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义观点进行了剖析和批判。1847 年,马克思撰写了《哲学的贫 困》,抨击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蒲鲁东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 散布的取消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改良主义主张。本卷节选了这 部著作的第二章《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马克思在文中批判 了蒲鲁东的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方法论,进一步阐发了历史唯物 主义基本原理,论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以及生产力 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对 抗性必然导致阶级斗争尖锐化,资本主义终将为一个没有阶级和 阶级对抗的新社会所代替,而工人阶级就是实现这一历史性变革 的伟大革命阶级。这些精辟论述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奠定了 初步基础,包含着后来在《资本论》中阐发的理论的萌芽。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19 世纪 40 年代广泛关注各个社会领域的 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著和演说。本卷 收录的恩格斯的《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阐述了共产主义 理论产生的实践基础,强调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不是从 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于波兰的演 说》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同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指出无产阶级 对资产阶级的胜利是一切被压迫民族获得解放的信号。马克思的 《雇佣劳动与资本》论述了以剥削雇佣工人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实质,阐述了后来在《资本论》中得到科学论证的剩 余价值理论的一些重要思想。恩格斯在 1891 年为这篇著作撰写 的《导言》中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价值,揭露了资 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指出工人阶级不仅是社会财富的生产者,而且 是新的社会制度的创造者。在《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中,马 克思指出资产阶级所标榜的“贸易自由”实质上就是资本家压榨 工人的自由,同时也是资本主义国家牺牲其他民族的利益而聚敛 第一卷说明
5 义观点进行了剖析和批判。1847 年,马克思撰写了《哲学的贫 困》,抨击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蒲鲁东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 散布的取消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改良主义主张。本卷节选了这 部著作的第二章《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马克思在文中批判 了蒲鲁东的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方法论,进一步阐发了历史唯物 主义基本原理,论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以及生产力 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对 抗性必然导致阶级斗争尖锐化,资本主义终将为一个没有阶级和 阶级对抗的新社会所代替,而工人阶级就是实现这一历史性变革 的伟大革命阶级。这些精辟论述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奠定了 初步基础,包含着后来在《资本论》中阐发的理论的萌芽。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19 世纪 40 年代广泛关注各个社会领域的 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著和演说。本卷 收录的恩格斯的《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阐述了共产主义 理论产生的实践基础,强调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不是从 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于波兰的演 说》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同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指出无产阶级 对资产阶级的胜利是一切被压迫民族获得解放的信号。马克思的 《雇佣劳动与资本》论述了以剥削雇佣工人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实质,阐述了后来在《资本论》中得到科学论证的剩 余价值理论的一些重要思想。恩格斯在 1891 年为这篇著作撰写 的《导言》中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价值,揭露了资 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指出工人阶级不仅是社会财富的生产者,而且 是新的社会制度的创造者。在《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中,马 克思指出资产阶级所标榜的“贸易自由”实质上就是资本家压榨 工人的自由,同时也是资本主义国家牺牲其他民族的利益而聚敛 第一卷说明
6 财富的自由。这些论著和演说从不同角度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 从一开始就体现了鲜明的阶级特征、实践品格和科学精神。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个时期同工人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并保持 广泛联系,使自己的理论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在马克思和恩格 斯的引导和支持下,1847 年成立了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 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收入本卷的 《共产主义原理》是恩格斯为同盟撰写的纲领草案,是《共产党宣 言》的重要准备著作。恩格斯在这篇文献中指出,共产主义是关 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历史的发展决定了无产阶级必将完 成埋葬资本主义和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的使命。恩格斯强调废除 私有制是共产主义者的主要要求,同时阐明了消灭私有制的历史 条件,论述了共产主义者的斗争道路和策略原则,并科学地预言了 未来新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1847 年 11 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 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同盟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理 论和实践的纲领。他们在《共产主义原理》的基础上写成了《共产 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言》用历史唯物主义阐明了原始土地公 有制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对资本主义作了深 刻而系统的分析,科学地评价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揭示了资本 主义的内在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阐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 大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 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并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同传统的观念实 行最彻底的决裂;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 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6 财富的自由。这些论著和演说从不同角度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 从一开始就体现了鲜明的阶级特征、实践品格和科学精神。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个时期同工人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并保持 广泛联系,使自己的理论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在马克思和恩格 斯的引导和支持下,1847 年成立了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 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收入本卷的 《共产主义原理》是恩格斯为同盟撰写的纲领草案,是《共产党宣 言》的重要准备著作。恩格斯在这篇文献中指出,共产主义是关 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历史的发展决定了无产阶级必将完 成埋葬资本主义和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的使命。恩格斯强调废除 私有制是共产主义者的主要要求,同时阐明了消灭私有制的历史 条件,论述了共产主义者的斗争道路和策略原则,并科学地预言了 未来新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1847 年 11 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 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同盟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理 论和实践的纲领。他们在《共产主义原理》的基础上写成了《共产 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言》用历史唯物主义阐明了原始土地公 有制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对资本主义作了深 刻而系统的分析,科学地评价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揭示了资本 主义的内在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阐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 大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 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并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同传统的观念实 行最彻底的决裂;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 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7 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 产主义新社会必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 会,这个新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宣言》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 说的基础,论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基本纲领和策略原则,指出 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 利益。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 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 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宣言》批 判了当时流行的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流派,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 与这些流派的界限,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战斗 口号。 本卷同时收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时期为《宣言》写的 七篇序言。序言阐明了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唯物史观,并结 合各个国家的不同条件和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阐述了《宣 言》的指导意义,强调指出:不管后来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宣 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是完全正确的;而这些原理的实 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共产党宣言》阐述的科学理论在 1848—1849 年欧洲革命中 经受了检验,并在实际的运用中得到发展。本卷选收了马克思和 恩格斯论述和总结这场革命的经验的重要著作。在这些论著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有关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以及工 农联盟等问题的重要观点,进一步丰富了新世界观的科学内涵。 《危机和反革命》、《资产阶级和反革命》是马克思在 1848— 1849 年革命期间写的两篇评论。这两篇评论深刻地揭露了德国 资产阶级背叛革命的行径及其原因,为无产阶级确立革命目标、制 第一卷说明
7 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 产主义新社会必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 会,这个新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宣言》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 说的基础,论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基本纲领和策略原则,指出 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 利益。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 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 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宣言》批 判了当时流行的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流派,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 与这些流派的界限,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战斗 口号。 本卷同时收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时期为《宣言》写的 七篇序言。序言阐明了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唯物史观,并结 合各个国家的不同条件和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阐述了《宣 言》的指导意义,强调指出:不管后来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宣 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是完全正确的;而这些原理的实 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共产党宣言》阐述的科学理论在 1848—1849 年欧洲革命中 经受了检验,并在实际的运用中得到发展。本卷选收了马克思和 恩格斯论述和总结这场革命的经验的重要著作。在这些论著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有关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以及工 农联盟等问题的重要观点,进一步丰富了新世界观的科学内涵。 《危机和反革命》、《资产阶级和反革命》是马克思在 1848— 1849 年革命期间写的两篇评论。这两篇评论深刻地揭露了德国 资产阶级背叛革命的行径及其原因,为无产阶级确立革命目标、制 第一卷说明
8 定斗争策略指明了方向。 《1848 年至 1850 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是马克思科学总结法 国 1848—1849 年革命经验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通 过对法国 1848—1849 年革命的分析和总结,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 斗争的理论和策略,并第一次使用了“无产阶级专政”概念。他评 价六月起义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是 保存还是消灭资产阶级制度的斗争。马克思划清了革命的社会主 义与各种空论的社会主义的界限,指出革命的社会主义就是宣布 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 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 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 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马克思阐明了“劳动 权”的科学内涵,强调劳动权就是支配资本的权力,就是占有生产 资料,使生产资料受联合起来的工人阶级支配,也就是消灭雇佣劳 动、资本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恩格斯认为,马克思在这里第一次提 出了世界各国工人政党用以表述自己的经济改造要求的公式,即 “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因而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此外马克思 还提出了“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个著名论点,并阐述了工农联 盟是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重要前提的思想。 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中,马克思和恩格 斯在总结德国 1848—1849 年革命经验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无产 阶级政党对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策略,强调必须建立独立的工人 政党并坚持无产阶级独立的革命策略,必须保持自己组织上和思 想上的独立性。他们第一次比较完整地阐述了“不断革命”理论, 指出无产阶级的利益要求不断革命,直到彻底消灭有产阶级的统 治,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将有决定意义的生产力集中到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8 定斗争策略指明了方向。 《1848 年至 1850 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是马克思科学总结法 国 1848—1849 年革命经验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通 过对法国 1848—1849 年革命的分析和总结,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 斗争的理论和策略,并第一次使用了“无产阶级专政”概念。他评 价六月起义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是 保存还是消灭资产阶级制度的斗争。马克思划清了革命的社会主 义与各种空论的社会主义的界限,指出革命的社会主义就是宣布 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 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 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 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马克思阐明了“劳动 权”的科学内涵,强调劳动权就是支配资本的权力,就是占有生产 资料,使生产资料受联合起来的工人阶级支配,也就是消灭雇佣劳 动、资本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恩格斯认为,马克思在这里第一次提 出了世界各国工人政党用以表述自己的经济改造要求的公式,即 “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因而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此外马克思 还提出了“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个著名论点,并阐述了工农联 盟是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重要前提的思想。 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中,马克思和恩格 斯在总结德国 1848—1849 年革命经验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无产 阶级政党对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策略,强调必须建立独立的工人 政党并坚持无产阶级独立的革命策略,必须保持自己组织上和思 想上的独立性。他们第一次比较完整地阐述了“不断革命”理论, 指出无产阶级的利益要求不断革命,直到彻底消灭有产阶级的统 治,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将有决定意义的生产力集中到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9 产者手中。 恩格斯的《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是一部用唯物史观全面研 究德国 1848—1849 年革命的著作。恩格斯科学地阐明了革命的 前提和性质、发展进程和失败原因。通过对德国社会结构、各阶级 的地位及其在革命中的态度和作用的分析,恩格斯论述了无产阶 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 策略原则。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总结法国 1848 年革 命经验和评述 1851 年 12 月 2 日路易·波拿巴政变的重要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通过对法国社会结构和阶级斗争状况的科 学分析,揭示了历史运动的规律,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指 出历次资产阶级革命都没有动摇在君主专制时代形成的军事官僚 机器,反而把它当做主要的战利品,而无产阶级革命则必须打碎旧 的国家机器;阐述了工农联盟的思想,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只有获得 农民的支持,才能形成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 国度中的独唱都会成为孤鸿哀鸣。 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简明扼要地阐述 了唯物史观,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指出生产力 发展和科技进步中蕴含着巨大的革命力量;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 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对抗必然引起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是新 生产力的代表,肩负着彻底改造旧世界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关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斗争,本卷选收 了他们在 19 世纪 50 年代论中国的十篇文章和论印度的两篇 文章。 在论中国的文章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 揭露了资本主义列强对华战争的侵略本质和血腥暴行,热情支持 第一卷说明
9 产者手中。 恩格斯的《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是一部用唯物史观全面研 究德国 1848—1849 年革命的著作。恩格斯科学地阐明了革命的 前提和性质、发展进程和失败原因。通过对德国社会结构、各阶级 的地位及其在革命中的态度和作用的分析,恩格斯论述了无产阶 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 策略原则。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总结法国 1848 年革 命经验和评述 1851 年 12 月 2 日路易·波拿巴政变的重要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通过对法国社会结构和阶级斗争状况的科 学分析,揭示了历史运动的规律,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指 出历次资产阶级革命都没有动摇在君主专制时代形成的军事官僚 机器,反而把它当做主要的战利品,而无产阶级革命则必须打碎旧 的国家机器;阐述了工农联盟的思想,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只有获得 农民的支持,才能形成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 国度中的独唱都会成为孤鸿哀鸣。 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简明扼要地阐述 了唯物史观,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指出生产力 发展和科技进步中蕴含着巨大的革命力量;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 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对抗必然引起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是新 生产力的代表,肩负着彻底改造旧世界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关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斗争,本卷选收 了他们在 19 世纪 50 年代论中国的十篇文章和论印度的两篇 文章。 在论中国的文章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 揭露了资本主义列强对华战争的侵略本质和血腥暴行,热情支持 第一卷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