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纤维所占的体积、纤维的尺寸和分布必 须适宜。 般而言,基体中纤维的体积含量越高, 其增强效果越显著; 纤维直径越细,则缺陷越小,纤维强度也 越高; 连续纤维的增强作用大大高于短纤维,不 连续短纤维的长度必须大于一定的长度(一般 是长径比>5)才能显示出明显的增强效果。 16
16 (5) 、 和 必 须适宜。 一般而言,基体中 , 其 ; ,则 , ; 大大高于 , 必须大于一定的长度(一般 是长径比>5)才能显示出明显的增强效果
制备方法的选择 材料组元选择后,就要考虑所采用的 复合工艺路线,即具体的制备方法。 制备方法的选择主要应考虑以下四个 方面:
17 选择后,就要考虑所采用的 ,即具体的制备方法。 主要应考虑以下四个 方面:
(1)所选的工艺方法对材料组元的损伤 最小,尤其是纤维或晶须掺入基体之中时, 一些机械的混合方法往往造成纤维或晶须 的损伤;
18 (1)所选的 对材料组元的损伤 最小,尤其是纤维或晶须掺入基体之中时, 一些 往往造成 ;
(2)能使任何形式的增强材料(纤维、颗 粒、晶须)均匀分布或按预设计要求规则排列; (3)使最终形成的复合材料在性能上达到 充分发挥各组元的作用,即达到扬长避短, 而且各组元仍保留着固有的特性。 19
19 (2)能使 (纤维、颗 粒、晶须)均匀分布或按预设计要求规则排列; (3)使最终形成的复合材料在性能上达到 ,即达到扬长避短, 而且各组元仍保留着固有的特性
在制备方法的选择上还应考虑性能 价格比,在能达到复合材料使用要求的情 况下,尽可能选择简便易行的工艺以降低 制备成本。 针对不同的增强材料和基体特性应采 用不同的制备方法, 20
20 在制备方法的选择上还应考虑 ,在能达到复合材料使用要求的情 况下,尽可能选择 以降低 制备成本。 针对不同的增强材料和基体特性应采 用不同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