转型,促进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 牌“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龙华光电薄膜上市,加积极发展夜间经济等新兴消费业态,打造“绵州记 快市商业银行、湖山电器、久远环境、安和精密等忆”“花开会仙”等步行街,推动“上马·望蜀苑 企业上市步伐,力争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超过33家。芙蓉汉城等特色商业街区提档升级,促进商圈建设 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与繁荣。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等活动500场 长责任制,抓好粮油良种推广和绿色高产创建,集以上,销售金额500亿元以上。积极营造放心舒心 中连片建设50万亩示范区。提升农业园区质效,消费环境,更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开展“双品 力争培育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0个。大力推进消费进乡村”活动,促进城乡流通体系升级 沃野绵州”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工程,积极培育江 大力发辰文旅经济。高质量编制“十四五” 油附子、涪城麦冬、平武天麻等特色农产品,力争文旅融合发展规划,打造“李白故里·华夏诗情 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10个。加快恢复生猪生“白马西羌·民族风情”“三线记忆·革命激情”等 产,保护生猪养殖户利益,推进梓潼全产业链生猪标志性文旅品牌,加快建设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 基地、江油50万头川藏黑猪产业基地、盐亭150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790亿元以上。建成“两弹城” 万头生猪全产业链基地等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前基北川地震遗址等一批研学旅游基地。推动华夏历史 本恢复到常年水平。 文化科技产业园、仙海喜来登等项目建成运营。支
政府文件 9 元以上企业 1 家,推动九洲营业收入突破 300 亿元。 实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登峰计划”,推动 爱联科技等加快成长为“独角兽”企业,力争高成 长型企业达 70 家、专精特新企业达 140 家、行业 “小巨人”企业达 6 家。顺应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 务业融合发展趋势,以家电、新型终端等为重点, 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深化质量提升 行动,开展第三届政府质量奖评审。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出台推动服务 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加快建设全省区域性服务 业中心城市,支持涪城、江油等有条件的县市区创 建全省服务业强县。编制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领 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培育专项行动方案,力争 6 个项 目、10 家企业、8 个品牌进入全省服务业“三百工 程”,力争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 40 家、限上商贸企 业 50 家。加快建设高新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等生产 性服务业集聚区。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 展冷链物流。加快发展现代金融,实施企业上市挂 牌“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龙华光电薄膜上市,加 快市商业银行、湖山电器、久远环境、安和精密等 企业上市步伐,力争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超过 33 家。 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 长责任制,抓好粮油良种推广和绿色高产创建,集 中连片建设 50 万亩示范区。提升农业园区质效, 力争培育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 10 个。大力推进 “沃野绵州”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工程,积极培育江 油附子、涪城麦冬、平武天麻等特色农产品,力争 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 110 个。加快恢复生猪生 产,保护生猪养殖户利益,推进梓潼全产业链生猪 基地、江油 50 万头川藏黑猪产业基地、盐亭 150 万头生猪全产业链基地等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前基 本恢复到常年水平。 二、狠抓投资消费,着力稳定经济增长 推动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充分发挥投资的关 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为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 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积极有效稳投资。毫不放松抓项目抓投资, 推动大中小项目多点开花,突出抓好 29 个省重点 项目、236 个市重点项目。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加 快推进惠科 8.6 代线、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园等项 目,力争工业投资持续较快增长。深化基础设施重 点领域补短板三年行动,实施一批公路、水利等基 础设施项目,确保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11%以上。规 范有序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民间资 本扩大投资。 加大力度促消费。用好国家提振消费 20 条 措施,稳定汽车、百货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健康 消费、绿色消费,做大网络零售规模。持续推进实 体零售创新转型,促进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 积极发展夜间经济等新兴消费业态,打造“绵州记 忆”“花开会仙”等步行街,推动“上马·望蜀苑”、 芙蓉汉城等特色商业街区提档升级,促进商圈建设 与繁荣。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等活动 500 场 以上,销售金额 500 亿元以上。积极营造放心舒心 消费环境,更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开展“双品 消费进乡村”活动,促进城乡流通体系升级。 大力发展文旅经济。高质量编制“十四五” 文旅融合发展规划,打造“李白故里·华夏诗情” “白马西羌·民族风情”“三线记忆·革命激情”等 标志性文旅品牌,加快建设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 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 790 亿元以上。建成“两弹城”、 北川地震遗址等一批研学旅游基地。推动华夏历史 文化科技产业园、仙海喜来登等项目建成运营。支
政府文件 持七曲山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仙海创建国家以上、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000亿 家级旅游度假区,北川、江油、游仙、梓潼、平武元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稳定在1万家以上、 等创建天府旅游名县。 新增升规人统50家 优化创新生态。实施“双创八大升级行动 强化创新支撑引领,推动科技城加 扎实开展国有企业科研人员薪酬激励机制等15项 快发展 试点,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入推进国家知 高质量编制科技城建设“十四五”规划,坚定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力争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 创新促进转型发展,推动科技城建设实现新突破。 有量达12.8件。市场化运营好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 壮大创新产业。大力发展国防科技工业,支易中心,力争全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达135亿 持在绵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核技元。深化科技金融结合,用好“税鑫融”“优科服 术应用、激光等先进制造企业集群,推动中国科技等科技服务平台,力争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达30家、 城激光产业园、华丰连接器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产品达52个。深入实施科技城“人才新政”,坚持 设。重点发展新型显示、智慧家庭、5G、北斗卫星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力争新引进海外人才 应用等创新产业。支持中电科九所开展5G通信相100名、博士300名、硕士2000名。 关工艺线建设、加快筹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磁 性材料领域绵阳工作站,支持长虹电源等企业积极 四、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促 拓展国内市场。围绕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迸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领域,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 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 济加快发展。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C基以城乡融合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完成 站1500个以上。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协 推进科技创新。积极承接国家先行先试政策同”区域发展新格局。 和改革任务,争取中国科学院、中国航空发动机集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振兴规 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国家划落地落实,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省级先进县市区、 级科研院所、央属军工集团创新平台布局绵阳。鼓先进乡镇、示范村。狠抓农业生产保障供给,加快 励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开展联合攻关,集中力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推进农村 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实施转移孵化土地制度改革,做好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 项目100项以上。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开盘活建设用地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 展重点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力争企业研创业。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好国家第四 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355%,新增省级批整市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规范农村集体资产 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持资源入市交易,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村 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行动、科技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巩固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成 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工程,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净增40效,力争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以上,50%
政府文件 10 持七曲山风景区创建国家 5A 级景区,仙海创建国 家级旅游度假区,北川、江油、游仙、梓潼、平武 等创建天府旅游名县。 三、强化创新支撑引领,推动科技城加 快发展 高质量编制科技城建设“十四五”规划,坚定以 创新促进转型发展,推动科技城建设实现新突破。 壮大创新产业。大力发展国防科技工业,支 持在绵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核技 术应用、激光等先进制造企业集群,推动中国科技 城激光产业园、华丰连接器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 设。重点发展新型显示、智慧家庭、5G、北斗卫星 应用等创新产业。支持中电科九所开展 5G 通信相 关工艺线建设、加快筹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磁 性材料领域绵阳工作站,支持长虹电源等企业积极 拓展国内市场。围绕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领域,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 济加快发展。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新建 5G 基 站 1500 个以上。 推进科技创新。积极承接国家先行先试政策 和改革任务,争取中国科学院、中国航空发动机集 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国家 级科研院所、央属军工集团创新平台布局绵阳。鼓 励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开展联合攻关,集中力量 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实施转移孵化 项目 100 项以上。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开 展重点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力争企业研 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 35.5%,新增省级 企业技术中心 4 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1 家。持 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行动、科技型 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工程,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净增 40 家以上、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亿 元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稳定在 1 万家以上、 新增升规入统 50 家。 优化创新生态。实施“双创八大升级行动”, 扎实开展国有企业科研人员薪酬激励机制等 15 项 试点,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入推进国家知 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力争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 有量达 12.8 件。市场化运营好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 易中心,力争全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达 13.5 亿 元。深化科技金融结合,用好“税鑫融”“优科服” 等科技服务平台,力争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达 30 家、 产品达 52 个。深入实施科技城“人才新政”,坚持 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力争新引进海外人才 100 名、博士 300 名、硕士 2000 名。 四、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促 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 以城乡融合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完成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协 同”区域发展新格局。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振兴规 划落地落实,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省级先进县市区、 先进乡镇、示范村。狠抓农业生产保障供给,加快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推进农村 土地制度改革,做好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 盘活建设用地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 创业。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好国家第四 批整市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规范农村集体资产 资源入市交易,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村 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巩固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成 效,力争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85%以上,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