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需要。这一矛盾只能通过商品的交换来解决。但是,私人劳动的产品怎样才能交换出去呢?私人劳动首先表现为具体劳动,由于具体劳动性质不同,在交换中无法确定交换的比例,因而也无法通过交换表现为社会劳动,而能够确定交换比例的只能是在质上相同的抽象劳动。这样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生产者如果能够把自己的产品顺利地卖出去,那么他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就实现为社会的使用价值,从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得到了解决。如果私人劳动的产品或者超过了社会的需要,或者根本就不适合社会的需要,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无法解决。他的产品或卖不出去或者不能全部卖出去,以致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甚至破产。所以,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的存在能促使商品生产者设法提高自已的劳动技能,竭力使自已生产的使用价值在质和量两方面适合社会的需要,以求在交换中使自己的产品能销售出去。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各种矛盾如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的基础,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要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必须通过商品交换。而要实现商品交换,就要比较和计量交换双方商品的劳动量,这样就必须把各种不同性质的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可见,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是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相联系的。如果商品卖不出去,私人劳动转化不成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就转化不成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就转化不成价值,个别劳动时间就转化不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见,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盾依然存在,但已发展为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三节货币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由第二节可知,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抽象的,它要为人所知,就必须以某种具体形式表现出来,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亦即价值形式。研究价值形式,可以使我们明了内在于商品的价值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关系是怎样发展的,货币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的本质是什么。商品既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因此商品也就具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一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商品体的自然形式,是人们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一种商品,或长、或短、或方、或圆,及其有何用途,一目了然。但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却没有这么直接。商品的价值从单个商品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只有在和别的商品发生关系即相互交换时才能表现出来。因此,交换价值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我们只有从商品的交换价值中,才能够看到商品的价值存在。价值形式本身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货币就是其中的一种。所以要了解货币的起源和本质,就必须研究价值形式发展的过程。商品交换在它发展的不同阶段上,采取了以下几种不同的价值形式。(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商品交换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当时人们还不是专门为交换而生产,仅仅是把自己消费以后的剩余产品拿来交换,这种交换还带有偶然的性质。由于交换带有偶然性,因而商品的价值表现也就带有偶然性,一种商品的价值只能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和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和商品交换的这一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这种价值形式可以用以下等式来表示:
会需要。这一矛盾只能通过商品的交换来解决。但是,私人劳动的产品怎样才能交换出去 呢?私人劳动首先表现为具体劳动,由于具体劳动性质不同,在交换中无法确定交换的比 例,因而也无法通过交换表现为社会劳动,而能够确定交换比例的只能是在质上相同的抽 象劳动。这样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 象劳动。商品生产者如果能够把自己的产品顺利地卖出去,那么他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就实 现为社会的使用价值,从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得到了解决。 如果私人劳动的产品或者超过了社会的需要,或者根本就不适合社会的需要,私人劳 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无法解决。他的产品或卖不出去或者不能全部卖出去,以致给商品生 产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甚至破产。所以,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的存在能促使商 品生产者设法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竭力使自己生产的使用价值在质和量两方面适合社会 的需要,以求在交换中使自己的产品能销售出去。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各种矛盾如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 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的基础,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要解决私人劳动和社 会劳动的矛盾,就必须通过商品交换。而要实现商品交换,就要比较和计量交换双方商品 的劳动量,这样就必须把各种不同性质的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可见,具体劳动和抽 象劳动的矛盾,是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相联系的。如果商品卖不出去,私人劳动 转化不成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就转化不成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就转化不成价值,个别劳动 时间就转化不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见,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 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依然存在,但已发展为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三节 货币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由第二节可知,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抽象的,它要为人所知, 就必须以某种具体形式表现出来,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亦即价值形式。研究价值形式,可 以使我们明了内在于商品的价值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关系是怎样发展的,货币是 怎样产生的以及它的本质是什么。 商品既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因此商品也就具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使用价 值的表现形式,一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商品体的自然形式,是人 们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一种商品,或长、或短、或方、或圆,及其有何用途,一目了然。 但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却没有这么直接。商品的价值从单个商品本身是看不见、摸不 着的,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只有在和别的商品发生关系即相互交换时才能表现出来。 因此,交换价值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我们只有从商品的交换价值中,才能够看到商品的 价值存在。价值形式本身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货币就是其中的一种。所以要了解货币的 起源和本质,就必须研究价值形式发展的过程。 商品交换在它发展的不同阶段上,采取了以下几种不同的价值形式。 (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商品交换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当时人们还不是专门为交换而生产,仅仅是把自己消 费以后的剩余产品拿来交换,这种交换还带有偶然的性质。由于交换带有偶然性,因而商 品的价值表现也就带有偶然性,一种商品的价值只能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和它相交换的 另一种商品上。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和商品交换的这一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这种价 值形式可以用以下等式来表示:
1只绵羊=25公斤谷物在这个等式中,绵羊和谷物这两种商品所起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绵羊起着主动的作用,它把自己的价值通过谷物表现出来;谷物则起着被动的作用,它只是绵羊价值的表现材料。在这里,因为绵羊的价值不是由它自已直接表现出来,而是借助于另一种商品谷物相对的表现出来,因此它只是处于相对价值形态。相反,谷物不表现自已的价值,而只是充当另一种商品,即充当绵羊的价值的表现材料,证明另一种商品具有和自己相等的价值,因此,它成了等价物,或者说,它处在等价形式上。绵羊和谷物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通过糖和码之间的关系来理解。糖具有重量这种属性,但糖的重量不能从糖本身得到表现,而只能由具有同样属性的码相对表现出来。谷物在价值形式中所起的作用,和计秤重量中码所起的作用类似。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相互依赖、互为条件,而又互相排斥、互相独立的,二者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它们互相依赖和互为条件,是因为绵羊如果离开了谷物,就不能表现自已的价值;同样地,谷物如果离开了绵羊,也就不能成为价值的表现材料。换句话说,绵羊只有借助于谷物,才能处于相对价值形式;谷物也只有依靠绵羊,才能成为等价物。它们文互相排斥和互相对立,这是因为在同一价值表现中,同一商品不能既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同时处在等价形式上。如果绵羊既是相对价值形式,又是等价形式,那么等式就会变成:1只绵羊=1只绵羊但在这种情况下,它就不再是价值表现了,而只不过表示1只绵羊就是1只绵羊而已。同样,谷物既然作为等价物,它就不能同时再表现自已的价值,即不能再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除非把等式倒转过来,谷物才能表现自己的价值。但如果这样,谷物就不再是等价物而是绵羊成为等价物了。以上分析了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下面对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分别加以考察。先来考察相对价值形式。处在相对价值形式的绵羊必须借助于和自已不同的商品谷物才能把自己的价值表现出来。那么,为什么种类不同的两种商品,却能够在数量上相比较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交换呢?量的比较必须以质的相同为先决条件。在绵羊和谷物这两种商品中间,存在着共同的质,可以还原为共同的单位。这种共同的质和共同的单位就是它们的价值。绵羊和谷物都是劳动产品,在它们中间都凝结了抽象的一般人类劳动,都具有价值。如果没有这种共同的质,它们就不能在量上互相比较,不能发生交换关系。所以,绵羊和谷物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关系。在这种价值关系中,绵羊的价值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等价形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在上列简单价值形式中,等价形式谷物本是一种使用价值,它可以充饥。但是在这个等式中,就它和绵羊的关系来说,它是绵羊价值的表现材料。绵羊的价值原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现在通过这种可以充饥的谷物表现出来了。所以谷物的使用价值就成为绵羊的价值的表现形式。第二,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在上列简单价值形式中,等价形式谷物是农业劳动者花费的一定的具体劳动的产物,但在它和绵羊相交换时,却由它证明了在绵羊中凝结有人类一般劳动即抽象劳动,否则绵羊是不可能与它交换的。所以,生产谷物的具体劳动就成为绵羊中所包含的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第三,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在上列简单价值形式中,等价形式谷物本来是谷物生产者私人劳动的产物,但是,由于绵羊能和谷物相交换,从而证明了生产绵羊
1 只绵羊=25 公斤谷物 在这个等式中,绵羊和谷物这两种商品所起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绵羊起着主动的作 用,它把自己的价值通过谷物表现出来;谷物则起着被动的作用,它只是绵羊价值的表现 材料。在这里,因为绵羊的价值不是由它自己直接表现出来,而是借助于另一种商品谷物 相对的表现出来,因此它只是处于相对价值形态。相反,谷物不表现自己的价值,而只是 充当另一种商品,即充当绵羊的价值的表现材料,证明另一种商品具有和自己相等的价值, 因此,它成了等价物,或者说,它处在等价形式上。绵羊和谷物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通 过糖和砝码之间的关系来理解。糖具有重量这种属性,但糖的重量不能从糖本身得到表现, 而只能由具有同样属性的砝码相对表现出来。谷物在价值形式中所起的作用,和计秤重量 中砝码所起的作用类似。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相互依赖、互为条件,而又互相排斥、互相独立的,二者 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它们互相依赖和互为条件,是因为绵羊如果离开了谷物,就不能表现 自己的价值;同样地,谷物如果离开了绵羊,也就不能成为价值的表现材料。换句话说, 绵羊只有借助于谷物,才能处于相对价值形式;谷物也只有依靠绵羊,才能成为等价物。 它们又互相排斥和互相对立,这是因为在同一价值表现中,同一商品不能既处于相对价值 形式上又同时处在等价形式上。如果绵羊既是相对价值形式,又是等价形式,那么等式就 会变成: 1 只绵羊=1 只绵羊 但在这种情况下,它就不再是价值表现了,而只不过表示 1 只绵羊就是 1 只绵羊而已。同 样,谷物既然作为等价物,它就不能同时再表现自己的价值,即不能再处于相对价值形式 上,除非把等式倒转过来,谷物才能表现自己的价值。但如果这样,谷物就不再是等价物, 而是绵羊成为等价物了。 以上分析了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下面对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 式分别加以考察。 先来考察相对价值形式。处在相对价值形式的绵羊必须借助于和自己不同的商品谷物 才能把自己的价值表现出来。那么,为什么种类不同的两种商品,却能够在数量上相比较, 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交换呢?量的比较必须以质的相同为先决条件。在绵羊和谷物这两种 商品中间,存在着共同的质,可以还原为共同的单位。这种共同的质和共同的单位就是它 们的价值。绵羊和谷物都是劳动产品,在它们中间都凝结了抽象的一般人类劳动,都具有 价值。如果没有这种共同的质,它们就不能在量上互相比较,不能发生交换关系。所以, 绵羊和谷物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关系。 在这种价值关系中,绵羊的价值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 等价形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在上列简单价值形式中,等价形式谷物本是一 种使用价值,它可以充饥。但是在这个等式中,就它和绵羊的关系来说,它是绵羊价值的 表现材料。绵羊的价值原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现在通过这种可以充饥的谷物表现出来了。 所以谷物的使用价值就成为绵羊的价值的表现形式。 第二,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在上列简单价值形式中,等价形式谷物是 农业劳动者花费的一定的具体劳动的产物,但在它和绵羊相交换时,却由它证明了在绵羊 中凝结有人类一般劳动即抽象劳动,否则绵羊是不可能与它交换的。所以,生产谷物的具 体劳动就成为绵羊中所包含的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第三,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在上列简单价值形式中,等价形式谷物本 来是谷物生产者私人劳动的产物,但是,由于绵羊能和谷物相交换,从而证明了生产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