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五十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五十卷
说 明 本卷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补卷的最后一卷。内容包括三部 分,第一部分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的第 稿;第二部分是马克 思、恩格斯从1840年到1895年期间写的一些著作;第三部分是马 克思、恩格斯在这一时期内写的一些书信。后面这两部分文献大都 是本全集以前各卷出版后陆续发现的。 马克思生前没有写成《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的最终定稿, 而是遗留下大量手稿,恩格斯在这些手稿的基础上编成了现行的 《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 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前后的1865—1870年期间,马克思主 要 写了第二卷的四个手稿(编号为 — ),间隔几年之后,从 1877年起直到逝世前,又写了四个手稿(编号为 — ),此外,各 个时期还写了一些未编导的零星手稿。发表在本卷第一部分中的 《资本论》第二卷第 稿,就是写于上述第一个时期的。关于这个手 稿,恩格斯说:“这份手稿,是第二卷的唯一相当完整的修订稿,稿 上注明的日期是1870年”。恩格斯还引证马克思的话说,“第二个 修订稿必须作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7页)。由 此可见这个手稿的重要性。 这个手稿的内容共分三章,其中论述资本周转的第二章正文, 经恩格斯作少量文字上的修改后,几乎全部编入现行的《资本论》 第二卷的第二篇《资本周转》。因此,本卷只收入这个手稿的第一章
说 明 本卷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补卷的最后一卷。内容包括三部 分,第一部分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的第 稿;第二部分是马克 思、恩格斯从1840年到1895年期间写的一些著作;第三部分是马 克思、恩格斯在这一时期内写的一些书信。后面这两部分文献大都 是本全集以前各卷出版后陆续发现的。 马克思生前没有写成《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的最终定稿, 而是遗留下大量手稿,恩格斯在这些手稿的基础上编成了现行的 《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 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前后的1865—1870年期间,马克思主 要 写了第二卷的四个手稿(编号为 — ),间隔几年之后,从 1877年起直到逝世前,又写了四个手稿(编号为 — ),此外,各 个时期还写了一些未编导的零星手稿。发表在本卷第一部分中的 《资本论》第二卷第 稿,就是写于上述第一个时期的。关于这个手 稿,恩格斯说:“这份手稿,是第二卷的唯一相当完整的修订稿,稿 上注明的日期是1870年”。恩格斯还引证马克思的话说,“第二个 修订稿必须作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7页)。由 此可见这个手稿的重要性。 这个手稿的内容共分三章,其中论述资本周转的第二章正文, 经恩格斯作少量文字上的修改后,几乎全部编入现行的《资本论》 第二卷的第二篇《资本周转》。因此,本卷只收入这个手稿的第一章
和第三章的正文。这两章的论述有不少地方与现行的《资本论》第 二卷的有关篇章不同,因而具有独立的科学价值。这个手稿反映了 马克思制定资本的流通理论的某些过程,同时使我们可以看到恩 格斯编辑《资本论》第二卷时利用过的重要手稿之一的原有面貌。 马克思在这里分析资本的流通过程时指出,资本是生产和流 通的统一。资本的生活就是运动,它既经历生产过程,又经历流通 过程,二者密切相联,缺一不可。不过,在流通领域资本剥削的秘密 被进一步掩盖起来,造成了新的假象。正是流通领域表面上呈现出 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平等关系,成了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进行 论证的依据。 本手稿第一章所论述的是资本循环问题。资本的整个运动过 程采取三种职能形式,这就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形 式。马克思在这一章中详细地分析了这些形式,这些分析已经非常 接近于《资本论》第二卷中的最后论述。在分析生产资本的形态时, 马克思高度评价魁奈的《经济表》,指出它用一些直线和斜线一目 了然地总括和描绘出不同的循环形态,这是独创性和大胆行为。马 克思评价说,“魁奈医生的功绩就是他第一个这样明确地规定流通 ……《经济表》被老米拉波列入世界七大奇迹以后的第八奇迹”(本 卷第40页)。 马克思在本章中关于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的分析,具有重要 意义。在谈到商品流通速度的意义时,他说:“如果说资本价值在货 币形式上是永生的,那么它在商品形式上会招致商品体的一切病 害。经过一定时间,商品就会变坏。由于使用价值降低,商品的交 换价值也会减少。经过一定的时候,商品体会变成商品的尸体,而 商品的美丽灵魂即价值从中消失。”(本卷第58页)这就要求人们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和第三章的正文。这两章的论述有不少地方与现行的《资本论》第 二卷的有关篇章不同,因而具有独立的科学价值。这个手稿反映了 马克思制定资本的流通理论的某些过程,同时使我们可以看到恩 格斯编辑《资本论》第二卷时利用过的重要手稿之一的原有面貌。 马克思在这里分析资本的流通过程时指出,资本是生产和流 通的统一。资本的生活就是运动,它既经历生产过程,又经历流通 过程,二者密切相联,缺一不可。不过,在流通领域资本剥削的秘密 被进一步掩盖起来,造成了新的假象。正是流通领域表面上呈现出 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平等关系,成了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进行 论证的依据。 本手稿第一章所论述的是资本循环问题。资本的整个运动过 程采取三种职能形式,这就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形 式。马克思在这一章中详细地分析了这些形式,这些分析已经非常 接近于《资本论》第二卷中的最后论述。在分析生产资本的形态时, 马克思高度评价魁奈的《经济表》,指出它用一些直线和斜线一目 了然地总括和描绘出不同的循环形态,这是独创性和大胆行为。马 克思评价说,“魁奈医生的功绩就是他第一个这样明确地规定流通 ……《经济表》被老米拉波列入世界七大奇迹以后的第八奇迹”(本 卷第40页)。 马克思在本章中关于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的分析,具有重要 意义。在谈到商品流通速度的意义时,他说:“如果说资本价值在货 币形式上是永生的,那么它在商品形式上会招致商品体的一切病 害。经过一定时间,商品就会变坏。由于使用价值降低,商品的交 换价值也会减少。经过一定的时候,商品体会变成商品的尸体,而 商品的美丽灵魂即价值从中消失。”(本卷第58页)这就要求人们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不仅要重视生产领域,而且要重视流通领域,尽量安排好流通过 程,缩短流通时间,减少流通费用,进而促进生产的发展。马克思关 于流通领域所揭示的一些原理,实际上对于包括社会主义在内的 一切社会形式来说,都是适用的。 马克思的《资本论》写作本身是运用辩证法的卓越典范。马克 思把黑格尔神秘化了的辩证法重新颠倒过来,加以彻底改造,使之 成为锐利的分析武器。但马克思的辩证法不时遭到资产阶级学者 的攻击,后者把马克思和黑格尔等同起来。为此,马克思在《资本 论》第一卷的《第二版跋》中关于辩证法和他自己同黑格尔的关系 曾作出著名的论述。在本手稿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的这些论述 最初是如何形成的。马克思在回答欧·杜林的攻击时写道:“杜林 博士在对本著作第一卷所作的评论中指出,我太眷恋于黑格尔逻 辑的骨架,即使是在流通的形式中,我也暴露出黑格尔的推理形 式。我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很简单。黑格尔是我的老师,自认为 已经和这位著名思想家决裂的那些自作聪明的模仿者们的废话, 我感到简直是可笑的。但是,我敢于以批判的态度对待我的老师, 剥去他的辩证法的神秘外壳,从而在本质上改变它,如此等等”(本 卷第35页)。 本手稿第三章分析的是再生产问题。这是马克思继《资本论》 第二卷第 稿之后,对再生产问题的进一步阐述,具有重要的理论 意义。马克思在分析中反复考察和批判了关于在这个问题上的“斯 密教条”,指出这个错误理论一直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占统治地 位。这种教条认为,一切产品价值归根到底只分解为收入,不承认 不变资本的存在。由此当然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斯密教条 的错误根源就在于不懂得劳动二重性,不知道把生产资料的价值 说 明
不仅要重视生产领域,而且要重视流通领域,尽量安排好流通过 程,缩短流通时间,减少流通费用,进而促进生产的发展。马克思关 于流通领域所揭示的一些原理,实际上对于包括社会主义在内的 一切社会形式来说,都是适用的。 马克思的《资本论》写作本身是运用辩证法的卓越典范。马克 思把黑格尔神秘化了的辩证法重新颠倒过来,加以彻底改造,使之 成为锐利的分析武器。但马克思的辩证法不时遭到资产阶级学者 的攻击,后者把马克思和黑格尔等同起来。为此,马克思在《资本 论》第一卷的《第二版跋》中关于辩证法和他自己同黑格尔的关系 曾作出著名的论述。在本手稿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的这些论述 最初是如何形成的。马克思在回答欧·杜林的攻击时写道:“杜林 博士在对本著作第一卷所作的评论中指出,我太眷恋于黑格尔逻 辑的骨架,即使是在流通的形式中,我也暴露出黑格尔的推理形 式。我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很简单。黑格尔是我的老师,自认为 已经和这位著名思想家决裂的那些自作聪明的模仿者们的废话, 我感到简直是可笑的。但是,我敢于以批判的态度对待我的老师, 剥去他的辩证法的神秘外壳,从而在本质上改变它,如此等等”(本 卷第35页)。 本手稿第三章分析的是再生产问题。这是马克思继《资本论》 第二卷第 稿之后,对再生产问题的进一步阐述,具有重要的理论 意义。马克思在分析中反复考察和批判了关于在这个问题上的“斯 密教条”,指出这个错误理论一直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占统治地 位。这种教条认为,一切产品价值归根到底只分解为收入,不承认 不变资本的存在。由此当然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斯密教条 的错误根源就在于不懂得劳动二重性,不知道把生产资料的价值 说 明
转移到新产品上去的具体劳动和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之间的区 别,因而不懂得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区别。 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错误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社 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马克思详细分析了社会生产两个部类之间 如何在价值形式和实物形式上实现补偿问题。当时主要还是集中 研究简单再生产问题。在这个手稿中,马克思仍把消费资料的生产 归为第一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归为第二部类。马克思在分析中, 先是把货币流通这一因素抽象掉,单纯分析两个部类之间的相互 关系,然后又把货币流通的因素加进来重新分析一遍,而且进一步 把第一部类分为必需品和奢侈品,把第二部类分为生产消费资料 用的生产资料和生产生产资料用的生产资料,因而整个分析呈现 出非常复杂的图式,并进行了大量的计算。这些分析表明,马克思 为了得出后来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那样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 产的明确公式,曾经历了非常复杂的探索过程,付出了艰辛的劳 动。在这个手稿的最后,当马克思开始分析扩大再生产的问题时, 写作就停止了。但是,按照马克思亲自拟定的《目录》可以知道,马 克思本来打算在最后分析扩大再生产问题。 本卷第二部分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840年到1895年期间 所写的二十八篇著作。其中有的在当时已经发表过,有的则以手稿 形式保存到现在。开头几篇文章,同本全集第一卷和第四十一卷中 恩格斯的早期著作处于同一时期,即不来梅时期,内容也较近似。 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出二十岁前后的青年恩格斯对社 会问题的看法和独立的见解,对工人运动和工人阶级状况的关心, 以及对宗教和教会所持的批判态度。恩格斯的民主主义立场,在这 些著作中已经很明显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转移到新产品上去的具体劳动和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之间的区 别,因而不懂得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区别。 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错误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社 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马克思详细分析了社会生产两个部类之间 如何在价值形式和实物形式上实现补偿问题。当时主要还是集中 研究简单再生产问题。在这个手稿中,马克思仍把消费资料的生产 归为第一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归为第二部类。马克思在分析中, 先是把货币流通这一因素抽象掉,单纯分析两个部类之间的相互 关系,然后又把货币流通的因素加进来重新分析一遍,而且进一步 把第一部类分为必需品和奢侈品,把第二部类分为生产消费资料 用的生产资料和生产生产资料用的生产资料,因而整个分析呈现 出非常复杂的图式,并进行了大量的计算。这些分析表明,马克思 为了得出后来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那样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 产的明确公式,曾经历了非常复杂的探索过程,付出了艰辛的劳 动。在这个手稿的最后,当马克思开始分析扩大再生产的问题时, 写作就停止了。但是,按照马克思亲自拟定的《目录》可以知道,马 克思本来打算在最后分析扩大再生产问题。 本卷第二部分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840年到1895年期间 所写的二十八篇著作。其中有的在当时已经发表过,有的则以手稿 形式保存到现在。开头几篇文章,同本全集第一卷和第四十一卷中 恩格斯的早期著作处于同一时期,即不来梅时期,内容也较近似。 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出二十岁前后的青年恩格斯对社 会问题的看法和独立的见解,对工人运动和工人阶级状况的关心, 以及对宗教和教会所持的批判态度。恩格斯的民主主义立场,在这 些著作中已经很明显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