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EB 冲盈 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2002-02-20发布 2002-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联合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鉴血mwooHoNoo 第1页
@ 筑 龙 网 w w w.sin o a e c.c o m 混 凝 土 结 构 设 计 规 范 资 料 编 号 G B 5 0 0 1 0-2 0 0 2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 50010 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2002 02 20 发布 2002 04 01 实施 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第 1 页 @
冲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GB50010-2002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2年4月1日 中国建筑资讯网 2002北京 鉴血mwooHoNoo
@ 筑 龙 网 w w w.sin o a e c.c o m 混 凝 土 结 构 设 计 规 范 资 料 编 号 G B 5 0 0 1 0-2 0 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GB 50010-2002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2 年 4 月 1 日 中国建筑资讯网 2002 北 京 第 2 页 @
冲盈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2002|47号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七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 [1!9叨7]108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10-2002,自2002年4月1日 起施行。其中,3.1.8、3.2.1、4.1.3、4.1.4、4.2.2、42.3、6.1.1、92.1、9.5.1、10.9.3、 10.9.8、11.1.2、11.1.4、11.3.1、11.36、11.4.12、11.7.11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 行。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0-89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硏究院负责具 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2年2月20日 鉴血mwooHoNoo
@ 筑 龙 网 w w w.sin o a e c.c o m 混 凝 土 结 构 设 计 规 范 资 料 编 号 G B 5 0 0 1 0-2 0 0 2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的通知 建标[2002]47 号 根据我部 关于印发<一九九七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 修订计划>的通知 (建标 [1997]108 号)的要求 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经有关部门会审 批准为国家标准 编号为 GB 50010-2002 自 2002 年 4 月 1 日 起施行 其中 3.1.8 3.2.1 4.1.3 4.1.4 4.2.2 4.2.3 6.1.1 9.2.1 9.5.1 10.9.3 10.9.8 11.1.2 11.1.4 11.3.1 11.3.6 11.4.12 11.7.11 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 行 原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10-89 于 2002 年 12 月 31 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 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2 年 2 月 20 日 第 3 页 @
前言 冲盈 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08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 关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设计、企业单位共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开展了各类专题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总 结了近年来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实践经验,与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了协调,与国 际先进的标准规范进行了比较和借鉴。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 单位的意见并进行了试设计,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査定稿。 本规范主要规定的内容有:混凝土结构基本设计规定、材料、结构分析、承载力 极限状态计算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构造及构件、结构构件抗震设计及有关的 附录。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 《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为提高规范的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 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管理组(邮编:100013,E-mailcode-ibs-cabr@263.net.cn)。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加单位:清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建筑大学、湖南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 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北 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首都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轻工业北京设计院、铁道部专业设 计院、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西北水电勘测设计院、冶金材料行业协会预应力委 员会。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李明顺徐有邻 白生翔白绍良孙慧中沙志国吴学敏陈健 胡德炘程懋堃王振东王振华过镇海庄崖屏 朱龙邹银生宋玉普沈聚敏邸小坛吴佩刚 鉴血mwooHoNoo 周氏姜维山陶学康康谷贻蓝宗建干城 夏琪俐
@ 筑 龙 网 w w w.sin o a e c.c o m 混 凝 土 结 构 设 计 规 范 资 料 编 号 G B 5 0 0 1 0-2 0 0 2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108 号文的要求 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 关的高等院校及科研 设计 企业单位共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 规范修订组开展了各类专题研究 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 总 结了近年来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实践经验 与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了协调 与国 际先进的标准规范进行了比较和借鉴 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 单位的意见并进行了试设计 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 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主要规定的内容有:混凝土结构基本设计规定 材料 结构分析 承载力 极限状态计算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构造及构件 结构构件抗震设计及有关的 附录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 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 工程建设标准化 杂志上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 为提高规范的质量 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 结合工程实践 认真总结 经验 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北京市北三环东路 30 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标准 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管理组(邮编:100013 E-mail:code-ibs-cabr@263.net.cn)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加单位: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 重庆建筑大学 湖南大学 东南大学 河海大 学 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建筑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设部建筑设计院 北 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首都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轻工业北京设计院 铁道部专业设 计院 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 西北水电勘测设计院 冶金材料行业协会预应力委 员会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李明顺 徐有邻 白生翔 白绍良 孙慧中 沙志国 吴学敏 陈 健 胡德炘 程懋堃 王振东 王振华 过镇海 庄崖屏 朱 龙 邹银生 宋玉普 沈聚敏 邸小坛 吴佩刚 周 氏 姜维山 陶学康 康谷贻 蓝宗建 干 城 夏琪俐 第 4 页 @
目次 冲盈 1总则. 术语、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10 3基本设计规定 3.1一般规定 3.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规定 3.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规定… 17 34耐久性规定 18 4材料 4.1混凝土 42钢筋 5结构分析 28 5.1基本原则 28 2线弹性分析方法 53其他分析方法 6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计算要求 32 6.1一般规定… 62预应力损失值计算 7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7.1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一般规定 72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73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74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计算 7.5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7.6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 鉴血mwooHoNoo 77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78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79疲劳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页
@ 筑 龙 网 w w w.sin o a e c.c o m 混 凝 土 结 构 设 计 规 范 资 料 编 号 G B 5 0 0 1 0-2 0 0 2 目 次 1 总 则 ...................................................................................... 8 2 术语 符号 .................................................................................. 9 2.1 术语....................................................................................................... 9 2.2 符号......................................................................................................10 3 基本设 计规定 ............................................................................ 15 3.1 一般规定 ..............................................................................................15 3.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规定 ................................................................16 3.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规定 ................................................................17 3.4 耐久性规定 ..........................................................................................18 4 材料 .......................................................................................... 21 4.1 混凝土..................................................................................................21 4.2 钢筋......................................................................................................22 5 结构分 析 ................................................................................... 28 5.1 基本原则 ..............................................................................................28 5.2 线弹性分析方法...................................................................................29 5.3 其他分析方法.......................................................................................30 6 预应力 混凝土 结构构 件计算 要求 ................................................. 32 6.1 一般规定 ..............................................................................................32 6.2 预应力损失值计算 ...............................................................................37 7 承载能 力极限 状态计 算 .............................................................. 42 7.1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一般规定 ............................................................42 7.2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44 7.3 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48 7.4 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计算........................................................................59 7.5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61 7.6 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 ...........................................................................68 7.7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75 第 5 页 @ 7.8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79 7.9 疲劳验算 ............................................................... 错误 未定义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