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Catabolism of Glucose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Catabolism of Glucose
一、无氧酵解(Glycolysis)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反应阶段 无 O2 胞 液 G 2 乳 酸 1、 G F-1,6 -P 2、 F-1,6-P 3-P-甘 油 醛 3、 3-P-甘油醛 丙 酮 酸 4、 丙 酮 酸 乳 酸 (四要素)
一、无氧酵解(Glycolysis)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反应阶段 无 O2 胞 液 G 2 乳 酸 1、 G F-1,6 -P 2、 F-1,6-P 3-P-甘 油 醛 3、 3-P-甘油醛 丙 酮 酸 4、 丙 酮 酸 乳 酸 (四要素)
HO-CH> 醛缩酶 H 0、H 葡萄糖 NOH H/ OH CH2-0® H-C=0 H OH 磷酸二羟丙酮 C=0 ATP CHOH 3-磷酸甘油醛 己糖激酶 磷酸丙糖异构酶 ADP CH2一O-① -0-CH2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NAD' H O、H -NADH+H H 6-磷酸葡萄糖 0=C—0-⑧ OH OH CH-OH 1,3·二磷酸甘油酸 OH CH2-O-® 磷酸己糖 异构酶 磷酸甘油酸激酶 ADP ATP CH2OH C00 C=0 CH一OH 3-磷酸甘油酸 HO一CH 6-硫酸果糖 CH20-@ H-C- -OH H -OH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CH,O一① COO 6-碱酸果 ATP CH一O一① 2-磷酸甘油酸 糖激酶-1 ADP H2—OH CH2O-① 烯醇化酶 →H2O C=0 COO HOC一H 1,6-双磷酸果糖 -0-① 磷酸烯醇式内酮酸 H一COH CH2 H一C-OH 丙铜酸激刷 GH,O一① 二邢 CH3 NADH+H' NAD CH C=0 CHOH 乳酸脱氢酶 COOH COOH 内酮酸 乳酸
ATP的生成 (一)氧化磷酸化 (二)底物水平磷酸化 通过代谢,在底物分子上形成一个高能键, 然后再直接转交给其它二磷酸核苷(ADP), 生成相应的三磷酸核苷(ATP)的过程。 1、概念: 2、实例(三个) 3-磷酸甘油醛 → 1,3-二磷酸甘油酸 → 3-二磷酸甘油酸 2-二磷酸甘油酸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 丙酮酸 α-酮戊二酸 → 琥珀酰CoA → 琥珀酸 A ADP ATP —— ATP生成的主要方式 —— ATP生成的次要方式 B~P C 能量产生及关键酶
ATP的生成 (一)氧化磷酸化 (二)底物水平磷酸化 通过代谢,在底物分子上形成一个高能键, 然后再直接转交给其它二磷酸核苷(ADP), 生成相应的三磷酸核苷(ATP)的过程。 1、概念: 2、实例(三个) 3-磷酸甘油醛 → 1,3-二磷酸甘油酸 → 3-二磷酸甘油酸 2-二磷酸甘油酸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 丙酮酸 α-酮戊二酸 → 琥珀酰CoA → 琥珀酸 A ADP ATP —— ATP生成的主要方式 —— ATP生成的次要方式 B~P C 能量产生及关键酶
丙 酮 酸 ( 2*3C ) 2ATP 2H(NADH) E1 E2 E3 -1 ATP F-1,6-P(6C) -1 ATP G(6C) G-6-P 3-P-甘油醛 (2*3C) 乳 酸 ( 2*3C ) 2H 己糖激酶 第一阶段 6C 6C 消耗 2ATP 第二阶段 6C 2×3C 丙酮酸激酶 第三阶段 2×3C 2×3C 一次脱氢、二次产能 无 氧 酵 解基本反应途径 第四阶段 2*3C 2*C 丙酮酸还原生成乳酸 6-磷酸果糖激酶-1 净生成2ATP
丙 酮 酸 ( 2*3C ) 2ATP 2H(NADH) E1 E2 E3 -1 ATP F-1,6-P(6C) -1 ATP G(6C) G-6-P 3-P-甘油醛 (2*3C) 乳 酸 ( 2*3C ) 2H 己糖激酶 第一阶段 6C 6C 消耗 2ATP 第二阶段 6C 2×3C 丙酮酸激酶 第三阶段 2×3C 2×3C 一次脱氢、二次产能 无 氧 酵 解基本反应途径 第四阶段 2*3C 2*C 丙酮酸还原生成乳酸 6-磷酸果糖激酶-1 净生成2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