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四十二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四十二卷
说 明 本卷收入了马克思 和恩格斯1844年1月至1848年2月所 写的著作。这些著作编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马克 思和恩格斯在合作之前所写的著作。第三部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于1844年8月在巴黎会见以后所写的著作。这些著作是对《马克 思恩格斯全集》第一至四卷的补充,对于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 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本卷第一部分主要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一文摘要》说明 马克思对恩格斯的第一篇经济学著作的重视。恩格斯在这一著作 中第一次站在社会主义立场上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 社会经济制度进行了批判。马克思后来称赞它是“批判经济学范畴 的天才大纲”,并在《资本论》中多次加以引用。 《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是1844年马克 思在巴黎研读许多经济学家的著作时所作的大量笔记之一。马克 思对该书的评注表明,尽管他当时的经济学观点还处在形成的最 初阶段,但是他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已经采取鲜明的批判立场。他指 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采取反历史主义的态度,把资本 主义关系看成是永恒不变的。马克思在《摘要》中已经开始表述他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比较系统地阐述的异化理论的个 Ⅰ
说 明 本卷收入了马克思 和恩格斯1844年1月至1848年2月所 写的著作。这些著作编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马克 思和恩格斯在合作之前所写的著作。第三部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于1844年8月在巴黎会见以后所写的著作。这些著作是对《马克 思恩格斯全集》第一至四卷的补充,对于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 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本卷第一部分主要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一文摘要》说明 马克思对恩格斯的第一篇经济学著作的重视。恩格斯在这一著作 中第一次站在社会主义立场上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 社会经济制度进行了批判。马克思后来称赞它是“批判经济学范畴 的天才大纲”,并在《资本论》中多次加以引用。 《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是1844年马克 思在巴黎研读许多经济学家的著作时所作的大量笔记之一。马克 思对该书的评注表明,尽管他当时的经济学观点还处在形成的最 初阶段,但是他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已经采取鲜明的批判立场。他指 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采取反历史主义的态度,把资本 主义关系看成是永恒不变的。马克思在《摘要》中已经开始表述他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比较系统地阐述的异化理论的个 Ⅰ
别原理。他用异化这个范畴来考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他指出: “在……货币中,表现出异化的物对人的全面统治,过去表现为个 人对个人的统治的东西,现在则是物对个人、产品对生产者的普遍 统治。”(见本卷第30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由三个未完成的手稿组成,这些手 稿反映了当时马克思在经济学和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马克思在 这里第一次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出发,对资本主义 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对自己的新的哲学、 经济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作综合的阐述。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 世界观形成阶段的一部重要著作。 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在分析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时,对经 济学理论的发展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把它们的发展看作现实经 济关系演变的反映。他肯定了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等资产阶级经 济学家的功绩,又批判了他们的形而上学方法,揭露了他们为资本 主义制度辩护的立场。 马克思在《手稿》中详尽地论述了异化和异化劳动的问题。“异 化”概念在马克思以前的德国哲学著作中曾广泛使用过。而马克思 首先把异化同私有制的统治和私有制统治下的社会制度联系起 来,甩异化来分析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他指出,在私有制统治下, “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 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对对象的占有竟如此表 现为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 而且越受他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见本卷第91页)。劳动的异化 不仅表现在工人同劳动产品的关系上,而且表现在工人同生产行 为本身的关系上:“劳动对工人说来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 Ⅱ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别原理。他用异化这个范畴来考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他指出: “在……货币中,表现出异化的物对人的全面统治,过去表现为个 人对个人的统治的东西,现在则是物对个人、产品对生产者的普遍 统治。”(见本卷第30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由三个未完成的手稿组成,这些手 稿反映了当时马克思在经济学和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马克思在 这里第一次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出发,对资本主义 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对自己的新的哲学、 经济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作综合的阐述。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 世界观形成阶段的一部重要著作。 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在分析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时,对经 济学理论的发展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把它们的发展看作现实经 济关系演变的反映。他肯定了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等资产阶级经 济学家的功绩,又批判了他们的形而上学方法,揭露了他们为资本 主义制度辩护的立场。 马克思在《手稿》中详尽地论述了异化和异化劳动的问题。“异 化”概念在马克思以前的德国哲学著作中曾广泛使用过。而马克思 首先把异化同私有制的统治和私有制统治下的社会制度联系起 来,甩异化来分析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他指出,在私有制统治下, “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 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对对象的占有竟如此表 现为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 而且越受他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见本卷第91页)。劳动的异化 不仅表现在工人同劳动产品的关系上,而且表现在工人同生产行 为本身的关系上:“劳动对工人说来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 Ⅱ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在这种劳动中,工人“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 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 折磨、精神受摧残”;“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 属于他”(见本卷第93、94页)。 马克思还指出:异化劳动既然夺去了人的生产的对象,也就夺 去了人所固有的真正的人的生活;人同他的劳动产品、他的生命活 动、他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人同他人相 对立。 马克思还分析了异化劳动的产生以及它同私有财产的关系, 强调指出,要消灭异化劳动、结束人的相互异化,必须废除私有财 产,“而要消灭现实的私有财产,则必须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 (见本卷第140页)。 马克思在批判“粗陋的共产主义”即空想的平均共产主义时, 还提出了自己对于共产主义的观点:“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 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 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 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 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 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 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 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见本卷第120页)他的这种看 法是用费尔巴哈的哲学术语来表述的,但已包含了他对科学共产 主义的基本理解。 在《手稿》的最后部分,马克思专门用一章来谈如何对待黑格 尔的辩证法的问题。马克思利用了费尔巴哈的积极成果,站在彻底 说 明 Ⅲ
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在这种劳动中,工人“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 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 折磨、精神受摧残”;“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 属于他”(见本卷第93、94页)。 马克思还指出:异化劳动既然夺去了人的生产的对象,也就夺 去了人所固有的真正的人的生活;人同他的劳动产品、他的生命活 动、他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人同他人相 对立。 马克思还分析了异化劳动的产生以及它同私有财产的关系, 强调指出,要消灭异化劳动、结束人的相互异化,必须废除私有财 产,“而要消灭现实的私有财产,则必须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 (见本卷第140页)。 马克思在批判“粗陋的共产主义”即空想的平均共产主义时, 还提出了自己对于共产主义的观点:“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 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 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 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 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 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 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 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见本卷第120页)他的这种看 法是用费尔巴哈的哲学术语来表述的,但已包含了他对科学共产 主义的基本理解。 在《手稿》的最后部分,马克思专门用一章来谈如何对待黑格 尔的辩证法的问题。马克思利用了费尔巴哈的积极成果,站在彻底 说 明 Ⅲ
的唯物主义立场上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他对黑格尔哲学的合 理成分和保守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看法。他着重批判地分析 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认为《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 正诞生地和秘密”,是理解黑格尔哲学奥秘的关键。马克思揭示了 《现象学》的伟大成果就在于它在阐述异化的各种形式时提供了 “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同时批判了黑格尔的 唯心主义,指出黑格尔讲的异化的不同形式,无非是意识和自我意 识的不同形式。 马克思还揭露了黑格尔的阶级局限性,指出黑格尔虽然站在 现代政治经济学家的立场上,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但“他只看到 劳动的积极的方面,而没有看到它的消极的方面”(见本卷第163 页),因此,黑格尔不能运用他的辩证法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并预见到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 编入本卷第三部分的马克思《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是他在1845年3月写的一篇评论文章 的草稿。李斯特在自己的著作中充当德国年轻的资产阶级的辩护 士,主张国家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以抵制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的竞争。马克思在评论中揭露了李斯特替资产阶级辩护的实质,指 出这是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大谈国家利益来掩饰自己对无产阶级的 残酷剥削。马克思不仅批判了李斯特的论点,而且还发挥了自己关 于“劳动”、“工人”、“生产力”、“交换价值”等经济学范畴的观点。此 外,马克思还表述了他后来在一些哲学和经济学著作中进一步发 挥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预见。 本卷第二部分是恩格斯1844年发表在宪章派刊物《北极星 报》上的一组文章和简讯。当时,恩格斯在英国直接参加了英国工 Ⅳ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的唯物主义立场上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他对黑格尔哲学的合 理成分和保守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看法。他着重批判地分析 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认为《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 正诞生地和秘密”,是理解黑格尔哲学奥秘的关键。马克思揭示了 《现象学》的伟大成果就在于它在阐述异化的各种形式时提供了 “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同时批判了黑格尔的 唯心主义,指出黑格尔讲的异化的不同形式,无非是意识和自我意 识的不同形式。 马克思还揭露了黑格尔的阶级局限性,指出黑格尔虽然站在 现代政治经济学家的立场上,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但“他只看到 劳动的积极的方面,而没有看到它的消极的方面”(见本卷第163 页),因此,黑格尔不能运用他的辩证法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并预见到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 编入本卷第三部分的马克思《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是他在1845年3月写的一篇评论文章 的草稿。李斯特在自己的著作中充当德国年轻的资产阶级的辩护 士,主张国家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以抵制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的竞争。马克思在评论中揭露了李斯特替资产阶级辩护的实质,指 出这是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大谈国家利益来掩饰自己对无产阶级的 残酷剥削。马克思不仅批判了李斯特的论点,而且还发挥了自己关 于“劳动”、“工人”、“生产力”、“交换价值”等经济学范畴的观点。此 外,马克思还表述了他后来在一些哲学和经济学著作中进一步发 挥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预见。 本卷第二部分是恩格斯1844年发表在宪章派刊物《北极星 报》上的一组文章和简讯。当时,恩格斯在英国直接参加了英国工 Ⅳ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