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级中些2006-2007些年9月份月与谜总 高一语文 一个幸福的人,阅读,写作,神游世界。从今天起,美心语和文字,給每一道题每一个空格书写 一个珍贵的案。你有一段旅程,要经过精神支点,倾听厉史國外會,直面后人之鍪,没游文学这片情的森林 好,下面请微笑着开始这两个小时的旅程吧! (说明:本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选择题(1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ge) 寂寥(liao)彷(pang)徨 惆怅( chang) B.方遒(qi 颓圮(pi) 瓦菲(fei) 青荇(xing) C.浪遏(e) 浮藻(z6o)长篙(gao) 漫溯(shuo) D.虔(qian)诚忸怩(ni) 深邃(sui) 团箕(q1) 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离开)②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水深而清) 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水清而浅)④携来百侣曾游。(携:带,拉着:来,助词) ⑤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山势高峻)⑥粪土当年万户侯。(以……为粪土) ②③⑤ C.③④⑥D.②④⑥ 3、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趣舍万殊,静噪不同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D.长乐王回深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举匏樽以相属 A.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B.(属予作文以记之 山中人王维白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伯乐相马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B.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D.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6、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欢乐 何其芳 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 笛?/还是从簌簌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 语文教育网 2/13/2021
语文教育网 Page 1 2/13/2021 清流高级中学 200 6 - 2 0 0 7 学 年 9 月 份 月 考 试 卷 高 一 语 文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阅读,写作,神游世界。从今天起,关心语言和文字,给每一道题每一个空格书写 一个珍贵的答案。你有一段旅程,要经过精神支点,倾听历史画外音,直面后人之鉴,漫游文学这片激情的森林…… 好,下面请微笑着开始这两个小时的旅程吧! (说明:本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选择题 (14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舸.(gě) 寂寥.(liào) 彷.(páng)徨 惆怅.(chàng) B.方遒.(qiú) 颓圮.(pǐ) 瓦菲.(fēi) 青荇.(xìng) C.浪遏.(è) 浮藻.(zǎo) 长篙.(gāo) 漫溯.(shuò) D.虔.(qiān)诚 忸怩.(ní) 深邃.(suì) 团箕.(qí) 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离开) ②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水深而清) 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水清而浅) ④携来..百侣曾游。(携:带,拉着;来,助词) ⑤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山势高峻) ⑥粪土..当年万户侯。(以……为粪土)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②④⑥ 3、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虽趣舍万殊,静噪不同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D.长乐王回深父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举匏樽以相属. A.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山中人王维白.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C.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 伯乐相.马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B.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6、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欢 乐 何其芳 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 笛?/还是从簌簌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
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冋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偿绘会不会使心灵微微 地颤抖,/或者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 欢乐是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萤火虫一样飞在朦胧的树荫?/气一样散自蔷薇的 花瓣上?/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着铃声?/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但它是不是可爱的,如 我的忧郁? A.这是一首柔美的小诗,其最大特色是:诗人用通感的手法,借助各种感官知觉,以 具体的比喻意象,呈现了自己对欢乐这一高度抽象情感的层层体验。 B.第一节,诗人借助听觉和色彩视觉,将欢乐的深层美及其深层体验活灵活现地呈现 在读者面前。欢乐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轻松明丽的一种心象景观。第二节,诗人则调用 触觉和视觉,敏锐地抓住欢乐沁人心脾、暖人身心地表层审美特质及其体验。欢乐是一份能 够使心灵“微微颤抖”的慰藉、关怀和呵护。 第三节,诗人将动态的视觉、嗅觉和听觉,交替使用,勾勒了欢乐如水中花、雾中月 的飘忽不定,倏忽即逝和清香郁沽的美及其与人若即若离的距离和关系。 D.诗人把自己从欢乐的沉思冥想中突然拉回铁一般冷酷的现实,这陡然而转的笔锋 暗示了现实中没有乐土以及诗人内心的忧郁,孤独和彷徨 7、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 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 17日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 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 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 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 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二、填空题(12分)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错误》)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 序》) 1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赤壁赋》)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14、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忧愁。(《雨巷》) 15、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诗文的阅读和欣赏(11分) (一)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完成1013题。(7分)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 语文教育网 Page 2 2/13/2021
语文教育网 Page 2 2/13/2021 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会不会使心灵微微 地颤抖,/或者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 欢乐是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萤火虫一样飞在朦胧的树荫?/香气一样散自蔷薇的 花瓣上?/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着铃声?/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但它是不是可爱的,如 我的忧郁? A.这是一首柔美的小诗,其最大特色是:诗人用通感的手法,借助各种感官知觉,以 具体的比喻意象,呈现了自己对欢乐这一高度抽象情感的层层体验。 B.第一节,诗人借助听觉和色彩视觉,将欢乐的深层美及其深层体验活灵活现地呈现 在读者面前。欢乐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轻松明丽的一种心象景观。第二节,诗人则调用 触觉和视觉,敏锐地抓住欢乐沁人心脾、暖人身心地表层审美特质及其体验。欢乐是一份能 够使心灵“微微颤抖”的慰藉、关怀和呵护。 C.第三节,诗人将动态的视觉、嗅觉和听觉,交替使用,勾勒了欢乐如水中花、雾中月 的飘忽不定,倏忽即逝和清香郁沽的美及其与人若即若离的距离和关系。 D.诗人把自己从欢乐的沉思冥想中突然拉回铁一般冷酷的现实,这陡然而转的笔锋, 暗示了现实中没有乐土以及诗人内心的忧郁,孤独和彷徨。 7、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 爱 这 土 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 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 年 11 月 17 日 A. 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 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 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 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 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 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二、填空题 (12 分) 8、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 9、 ,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错误》) 10、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 序》) 1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1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 13、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14、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忧愁。(《雨巷》) 15、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三、诗文的阅读和欣赏(11 分) (一)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完成 10—13 题。(7 分)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
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6、从表达方式看,词的上半阕着重于,下半阕着重于 。(2分) 17、“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极简洁地叙写了哪些内容?(1分) 答 18、“看”字领起的七句,所描绘的深秋图有什么特点?(2分)答: 19、词的下阕,抒发了什么感情?(2分)答: (二)阅读狄金森的《篱笆那边》,完成14-15题。(4分)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我知道,如果我愿意/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 可是,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 过去,如果,他能爬过 20、写出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1)草莓: (1分) (2)篱笆 (1分) 21、下面对诗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形式短小,语言简朴,但又给人无限的遐想。 B.诗的结尾意味深长,无疑是对“上帝”调侃。 C.诗借孩子的口吻写,既充满童趣,又富有哲理 D.此诗主旨在于反映人们在追求美好事物过程中的艰辛。 四、文言文阅读(23分) (-)(16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 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 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 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 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 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 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 子之所共适。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苏子愀然愀然: (2)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坐 (3)而卒莫消长也消长: (4)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 2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知不可乎骤得 ②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③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B.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不 C.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 同 24、把“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翻译成现代汉语,如果加上关联词,最恰当的 项是( )(2分) A.如果……,即使…… B.只要……,虽然 语文教育网 Page 3 2/13/2021
语文教育网 Page 3 2/13/2021 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6、从表达方式看,词的上半阕着重于 ,下半阕着重于 。(2 分) 17、“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极简洁地叙写了哪些内容?(1 分) 答: 。 18、“看”字领起的七句,所描绘的深秋图有什么特点?(2 分)答: 。 19、词的下阕,抒发了什么感情?(2 分)答: 。 (二)阅读狄金森的《篱笆那边》,完成 14—15 题。(4 分)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我知道,如果我愿意/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 可是,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 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 过去,如果,他能爬过! 20、写出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1)草莓:______ (1 分) (2)篱笆:_______(1 分) 21、下面对诗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这首诗形式短小,语言简朴,但又给人无限的遐想。 B.诗的结尾意味深长,无疑是对“上帝”调侃。 C.诗借孩子的口吻写,既充满童趣,又富有哲理。 D.此诗主旨在于反映人们在追求美好事物过程中的艰辛。 四、文言文阅读(23 分) (一)(16 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 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 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 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 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 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 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 子之所共适。”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苏子愀然 愀然: (2)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 (3)而卒莫消长也 消长: (4)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 2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知不可乎骤得 ②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③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B.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不 同 C.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 同 24、把“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翻译成现代汉语,如果加上关联词,最恰当的 一项是( )(2 分) A.如果……,即使……也…… B.只要……,虽然……也……
C.只要……,即使……那么 D.如果……,虽然……那么…… 25、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⑤驾一叶之扁舟 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 ⑧羡长江之无穷 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 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26、下面是对第一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怀古从诵古诗句写起,再写目中所见地形,后写古人曹操 B.“方其”以下8句,是推测,是想像,极力渲染,此即所谓“铺”,是赋之正统写法。 C.“寄蜉蝣”以下8句,表现的是客人的出世思想和消极情绪,这是苏轼所不能赞同的。 D.体现这一段主要内容是的重点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 时代的曹操所写的_《 》诗。 28、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二)(7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a)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b),以其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c)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d),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e) 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f)相 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g)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29、翻译下列句子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0、作者认为观赏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哪三个条件?(可用原文回答 潝流高级中些2006-2007车度上期 高一语文10月份月考试卷答题卡 、选择题(14分) [题号1234567 答案 1二、填空题(12分) 。(《沁园春·长沙》) (《错误》) ,(《兰亭集序》) :语文教育网 Page 4 2/13/2021
语文教育网 Page 4 2/13/2021 C.只要……,即使……那么…… D.如果……,虽然……那么…… 25、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驾一叶之.扁舟 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 ⑧羡长江之.无穷 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 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26、下面是对第一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怀古从诵古诗句写起,再写目中所见地形,后写古人曹操。 B.“方其”以下 8 句,是推测,是想像,极力渲染,此即所谓“铺”,是赋之正统写法。 C.“寄蜉蝣”以下 8 句,表现的是客人的出世思想和消极情绪,这是苏轼所不能赞同的。 D.体现这一段主要内容是的重点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 时代的曹操所写的《 》诗。 28、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2 分)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二)(7 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a)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b),以其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c)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d),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e) 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f)相 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g)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29、翻译下列句子。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0、作者认为观赏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哪三个条件?(可用原文回答) 清 流 高 级 中 学 200 6- 200 7 学年度上学期 高一语文 10 月份月考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14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二、填空题 (12 分) 8、 , 。(《沁园春·长沙》) 9、 , ,(《错误》) 10、____ _______,__ _______, (《兰亭集序》) 清流职高普高一 班 姓名 座号 (装 订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答 题 一 律 不 给 分) …………………………………装………………………………订………………………线…………………………………………………
。(《赤壁赋》) 。(《兰亭集序》) 13、 ,(《游褒禅山记》) 14 ,(《雨巷》 (《再别康桥》) 三、诗文的阅读和欣赏(11分) (一)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完成10-13题。(7分) 16、从表达方式看,词的上半阕着重于 下半阕着重于 分) 。(1分) 18、答: (2分) 19、 答: 。(2分) (二)阅读狄金森的《篱笆那边》,完成14-15题。(4分) 20、(1)草莓象征 (1分) (2)篱笆象征 (1分) 1、()(2分) 四、文言文阅读(23分) (一)(16分) 22、(4分)(1)愀然: (2)危坐: (3)消长: (4)共适: 23、()(2分)24 )(2分)25、()(2分) )(2分) 28 (二)(5分) 语文教育网 2/13/2021
语文教育网 Page 5 2/13/2021 11、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赤壁赋》) 12、 。(《兰亭集序》) 13、 ,(《游褒禅山记》) 14、 ,(《雨巷》) 15、 。(《再别康桥》) 三、诗文的阅读和欣赏(11 分) (一)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完成 10—13 题。(7 分) 16、从表达方式看,词的上半阕着重于 ,下半阕着重于 。(2 分) 17、答: 。(1 分) 18、答: 。(2 分) 19、答: 。(2 分) (二)阅读狄金森的《篱笆那边》,完成 14—15 题。(4 分) 20、(1)草莓象征 (1 分) (2)篱笆象征 (1 分) 21、( )(2 分) 四、文言文阅读(23 分) (一)(16 分) 22、(4 分) (1)愀然: (2)危坐: (3)消长: (4)共适: 23、( )(2 分) 24、( )(2 分) 25、( )(2 分) 26、( )(2 分) 27、 《 》 28、 (二)(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