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键 某些离子晶体的晶格能以及晶体中的离子电 荷、核间距、晶体的熔点、硬度 AB型 最短核间 晶格能 熔点 摩氏 离子晶体 距r。/pm U/kJ-mol止 m.p./C 硬度 NaF 231 923 993 3.2 NaCl 282 786 801 2.5 NaBr 298 747 747 >2.5 NaI 323 704 661 >2.5 MgO 210 3791 2852 6.5 Cao 240 3401 2614 4.5 SrO 257 3223 2430 3.5 BaO 256 3054 1918 3.3
离 子 键 某些离子晶体的晶格能以及晶体中的离子电 荷、核间距、晶体的熔点、硬度 AB型 离子晶体 最短核间 距r o /pm 晶格能 U/kJ·mol– 1 熔点 m.p./oC 摩氏 硬度 NaF 231 923 993 3.2 NaCl 282 786 801 2.5 NaBr 298 747 747 >2.5 NaI 323 704 661 >2.5 MgO 210 3791 2852 6.5 CaO 240 3401 2614 4.5 SrO 257 3223 2430 3.5 BaO 256 3054 1918 3.3
离子键 晶格能越大,表明离子晶体中的离子键越稳定。 一般而言,晶格能越高,离子晶体的熔点越高、硬度 越大。晶格能大小还影响着离子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溶解热等性质。 注:离子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溶解热不但与晶 体中离子克服晶格能进入水中吸收的能量有关,还与 进入水中的离子发生水化放出的能量(水化热)有关。 晶格需用实验方法或理论方法估算,获得晶格能 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方法有:
离 子键 晶格能越大,表明离子晶体中的离子键越稳定。 一般而言,晶格能越高,离子晶体的熔点越高、硬度 越大。晶格能大小还影响着离子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溶解热等性质。 注:离子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溶解热不但与晶 体中离子克服晶格能进入水中吸收的能量有关,还与 进入水中的离子发生水化放出的能量(水化热)有关。 晶格需用实验方法或理论方法估算,获得晶格能 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方法有:
离子键 波恩-哈伯循环:把离子晶体中的离子变成气态离 子的过程分解为若干过程之和,例如: E() E(b) E(c) NaCl(s)→Na(s)+1/2Cl,(g)→Na(g)+Cl(g)→Na*(g)+Cr(g) E(a)(由单质化合成离子晶体的生成热的负值): E(b)[为1摩尔金属钠气化吸收的能量(升华热)与0.5摩 尔氯分子的解离能之和];E()为金属钠的电离能与氯 原子的电子亲和能之和):晶格能是这些能量项的加和: U={E(a)+E(b)+E(c)}。 由于以上各能项均可用实验方法测定,故这种由 波恩和哈伯设计的热化学循环可以估算出许多离子晶 体的晶格能
离 子键 波恩-哈伯循环:把离子晶体中的离子变成气态离 子的过程分解为若干过程之和,例如: E(a) E(b) E(c) NaCl(s)→ Na (s) +1/2Cl2 (g) →Na (g) + Cl (g) → Na+ (g) +Cl– (g) E(a)(由单质化合成离子晶体的生成热的负值); E(b)[为1摩尔金属钠气化吸收的能量(升华热)与0.5摩 尔氯分子的解离能之和];E(c)为金属钠的电离能与氯 原子的电子亲和能之和):晶格能是这些能量项的加和: U={E(a)+E(b)+E(c)}。 由于以上各能项均可用实验方法测定,故这种由 波恩和哈伯设计的热化学循环可以估算出许多离子晶 体的晶格能
4.2共价键 本章围绕以共价键结合的分子讨论有关共价键的 各种理论模型以及分子的各种性质。 路易斯结构式是讨论共价键理论的基础。路易斯 结构式给出了分子的总价电子数,用“电子对”的概 念解释了经典结构式中表达弗兰克兰化合价的短横, 并标出了未键合的孤对电子。但路易斯结构式不能很 好地表达分子的立体结构,也不能表达比传统的单键、 双键、叁键更复杂的化学键。 分子结构通常包括:分子的化学组成、分子的构 型、分子中原子的化学键
本章围绕以共价键结合的分子讨论有关共价键的 各种理论模型以及分子的各种性质。 路易斯结构式是讨论共价键理论的基础。路易斯 结构式给出了分子的总价电子数,用“电子对”的概 念解释了经典结构式中表达弗兰克兰化合价的短横, 并标出了未键合的孤对电子。但路易斯结构式不能很 好地表达分子的立体结构,也不能表达比传统的单键、 双键、叁键更复杂的化学键。 分子结构通常包括:分子的化学组成、分子的构 型、分子中原子的化学键。 4.2 共价键
路易斯结构式 19世纪的4 加划短棍 “一”来表明原 合的结构 式。 分子中的月 用了“1 价”,如水的车 1“2价”; “=”为“3价” 在绝大多娄 [总是呈2价, 氮呈3或5价, ,在无机 物中除呈1价, 这种“化台 弗兰克兰,E. 弗兰克兰在
19世纪的化学家们创造了用元素符号加划短棍 “—”来表明原子之间按“化合价”相互结合的结构 式。 分子中的原子间用“—”相连表示互相用了“1 价”,如水的结构式为H—O—H;“=”为“2价”; “≡”为“3价”。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氢总是呈1价,氧总是呈2价, 氮呈3或5价,卤素则在有机物中大多呈1价,在无机 物中除呈1价,还呈3、5、7价,等等。 这种“化合价”概念是由英国化学家弗兰克兰在 1850年左右提出的。 路易斯结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