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综合演练 (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积累和运用(共30分) 1.阅读材料并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光洒下大地,是那么幽 黯,银河的繁星却越发cn1如n起来。茂密无边的高梁、玉米、谷子地里,此唱彼应地响着 秋虫的唧令声,蝈蝈也偶然加上几声伴奏,吹着翁像断断续续吹着寒茄。柳树在路边静静地 垂着枝条,阴影罩着 wan yan的野草丛丛的小路 (1)根据拼音写汉字。 can lan wan yan (2)人们喜欢用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来赞美秋天,请你写出两组描写秋天的诗词。(上下 两句为一组)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订正。(4分) 走头无路背乡离井极端贪困众志成城 俯拾皆是寄人离下一视同仁谈笑风声 错别字 3.下列黑体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唾手可得的东西我们往往不知道珍惜,只有艰苦奋斗的劳动成果,我们才感到它的可 B.王大妈嫁女儿要亲家用轿子接,这真是思想顽固不化。 C.最后兄弟被逼远走高飞,到济南谋生 刚才吓唬她的那个大个子现在呆若木鸡 4.选择合适的句子填入下列横线上。()(2分) 假如,你嫌这里太朴素了,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竹。 有雨 给你平添一番清凉;有雪,那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风无月,无雨无雪,竹影微动, 也令人心旷神怡。 A.有月,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有风,你可以领略窗上迷离的竹影。 B.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有月,你可以领略窗上迷离的竹影。 C.有月,你可以领略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 有风,你可以领略窗上迷离的竹影;有月;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 5.下面的句子不成对偶,请改动下句,使它们组成一组对偶句。(2分) 上句:看社会知国情坚定报国志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第一单元综合演练 (时间:120 分钟 总分:120 分) 一、积累和运用(共 30 分) 1.阅读材料并完成后面的问题。(4 分) 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光洒下大地,是那么幽 黯,银河的繁星却越发 càn làn 起来。茂密无边的高梁、玉米、谷子地里,此唱彼应地响着 秋虫的唧令声,蝈蝈也偶然加上几声伴奏,吹着翁像断断续续吹着寒茄。柳树在路边静静地 垂着枝条,阴影罩着 wān yán 的野草丛丛的小路。 (1)根据拼音写汉字。càn làn _________ wān yán_________ (2)人们喜欢用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来赞美秋天,请你写出两组描写秋天的诗词。(上下 两句为一组) ① , 。② , 。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订正。(4 分) 走头无路 背乡离井 极端贪困 众志成城 俯拾皆是 寄人离下 一视同仁 谈笑风声 错别字 订 正 3.下列黑体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唾手可得的东西我们往往不知道珍惜,只有艰苦奋斗的劳动成果,我们才感到它的可 贵。 B.王大妈嫁女儿要亲家用轿子接,这真是思想顽固不化。 C.最后兄弟被逼远走高飞,到济南谋生。 D.刚才吓唬她的那个大个子现在呆若木鸡。 4.选择合适的句子填入下列横线上。( )(2 分) 假如,你嫌这里太朴素了,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竹。_________;_________;有雨, 给你平添一番清凉;有雪,那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风无月,无雨无雪,竹影微动, 也令人心旷神怡。 A.有月,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有风,你可以领略窗上迷离的竹影。 B.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有月,你可以领略窗上迷离的竹影。 C.有月,你可以领略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 D.有风,你可以领略窗上迷离的竹影;有月;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 5.下面的句子不成对偶,请改动下句,使它们组成一组对偶句。(2 分) 上句:看社会知国情坚定报国志
下句:放眼瞻望未来,明确自己肩负的重大任务,使自己的爱国心越来越增强 改动: 6.按要求填空。(6分) (1)读叙事散文首先得抓住行文线索。本单元的几篇散文,如《背影》以 为线索,《永久的悔》以 为线索,《铁骑兵》 以 为线索,《苏珊·安东尼》以 为线索 (2)《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中 塑造了主人公汤姆·索亚正直、勇敢、纯洁、真诚的形象。其中最精彩的是他和 (人名)“ 的片断。 7.阅读杜牧的《泊秦淮》,完成下面两题。(4分)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的画面 (2)最后两句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8.罗伯特是德国著名的医生。有一天,他为国王看病。国王说:“你给我看病,不能像 看别的病人那样!”罗伯特非常平静地回答说:“请原谅,陛下,在我眼里,病人都是 国王。”医生答话的的言外之意是 。(3分) 9.前不久在中国斯诺克台球公开赛上,赢得冠军的丁俊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读书有什 么用?将来毕业了还不是要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会待在家里让父母担心。我觉得人活着就 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现在我打球有钱挣,挺好的。”对他这一说法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如果你是反对者,请写出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漫画内容阐述你 的反驳见解与丁俊晖交流。(3分) 支持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丁俊晖,你用实践创造了奇迹,而全国还有那么 多从象牙塔走出的大学毕业生们在苦苦地找工作,看来读书还不如练成一门好手艺!请你走 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来自网友) 你 你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下句:放眼瞻望未来,明确自己肩负的重大任务,使自己的爱国心越来越增强。 改动: 6.按要求填空。(6 分) (1) 读叙 事散文 首先 得抓 住行 文线索 。本 单元 的几篇 散文 ,如 《背 影》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线索,《永久的悔》以______ _____ ______ _ 为线索,《铁骑兵》 以 _____ ____ _ 为 线 索 , 《 苏 珊 · 安 东 尼 》 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线索。 (2)《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中 塑造了主人公汤姆·索亚正直、勇敢、纯洁、真诚的形象。其中最精彩的是他和__________ (人名)“_______________”的片断。 7. 阅读杜牧的《泊秦淮》,完成下面两题。(4 分)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的画面。 (2)最后两句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 8.罗伯特是德国著名的医生。有一天,他为国王看病。国王说:“你给我看病,不能像 看别的病人那样!”罗伯特非常平静地回答说:“请原谅,陛下,在我眼里,病人都是 国王。”医生答话的的言外之意是 。(3 分) 9.前不久在中国斯诺克台球公开赛上,赢得冠军的丁俊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读书有什 么用?将来毕业了还不是要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会待在家里让父母担心。我觉得人活着就 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现在我打球有钱挣,挺好的。”对他这一说法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如果你是反对者,请写出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漫画内容阐述你 的反驳见解与丁俊晖交流。(3 分) 支持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丁俊晖,你用实践创造了奇迹,而全国还有那么 多从象牙塔走出的大学毕业生们在苦苦地找工作,看来读书还不如练成一门好手艺!请你走 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来自网友) 你是反对者,你说: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阅读(共50分) (一)阅读《背影》,回答问题。(18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 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 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 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 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 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 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 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 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 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0.请结合课文内容,给这个语段加一个小标题 (2分) 11.作者连用“攀”“缩”“倾”这三个动词,有什么作用呢?(2分) 12.写出这段话的记叙要素。(4分) 人物: ,地点 事情的经过 结果 13.文中两次写“我”“流泪”,这两次流泪有什么不同?(2分) 14.这段话的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哪种是最主要的?(4分) 15.这段话着重描写父亲哪一特征?为什么要着重写这些?(4分) (二)阅读《一个女孩的故事》,回答问题。(16分) 女孩从外面砍完了柴草回家,把柴草放在地上,她忘记了累,而是踮起脚尖,看着树枝 上的小鸟飞向了蓝天 母亲从地里收工回家,女孩看着母亲,问:“妈妈,你看这件事?”母亲皱了皱眉头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二、综合阅读(共 50 分) (一)阅读《背影》,回答问题。(18 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 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 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 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 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 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 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 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 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 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0.请结合课文内容,给这个语段加一个小标题: (2 分) 11.作者连用“攀”“缩”“倾”这三个动词,有什么作用呢?(2 分) ______________ 12.写出这段话的记叙要素。(4 分) 人物: ,地点: , 事情的经过; ,结果: 。 13.文中两次写“我”“流泪”,这两次流泪有什么不同?(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4.这段话的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哪种是最主要的?(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5.这段话着重描写父亲哪一特征?为什么要着重写这些?(4 分) ____________ (二)阅读《一个女孩的故事》,回答问题。(16 分) 女孩从外面砍完了柴草回家,把柴草放在地上,她忘记了累,而是踮起脚尖,看着树枝 上的小鸟飞向了蓝天。 母亲从地里收工回家,女孩看着母亲,问:“妈妈,你看这件事?”母亲皱了皱眉头
也望了一眼刚刚从树枝上飞走的小鸟,说:“过几天,等你爸爸过年回家再说吧。” A冬天的夕阳落得早,但却绚丽得冷艳、凄楚。女孩望着村口的路,天天望。终于看 到了父亲在夕阳的光晕中,如期地归来了。望着日渐消瘦的父亲,背着简易的旅行包,披着 一身尘土与疲惫,女孩迟疑了,刚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父亲回家的第一天晩上吃饭时,谁也没有谈到学费的事,父亲的心情也比较好。饭后 女孩用求救的目光看了一眼母亲,母亲在一边纳鞋底并没有说话,女孩只好鼓足勇气,对正 在一边闷头吸烟的父亲说:“爸爸,我还想复读一年 父亲的眉紧锁不展,他只是默默地吸烟。女孩继续大胆地说:“你知道的,只有知识, 才能够改变命运! 此时,烟雾弥漫了整个房间,父亲站起身,用眼睛瞪了她一眼,大家都不吭声了。父 亲踱着步子,忽然停下步子说:“你还想读书?你怎么就不看看你妈妈头上的白发? 女孩愣了一下,心如刀绞一般。那天,女孩在房里默默地哭了一整夜 日子是平静的,父亲和母亲一起下地,每天收工回来得比平时更晚,每天都显得精疲 力竭。女孩知道地里的活,永远做不完。 村子里的人们都从外面打工回来了,闲暇时互相串门儿聊天,每次见到女孩的父亲就 说:“她都这么大了,应该出去挣钱了,反正她是女孩,迟早都是要嫁人的,还不如让她早 点出去挣钱,帮帮你们。” 家里的人每次听了,都沉默无言。 过了春节,眼看着父亲又要出门打工走了,学校就要开学,女孩越来越绝望。 就在离开学的前一天,母亲走进了女孩的房间,拿出装在包里的钱递给了她说:“你爸 爸说了,女孩怎么了,女孩也和男孩一样,你就自己好好地努力吧!我们一家人的希望可都 寄托在你的身上了,你爸爸这几年身子骨还行,还能苦两年。” 女孩的泪水流下了双颊。B.窗外已经萌岀苞蕾的杨柳枝条,在暮冬初春的阳光下摇曳 年初七的夜晚,女孩送走了南下的父亲,又踏上回校的路。外面虽然下着小雨,却没 有风,但寒气依然逼人,女孩的心中充满希望。 (摘《扬子晚报》,段玉梅/文略有改动) 16.从全文看,文章第2段女孩问的“这件事”是指的什么事?(3分) 17.文中先后两次写了“姑娘”的“哭”,请说出其原因。(4分) 次“女孩在房里默默地哭了 因为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也望了一眼刚刚从树枝上飞走的小鸟,说:“过几天,等你爸爸过年回家再说吧。” A 冬天的夕阳落得早,但却绚丽得冷艳、凄楚。女孩望着村口的路,天天望。终于看 到了父亲在夕阳的光晕中,如期地归来了。望着日渐消瘦的父亲,背着简易的旅行包,披着 一身尘土与疲惫,女孩迟疑了,刚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父亲回家的第一天晚上吃饭时,谁也没有谈到学费的事,父亲的心情也比较好。饭后, 女孩用求救的目光看了一眼母亲,母亲在一边纳鞋底并没有说话,女孩只好鼓足勇气,对正 在一边闷头吸烟的父亲说:“爸爸,我还想复读一年……” 父亲的眉紧锁不展,他只是默默地吸烟。女孩继续大胆地说:“你知道的,只有知识, 才能够改变命运!” 此时,烟雾弥漫了整个房间,父亲站起身,用眼睛瞪了她一眼,大家都不吭声了。父 亲踱着步子,忽然停下步子说:“你还想读书?你怎么就不看看你妈妈头上的白发?” 女孩愣了一下,心如刀绞一般。那天,女孩在房里默默地哭了一整夜。 日子是平静的,父亲和母亲一起下地,每天收工回来得比平时更晚,每天都显得精疲 力竭。女孩知道地里的活,永远做不完。 村子里的人们都从外面打工回来了,闲暇时互相串门儿聊天,每次见到女孩的父亲就 说:“她都这么大了,应该出去挣钱了,反正她是女孩,迟早都是要嫁人的,还不如让她早 点出去挣钱,帮帮你们。” 家里的人每次听了,都沉默无言。 过了春节,眼看着父亲又要出门打工走了,学校就要开学,女孩越来越绝望。 就在离开学的前一天,母亲走进了女孩的房间,拿出装在包里的钱递给了她说:“你爸 爸说了,女孩怎么了,女孩也和男孩一样,你就自己好好地努力吧!我们一家人的希望可都 寄托在你的身上了,你爸爸这几年身子骨还行,还能苦两年。” 女孩的泪水流下了双颊。B. 窗外已经萌出苞蕾的杨柳枝条,在暮冬初春的阳光下摇曳 着。 年初七的夜晚,女孩送走了南下的父亲,又踏上回校的路。外面虽然下着小雨,却没 有风,但寒气依然逼人,女孩的心中充满希望。 (摘《扬子晚报》,段玉梅/文 略有改动) 16.从全文看,文章第 2 段女孩问的“这件事”是指的什么事?(3 分) 17.文中先后两次写了“姑娘”的“哭”,请说出其原因。(4 分) 第一次“女孩在房里默默地哭了一整夜”因为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第二次“女孩的泪水流下了双颊” 因为 18.文中划线A句和B句都属于写景,请你选择一处分析其主要作用。(3分) 选 19.文章主要写了“女孩”争取复读的过程,通过这件事,你能说说女孩有着怎样的性格特 征吗?(3分) 20.文章一开头“……踮起脚尖,看着树枝上的小鸟飞向了蓝天。”请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 象,描写“女孩”此时的心理活动。(50字以内)(3分) (三)阅读《最后的麦穗》,回答问题。(16分) 在我的案头,有一束金黄的麦穗。这是父亲在最后的日子里种下的,还来不及收获,他 就走了。当时,我们把它当成父亲未竟的事业,把最壮实的穗子剪下来,精心整理。我们在 做这件事时,就像有的人整理先人的遗著一样,庄重而严谨。虽然我们没有要把这事业继承 下去的意思,但我们很看重它 时至今日这麦穗依旧金黄依旧有鲜活的生命。如果种在地里,依旧会长出青翠的春天 长出一幅稻麦干重浪的丰收画卷。 父亲是个农民,一生都在侍弄庄稼。直到80岁那年,因为耗尽了体力,下不了田,也 扶不起犁了,才放下牛鞭。秋天了,他拼尽最后的力气,把门前的一块空地用锄头翻了,种 上麦子。他说,人活着,春光秋阳,都是有限的,不可耽搁。冬天,看着自己种的麦子出土, 长叶。为了让麦苗度过寒冬,又用浮土掩盖。开舂后,麦苗破土,伸茎长叶,抽穗扬花,结 实灌浆,父亲的身子却一天天衰弱了。他出不了门,就蹲在门边的麦地里,看着自己最后 季麦子说,我13岁下地掌犁,春种水稻秋种麦,我这辈子,一共种了65季水稻,麦子算 上这一季的话,是68季了。父亲说这些时,就像仕途得意的人,像自己当了几届市长,当 了几届总统一样自豪。虽然父亲说得安祥,没有一点骄矜于人的意思。但那自得的情怀是一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第 二 次 “ 女 孩 的 泪 水 流 下 了 双 颊 ” , 因 为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18.文中划线 A 句和 B 句都属于写景,请你选择一处分析其主要作用。(3 分) 选 句,主要作用是 ____________ 19.文章主要写了“女孩”争取复读的过程,通过这件事,你能说说女孩有着怎样的性格特 征吗?(3 分) ___________ 20.文章一开头“……踮起脚尖,看着树枝上的小鸟飞向了蓝天。”请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 象,描写“女孩”此时的心理活动。(50 字以内)(3 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阅读《最后的麦穗》,回答问题。(16 分) 在我的案头,有一束金黄的麦穗。这是父亲在最后的日子里种下的,还来不及收获,他 就走了。当时,我们把它当成父亲未竟的事业,把最壮实的穗子剪下来,精心整理。我们在 做这件事时,就像有的人整理先人的遗著一样,庄重而严谨。虽然我们没有要把这事业继承 下去的意思,但我们很看重它。 时至今日,这麦穗依旧金黄,依旧有鲜活的生命。如果种在地里,依旧会长出青翠的春天, 长出一幅稻麦千重浪的丰收画卷。 父亲是个农民,一生都在侍弄庄稼。直到 80 岁那年,因为耗尽了体力,下不了田,也 扶不起犁了,才放下牛鞭。秋天了,他拼尽最后的力气,把门前的一块空地用锄头翻了,种 上麦子。他说,人活着,春光秋阳,都是有限的,不可耽搁。冬天,看着自己种的麦子出土, 长叶。为了让麦苗度过寒冬,又用浮土掩盖。开春后,麦苗破土,伸茎长叶,抽穗扬花,结 实灌浆,父亲的身子却一天天衰弱了。他出不了门,就蹲在门边的麦地里,看着自己最后一 季麦子说,我 13 岁下地掌犁,春种水稻秋种麦,我这辈子,一共种了 65 季水稻,麦子算 上这一季的话,是 68 季了。父亲说这些时,就像仕途得意的人,像自己当了几届市长,当 了几届总统一样自豪。虽然父亲说得安祥,没有一点骄矜于人的意思。但那自得的情怀是一 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