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细菌 B立克次体 C真菌 D螺旋体 E病毒 35.能通过细菌滤器的是 36.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是: 37.有多细胞形态的是 38.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的是: 39.部分种带有鞭毛的微生物是 A抗原性变异 B形态变异 C耐药性变异 D菌落变异 E毒力变异 40.卡介苗属于 41.H-O变异属于 42.S-R变异属于 43.志贺菌链霉素依赖株属于 44.沙门菌细胞壁特异性多糖丧失属于 A败血症 B脓毒血症 C毒血症 D菌血症 E菌群失调症 45.细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是 46.细菌在血液和脏器中繁殖并能引起脏器的化脓性病灶: 47.病菌侵入血流,但不大量繁殖是 48.病菌不侵入血流,其产生的毒素入血是 49.长期大量服用抗生素肠道可发生 A青霉素 B氨基甙类抗生素 C氯霉素 D利福平
A 细菌 B 立克次体 C 真菌 D 螺旋体 E 病毒 35.能通过细菌滤器的是: 36.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是: 37.有多细胞形态的是: 38.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的是: 39.部分种带有鞭毛的微生物是: A 抗原性变异 B 形态变异 C 耐药性变异 D 菌落变异 E 毒力变异 40.卡介苗属于 41.H—O 变异属于 42.S—R 变异属于 43.志贺菌链霉素依赖株属于: 44.沙门菌细胞壁特异性多糖丧失属于: A 败血症 B 脓毒血症 C 毒血症 D 菌血症 E 菌群失调症 45.细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是: 46.细菌在血液和脏器中繁殖并能引起脏器的化脓性病灶: 47.病菌侵入血流,但不大量繁殖是: 48.病菌不侵入血流,其产生的毒素入血是: 49.长期大量服用抗生素肠道可发生: A 青霉素 B 氨基甙类抗生素 C 氯霉素 D 利福平
E磺胺 50.抑制细菌RNA聚合酶的是 51.抑制肽聚糖合成的是 52.抑制细菌蛋白合成的是 53.抑制细菌叶酸合成的是 A干烤法 B紫外线照射 C高压蒸气灭菌法 D巴氏消毒法 E过滤除菌法 54.手术器械消毒常用 55.无菌室空气消毒常用 56.普通琼脂培养基的除菌常用 57.血清的除菌常用 58.玻璃器械的灭菌常用 【X型题】 59.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支原体 B.螺旋体 C.立克次体 D.放线菌 E.白假丝酵母菌 60.细菌的特殊结构有 A.肽聚糖 B.荚膜 C.脂多糖 鞭毛 E.菌毛 61.G一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是 A.脂多糖 B.外膜 C.脂蛋白 D.磷壁酸 E.肽聚糖 62.与医学关系密切的细菌合成代谢产物 A.热原质
E 磺胺 50.抑制细菌 RNA 聚合酶的是: 51.抑制肽聚糖合成的是: 52.抑制细菌蛋白合成的是: 53.抑制细菌叶酸合成的是: A 干烤法 B 紫外线照射 C 高压蒸气灭菌法 D 巴氏消毒法 E 过滤除菌法 54.手术器械消毒常用: 55.无菌室空气消毒常用: 56.普通琼脂培养基的除菌常用: 57.血清的除菌常用: 58.玻璃器械的灭菌常用: 【X 型题】 59.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支原体 B.螺旋体 C.立克次体 D.放线菌 E.白假丝酵母菌 60.细菌的特殊结构有: A.肽聚糖 B.荚膜 C.脂多糖 D.鞭毛 E.菌毛 61.G—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是: A.脂多糖 B.外膜 C.脂蛋白 D.磷壁酸 E.肽聚糖 62.与医学关系密切的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 A.热原质
B.外毒素 C.抗生素 D.内毒素 E.吲哚 63.与医学关系密切的细菌分解代谢产物有: A.热原质 B. H2S C.外毒素 D.吲哚 E.丙酮酸 64.细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方式有 A.转化 B.转导 C.溶源性转换 D.接合 E.原生质体融合 65.检测病原菌特异性抗原免疫学方法有 A.协同凝集试验 B.动力试验 C.生化反应 D.琼脂双扩散试验 E.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66.属于细菌侵袭性的物质有 A.荚膜 B.细菌素 C.菌毛 D.热原质 E.透明质酸酶 A.以内源性感染为主 B.感染对象是住院患者 C.传播方式以接触传播为主 D.病原体易确定 E.抗生素治疗通常效果不好 68.我国的计划免疫包括 A.乙型肝炎疫苗 B.麻疹疫苗 C.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B.外毒素 C.抗生素 D.内毒素 E.吲哚 63.与医学关系密切的细菌分解代谢产物有: A.热原质 B.H2S C.外毒素 D.吲哚 E.丙酮酸 64.细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方式有: A.转化 B.转导 C.溶源性转换 D.接合 E.原生质体融合 65.检测病原菌特异性抗原免疫学方法有: A.协同凝集试验 B.动力试验 C.生化反应 D.琼脂双扩散试验 E.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66.属于细菌侵袭性的物质有: A.荚膜 B.细菌素 C.菌毛 D.热原质 E.透明质酸酶 67.医院感染的特点包括: A.以内源性感染为主 B.感染对象是住院患者 C.传播方式以接触传播为主 D.病原体易确定 E.抗生素治疗通常效果不好 68.我国的计划免疫包括: A.乙型肝炎疫苗 B.麻疹疫苗 C.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D.流行性脑膜炎疫苗 E.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名词解释 1.L型细菌 2.热原质 3. BCG 4.转化 5.转导 6.溶原性转换 7.接合 8.噬菌体 9.温和噬菌体 10.前噬菌体 11.溶原性细菌 12.侵袭力 13.细菌亚单位疫苗 14. Sterilization(灭菌) 15. Disinfection(消毒) 三、简答题 1.微生物主要分哪些类? 2.细菌的特殊构造有哪些?各有何实际意义? 3.质粒有何基本特征?医学上比较重要的质粒有哪些? 4.请指出五种产生外毒素的细菌,及产生的外毒素类型和该菌引起的一种主要疾病。 5.为什么说质粒编码的耐药性对临床抗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6.举出5种当前预防效果较好的疫苗,并说明预防何种疾病 1.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细胞壁有何区别?其结构对细菌的致病性、药物敏感性、革兰氏染色性有什么影 2.在医学上有重要意义的合成代谢产物有哪些?热原质有何重要意义? 3.试述噬菌体感染细菌的溶菌周期。 4.略述细菌内、外毒素的区别 5.细菌通过哪些方式产生耐药性?如何控制细菌耐药的发生? 参考答案
D.流行性脑膜炎疫苗 E.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二、名词解释 1.L 型细菌 2.热原质 3.BCG 4.转化 5.转导 6.溶原性转换 7.接合 8.噬菌体 9.温和噬菌体 10.前噬菌体 11.溶原性细菌 12.侵袭力 13.细菌亚单位疫苗 14.Sterilization(灭菌) 15.Disinfection(消毒) 三、简答题 1. 微生物主要分哪些类? 2. 细菌的特殊构造有哪些?各有何实际意义? 3. 质粒有何基本特征?医学上比较重要的质粒有哪些? 4. 请指出五种产生外毒素的细菌,及产生的外毒素类型和该菌引起的一种主要疾病。 5. 为什么说质粒编码的耐药性对临床抗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6. 举出 5 种当前预防效果较好的疫苗,并说明预防何种疾病。 四、论述题 1.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细胞壁有何区别?其结构对细菌的致病性、药物敏感性、革兰氏染色性有什么影 响? 2.在医学上有重要意义的合成代谢产物有哪些?热原质有何重要意义? 3.试述噬菌体感染细菌的溶菌周期。 4.略述细菌内、外毒素的区别。 5.细菌通过哪些方式产生耐药性?如何控制细菌耐药的发生?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E2B3B4D5E6A7A8E9C10A 11A12D13E14D15B16D17E18B19D20A 21C22C23D24A25C26E27D28D29C30C 31A32B33E34D35E36E37c38c39A40E 41B42D43C44A45A46B47D48C49E50D 51A52B53E54c55B56C57E58A59ABCD 60 BDE 61 ABCE 62 ABCD 63 BDE 64 ABCDE 65 ADE 66 ACE 67ACE 68 ABCDE 二、名词解释 1.L型细菌:是指在某情况下,(如受溶菌酶或青霉素作用),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结构可遭破坏,或其 合成受到抑制,当菌细胞壁受损后细菌并不一定死亡而成为细胞壁缺陷的细菌,称L型细菌。 2.热原质:许多革兰阴性菌如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及一些革兰阳性菌如枯草芽胞杄菌,合成代谢过 程中合成一种多糖,将其注入人体可引起发热反应 3.BCG:是卡、介二氏把有毒的牛型结核杆菌在含有胆汁,马铃薯,甘油的培养基上长期人工培养,经 13年,传230代,得到毒力减弱而抗原性稳定的菌株称卡介苗(BCG) 结核病的预防。 4.转化:是指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并正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新的遗传 性状叫转1 5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 转导 6.溶原性转换:是指细菌因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如产气白喉杄菌的形成 7.接合:是指两个细菌直接接触,供体菌通过性菌毛将DNA转入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称接合。如R质粒的转移 8.噬菌体:是侵袭细菌(或螺旋体、真菌)的病毒,具有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严格寄生性及分布广泛 特性 9.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増殖,不裂解细菌,但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DNA上,成为 细菌DNA的一部分,并能与细菌染色体一起复制,当细菌分裂时又能传至子代细菌的。这种噬菌体称为温 和噬菌体。 10.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核酸称前噬菌体 11.溶原性细菌:染色体上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并有4个特性 12.侵袭力:是指绝大多数病原菌具有侵入并定位于某组织,适应机体生化环境进行增殖,并向其他部位 扩散,抵抗机体的防御机能的性能 13.细菌亚单位疫苗:是利用细菌表面结构的某种化学成分制成的疫苗如脑膜炎奈瑟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表 面的特异性多糖,经提纯后加入适当吸附剂,可制成多糖疫苗。 14.灭菌:指杀灭或去除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抵抗力极强的细菌芽胞。 15.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可能仍存活
一、选择题 1 E 2 B 3 B 4 D 5 E 6 A 7 A 8 E 9 C 10 A 11 A 12 D 13 E 14 D 15 B 16 D 17 E 18 B 19 D 20 A 21 C 22 C 23 D 24 A 25 C 26 E 27 D 28 D 29 C 30 C 31 A 32 B 33 E 34 D 35 E 36 E 37 C 38 C 39 A 40 E 41 B 42 D 43 C 44 A 45 A 46 B 47 D 48 C 49 E 50 D 51 A 52 B 53 E 54 C 55 B 56 C 57 E 58 A 59 ABCD 60 BDE 61 ABCE 62 ABCD 63 BDE 64 ABCDE 65 ADE 66 ACE 67 ACE 68 ABCDE 二、名词解释 1.L 型细菌:是指在某情况下,(如受溶菌酶或青霉素作用),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结构可遭破坏,或其 合成受到抑制,当菌细胞壁受损后细菌并不一定死亡而成为细胞壁缺陷的细菌,称 L 型细菌。 2.热原质:许多革兰阴性菌如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及一些革兰阳性菌如枯草芽胞杆菌,合成代谢过 程中合成一种多糖,将其注入人体可引起发热反应。 3.BCG:是卡、介二氏把有毒的牛型结核杆菌在含有胆汁,马铃薯,甘油的培养基上长期人工培养,经 13 年,传 230 代,得到毒力减弱而抗原性稳定的菌株称卡介苗(BCG),用于结核病的预防。 4.转化:是指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 DNA 片段,并正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新的遗传 性状叫转化。 5.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 DNA 片段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 转导。 6.溶原性转换:是指细菌因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如产气白喉杆菌的形成。 7.接合:是指两个细菌直接接触,供体菌通过性菌毛将 DNA 转入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称接合。如 R 质粒的转移。 8.噬菌体:是侵袭细菌(或螺旋体、真菌)的病毒,具有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严格寄生性及分布广泛 特性。 9.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增殖,不裂解细菌,但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 DNA 上,成为 细菌 DNA 的一部分,并能与细菌染色体一起复制,当细菌分裂时又能传至子代细菌的。这种噬菌体称为温 和噬菌体。 10.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核酸称前噬菌体。 11.溶原性细菌:染色体上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并有 4 个特性。 12.侵袭力:是指绝大多数病原菌具有侵入并定位于某组织,适应机体生化环境进行增殖,并向其他部位 扩散,抵抗机体的防御机能的性能。 13.细菌亚单位疫苗:是利用细菌表面结构的某种化学成分制成的疫苗如脑膜炎奈瑟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表 面的特异性多糖,经提纯后加入适当吸附剂,可制成多糖疫苗。 14.灭菌:指杀灭或去除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抵抗力极强的细菌芽胞。 15.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可能仍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