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诗两首 第1课时《雨巷》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自由诗(新诗)的特点 2、分析新诗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雨巷》所用的复沓、叠句手法和象征手法 【学习情境】 首好诗就是一曲优美的旋律,叩响我们心灵最脆弱的灵魂,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绝伦的图画,展开我 们内心最灿烂的明天。《沁园春.长沙》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磅礴大气,什么是洒脱悠扬。今天我们赏析 戴望舒的《雨巷》(板书:雨巷)。我相信,它一定会把大家带进另一番情境。也许有人不信,那好吧,让 我们走进“雨巷”来倾听一下那优美的旋律吧。 【知识导学】 1、分别概括《雨巷》每节诗的大意 2、戴望舒是中国象征诗派的代表人物,请查找中国象征诗派的相关资料。 3、朗读《雨巷》这首诗,应读出怎样的感情基调? 4、《雨巷》中的姑娘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三“点”探究】 1、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冋组成了这一情境呢? 试着来找一下。并从文中找出描述意象的词语。这些意象有怎样的共同点? 2、雨巷、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准确的表达了“忧伤”这种典型情节。那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呢? 他到底要借这首诗表达什么主题? 3、陶先生称赞戴望舒的《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4、《雨巷》是一首爱情诗吗?请探究分析 【知识运用】 1、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完成(1)一(4)题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1 第 2 课 诗两首 第 1 课时 《雨巷》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人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自由诗(新诗)的特点。 2、 分析新诗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雨巷》所用的复沓、叠句手法和象征手法。 【学习情境】 一首好诗就是一曲优美的旋律,叩响我们心灵最脆弱的灵魂,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绝伦的图画,展开我 们内心最灿烂的明天。《沁园春.长沙》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磅礴大气,什么是洒脱悠扬。今天我们赏析 戴望舒的《雨巷》(板书:雨巷)。我相信,它一定会把大家带进另一番情境。也许有人不信,那好吧,让 我们走进“雨巷”来倾听一下那优美的旋律吧。 【知识导学】 1、分别概括《雨巷》每节诗的大意。 2、戴望舒是中国象征诗派的代表人物,请查找中国象征诗派的相关资料。 3、朗读《雨巷》这首诗,应读出怎样的感情基调? 4、《雨巷》中的姑娘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三“点”探究】 1、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 试着来找一下。并从文中找出描述意象的词语。这些意象有怎样的共同点? 2、雨巷、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准确的表达了“忧伤”这种典型情节。那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呢? 他到底要借这首诗表达什么主题? 3、陶先生称赞戴望舒的《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4、《雨巷》是一首爱情诗吗?请探究分析。 【知识运用】 1、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完成(1)—(4)题。 (一)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1)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以细雨表现了 的天气特点 (2)这两节诗在艺术形式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3)诗人为什么把“逢着”改为“飘过”? (4)怎样理解“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意象? 【拓展提升】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 寻梦者 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2 (二)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1)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________,以细雨表现了________的天气特点。 (2)这两节诗在艺术形式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为什么把“逢着”改为“飘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意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 寻梦者 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1)诗的最后一节,一、二两句有何表达效果? 答 (2)《寻梦者》是诗人内心的形象写照,也是一个群体精神与灵魂的深刻自白。诗人借助“寻梦”告诉我 们怎样的道理? 答 (3)戴望舒写诗注重意象的叠加、具象的直观与抽象的暗示(联想)的融合。请结合诗句谈谈诗人在意象的 选用方面有哪些特点 【反思总结】 思维导图构建 雨巷 意象 意境 油纸伞:复古、怀旧、迷蒙 雨巷:悠长、寂寥、迷茫 篱墙:破败、凄凉 迷离、凄凉而哀伤的意境 丁香:美丽、高洁、愁怨四、具体探究 【材料补充】 1、析流派 现代诗派简介 得名于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月刊,围绕这个刊物并创作诗歌风格相似的一群新人,被称为现代 诗派。20世纪30年代中期是现代诗派的鼎盛时期。它是对象征诗派与新月诗派变革性的继承与发展,它
3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1)诗的最后一节,一、二两句有何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寻梦者》是诗人内心的形象写照,也是一个群体精神与灵魂的深刻自白。诗人借助“寻梦”告诉我 们怎样的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戴望舒写诗注重意象的叠加、具象的直观与抽象的暗示(联想)的融合。请结合诗句谈谈诗人在意象的 选用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总结】 思维导图构建 雨巷 意象 意境 油纸伞:复古、怀旧、迷蒙 雨巷:悠长、寂寥、迷茫 篱墙:破败、凄凉 迷离、凄凉而哀伤的意境 丁香:美丽、高洁、愁怨 四、具体探究 【材料补充】 1、 析流派 现代诗派简介 得名于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月刊,围绕这个刊物并创作诗歌风格相似的一群新人,被称为现代 诗派。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是现代诗派的鼎盛时期。它是对象征诗派与新月诗派变革性的继承与发展,它
的核心是象征主义。 2、识作者 戴望舒(1905-1950) (1)雨巷诗人。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今余杭)人,是中国现代象征诗派的代表。因其《雨 巷》一诗声名鹊起,因此又被称作“雨巷诗人”。他的笔名“望舒”出自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 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2)诗歌作品主要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 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3)作为中国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他诗歌中蕴含的多种思想艺术气质,都显示着或潜存着新诗的发 展与流变的种种动向。他的诗歌尤以其诗境的朦胧美、语言的音乐美和诗体的散文美为主要特色 知背景 《雨巷》创作于1927年夏天,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 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还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到“夜的深渊”。他们当 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的境地,他们在失望中渴求新希望的出现, 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诗歌中感伤的情绪,不能笼 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 4、解含义 体会精选诗歌中“丁香”的特定含义。 自唐宋以来,以丁香花含苞不放比喻愁思郁结难以排解的诗作很多。体会下列诗歌中丁香的含义。 代赠(唐)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解析:两地思愁:暮春里的黄昏时分,一位女子倚楼而立,不知不觉间已是如钩弯月高挂天上。芭蕉 未展,丁香不开,此情此景正如同女子与情人不能相见而各自牵肠挂肚,愁肠百结 第2课诗两首 第2课时《再别康桥》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自由诗(新诗)的特点,掌握从意象、艺术手法等角度出发,深 度解读诗歌的方法 2、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 3、体味诗中的意象美和意境美
4 的核心是象征主义。 2、识作者 戴望舒(1905—1950) (1)雨巷诗人。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今余杭)人,是中国现代象征诗派的代表。因其《雨 巷》一诗声名鹊起,因此又被称作“雨巷诗人”。他的笔名“望舒”出自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 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2)诗歌作品主要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 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3)作为中国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他诗歌中蕴含的多种思想艺术气质,都显示着或潜存着新诗的发 展与流变的种种动向。他的诗歌尤以其诗境的朦胧美、语言的音乐美和诗体的散文美为主要特色。 3、知背景 《雨巷》创作于 1927 年夏天,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 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还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到“夜的深渊”。他们当 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的境地,他们在失望中渴求新希望的出现, 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诗歌中感伤的情绪,不能笼 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 4、解含义 体会精选诗歌中“丁香”的特定含义。 自唐宋以来,以丁香花含苞不放比喻愁思郁结难以排解的诗作很多。体会下列诗歌中丁香的含义。 代赠 (唐)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解析:两地思愁:暮春里的黄昏时分,一位女子倚楼而立,不知不觉间已是如钩弯月高挂天上。芭蕉 未展,丁香不开,此情此景正如同女子与情人不能相见而各自牵肠挂肚,愁肠百结。 第 2 课 诗两首 第 2 课时 《再别康桥》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自由诗(新诗)的特点,掌握从意象、艺术手法等角度出发,深 度解读诗歌的方法。 2、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 3、体味诗中的意象美和意境美
【学习情境】 有这样一个人,他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有这样一座桥,它空灵动人,风景秀丽:有这样一首诗,它 意境独特,情感细腻。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个人、看看这座桥、品一品这首诗! 【知识导学】 1、朗读《再别康桥》这首诗,应读出怎样的感情基调 2、《再别康桥》的二到六节中,诗人捕捉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点”探究】 1、《再别康桥》一诗中的意象各有什么作用? 2、如何解读《再別康桥》中“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晩的康桥!” 这几行诗? 3、《再别康桥》第一节写自己“轻轻的走”“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写自己“悄悄的 走”“不带走一片云彩”,二者是否有些重复呢? 4、如何理解《再别康桥》一诗最后所说的“不带走一片云彩”? 【知识运用】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一(2)题目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开头用“轻轻的”,结尾用“悄悄的”,这种词语的改动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作别西天的云彩”和“不带走一片云彩”两句,所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请简要 【拓展提升】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5 【学习情境】 有这样一个人,他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有这样一座桥,它空灵动人,风景秀丽;有这样一首诗,它 意境独特,情感细腻。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个人、看看这座桥、品一品这首诗! 【知识导学】 1、朗读《再别康桥》这首诗,,应读出怎样的感情基调? 2、《再别康桥》的二到六节中,诗人捕捉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点”探究】 1、《再别康桥》一诗中的意象各有什么作用? 2、如何解读《再别康桥》中“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这几行诗? 3、《再别康桥》第一节写自己“轻轻的走”“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写自己“悄悄的 走”“不带走一片云彩”,二者是否有些重复呢? 4、如何理解《再别康桥》一诗最后所说的“不带走一片云彩”? 【知识运用】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目。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开头用“轻轻的”,结尾用“悄悄的”,这种词语的改动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作别西天的云彩”和“不带走一片云彩”两句,所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请简要 【拓展提升】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