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视觉机能及其特征 4视觉特征 ˉ疲劳程度:水平优于垂直。 ■视线变化习惯:左一右,上一下,顺时针。 准确性:水平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更准确。 观察情况的优先性:左上一右上一左下一右 下。视区内的仪表布置 设计依据:以双眼视 接受程度:直线轮廓男性 神 女性 Male 颜色的易辨认顺序: 卫生间 Female Toilet 颜色相配时的易辨讠 底白字、蓝底白字、 据上述特征,适用礻 图2-31公厕的标志
二、视觉机能及其特征 4.视觉特征 ◼疲劳程度:水平优于垂直。 ◼视线变化习惯:左—右,上—下,顺时针。 ◼准确性:水平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更准确。 ◼观察情况的优先性:左上—右上—左下—右 下。视区内的仪表布置必须考虑这一点。 ◼设计依据:以双眼视野为设计依据。 ◼接受程度:直线轮廓优于曲线轮廓。 ◼颜色的易辨认顺序:红、绿、黄、白; 颜色相配时的易辨认顺序:黄底黑字、黑 底白字、蓝底 白字、白底黑字。 据上述特征,适用视觉的原则参阅表3-2
三、听觉机能及其特征 听觉刺激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音,声音的声源是振动的物体, 人的听感范围:2020000HZ。 2.听觉系统 起主要作用的部位:内耳耳蜗 起辅助作用的部位:外耳、中耳、内耳的其它部分, 见图3-9。 3.听觉的物理特征 a.频率响应(感受性) 人耳能听闻的频率比为fmin/fmax=1:1000 频率感受的上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连续下降, 见图3-10; 听觉的频率响应特征对听觉传示装置的设计是很重 要的
三、听觉机能及其特征 1. 听觉刺激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音,声音的声源是振动的物体, 人的听感范围:20~20000HZ。 2. 听觉系统 起主要作用的部位:内耳耳蜗 起辅助作用的部位:外耳、中耳、内耳的其它部分, 见图3-9。 3. 听觉的物理特征 a .频率响应(感受性) 人耳能听闻的频率比为fmin/fmax=1:1000; 频率感受的上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连续下降, 见图3-10; 听觉的频率响应特征对听觉传示装置的设计是很重 要的
三、听觉机能及其特征 3.听觉的物理特征 b动态范围(声音的强度 听觉声强的动态范围=正好可忍受的声强/正好能 听见的声强。 (1)听阈:在最佳的听闻频率范围内,一个听力正常 的人刚刚能听到给定各频率的正弦式纯音的最低声强Im 2)痛阈:对于感受给定各频率的正弦式纯音,开始 产生疼痛感的极限声强Imax (1)与(2)都与频率有关系,是在某一频率下的 听阈值或痛阈值。 (3)听觉范围:由听阈和痛阈两曲线所包围的听觉区, 见图3-11
三、听觉机能及其特征 3. 听觉的物理特征 b. 动态范围(声音的强度) 听觉声强的动态范围=正好可忍受的声强 / 正好能 听见的声强。 (1)听阈:在最佳的听闻频率范围内,一个听力正常 的人刚刚能听到给定各频率的正弦式纯音的最低声强Imin。 (2)痛阈:对于感受给定各频率的正弦式纯音,开始 产生疼痛感的极限声强Imax。 (1)与(2)都与频率有关系,是在某一频率下的 听阈值或痛阈值。 (3)听觉范围:由听阈和痛阈两曲线所包围的听觉区, 见图3-11
三、听觉机能及其特征 3.听觉的物理特征 c方向敏感度(双耳效应或立体声效应) (1)时差:△t=声源到两耳的时间差。人耳可觉察到 的声信号入射的最小偏角为3°。 (2)人耳对不同频率、不同方向的声音的感受能力不 同,见图3-12。由于头部的掩蔽效应,造成声音频谱的 改变。 d掩蔽效应 掩蔽: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所掩盖的现象。 掩蔽效应: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掩蔽作用 而提高的效应
三、听觉机能及其特征 3. 听觉的物理特征 c.方向敏感度(双耳效应或立体声效应) (1)时差:∆t=声源到两耳的时间差。人耳可觉察到 的声信号入射的最小偏角为3°。 (2)人耳对不同频率、不同方向的声音的感受能力不 同,见图3-12。由于头部的掩蔽效应,造成声音频谱的 改变。 d.掩蔽效应 掩蔽: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所掩盖的现象。 掩蔽效应: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掩蔽作用 而提高的效应
四、其它感觉机能及其特征 1肤觉 肤觉是仅仅次于听觉的一种感觉,可感受 多种外界刺激,形成多种感觉。 触觉,见图3-13和图3-14。 2.温度觉 3.痛觉 2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系统包括耳前庭系统和运动觉系 统,可感受身体和四肢所在位置的信息
四、其它感觉机能及其特征 1 肤觉 肤觉是仅仅次于听觉的一种感觉,可感受 多种外界刺激,形成多种感觉。 1. 触觉,见图3-13和图3-14。 2. 温度觉 3. 痛觉 2 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系统包括耳前庭系统和运动觉系 统,可感受身体和四肢所在位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