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14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 第1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档次(dar 抨击(peng) 休止符(fu) 哗众取 宠(hua B.惦记(dian) 追溯(shu 捅娄子(10u) 曲高和 寡(he C.混淆(yao) 骸骨(hai) 挑大梁(tiao) 愤世 嫉俗(j) D.呼吁(yu) 调侃(kan) 潜力股(qian) 绵薄 之力(mia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震摄 试金石 薪火相传 鸿篇巨制 B.登陆 制高点 别出新裁 激浊扬清 C.商榷 跑龙套 弊绝风清 张灯结彩 D.底蕴 敲竹杠 因噎费食 沧海桑田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网络歌曲词作者刻意追求“陌生化”、“小清新”等效果,导致不少歌词出现 直白、浅俗、口水化等问题, 业界诟病。 ②为破除城镇化“千城一面”“千村一面”怪圈,留住齐鲁特色乡愁, 地方历史文化。我省从2014年起开始全面实施“乡村记忆工程” ③在《咬文嚼字》发布的“2013流行语排行榜”中,“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 念和亲民的风格广为民众认同 十大流行语排名榜第一位。 A.备受继承位居 B.备受传承位居 C.倍受传承跃居 D.倍受继承跃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马年是体育大赛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巴西世界杯足球赛和仁川亚运会等 重头戏粉墨登场,体坛盛宴好戏连台。 B.空气污染与人类的健康休戚相关,关注空气质量,关爱健康,关爱生命是各 级政府和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 C.李娜在职业生涯第三次澳网决赛上,拿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第二个大满贯奖 杯,成为史上年龄最大的澳网女单冠军。 D.家风家教的唤醒和建设.是道德建设从社会细微处抓起的具体而微的措施, 是延续优良文化传统的好方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感动中国》自2002年创办以来,以评选年度震撼人心的人物为载体,弘扬 社会正能量,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B.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相比于获奖呼声较高的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来说,爱丽丝·门罗对中国读者要陌生得多。 C.土地流转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避免 土地“非粮化”、“非农化”等现象不再发生 D.2014年索契冬奥会已经落幕,中国运动员虽然在比赛中为国人奉献了不少惊 喜,但是中国“冰强雪弱”的发展格局并没有多少转变
山东省淄博市 2014 届高三 3 月模拟考试 第 1 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档次(dǎng) 抨击(pēng) 休止符(fú) 哗众取 宠(huá) B.惦记(diàn) 追溯(shuò) 捅娄子(1óu) 曲高和 寡(hè) C.混淆(yáo) 骸骨(hái) 挑大梁(tiǎo) 愤世 嫉俗(jí) D.呼吁(yù) 调侃(kǎn) 潜力股(qián) 绵薄 之力(mi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震摄 试金石 薪火相传 鸿篇巨制 B.登陆 制高点 别出新裁 激浊扬清 C.商榷 跑龙套 弊绝风清 张灯结彩 D.底蕴 敲竹杠 因噎费食 沧海桑田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网络歌曲词作者刻意追求“陌生化”、“小清新”等效果,导致不少歌词出现 直白、浅俗、口水化等问题,__________业界诟病。 ②为破除城镇化“千城一面”“千村一面”怪圈,留住齐鲁特色乡愁, __________地方历史文化。我省从 2014 年起开始全面实施“乡村记忆工程”。 ③在《咬文嚼字》发布的“2013 流行语排行榜”中,“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 念和亲民的风格广为民众认同,__________十大流行语排名榜第一位。 A.备受 继承 位居 B.备受 传承 位居 C.倍受 传承 跃居 D.倍受 继承 跃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马年是体育大赛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巴西世界杯足球赛和仁川亚运会等 重头戏粉墨登场,体坛盛宴好戏连台。 B.空气污染与人类的健康休戚相关,关注空气质量,关爱健康,关爱生命是各 级政府和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 C.李娜在职业生涯第三次澳网决赛上,拿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第二个大满贯奖 杯,成为史上年龄最大的澳网女单冠军。 D.家风家教的唤醒和建设.是道德建设从社会细微处抓起的具体而微的措施, 是延续优良文化传统的好方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感动中国》自 2002 年创办以来,以评选年度震撼人心的人物为载体,弘扬 社会正能量,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B.2013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相比于获奖呼声较高的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来说,爱丽丝·门罗对中国读者要陌生得多。 C.土地流转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避免 土地“非 粮化”、“非农化”等现象不再发生。 D.2014 年索契冬奥会已经落幕,中国运动员虽然在比赛中为国人奉献了不少惊 喜,但是中国“冰强雪弱”的发展格局并没有多少转变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乡愁的文化表达邹广文 乡愁是对家乡故土的思念。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故乡的山川树木、住宅 院子等都是乡愁最质朴的载体。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乡愁是一种现代性话语 它是一种我们每个人在今天都普遍体验,但却难以捕捉的情绪。人们总要试图以 各种方式抗拒着现代性 实践的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去憧憬多元的、个性化 的生活。 乡愁与人类的现代化结伴而行,乡愁是人们对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拨 翻开中华文化史我们会看到,乡愁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乡 愁作为一种 文化记忆,它所表达的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 如李 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 愁”,苏轼 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等。都生动地表达出了古人悠悠不尽的思乡感受 但乡愁对于步入现代化文明的人来说,则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是一种对 已经逝去的 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 的时空 中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人类生活步入现代化,但人的文化记忆却不能连 根拔起。 乡愁就是我们串联起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如果说传统意义的 乡愁所 指向的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的话,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的所指则 是一种 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从这个意义来说,乡愁产生于距离一一这既是一种空间距离也是一种心 理距离。是 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生活过的乡村生活的顾盼。诗人北岛的“我们没 有失去 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体现的便是现代人对我们生命的安定之所、生命 根基的找 寻与眷恋。乡愁所传达的还是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 体的梦”、 “集体无意识”,它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表达的就是台 湾同胞期 盼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思乡情怀 当下的中国。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这折射了我们 时代具有普 遍性的社会问题一一处于急剧社会转型的中国,该如何守护我们的文化传统并找 到归属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乡愁的文化表达 邹广文 乡愁是对家乡故土的思念。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故乡的山川树木、住宅 院子等都是乡愁最质朴的载体。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乡愁是一种现代性话语, 它是一种我们每个人在今天都普遍体验,但却难以捕捉的情绪。人们总要试图以 各种方式抗拒着现代性 实践的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去憧憬多元的、个性化 的生活。 乡愁与人类的现代化结伴而行,乡愁是人们对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拨。 翻开中华文化史我们会看到,乡愁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乡 愁作为一种 文化记忆,它所表达的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 如李 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 愁”,苏轼 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等。都生动地表达出了古人悠悠不尽的思乡感受。 但乡愁对于步入现代化文明的人来说,则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是一种对 已经逝去的 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 的时空 中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人类生活步入现代化,但人的文化记忆却不能连 根拔起。 乡愁就是我们串联起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如果说传统意义的 乡愁所 指向的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的话,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的所指则 是一种 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从这个意义来说,乡愁产生于距离——这既是一种空间距离也是一种心 理距离。是 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生活过的乡村生活的顾盼。诗人北岛的“我们没 有失去 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体现的便是现代人对我们生命的安定之所、生命 根基的找 寻与眷恋。乡愁所传达的还是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 体的梦”、 “集体无意识”,它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表达的就是台 湾同胞期 盼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思乡情怀。 当下的中国。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这折射了我们 时代具有普 遍性的社会问题——处于急剧社会转型的中国,该如何守护我们的文化传统并找 到归属
感?该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该如何抚平人们浮躁的心绪进而拉近现代 都市生活 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们告别乡村生活涌入城市,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空间 距离拉近了。但心理距离却变远了。生存环境的改变没有割断我们的文化记忆, 乡愁常常能够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乡愁不单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 真正萦绕心头的还是这个地方所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记起“我从哪里 来”,我们才能更真切地知道“我要到哪里去”。“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的社 会行为的基本要求,通过乡愁。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身份”,也就找到了自我。 人们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感受到了本民族的文化体温和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 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选自2014年2月13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6.关于“乡愁”的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乡愁是以故乡的山川树木、住宅院子为载体,寄托着人们对家乡故土思念的 情感状态。 B.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作为对现代化生活反拨的乡愁是一种人们在今天都普 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 C.在中国文化史上,乡愁是借助诗词寄托人们悠悠不尽的思乡感受或表达忧国 忧民的情感的一种文化记忆 D.对于步入现代化文明的人来说,乡愁是指人们对文化岁月的真切感受和对现 代生活方式的留恋、缅怀 7.关于“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不再指向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而是一种具有人文 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B.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产生于距离,是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生活过的 乡村生活的顾盼,传达的是一种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 C.当下的中国,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与人们的生存距离拉 近、心理距离变远有着密切关系。 D.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具有一种凝聚人心的作用,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 的梦”和“集体无意识”。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人类步入现代化社会,需要保存当下的生活记忆,乡愁就成了现代人串联起 生命之流、体味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 B.余光中的《乡愁》表达的是台湾同胞期盼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思乡情怀,是典 型的传统意义上的乡愁。 C.乡愁既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还承载着这个地方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乡愁 常常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 D.只有通过乡愁,现代人才能找到自己的“身份”,减少对传统的眷顾,感受 到本民族的文化体温和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西城别墅记王士祯 西城别墅者,先曾祖父司徒府君西园之一隅也
感?该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该如何抚平人们浮躁的心绪进而拉近现代 都市生活 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们告别乡村生活涌入城市,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空间 距离拉近了。但心理距离却变远了。生存环境的改变没有割断我们的文化记忆, 乡愁常常能够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乡愁不单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 真正萦绕心头的还是这个地方所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记起“我从哪里 来”,我们才能更真切地知道“我要到哪里去”。“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的社 会行为的基本要求,通过乡愁。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身份”,也就找到了自我。 人们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感受到了本民族的文化体温和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 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选自 2014 年 2 月 13 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6.关于“乡愁”的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乡愁是以故乡的山川树木、住宅院子为载体,寄托着人们对家乡故土思念的 情感状 态。 B.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作为对现代化生活反拨的乡愁是一种人们在今天都普 遍体验 却难以捕捉的情绪。 C.在中国文化史上,乡愁是借助诗词寄托人们悠悠不尽的思乡感受或表达忧国 忧民的 情感的一种文化记忆。 D.对于步入现代化文明的人来说,乡愁是指人们对文化岁月的真切感受和对现 代生活 方式的留恋、缅怀。 7.关于“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不再指向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而是一种具有人文 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B.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产生于距离,是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生活过的 乡村生 活的顾盼,传达的是一种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 C.当下的中国,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与人们的生存距离拉 近、心理距离变远有着密切关系。 D.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具有一种凝聚人心的作用,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 的梦”和“集体无意识”。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人类步入现代化社会,需要保存当下的生活记忆,乡愁就成了现代人串联起 生命之流、体味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 B.余光中的《乡愁》表达的是台湾同胞期盼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思乡情怀,是典 型的传统意义上的乡愁。 C.乡愁既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还承载着这个地方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乡愁 常常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 D.只有通过乡愁,现代人才能找到自己的“身份”,减少对传统的眷顾,感受 到本民族的文化体温和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西城别墅记 王士祯 西城别墅者,先曾祖父司徒府君西园之一隅也
初,万历中府君以户部左侍郎乞归养,经始此园于里第之西南,岁久废 为人居,唯西南一隅小山尚存。山上有亭,曰石帆。其下有洞,曰小善卷。前有 池,曰春草池。池南有大石横卧。曰石丈山。北有小阁,曰半憩阁。东北有楼五 间,高明洞豁,坐见长白诸峰,曰髙明楼,前有双松甚古。楼与亭皆毁于千午之 乱,唯松在焉。 康煕甲子,予以少詹事兼翰林侍讲学士,奉命祭告南海之神,将谋乞归 侍养祭酒府君①,儿涑念予归无偃息之所,因稍茸所谓石帆亭者,覆以茅茨, 窗槛皆仍其旧,西尻而东首②。南置三石,离立曰三峰。亭后增轩三楹,曰樵唱。 直半憩阁之东偏,由山之西修廊缭绍,以达于轩阁。由山之东,有石坡陀,出亭 之前,左右奔峭,嘉树荫之,曰小华子冈。冈北石蹬下属于轩阁,其东南皆竹也。 南有石蹬,与洞相直。洞之右以竹为 篱,至于池南。篱东一径出竹中, 以属于蹬,日竹径。其南限重关内外皆竹,榜“茂林修竹”四大字,岌岌飞动, 临邑邢太仆书也。楼既久毁,茸之则力有不能,将于松下结茅三楹,名之曰“双 松书坞”。西园故址尽于此。 出宸翰堂之西,有轩南向,左右佳木修竹。轩后有太湖巨石,玲珑穿漏 曰大椿轩。 轩南室三楹,回廊引之,曰绿萝书屋。其上方广,可以眺远, 曰啸台。薜荔下垂,作虬龙孥攫之状,百余年物也。是为西城别墅。 予尝读李文叔《洛阳名园记》、周公谨所记《吴兴园圃》,水石亭馆之 胜,甲于通都,未几,已为樵苏刍牧之所。而先人不腆敝庐,饱历兵燹③,犹得 仅存数椽于劫灰之后,岂非有天幸欤? 予以不才被主知,承乏台长,未能旦夕归憩于此。聊书其颠委,以为之 记,示吾子 孙。俾勿忘祖宗堂构之意云 或笑之 是蕞尔者。何以记为?”予曰:“非然也。释氏书言维摩诘方丈之 地,能容三万二千师子座;第三禅遍净天上,六十人共坐一针头听法。能作如是 观,安在吾庐之俭于洛阳、吴兴乎?”因并书 (选自《蚕尾集》,有改动) 【注】①祭酒府君:指王士祯的父亲,祭酒是官名,府君是对长辈的尊 称。②西尻而东首:谓石帆亭坐西朝东。③兵燹(xian):战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有小阁,日半憩阁 憩:休息 B.覆以茅茨,窗槛皆仍其旧 覆:覆盖 C.左右奔峭,嘉树荫之 荫:为……遮阴 D.俾勿忘祖宗堂构之意云 俾:卑微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万历中府君以户部左侍郎乞归养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①因稍葺所谓石帆亭者 ②因拔刀斫前奏案 C.①西园故址尽于此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 于张仪 D.①或笑之曰 ②臣之壮也,犹 不如人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描写西城别墅的一组是 ①池南有大石横卧,曰石丈山 ②高明洞豁,坐见长白诸峰 ③有轩南向,左右佳木修竹 ④轩南室三楹,回廊引之 ⑤薜荔下垂,作虬龙孥攫之状 ⑥水石亭馆之胜,甲于通都
初,万历中府君以户部左侍郎乞归养,经始此园于里第之西南,岁久废 为人居,唯西南一隅小山尚存。山上有亭,曰石帆。其下有洞,曰小善卷。前有 池,曰春草池。池南有大石横卧。曰石丈山。北有小阁,曰半憩阁。东北有楼五 间,高明洞豁,坐见长白诸峰,曰高明楼,前有双松甚古。楼与亭皆毁于壬午之 乱,唯松在焉。 康熙甲子,予以少詹事兼翰林侍讲学士,奉命祭告南海之神,将谋乞归 侍养祭酒府 君①,儿涑念予归无偃息之所,因稍茸所谓石帆亭者,覆以茅茨, 窗槛皆仍其旧,西尻而东首②。南置三石,离立曰三峰。亭后增轩三楹,曰樵唱。 直半憩阁之东偏,由山之西修廊缭绍,以达于轩阁。由山之东,有石坡陀,出亭 之前,左右奔峭,嘉树荫之,曰小华子冈。冈北石蹬下属于轩阁,其东南皆竹也。 南有石蹬,与洞相直。洞之右以竹为 篱,至于池南。篱东一径出竹中, 以属于蹬,日竹径。其南限重关内外皆竹,榜“茂林修竹”四大字,岌岌飞动, 临邑邢太仆书也。楼既久毁,茸之则力有不能,将于松下结茅三楹,名之曰“双 松书坞”。西园故址尽于此。 出宸翰堂之西,有轩南向,左右佳木修竹。轩后有太湖巨石,玲珑穿漏, 曰大椿轩。 轩南室三楹,回廊引之,曰绿萝书屋。其上方广,可以眺远, 曰啸台。薜荔下垂,作虬龙孥攫之状,百余年物也。是为西城别墅。 予尝读李文叔《洛阳名园记》、周公谨所记《吴兴园圃》,水石亭馆之 胜,甲于通都,未几,已为樵苏刍牧之所。而先人不腆敝庐,饱历兵燹③,犹得 仅存数椽于劫灰之后,岂非有天幸欤? 予以不才被主知,承乏台长,未能旦夕归憩于此。聊书其颠委,以为之 记,示吾子 孙。俾勿忘祖宗堂构之意云。 或笑之曰:“是蕞尔者。何以记为?”予曰: “非然也。释氏书言维摩诘方丈之 地,能容三万二千师子座;第三禅遍净天上,六十人共坐一针头听法。能作如是 观,安在吾庐之俭于洛阳、吴兴乎?”因并书 之。 (选自《蚕尾集》,有改动) 【注】①祭酒府君:指王士祯的父亲,祭酒是官名,府君是对长辈的尊 称。②西尻而东首:谓石帆亭坐西朝东。③兵燹(xiǎn):战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有小阁,日半憩阁 憩:休息 B.覆以茅茨,窗槛皆仍其旧 覆:覆盖 C.左右奔峭,嘉树荫之 荫:为……遮阴 D.俾勿忘祖宗堂构之意云 俾:卑微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万历中府君以户部左侍郎乞归养 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①因稍葺所谓石帆亭者 ②因拔刀斫前奏案 C.①西园故址尽于此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 于张仪 D.①或笑之曰 ②臣之壮也,犹 不如人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描写西城别墅的一组是 ①池南有大石横卧,曰石丈山 ②高明洞豁,坐见长白诸峰 ③有轩南向,左右佳木修竹 ④轩南室三楹,回廊引之 ⑤薜荔下垂,作虬龙孥攫之状 ⑥水石亭馆之胜,甲于通都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园是万历年间王士祯的曾祖父修建的园子,曾祖父退职后不久,园子荒废, 成为 人家的居所 B.康煕甲子年,王士祯打算请求退职侍养父亲,儿子王涑修补了石帆亭,作为 王士祯 休息的居所。 C.在西园的竹林里,有临邑邢太仆所写的“茂林修竹”牌匾,远远望去,四个 大字高高飞动。 D.王士祯还在任做官,不能在西城别墅居住,他为西城别墅写记是要让子孙记 住修建 别墅的意图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楼与亭皆毁于壬午之乱,唯松在焉。(3分) (2)楼既久毁,葺之则力有不能。(3分) (3)犹得仅存数椽于劫灰之后,岂非有天幸欤?(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长安秋望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髙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① 【注】①“南冠、楚囚”:楚国攻打郑国,战败,楚人钟仪沦为战俘并 被送往晋国关押,虽然做了阶下囚,他依然戴着南方楚国的帽子以示不忘家乡故 国 (1)请赏析颈联“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4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凄清”二字的作用。(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群贤毕至, (王羲之《兰亭集序》)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孰能无惑? (韩愈《师说》) (3) ,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五、(12分) 1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将序号填写在橫线上。(4分) 学习中,我发现, ①有了好的立意与好的材料作为基础,我则努力坚持“在场”与“写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园是万历年间王士祯的曾祖父修建的园子,曾祖父退职后不久,园子荒废, 成为 人家的居所。 B.康熙甲子年,王士祯打算请求退职侍养父亲,儿子王涑修补了石帆亭,作为 王士祯 休息的居所。 C.在西园的竹林里,有临邑邢太仆所写的“茂林修竹”牌匾,远远望去,四个 大字高高飞动。 D.王士祯还在任做官,不能在西城别墅居住,他为西城别墅写记是要让子孙记 住修建 别墅的意图。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楼与亭皆毁于壬午之乱,唯松在焉。(3 分) (2)楼既久毁,葺之则力有不能。(3 分) (3)犹得仅存数椽于劫灰之后,岂非有天幸欤?(4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 分)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①。 【注】①“南冠、楚囚”:楚国攻打郑国,战败,楚人钟仪沦为战俘并 被送往晋国关押,虽然做了阶下囚,他依然戴着南方楚国的帽子以示不忘家乡故 国。 (1)请赏析颈联“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4 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凄清”二字的作用。(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____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群贤毕至,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2)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孰能无惑? (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_____,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五、(12 分) 1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4 分) 学习中,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有了好的立意与好的材料作为基础,我则努力坚持“在场”与“写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