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1.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 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 2.特殊结构有四种:(1)荚膜:具有抗吞噬及抗消化作用,与致病力有关:(2)鞭毛:为细菌的运动 器官,有抗原性:(3)菌毛:有黏附于多种细胞受体的作用,与致病力有关,有抗原性:(4)芽胞:对 理化因素抵抗力强,可保护细菌耐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此外,还可根据这些特殊结构的有无及其特点,在 实践中可用来鉴定细菌。灭菌时,芽胞是否被杀死可作为判定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3.基本特征为:(1)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2)质粒携带的基因往往赋予宿主细菌新的表型:(3)可 在细菌间转移:(4)几种质粒可同时共存于同一细菌细胞内。较重要的质粒有R因子(致育因子、编码 性菌毛)、Co因子(大肠菌素因子,控制大肠菌产生大肠菌素) 4.金葡菌一肠毒素一食物中毒:破伤风梭菌—痉挛毒素—破伤风:肉毒梭菌一肉毒毒素一食物中毒:白喉 棒状杄菌—细胞毒素一食物中毒:产气荚膜梭菌—a毒素一气性坏疽 5.质粒编码的耐药性对临床药物治疗尤其重要,因为:①耐药质粒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菌,尤其是革兰阴性 杆菌:②质粒编码的耐药性通常是多重耐药(MDR):③质粒可通过接合在菌株间高频传递。 牛痘苗预防天花:小儿麻痹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卡介苗预防结核:麻疹疫苗预防麻疹:狂犬病疫苗预 防狂犬病: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白百破三联疫苗预防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等 四、论述题 1.革兰阳性菌:强度较坚韧,厚度月20~80mm,肽聚糖层多,可达50层,呈三维结构,肽聚糖量多磷壁 酸+,外膜-,脂多糖-,脂蛋白-,致病性菌多产生外毒素,对青霉素敏感,革兰染色+,呈紫色。革兰阴性 菌:强度较疏松,较薄,5~1σm,肽聚糖层数少,1-~3层,呈二维结构肽聚糖含量少,磷壁酸一,外膜 脂蛋白+,脂多糖+,致病性多产生内毒素,药敏对链霉素等敏感,革兰染色性一,呈红色 2.重要的合成代谢产物有热原质、毒素(内毒素与外毒素)与侵袭性酶类(透明质酸酶、卵磷脂酶等) 色素、抗生素、细菌素及维生素等.热原质是许多革兰阴性菌如伤寒沙门菌等及一些革兰阳性菌如枯草芽 胞杄菌产生的一种多糖,将其注入人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热原质耐高温,不被高压灭菌法所破坏.生 产的生物制品或注射用制剂如被其污染,去除热原质比较困难。因此,生物制品或注射用制剂在生产中 应无热原质,制成后要防止细菌生长,否则新的热原质又会产生 3.周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吸附阶段:尾部吸附到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或脂蛋白受体上,分泌酶 类,溶解细菌壁,出现小孔,核酸进入细菌体内。(2)生物合成阶段:核酸进入后,在细菌体内复制DNA 及合成蛋白质,然后装配成子代噬菌体。(3)释放阶段:子代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增殖到一定程度,菌体裂 解,噬菌体放出。 4.内毒素产生:细菌死亡崩解后释放:化学组成:脂多糖(类脂A):抵抗力:耐热、稳定:甲醛处理: 不能脱毒:毒性弱:致病作用:无特异性,各菌内毒素成分基本相同故均可引起发热、休克、D|C等:产 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抗原性较弱。外毒素产生:生活过程中分泌到体外:化学组成:蛋白质:抵抗 力:不耐热、不稳定:甲醛处理:可脱毒成类毒素:毒性极强;致病作用:对组织的毒性作用的高度选择 性、引起特殊病变及临床症状:产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抗原性较强 5.细菌通过多种机制实现耐药:①产生钝化酶,如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编码β-内酰胺酶耐青霉素和 头孢霉素:革兰阴性菌通过腺苷化酶、磷酸化酶或乙酰化酶,修饰氨基甙类药物,或者编码氯霉素乙酰转
三、简答题 1.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 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 2.特殊结构有四种:(1)荚膜:具有抗吞噬及抗消化作用,与致病力有关;(2)鞭毛:为细菌的运动 器官,有抗原性;(3)菌毛:有黏附于多种细胞受体的作用,与致病力有关,有抗原性;(4)芽胞:对 理化因素抵抗力强,可保护细菌耐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此外,还可根据这些特殊结构的有无及其特点,在 实践中可用来鉴定细菌。灭菌时,芽胞是否被杀死可作为判定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3.基本特征为:(1)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2)质粒携带的基因往往赋予宿主细菌新的表型;(3)可 在细菌间转移;(4)几种质粒可同时共存于同一细菌细胞内。较重要的质粒有 R 因子(致育因子、编码 性菌毛)、Col 因子(大肠菌素因子,控制大肠菌产生大肠菌素)。 4.金葡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破伤风梭菌—痉挛毒素—破伤风;肉毒梭菌—肉毒毒素—食物中毒;白喉 棒状杆菌—细胞毒素—食物中毒;产气荚膜梭菌—a 毒素—气性坏疽。 5.质粒编码的耐药性对临床药物治疗尤其重要,因为:①耐药质粒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菌,尤其是革兰阴性 杆菌;②质粒编码的耐药性通常是多重耐药(MDR);③质粒可通过接合在菌株间高频传递。 6.牛痘苗预防天花;小儿麻痹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卡介苗预防结核;麻疹疫苗预防麻疹;狂犬病疫苗预 防狂犬病;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白百破三联疫苗预防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等。 四、论述题 1.革兰阳性菌:强度较坚韧,厚度月 20~80nm,肽聚糖层多,可达 50 层,呈三维结构,肽聚糖量多磷壁 酸+,外膜-,脂多糖-,脂蛋白-,致病性菌多产生外毒素,对青霉素敏感,革兰染色+,呈紫色。革兰阴性 菌:强度较疏松,较薄,5~10nm,肽聚糖层数少,1~3 层,呈二维结构肽聚糖含量少,磷壁酸—,外膜+, 脂蛋白+,脂多糖+,致病性多产生内毒素,药敏对链霉素等敏感,革兰染色性-,呈红色。 2.重要的合成代谢产物有热原质、毒素(内毒素与外毒素)与侵袭性酶类(透明质酸酶、卵磷脂酶等)、 色素、抗生素、细菌素及维生素等.热原质是许多革兰阴性菌如伤寒沙门菌等及一些革兰阳性菌如枯草芽 胞杆菌产生的一种多糖,将其注入人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热原质耐高温,不被高压灭菌法所破坏.生 产的生物制品或注射用制剂如被其污染,去除热原质比较困难。因此,生物制品或注射用制剂在生产中, 应无热原质,制成后要防止细菌生长,否则新的热原质又会产生。 3.周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吸附阶段:尾部吸附到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或脂蛋白受体上,分泌酶 类,溶解细菌壁,出现小孔,核酸进入细菌体内。(2)生物合成阶段:核酸进入后,在细菌体内复制 DNA 及合成蛋白质,然后装配成子代噬菌体。(3)释放阶段;子代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增殖到一定程度,菌体裂 解,噬菌体放出。 4.内毒素 产生:细菌死亡崩解后释放;化学组成:脂多糖(类脂 A);抵抗力;耐热、稳定;甲醛处理: 不能脱毒;毒性弱;致病作用:无特异性,各菌内毒素成分基本相同故均可引起发热、休克、DIC 等;产 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抗原性较弱。外毒素 产生:生活过程中分泌到体外;化学组成:蛋白质:抵抗 力:不耐热、不稳定;甲醛处理:可脱毒成类毒素;毒性极强;致病作用:对组织的毒性作用的高度选择 性、引起特殊病变及临床症状;产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抗原性较强。 5.细菌通过多种机制实现耐药:①产生钝化酶,如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编码 β-内酰胺酶耐青霉素和 头孢霉素;革兰阴性菌通过腺苷化酶、磷酸化酶或乙酰化酶,修饰氨基甙类药物,或者编码氯霉素乙酰转
移酶从而耐氯霉素:②细胞通透性的改变,如四环素:③靶位结构的改变,如氨基甙类和红霉素耐药:④ 建立代谢旁路,如磺胺和TMP的耐药;⑤代谢酶分子的改变,如TMP耐药菌株有二氢叶酸还原酶的同功 酶,不被TMP抑制。通过以下途径可最大限度防止耐药发生:①维持高水平药物浓度,在最短时间内清除 原始感染细菌:②联合使用两种没有交叉耐药的药物,避免耐药株被筛选出来:③避免滥用药物,防止细 菌过多接触该药 第二部分病毒学总论 择题 【A型题】 1.关于病毒基本性状叙述错误的是 A.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 B.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 C.含有DNA和RNA D.对干扰素敏感 E.耐冷不耐热 2.用于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 A.微米(μm) B.毫微米(nm C.微微米(pm) D.毫微微米(fm) E.微微微米(am) 3.关于病毒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A.核酸和衣壳组成核衣壳 B.有包膜的病毒才有感染性 C.衣壳由壳粒构成 D.病毒包膜表面可有刺突 E.各种病毒壳粒数目不相同 4.可称为病毒体的结构是 A.核衣壳 B.核酸 C.衣壳 D.包膜 E.壳粒 5.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DNA病毒是 A.腺病毒 B.风疹病毒 C.正粘病毒 D.弹状病毒
移酶从而耐氯霉素;②细胞通透性的改变,如四环素;③靶位结构的改变,如氨基甙类和红霉素耐药;④ 建立代谢旁路,如磺胺和 TMP 的耐药;⑤代谢酶分子的改变,如 TMP 耐药菌株有二氢叶酸还原酶的同功 酶,不被 TMP 抑制。通过以下途径可最大限度防止耐药发生:①维持高水平药物浓度,在最短时间内清除 原始感染细菌;②联合使用两种没有交叉耐药的药物,避免耐药株被筛选出来;③避免滥用药物,防止细 菌过多接触该药。 第二部分 病毒学总论 一、选择题 【A 型题】 1.关于病毒基本性状叙述错误的是: A.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 B.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 C.含有 DNA 和 RNA D.对干扰素敏感 E.耐冷不耐热 2.用于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 A.微米(μm) B.毫微米(nm) C.微微米(pm) D.毫微微米(fm) E.微微微米(am) 3.关于病毒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A.核酸和衣壳组成核衣壳 B.有包膜的病毒才有感染性 C.衣壳由壳粒构成 D.病毒包膜表面可有刺突 E.各种病毒壳粒数目不相同 4.可称为病毒体的结构是: A.核衣壳 B.核酸 C.衣壳 D.包膜 E.壳粒 5.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 DNA 病毒是: A.腺病毒 B.风疹病毒 C.正粘病毒 D.弹状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6.呈螺旋对称型的RNA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腺病毒 C.疸类病毒 D.疱疹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7.决定病毒具有感染性的是: A.核酸 B.衣壳 C.包膜 D.神经氨酸酶 E.血凝素 8.病毒的增殖方式是 A.复制 B.二分裂 C.分枝 D.减数分裂 E.芽生 9.下述与病毒蛋白质无关的作用是 A.吸附作用 B.保护核酸作用 C.病毒包膜的成分 D.对脂溶剂敏感性 E.免疫原性 10.病毒所合成的晚期蛋白的功能是 A.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B.合成包涵体的基质蛋白 C.构成病毒衣壳蛋白 D.抑制宿主细胞核酸的合成 E.合成子代核酸所需要的DNA多聚酶 11.以破胞方式从细胞向外释放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麻疹 C.脊髓灰质炎病毒 D.腮腺炎病毒 E.呼吸道合胞病毒 12.以“出芽”方式从细胞释放的病毒是:
E.脊髓灰质炎病毒 6.呈螺旋对称型的 RNA 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腺病毒 C.痘类病毒 D.疱疹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7.决定病毒具有感染性的是: A.核酸 B.衣壳 C.包膜 D.神经氨酸酶 E.血凝素 8.病毒的增殖方式是: A.复制 B.二分裂 C.分枝 D.减数分裂 E.芽生 9.下述与病毒蛋白质无关的作用是: A.吸附作用 B.保护核酸作用 C.病毒包膜的成分 D.对脂溶剂敏感性 E.免疫原性 10.病毒所合成的晚期蛋白的功能是: A.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B.合成包涵体的基质蛋白 C.构成病毒衣壳蛋白 D.抑制宿主细胞核酸的合成 E.合成子代核酸所需要的 DNA 多聚酶 11.以破胞方式从细胞向外释放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麻疹 C.脊髓灰质炎病毒 D.腮腺炎病毒 E.呼吸道合胞病毒 12.以“出芽”方式从细胞释放的病毒是:
A.EcHO病毒 B.麻疹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腺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13.对病毒抵抗力叙述错误的是 A.大多数病毒60℃30分钟可被灭活 B.大多数病毒在一70℃下可存活 C.紫外线能灭活病 毒 D.甲醛能使病毒灭活,但保留抗原性 E.所有病毒对脂溶剂都敏感 14.一种病毒所产生的衣壳或包膜包在另一种病毒基因组外,这种变异称之为 A.突变 B.基因重组 C.加强作用 D.表型混合 E.互补作用 15.下述哪种属于病毒基因突变: A.交叉复活 B.多重复活 C.温度敏感性变异 D.互补作用 E.表型混合 16.病毒与立克次体相同的特点是 A.含有DNA和RNA B.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 C.含有核蛋白体 D.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E.对抗生素敏感 17.病毒不同于衣原体的特点是 A.能通过细菌滤器 B.对抗生素不敏感 C.可引起机体多部位感染 D.严格地细胞内寄生 E.在感染细胞内可形成包涵体 18.无包膜的病毒是 A.疱疹病毒 B.披膜病毒
A.ECHO 病毒 B.麻疹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腺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13.对病毒抵抗力叙述错误的是: A.大多数病毒 60℃30 分钟可被灭活 B.大多数病毒在-70℃下可存活 C.紫外线能灭活病毒 D.甲醛能使病毒灭活,但保留抗原性 E.所有病毒对脂溶剂都敏感 14.一种病毒所产生的衣壳或包膜包在另一种病毒基因组外,这种变异称之为: A.突变 B.基因重组 C.加强作用 D.表型混合 E.互补作用 15.下述哪种属于病毒基因突变: A.交叉复活 B.多重复活 C.温度敏感性变异 D.互补作用 E.表型混合 16.病毒与立克次体相同的特点是: A.含有 DNA 和 RNA B.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 C.含有核蛋白体 D.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E.对抗生素敏感 17.病毒不同于衣原体的特点是: A.能通过细菌滤器 B.对抗生素不敏感 C.可引起机体多部位感染 D.严格地细胞内寄生 E.在感染细胞内可形成包涵体 18.无包膜的病毒是: A.疱疹病毒 B.披膜病毒
C.流感病毒 D.腺病毒 E.狂犬病病毒 【B型题】 A衣壳 B核酸 C包膜 D核衣壳 E壳粒 19.储存病毒遗传信息的是 20.保护病毒核酸的是: 21.无包膜病毒完整病毒体的是: 22.电镜下可见的病毒形态学最小单位是 23.含有宿主细胞成分的是 A裸露20面体对称型 B裸露螺旋对称型 C有包膜20面体对称型 D有包膜螺旋对称型 E复合对称型 24.流感病毒是 25.肠道病毒是 26.噬菌体: 27.单纯疱疹病毒 A有包膜RNA病毒 B无包膜RNA病毒 C有包膜DNA病毒 D无包膜DNA病毒 E缺陷病毒: 28.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29.丁型肝炎病毒 30.乙型肝炎病毒 31.腺病毒 32戊型肝炎病毒: A正粘病毒科
C.流感病毒 D.腺病毒 E.狂犬病病毒 【B 型题】 A 衣壳 B 核酸 C 包膜 D 核衣壳 E 壳粒 19.储存病毒遗传信息的是: 20.保护病毒核酸的是: 21.无包膜病毒完整病毒体的是: 22.电镜下可见的病毒形态学最小单位是: 23.含有宿主细胞成分的是: A 裸露 20 面体对称型 B 裸露螺旋对称型 C 有包膜 20 面体对称型 D 有包膜螺旋对称型 E 复合对称型 24.流感病毒是: 25.肠道病毒是: 26.噬菌体: 27.单纯疱疹病毒: A 有包膜 RNA 病毒 B 无包膜 RNA 病毒 C 有包膜 DNA 病毒 D 无包膜 DNA 病毒 E 缺陷病毒: 28.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29.丁型肝炎病毒: 30.乙型肝炎病毒: 31.腺病毒: 32 戊型肝炎病毒: A 正粘病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