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四十九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四十九卷
说 明 本卷收入了马克思1863年7月至1875年间写的四篇经济学 著作:(1)《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以及《资本论》第一卷其 他各章的散页;(2)《价值形式》;(3)著者亲自修订的《资本论》第一 卷法文版片断;(4)《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稿《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 程》。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经历了长期的艰苦创作过程。他依据从 四十年代初起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成果,写下了1857—1858年 经济学手稿(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后来又写下了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47、48 卷)。此后,马克思继续写作和整理《资本论》的手稿,到1867年9 月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收入本卷的《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 结果》以及其他各章的散页,就是这一时期写的《资本论》第一卷稿 本中唯一留传下来的部分;《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则是这一时 期写的第二卷的稿本。 手稿《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按 照马克思原来的设想,这一部分手稿应当成为《资本论》第一卷的 结束部分,由此过渡到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这一章总结了对资 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全面研究,详细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不可调和的 矛盾,它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的主客观条件逐步
说 明 本卷收入了马克思1863年7月至1875年间写的四篇经济学 著作:(1)《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以及《资本论》第一卷其 他各章的散页;(2)《价值形式》;(3)著者亲自修订的《资本论》第一 卷法文版片断;(4)《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稿《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 程》。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经历了长期的艰苦创作过程。他依据从 四十年代初起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成果,写下了1857—1858年 经济学手稿(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后来又写下了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47、48 卷)。此后,马克思继续写作和整理《资本论》的手稿,到1867年9 月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收入本卷的《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 结果》以及其他各章的散页,就是这一时期写的《资本论》第一卷稿 本中唯一留传下来的部分;《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则是这一时 期写的第二卷的稿本。 手稿《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按 照马克思原来的设想,这一部分手稿应当成为《资本论》第一卷的 结束部分,由此过渡到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这一章总结了对资 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全面研究,详细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不可调和的 矛盾,它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的主客观条件逐步
形成的过程。 在这一章中,马克思还分析了劳动异化,指出它实质上就是在 私人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物对人的统治,死劳动对活劳动的 统治,他把劳动异化和宗教领域中的颠倒现象作对比,指出这是社 会发展的“必经之点”,但终将被消除。马克思还详细论述了劳动对 资本的形式上的从属和实际上的从属问题;阐述了生产劳动和非 生产劳动问题;总产品和纯产品问题等等。马克思在本章中关于资 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问题写道:“社会劳动 生产力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与工人相对立的已 经积累起来的财富也作为统治工人的财富,作为资本,以同样的程 度增长起来……与此相反,工人的贫穷、困苦和依附性也按同样的 比例发展起来。工人的贫乏化和这种丰饶是互相适应的,齐头并进 的。”(见本卷第123页)马克思最后总结说,在资本主义范围内不 仅再生产出资本主义的关系,而且同时也创造出瓦解这种关系的 条件,最终导致它的必然灭亡。 继第六章之后收入本卷的《资本论》第一卷其他各章的一些散 页,包括关于劳动力价值、工资、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地 位、工会的任务等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点。 《价值形式》是《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的附录,写于1867 年6月17—22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提到,这 个附录是路·库格曼建议他写的。1867年春天,库格曼读完《资本 论》第一卷的校样以后建议说,大多数读者需要有一个关于价值形 式的更带讲义性的补充说明。恩格斯也有类似的意见。马克思欣 然接受了朋友们的建议,写了这个附录。马克思在这里对货币形成 史这个经济学上最重要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作了科学的而又通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形成的过程。 在这一章中,马克思还分析了劳动异化,指出它实质上就是在 私人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物对人的统治,死劳动对活劳动的 统治,他把劳动异化和宗教领域中的颠倒现象作对比,指出这是社 会发展的“必经之点”,但终将被消除。马克思还详细论述了劳动对 资本的形式上的从属和实际上的从属问题;阐述了生产劳动和非 生产劳动问题;总产品和纯产品问题等等。马克思在本章中关于资 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问题写道:“社会劳动 生产力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与工人相对立的已 经积累起来的财富也作为统治工人的财富,作为资本,以同样的程 度增长起来……与此相反,工人的贫穷、困苦和依附性也按同样的 比例发展起来。工人的贫乏化和这种丰饶是互相适应的,齐头并进 的。”(见本卷第123页)马克思最后总结说,在资本主义范围内不 仅再生产出资本主义的关系,而且同时也创造出瓦解这种关系的 条件,最终导致它的必然灭亡。 继第六章之后收入本卷的《资本论》第一卷其他各章的一些散 页,包括关于劳动力价值、工资、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地 位、工会的任务等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点。 《价值形式》是《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的附录,写于1867 年6月17—22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提到,这 个附录是路·库格曼建议他写的。1867年春天,库格曼读完《资本 论》第一卷的校样以后建议说,大多数读者需要有一个关于价值形 式的更带讲义性的补充说明。恩格斯也有类似的意见。马克思欣 然接受了朋友们的建议,写了这个附录。马克思在这里对货币形成 史这个经济学上最重要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作了科学的而又通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易懂的说明,把大段的论述分成了一些小节,用特有的标题突出了 每一个辩证转变,使抽象阐述的思路明确地表现了出来。虽然在第 二版以后,这个附录经过删减被合并到正文中去,但这个附录本身 仍然保持着独立的科学价值。 著者亲自修订的《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的一些片断,是1872 年9月至1875年11月期间出版的《资本论》法译本中马克思作了 比较集中的修订的一些部分。《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是由约·鲁 瓦翻译的,译文比较忠实。马克思认为应当把译文修改得通俗易懂 些。马克思自己写道:“为了使法国人懂得实质,我往往必须把法译 文重新改写。”(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第470页)法文版 的扉页上注明:“全部经著者校订。” 马克思亲自修订的法文版同德文版比较起来,包括同现在通 用的德文第四版比较起来,无论在篇章结构上还是在内容的论述 上,都有不少的修改和补充。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这个版本在“原 本之外有独立的科学价值”。(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 29页)德文版第一卷共七篇二十五章,在法文版中被改成八篇三 十三章,篇章标题也作了相当多的修改。 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一节作了较大的修订和补充,使整个论 述容易理解了。 马克思还补充和发展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学说,指出 个人的产品一旦转化为社会的产品,生产劳动的定义就扩大了。这 时要成为生产劳动者,不一定非亲自动手接触材料不可,只要成为 总体劳动者的一个器官或者完成其某一职能就够了。 在研究资本积累问题的第七篇中,马克思作了大量的改写和 补充,所发表的片断反映了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新成果。马克思重 说 明
易懂的说明,把大段的论述分成了一些小节,用特有的标题突出了 每一个辩证转变,使抽象阐述的思路明确地表现了出来。虽然在第 二版以后,这个附录经过删减被合并到正文中去,但这个附录本身 仍然保持着独立的科学价值。 著者亲自修订的《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的一些片断,是1872 年9月至1875年11月期间出版的《资本论》法译本中马克思作了 比较集中的修订的一些部分。《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是由约·鲁 瓦翻译的,译文比较忠实。马克思认为应当把译文修改得通俗易懂 些。马克思自己写道:“为了使法国人懂得实质,我往往必须把法译 文重新改写。”(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第470页)法文版 的扉页上注明:“全部经著者校订。” 马克思亲自修订的法文版同德文版比较起来,包括同现在通 用的德文第四版比较起来,无论在篇章结构上还是在内容的论述 上,都有不少的修改和补充。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这个版本在“原 本之外有独立的科学价值”。(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 29页)德文版第一卷共七篇二十五章,在法文版中被改成八篇三 十三章,篇章标题也作了相当多的修改。 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一节作了较大的修订和补充,使整个论 述容易理解了。 马克思还补充和发展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学说,指出 个人的产品一旦转化为社会的产品,生产劳动的定义就扩大了。这 时要成为生产劳动者,不一定非亲自动手接触材料不可,只要成为 总体劳动者的一个器官或者完成其某一职能就够了。 在研究资本积累问题的第七篇中,马克思作了大量的改写和 补充,所发表的片断反映了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新成果。马克思重 说 明
新写了与技术进步相联系的相对过剩人口问题,详细论述了随着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工人阶级所遭受的厄运。马克思比别处更充 分地论述了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周期性问题,指出工业生产的这 种周期性的独特进程是过去任何时代都不曾见过的,并分析了它 产生的原因。马克思提出生产周期的持续时间将会逐渐缩短,他 说:“直到现在,这种周期的延续时间是十年或十一年,但绝不应该 把这个数字看作是固定不变的。相反,根据我们以上阐述的资本主 义生产的各个规律,必须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数字是可变的,而 且周期的时间将逐渐缩短。”(见本卷第241页)这一预见已为历史 所证实。 标题为《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的《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稿, 是继1861—1863年手稿之后关于资本流通理论的第一个系统的 论述,是马克思为《资本论》第二卷写的最早的一个稿本。恩格斯在 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卷时,没有采用这个编号为第I稿的手稿。 这个手稿就所考察的问题范围来说,和现在的《资本论》第二卷大 体一致,但在论述上带有明显的手稿性质,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这个手稿共分三大章。第一章论述资本流通。除分析货币资 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形态变化以外,还阐述了生产时间、流通 时间和流通费用等问题。 第二章论述资本周转。详细阐述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 转时间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同时还分析了经济危机的某些原 因。 第三章研究再生产问题。对于流通中的实现问题、不变资本 的再生产问题和作为积累媒介的货币流通问题,作了比别处更为 详细的论述。马克思还指出了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便可以进行扩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新写了与技术进步相联系的相对过剩人口问题,详细论述了随着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工人阶级所遭受的厄运。马克思比别处更充 分地论述了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周期性问题,指出工业生产的这 种周期性的独特进程是过去任何时代都不曾见过的,并分析了它 产生的原因。马克思提出生产周期的持续时间将会逐渐缩短,他 说:“直到现在,这种周期的延续时间是十年或十一年,但绝不应该 把这个数字看作是固定不变的。相反,根据我们以上阐述的资本主 义生产的各个规律,必须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数字是可变的,而 且周期的时间将逐渐缩短。”(见本卷第241页)这一预见已为历史 所证实。 标题为《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的《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稿, 是继1861—1863年手稿之后关于资本流通理论的第一个系统的 论述,是马克思为《资本论》第二卷写的最早的一个稿本。恩格斯在 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卷时,没有采用这个编号为第I稿的手稿。 这个手稿就所考察的问题范围来说,和现在的《资本论》第二卷大 体一致,但在论述上带有明显的手稿性质,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这个手稿共分三大章。第一章论述资本流通。除分析货币资 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形态变化以外,还阐述了生产时间、流通 时间和流通费用等问题。 第二章论述资本周转。详细阐述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 转时间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同时还分析了经济危机的某些原 因。 第三章研究再生产问题。对于流通中的实现问题、不变资本 的再生产问题和作为积累媒介的货币流通问题,作了比别处更为 详细的论述。马克思还指出了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便可以进行扩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