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8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每小题3分,共30分) 阅读小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司马迁著史,决不自甘做一个客观记述的“述史者”,他以自己的人生阅历 和(炽热/炙热)的感情,去解读历史、褒贬人物,_。《史记》有相当一部分属 于司马迁的“当代史”,他发表评论不能不有所顾忌。对汉代历史和人物的评议 司马迁常用较为(隐晦/阴晦)的方式,这就是后世学者总结出来的“寓论断于 序事”的方法。,就不难体味出司马迁的感情。当然,司马迁并不满足于这种 曲折地宣泻情感的方式,只要稍离文网,就将他的真情实感赤裸裸地表达出来, 或慷慨激昂、或扼腕叹息、或冷嘲热讽,无不入木三分、感人肺腑。正如文史学 家李长之先生的评论:“他那更根本的一点内心的宝藏,便是他那浓挚、奔溢、 冲决:对一切在同情着的感情。”由此可见:感情浓烈,容易引起人们的心灵震 颤和共鸣,正是《史记》独具(生命力/发展力)的原因之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记述褒贬人物B.顾忌曲折 C.宣泻扼腕叹息D.宝藏震颤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炽热隐晦生命力B.炙热隐晦发展力 C.炽热阴晦发展力D.炙热阴晦生命力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去创立自己的“一家之言”只要稍微留意读史者 B.自己的“一家之言”被创立只要稍微留意读史者 C.自己的“一家之言”被创立读史者只要稍微留意 D.去创立自己的“一家之言”读史者只要稍微留意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台州(tai)囚系(xi) 削铅笔(xiao)危如累卵(16i) B.盛载( sheng)渲染(ran) 狙击手(j) 横殃飞祸(heng) C.奔命(ben)蕴藉(jie) 迫击炮(pai)退避三舍(she) D.将息( Jiang)摈黜(bing) 扎辫子(za) 喁喁赤子(yong) 5.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徘徊/低徊烘焙/赔笑脸匍匐/果脯艾草/自怨自艾 B.咋舌/咋呼咆哮/酵母菌叱咤/惊诧给予/家给富足 C.藤蔓/蔓延古刹/刹车片铨衡/蜷缩沙砾/闪烁其词 D.说客/说服露骨/露头角刷白/洗涮趔趄/趑趄不前 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典范倔强口诵心惟明眸浩齿 B.踅摸筹错故步自封舐犊情深 C.衍生烦燥萃而不杂插科打诨 D.穹顶质询螳臂当车崭露头角 7.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诗经·小雅》)的 自觉,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山东省淄博市 2014-2015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 18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阅读小面一段文字,完成 1-3 题。 司马迁著史,决不自甘做一个客观记述的“述史者”,他以自己的人生阅历 和(炽热/炙热)的感情,去解读历史、褒贬人物, 。《史记》有相当一部分属 于司马迁的“当代史”,他发表评论不能不有所顾忌。对汉代历史和人物的评议, 司马迁常用较为(隐晦/阴晦)的方式,这就是后世学者总结出来的“寓论断于 序事”的方法。 ,就不难体味出司马迁的感情。当然,司马迁并不满足于这种 曲折地宣泻情感的方式,只要稍离文网,就将他的真情实感赤裸裸地表达出来, 或慷慨激昂、或扼腕叹息、或冷嘲热讽,无不入木三分、感人肺腑。正如文史学 家李长之先生的评论:“他那更根本的一点内心的宝藏,便是他那浓挚、奔溢、 冲决:对一切在同情着的感情。”由此可见:感情浓烈,容易引起人们的心灵震 颤和共鸣,正是《史记》独具(生命力/发展力)的原因之一。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记述 褒贬人物 B.顾忌 曲折 C.宣泻 扼腕叹息 D.宝藏 震颤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炽热 隐晦 生命力 B.炙热 隐晦 发展力 C.炽热 阴晦 发展力 D.炙热 阴晦 生命力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去创立自己的“一家之言” 只要稍微留意读史者 B.自己的“一家之言”被创立 只要稍微留意读史者 C.自己的“一家之言”被创立 读史者只要稍微留意 D.去创立自己的“一家之言” 读史者只要稍微留意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台州(tái) 囚系(xì) 削铅笔(xiāo) 危如累卵(lěi) B.盛载(shèng) 渲染(rǎn) 狙击手(jū) 横殃飞祸(hèng) C.奔命(bèn) 蕴藉(jiè) 迫击炮(pǎi) 退避三舍(shě) D.将息(jiāng) 摈黜(bìng) 扎辫子(zā) 喁喁赤子(yóng) 5.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徘徊/低徊 烘焙/赔笑脸 匍匐/果脯 艾草/自怨自艾 B.咋舌/咋呼 咆哮/酵母菌 叱咤/惊诧 给予/家给富足 C.藤蔓/蔓延 古刹/刹车片 铨衡/蜷缩 沙砾/闪烁其词 D.说客/说服 露骨/露头角 刷白/洗涮 趔趄/趑趄不前 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典范 倔强 口诵心惟 明眸浩齿 B.踅摸 筹错 故步自封 舐犊情深 C.衍生 烦燥 萃而不杂 插科打诨 D.穹顶 质询 螳臂当车 崭露头角 7.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诗经•小雅》)的 自觉,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B.袁阔成先生博采众长,吸收话剧、戏曲、相声…艺术形式之长,用民族语 言诠释了评书的艺术真谛。 C.鲁迅先生所写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道出了家与 国休戚与共、个人命运与民族兴亡息息相关的忧患意识。 D.古人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共产党人读书作文,更要把目 光投向干事创业、治国理政的大境界。 8.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是当代中国的哀痛,诗人在《香魂金灿灿》里对遭受地 震劫难的人们给予了深切的悲悯关怀,对生与死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B.“库里之夜”“优秀的终结者”“永不停歇的斗士”,勇士队主教练科尔毫 不吝啬地分别对库里、伊戈达拉、格林送上赞扬。 C.“我们也想保,可控制不住啊!”丁四云叹息:“都是街坊邻居,别人家开 店赚得盆满钵满,凭什么我不能开店?靠规划?我们的规划没有硬约束力。” D.《虎妈猫爸》描述了父母教育理念的冲突:一方不惜卖房卖车买学区房,逼 着女儿上各种补习班;一方则提倡“快乐教育”,不想给孩子太多压力。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朋友的帮助下,杨苡和资中筠这两位翻译家终于得偿所愿,异地重逢,虽 然时隔多年,但两人仍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B.在董事长张瑞敏的带领下,海尔集团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 以倚马可待的速度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 C.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成就,不过差可告慰的是自己一直在为事业努力奋 斗,没折辱祖宗的声誉。 D.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 犹豫不决,表现差强人意,这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 10.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句是 A.创始于1909年的巴黎航展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负盛名的国际航空航天展览 会之一,也是各大航空航天企业展示自身创新实力的橱窗 B.阅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观察、思考问题,去观察“高远境 界”“大气格局”的内涵,使自己逐步登上智慧的殿堂。 C.大量事实说明,德国并不仅仅在口头上承认战争责任,而且采取了非常切实 具体的行动进行赎罪。 D.时隔8年重返世界杯赛场的中国女足,用3场小组赛的优异表现为球迷们带 来了“铿锵玫瑰”重新绽放的希望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3题。 管仲的经济思想中,最为奇特的一项是鼓励消费,他甚至倡导奢侈,这在古往今 来的治国者中可谓仅见,在《管子》一书中就有一篇奇文《侈靡篇》。 中国历代的治国思想向来以倡导节俭为正途,这显然是长期短缺经济的必然产 物。然而管仲却提出“俭则伤事”的观点,在他看来,大家都不消费,就会造成 商品流通的减少,从而妨碍生产营利的活动,故曰“伤事”。(见《管子·乘马》 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要如何才能推动消费?他的答案是, 多多消费,甚至无比奢侈地去消费。(见《管子·侈靡》:“问曰:兴时化若何? 莫善于侈靡。”)
B.袁阔成先生博采众长,吸收话剧、戏曲、相声……艺术形式之长,用民族语 言诠释了评书的艺术真谛。 C.鲁迅先生所写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道出了家与 国休戚与共、个人命运与民族兴亡息息相关的忧患意识。 D.古人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共产党人读书作文,更要把目 光投向干事创业、治国理政的大境界。 8.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是当代中国的哀痛,诗人在《香魂金灿灿》里对遭受地 震劫难的人们给予了深切的悲悯关怀,对生与死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B.“库里之夜”“优秀的终结者”“永不停歇的斗士”,勇士队主教练科尔毫 不吝啬地分别对库里、伊戈达拉、格林送上赞扬。 C.“我们也想保,可控制不住啊!”丁四云叹息:“都是街坊邻居,别人家开 店赚得盆满钵满,凭什么我不能开店?靠规划?我们的规划没有硬约束力。” D.《虎妈猫爸》描述了父母教育理念的冲突:一方不惜卖房卖车买学区房,逼 着女儿上各种补习班;一方则提倡“快乐教育”,不想给孩子太多压力。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朋友的帮助下,杨苡和资中筠这两位翻译家终于得偿所愿,异地重逢,虽 然时隔多年,但两人仍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B.在董事长张瑞敏的带领下,海尔集团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 以倚马可待的速度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 C.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成就,不过差可告慰的是自己一直在为事业努力奋 斗,没折辱祖宗的声誉。 D.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 犹豫不 决,表现差强人意,这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 10.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句是 A.创始于 1909 年的巴黎航展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负盛名的国际航空航天展览 会之一,也是各大航空航天企业展示自身创新实力的橱窗。 B.阅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观察、思考问题,去观察“高远境 界”“大气格局”的内涵,使自己逐步登上智慧的殿堂。 C.大量事实说明,德国并不仅仅在口头上承认战争责任,而且采取了非常切实 具体的行动进行赎罪。 D.时隔 8 年重返世界杯赛场的中国女 足,用 3 场小组赛的优异表现为球迷们带 来了“铿锵玫瑰”重新绽放的希望。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13 题。 管仲的经济思想中,最为奇特的一项是鼓励消费,他甚至倡导奢侈,这在古往今 来的治国者中可谓仅见,在《管子》一书中就有一篇奇文《侈靡篇》。 中国历代的治国思想向来以倡导节俭为正途,这显然是长期短缺经济的必然产 物。然而管仲却提出“俭则伤事”的观点,在他看来,大家都不消费,就会造成 商品流通的减少,从而妨碍生产营利的活动,故曰“伤事”。(见《管子·乘马》: “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要如何才能推动消费?他的答案是, 多多消费,甚至无比奢侈地去消费。(见《管子·侈靡》:“问曰:兴时化若何? 莫善于侈靡。”)
管仲的这一论述曾经迷惑了此后数千年的中国学者,很多他的信奉者言及于此, 要么视而不见,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百般替管仲声辩。直到近世,历史学家 郭沫若才给予了合理的解释。郭氏认为:“他是肯定享乐而反对节约的,他是重 视流通而反对轻视商业的,他是主张全面就业而反对消极赈济的,为了能够全面 就业,他主张大量消费,甚至主张厚葬。他的重点是放在大量消费可以促进大量 生产这一面。因而在生产方面该如何进行,如何改进技术之类的话,他就说得很 少,几乎可以说没有。”(郭沫若:《侈靡篇的研究》,《历史研究》1954年 第3期。) 管仲倡导奢侈的理由是,“丹砂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 就是说,只要不人为地堵塞利源,商贾就会日夜不息地从事营运而不知休息,而 富裕的人只有不断地消费,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可做。为了强化自己的观点,管仲 甚至做过极端的比喻,他建议在煮蛋之前应先加雕绘,在烧柴之前要先加雕刻 雕卵然后瀹之,雕撩然后爨之 管仲本人就是一个富足的享乐主义者。孔子说他的奢侈堪比国君 其侈逼 上”,《史记》说他“富拟于公室”。据《韩非子》和《论语》等书记载,齐桓 公把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于管仲。 当然,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管仲对侈靡的推崇,并不仅仅为了自己的享乐。 在《管子·乘马数》中,他谈及了一个非常先进的观点。他说,每当年岁凶歉的 时候,人民没有本业可作,国家就应该进行宫室台榭的修建,以促进人民就业 尤其要雇用那些丧失了家产的赤贫者。这时候修筑宫室,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 了促进就业,平衡经济 这种通过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来刺激经济复苏、促进就业的做法,西方人在两千 多年后才学习到手,以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为例,当时的美国、德国等无 不是采用了这样的政策,才走出低谷。可是在两千多年前,管仲就有这样的智 慧,确实是让人惊叹的。据美籍华人经济学家杨联陞的考据,在漫长的中国经济 史上,除了管仲,只有宋代的范仲淹等极少数人曾经有过类似的思想。 (选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文所论管仲的经济观点的一项是 A.1999年国务院决定增加公民的假期时间,“五一”“十一”长假的出现天大 带动了我国旅游业和零售业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B.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投资四万亿元,大搞铁路、公路、机场等基 本建设,纾解了四千万失业者的洪流,有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 C.近些年,一些富二代在网络微博中比拼自己拥有的奢侈品,如名牌包、限皿 版跑车等,更有甚者以百元钞票卷烟,这些现象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D.2014年,苹果公司 iphone6, iphone6plus两款手机首日预定达400万部, 为其代工的富士康公司100条生产线加班加点,出货量仍供不应求 12.下列关于管仲提倡奢侈享乐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管仲提倡奢侈是故意迷惑人们,他的实际意图是:富裕的人不断消费,这样 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做;人人不消费,会使商品流通减少,妨碍生产营利活动。 B.管仲反对节约,提倡奢侈享受,一是富足的享乐主义者,奢侈堪比国君。据 孔子及古籍的说法,管仲利用财富逼迫君主,使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于己。 C.郭沫若的《侈靡篇的研究》较中肯地评价了管仲崇尚奢侈的观点:肯定了他 以大量消费以促进大量生产的独到,也指出他忽视指导生产、改进技术的缺点
管仲的这一论述曾经迷惑了此后数千年的中国学者,很多他的信奉者言及于此, 要么视而不见,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百般替管仲声辩。直到近世,历史学家 郭沫若才给予了合理的解释。郭氏认为:“他是肯定享乐而反对节约的,他是重 视流通而反对轻视商业的,他是主张全面就业而反对消极赈济的,为了能够全面 就业,他主张大量消费,甚至主张厚葬。他的重点是放在大量消费可以促进大量 生产这一面。因而在生产方面该如何进行,如何改进技术之类的话,他就说得很 少,几乎可以说没有。”(郭沫若:《侈靡篇的研究》,《历史研究》1954 年 第 3 期。) 管仲倡导奢侈的理由是,“丹砂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 就是说,只要不人为地堵塞利源,商贾就会日夜不息地从事营运而不知休息,而 富裕的人只有不断地消费,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可做。为了强化自己的观点,管仲 甚至做过极端的比喻,他建议在煮蛋之前应先加雕绘,在烧柴之前要先加雕刻 ——“雕卵然后瀹之,雕橑然后爨之。” 管仲本人就是一个富足的享乐主义者。孔子说他的奢侈堪比国君——“其侈逼 上”,《史记》说他“富拟于公室”。据《韩非子》和《论语》等书记载,齐桓 公把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于管仲。 当然,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管仲对侈靡的推崇,并不仅仅为了自己的享乐。 在《管子·乘马数》中,他谈及了一个非常先进的观点。他说,每当年岁凶歉的 时候,人民没有本业可作,国家就应该进行宫室台榭的修建,以促进人民就业, 尤其要雇用那些丧失了家产的赤贫者。这时候修筑宫室,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 了促进就业,平衡经济。 这种通过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来刺激经济复苏、促进就业的做法,西方人在两千 多年后才学习到手,以 1929 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为例,当时的美国、德国等无 一不是采用了这样的政策,才走出低谷。可是在两千多年前,管仲就有这样的智 慧,确实是让人惊叹的。据美籍华人经济学家杨联陞的考据,在漫长的中国经济 史上,除了管仲,只有宋代的范仲淹等极少数人曾经有过类似的思想。 (选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文所论管仲的经济观点的一项是 A.1999 年国务院决定增加公民的假期时间,“五一”“十一”长假的出现天大 带动了我国旅游业和零售业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B.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投资四万亿元,大搞铁路、公路、机场等基 本建 设,纾解了四千万失业者的洪流,有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 C.近些年,一些富二代在网络微博中比拼自己拥有的奢侈品,如名牌包、限皿 版跑车等,更有甚者以百元钞票卷烟,这些现象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D.2014 年,苹果公司 iphone6, iphone6 plus 两款手机首日预定达 400 万部, 为其代工的富士康公司 100 条生产线加班加点,出货量仍供不应求。 12.下列关于管仲提倡奢侈享乐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管仲提倡奢侈是故意迷惑人们,他的实际意图是:富裕的人不断消费,这样 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做;人人不消费,会使商品流通减少,妨碍生产营利活动。 B.管仲反对节约,提倡奢侈享受,一是富足的享乐主义者,奢侈堪比国君。据 孔子及古籍的说法,管仲利用财富逼迫君主,使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于己。 C.郭沫若的《侈靡篇的研究》较中肯地评价了管仲崇尚奢侈的观点:肯定了他 以大量消费以促进大量生产的独到,也指出他忽视指导生产、改进技术的缺点
D.管仲是成熟的政治家。他认为在灾荒年头,人民无业可作、国家大兴土木, 尤其是雇用赤贫者,主要是为促进人民就业,平衡经济,并不仅仅是为了享乐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鼓励消费,甚至倡导奢侈,说明奢侈消费对于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 作用;而节俭是长期短缺经济的产物,当今提倡节俭,阻碍经济的繁荣发展. B.中国历代的治国思想向来以倡导节俭为正途,而管仲所认为的“俭则伤事” 也有一定的道理,启示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根据实际效用评判事物 C.为了推行奢侈消费的观点,管仲甚至建议煮蛋前要先雕绘,烧柴前要先雕刻。 这个观点虽与传统道德不符,但就促进经济发展而言,值得后人广泛推广 D.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受管仲治国之道的启发,美国和德国采用了相似政 策,通过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刺激经济复苏、促进就业,使经济走出了低谷 三、(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杜让能,字群懿,擢进士第。让能思精敏,凡号令行下,处事值机,无所遗算, 帝倚重之。 李克用兵至,帝夜出凤翔,仓皇无知者。让能方直,徒步从十余里,得遗马,褫 绅为钓①乘之。朱玫兵逼乘舆,帝走宝鸡,独让能从。翌日,孔纬等乃至。俄而 进狩梁。是时栈道为山南石君涉所毁,天子间关险涩,让能未尝暂去侧。帝劳曰: “朕失道,再遗宗庙。方艰难时,卿不少舍朕,盖古所谓忠于所事邪!”让能顿 首曰:“臣世蒙国厚恩,陛下不以臣不肖,使扦牧圉②,临难苟免,臣之耻也。” 帝次褒中,擢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于时,嗣襄王煴即伪位,强藩大镇附者已十八,贡赋不输行在,无以备赏劳,卫 兵往往乏食,君臣搏手无它策。让能建遣大使入河中,以谕王重荣,重荣果奉诏 已而京师平,进中书侍郎,徙封襄阳郡公。官吏多污伪署,有司皆欲论死,让能 以胁从不足深治,固争之,多所全贷。昭宗立,进尚书左仆射、晋国公,赐铁券, 累进太尉。 李茂贞守凤翔,自大顺后兵浸强,恃有功,不奉法,朝廷弱,弗能制。时宰相崔 昭纬阴结茂贞及王行瑜,让能所言悉漏之,茂贞乃以健儿数百杂市人,候昭纬与 郑延昌归第,拥肩舆噪曰:“凤翔无罪,幸公不加讨以震惊都辇!”昭纬曰:“上 委杜太尉 何知?”市人不识孰为太尉即投瓦石妄击昭纬等走而免遂丧其 印。帝愈怒,捕首恶诛之。京师争避乱,逃山谷间。让能谏帝曰:“茂贞固宜诛 然大盗适去,凤翔国西门,又陛下新即位,愿少宽假,以贞元故事姑息之,不可 使怨望。”帝曰:“今诏令不出城门,国制桡弱,贾生恸哭时也。朕顾奄奄度日 坐观此邪!卿为我图之,朕自以兵属诸王。”让能曰:“陛下欲削涤僭嫚③,刚 主威,隆王室,此中外大臣所宜共成之,不宜专任臣。”帝曰:“卿,元辅,休 戚与我均,何所避?”泣曰:“臣位宰相,所以未乞骸骨者,思有以报陛下,敢 计身乎!且陛下之心,宪祖心也,但时有所未便。它日臣蒙晁错之诛,顾不足弭 七国患,然敢不奉诏! 景福二年,以嗣覃王为招讨使伐茂贞。覃王败,茂贞乘胜至三桥。让能曰:“臣 固豫言之,臣请归死以纾难。”帝涕下不能已,曰:“与卿决矣!”再贬雷州司 户参军。茂贞尚驻兵请必杀之,乃赐死,年五十三。帝痛之,后赠太师。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一》,有删节) 注:①鞠:di,马缰绳。②牧圉:牛马,借指君王车驾。③僭嫚:偕,jian同 “僭”;嫚,mn,轻视,侮辱
D.管仲是成熟的政治家。他认为在灾荒年头,人民无业可作、国家大兴土木, 尤其是雇用赤贫者,主要是为促进人民就业,平衡经济,并不仅仅是为了享乐。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鼓励消费,甚至倡导奢侈,说明奢侈消费对于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 作用;而节俭是长期短缺经济的产物,当今提倡节俭,阻碍经济的繁荣发展. B.中国历代的治国思想向来以倡导节俭为正途,而管仲所认为的“俭则伤事” 也有一定的道理,启示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根据实际效用评判事物。 C.为了推行奢侈消费的观点,管仲甚至建议煮蛋前要先雕绘,烧柴前要先雕刻。 这个观点虽与传统道德不符,但就促进经济发展而言,值得后人广泛推广。 D.1929 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受管仲治国之道的启发,美国和德国采用了相似政 策,通过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刺激经济复苏、促进就业,使经济走出了低谷。 三、(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 杜让能,字群懿,擢进士第。让能思精敏,凡号令行下,处事值机,无所遗算, 帝倚重之。 李克用兵至,帝夜出凤翔,仓皇无知者。让能方直,徒步从十余里,得遗马,褫 绅为靮①乘之。朱玫兵逼乘舆,帝走宝鸡,独让能从。翌日,孔纬等乃至。俄而 进狩梁。是时栈道为山南石君涉所毁,天子间关险涩,让能未尝暂去侧。帝劳曰: “朕失道,再遗宗庙。方艰难时,卿不少舍朕,盖古所谓忠于所事邪!”让能顿 首曰:“臣世蒙国厚恩,陛下不以臣不肖,使扞牧圉②,临难苟免,臣之耻也。” 帝次褒中,擢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于时,嗣襄王煴即伪位,强藩大镇附者已十八,贡赋不输行在,无以备赏劳,卫 兵往往乏食,君臣搏手无它策。让能建遣大使入河中,以谕王重荣,重荣果奉诏。 已而京师平,进中书侍郎,徙封襄阳郡公。官吏多污伪署,有司皆欲论死,让能 以胁从不足深治,固争之,多所全贷。昭宗立,进尚书左仆射、晋国公,赐铁券, 累进太尉。 李茂贞守凤翔,自大顺后兵浸强,恃有功,不奉法,朝廷弱,弗能制。时宰相崔 昭纬阴结茂贞及王行瑜,让能所言悉漏之,茂贞乃以健儿数百杂市人,候昭纬与 郑延昌归第,拥肩舆噪曰:“凤翔无罪,幸公不加讨以震惊都辇!”昭纬曰:“上 委杜太尉,吾等何知?”市人不识孰为太尉即投瓦石妄击昭纬等走而免遂丧其 印。帝愈怒,捕首恶诛之。京师争避乱,逃山谷间。让能谏帝曰:“茂贞固宜诛, 然大盗适去,凤翔国西门,又陛下新即位,愿少宽假,以贞元故事姑息之,不可 使怨望。”帝曰:“今诏令不出城门,国制桡弱,贾生恸哭时也。朕顾奄奄度日, 坐观此邪!卿为我图之,朕自以兵属诸王。”让能曰:“陛下欲削涤僣嫚③,刚 主威,隆王室,此中外大臣所宜共成之,不宜专任臣。”帝曰:“卿,元辅,休 戚与我均,何所避?”泣曰:“臣位宰相,所以未乞骸骨者,思有以报陛下,敢 计身乎!且陛下之心,宪祖心也,但时有所未便。它日臣蒙晁错之诛,顾不足弭 七国患,然敢不奉诏!” 景福二年,以嗣覃王为招讨使伐茂贞。覃王败,茂贞乘胜至三桥。让能曰:“臣 固豫言之,臣请归死以纾难。”帝涕下不能已,曰:“与卿决矣!”再贬雷州司 户参军。茂贞尚驻兵请必杀之,乃赐死,年五十三。帝痛之,后赠太师。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一》,有删节) 注:①靮: dí ,马缰绳。②牧圉:牛马,借指君王车驾。③僣嫚:僣,jiàn 同 “僭”;嫚,màn,轻视,侮辱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让能方直,徒步从十余里直:通“值”,当值,值班 B.陛下不以臣不肖,使扦牧圉扦:保卫 C.固争之,多所全贷贷:推卸 D.让能所言悉漏之漏:透漏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一项是 A.翌日,孔纬等乃至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B.让能建遣大使入河中,以谕王重荣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C.且陛下之心,宪祖心也则群聚而笑之 D.与卿决矣失其所与,不知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市人不识/孰为太尉/即投瓦石妄击昭纬/等走/而免遂丧其印 B.市人不识/孰为太尉/即投瓦石妄击/昭纬等走/而免遂丧其印 C.市人不识孰为太尉/即投瓦石妄击/昭纬等走而免/遂丧其印 D.市人不识孰为太尉/即投瓦石/妄击昭纬等/走而免/遂丧其印 1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杜让能“忠君报国”一组是 ①凡号令行下,处事值机,无所遗算 ②天子间关险涩,让能未尝暂去侧 ③贡赋不输行在,无以备赏劳 ④凤翔无罪,幸公不加讨以震惊都辇 ⑤它日臣蒙晁错之诛,顾不足弭七国患,然敢不奉诏 ⑥臣固豫言之,臣请归死以纾难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克用反叛,皇帝连夜仓皇出逃,只有杜让能一人紧紧跟随,体现了杜让能 对皇帝的忠诚 B.杜让能认为自己世代蒙受国家的优厚恩惠,如果在皇上遭遇祸难时逃避,是 自己作为臣子的耻辱。 C.在京都 收复后,因为杜让能的据理力争,皇帝对大多接受伪朝委任 的大臣才没有深究。 D.杜让能带兵攻打李茂贞,兵败,不得已辞职自杀来谢罪,从而纾解了李茂贞 之祸 第Ⅱ卷(共126分) 四、(32分) 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方艰难时,卿不少舍朕,盖古所谓忠于所事邪!(4分) (2)上委杜太尉,吾等何知?(4分) (3)愿少宽假,以贞元故事姑息之,不可使怨望。(4分) 2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长相思·雨 万俟咏 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 喜听,空阶滴到明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让能方直,徒步从十余里 直:通“值”,当值,值班 B. 陛下不以臣不肖,使扞牧圉 扞:保卫 C. 固争之,多所全贷 贷:推卸 D. 让能所言悉漏之 漏:透漏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一项是 A.翌日,孔纬等乃至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B. 让能建遣大使入河中,以谕王重荣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C. 且陛下之心,宪祖心也 则群聚而笑之 D. 与卿决矣 失其所与,不知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市人不识/孰为太尉/即投瓦石妄击昭纬/等走/而免遂丧其印 B. 市人不识/孰为太尉/即投瓦石妄击/昭纬等走/而免遂丧其印 C. 市人不识孰为太尉/即投瓦石妄击/昭纬等走而免/遂丧其印 D. 市人不识孰为太尉/即投瓦石/妄击昭纬等/走而免/遂丧其印 1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杜让能“忠君报国”一组是 ①凡号令行下,处事值机,无所遗算 ②天子间关险涩,让能未尝暂去侧 ③贡赋不输行在,无以备赏劳 ④凤翔无罪,幸公不加讨以震惊都辇 ⑤它日臣蒙晁错之诛,顾不足弭七国患,然敢不奉诏 ⑥臣固豫言之,臣请归死以纾难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克用反叛,皇帝连夜仓皇出逃,只有杜让能一人紧紧跟随,体现了杜让能 对皇帝的忠诚。 B.杜让能认为自己世代蒙受国家的优厚恩惠,如果在皇上遭遇祸难时逃避,是 自己作为臣子的耻辱。 C.在京都 收复后,因为杜让能的据理力争,皇帝对大多接受伪朝委任 的大臣才没有深究。 D.杜让能带兵攻打李茂贞,兵败,不得已辞职自杀来谢罪,从而纾解了李茂贞 之祸。 第Ⅱ卷(共 126 分) 四、(32 分) 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方艰难时,卿不少舍朕,盖古所谓忠于所事邪!(4 分) (2)上委杜太尉,吾等何知?(4 分) (3)愿少宽假,以贞元故事姑息之,不可使怨望。(4 分) 2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 分) 长 相 思•雨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 喜听,空阶滴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