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及样题 语文 本说明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面向全 体学生,综合检测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以利于丰富语言积累 形成良好语感,培养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考试范围和要求 (一)考试范围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七一九年级学段所应达到的 阶段目标为依据,分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四部分,其中汉 字积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为主要考试范围,古诗词名句积累以现用教材的古诗词篇目(含附录)为主要考试范围,古 文名句积累以《201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附录中推荐篇目为主要考 试范围,现代文阅读材料采用难度适宜的课外阅读材料,古诗词阅读材料采用浅易的课外阅 读材料,文言文阅读材料采用现用教材的文言文篇目或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 (二)考试要求 主要考査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能力、现代文阅读能力、古诗文阅读能力、写作能 力。在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中,考査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情况以及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阅读中,考査学生的理解、筛选、概括、鉴赏、探究等能力;在写作中,考査学生对自然、 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或问题的感受、思考和评析能力 对考查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以字母a、b、c表示 a——了解与识记。如:能正确辨识常用字,了解重要的作家作品,默写现用教材中古 诗词(含附录)名句 b—一理解与分析。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筛选并整合文章 中的重要信息。 c——运用与评价。如:对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特色作出简明的赏析与评价,在 写作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生活的具体现象或问题的感受、思考和评析能力 (三)命题要求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主要依据,按照《2014年浙江省初 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的要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 用。坚持试题自创的命题原则,试题材料和语言情境具有人文性、时代性、典范性。全面考 查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
2014 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及样题 语 文 本说明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为依据,面向全 体学生,综合检测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以利于丰富语言积累, 形成良好语感,培养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 (一)考试范围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所规定的七-九年级学段所应达到的 阶段目标为依据,分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四部分,其中汉 字积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附录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为主要考试范围,古诗词名句积累以现用教材的古诗词篇目(含附录)为主要考试范围,古 文名句积累以《2014 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附录中推荐篇目为主要考 试范围,现代文阅读材料采用难度适宜的课外阅读材料,古诗词阅读材料采用浅易的课外阅 读材料,文言文阅读材料采用现用教材的文言文篇目或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 (二)考试要求 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能力、现代文阅读能力、古诗文阅读能力、写作能 力。在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中,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情况以及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阅读中,考查学生的理解、筛选、概括、鉴赏、探究等能力;在写作中,考查学生对自然、 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或问题的感受、思考和评析能力。 对考查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以字母 a、b、c 表示。 a——了解与识记。如:能正确辨识常用字,了解重要的作家作品,默写现用教材中古 诗词(含附录)名句。 b——理解与分析。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筛选并整合文章 中的重要信息。 c——运用与评价。如:对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特色作出简明的赏析与评价,在 写作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生活的具体现象或问题的感受、思考和评析能力。 (三)命题要求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为主要依据,按照《2014 年浙江省初 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的要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 用。坚持试题自创的命题原则,试题材料和语言情境具有人文性、时代性、典范性。全面考 查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
二、考试形式 (一)考试方式 采用闭卷笔答形式,整卷满分150分(含书写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 试卷结构 内容 比例 书写 约占3%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约占18% 考试内容分布 现代文阅读 约占22% 古诗文阅读 约占17% 约占40% a层次 约占10% 层次要求分布 b层次 约占30% c层次 约占60% 客观题 约占15% 试题类型分布 非客观题 约占85% 容易题 约占70% (难度系数0.75以上) 稍难题 试题难度分布 约占20% (难度系数0.6—0.75) 较难题 约占10% (难度系数0.5—0.6) 考试目标 (一)书写 书写规范、工整,保持卷面整洁。层次:c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正确书写汉字。层次:a 2.正确默写现用教材中的古诗词(含附录)名句,正确默写《201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 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附录中推荐背诵的古文。层次:a、b、c 3.掌握现用教材古诗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基本释义。层次:a、b 4.了解现用教材涉及的中外名著的内容。层次:a 5.根据情境,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层次:c (三)现代文阅读
二、考试形式 (一)考试方式 采用闭卷笔答形式,整卷满分 150 分(含书写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二)试卷结构 试卷结构 内容 比例 考试内容分布 书写 约占 3%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约占 18% 现代文阅读 约占 22% 古诗文阅读 约占 17% 写作 约占 40% 层次要求分布 a 层次 约占 10% b 层次 约占 30% c 层次 约占 60% 试题类型分布 客观题 约占 15% 非客观题 约占 85% 试题难度分布 容易题 (难度系数 0.75 以上) 约占 70% 稍难题 (难度系数 0.6—0.75) 约占 20% 较难题 (难度系数 0.5—0.6) 约占 10% 三、考试目标 (一)书写 书写规范、工整,保持卷面整洁。层次:c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正确书写汉字。 层次:a 2.正确默写现用教材中的古诗词(含附录)名句,正确默写《2014 年浙江省初中毕业 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附录中推荐背诵的古文。层次:a、b、c 3.掌握现用教材古诗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基本释义。层次:a、b 4.了解现用教材涉及的中外名著的内容。层次:a 5.根据情境,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层次:c (三)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层次:b、c (1)整体感知,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2)理解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对文章主旨、人物形象、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等作出简明的赏析或评价 (4)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形成自己的体验。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层次:b、c (1)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2)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根据文章内容,尝试探讨实际问题。 (5)对非连续文本,能综合比较、分析、归纳多种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四)古诗文阅读 1.理解常用文言词语的意思。层次:b 2.理解重要句子的意思。层次:b 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评析文中人物或思想内容。层次:b、c 4.理解浅易古诗词的内容。层次:b (五)写作 1.写作考査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或问题的感受、思考和评析能力。 强调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进行写作,能表达个人的真实感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层次:c 2.写记叙性文章,做到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 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能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 文。层次:c 3.写作中,能准确、得体地使用常用词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做到语句表达正确 简明、连贯、流畅:能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做到条理淸楚,详略得当。层次:c 附录:优秀古文背诵推荐篇目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渊明 8.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9.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文学类文本阅读:层次:b、c ⑴整体感知,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⑵理解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⑶对文章主旨、人物形象、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等作出简明的赏析或评价。 ⑷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形成自己的体验。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层次:b、c ⑴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⑵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⑶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⑷根据文章内容,尝试探讨实际问题。 ⑸对非连续文本,能综合比较、分析、归纳多种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四)古诗文阅读 1.理解常用文言词语的意思。层次:b 2.理解重要句子的意思。层次:b 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评析文中人物或思想内容。层次:b、c 4.理解浅易古诗词的内容。层次:b (五)写作 1.写作考查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或问题的感受、思考和评析能力。 强调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进行写作,能表达个人的真实感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层次:c 2.写记叙性文章,做到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 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能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 文。层次:c 3.写作中,能准确、得体地使用常用词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做到语句表达正确、 简明、连贯、流畅;能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层次:c 附录:优秀古文背诵推荐篇目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渊明 8.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9.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10.与朱元思书吴均 11.三峡郦道元 12.杂说(四)韩愈 13.小石潭记柳宗元 14.陋室铭刘禹锡 15.岳阳楼记范仲淹 16.醉翁亭记欧阳修 17.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8.爱莲说周敦颐 19.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0.湖心亭看雪张岱 四、题型示例 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 〔例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 这是一个物质的时代,一个(xuan)▲嚣的时代。可越是这种时代,人们越需要精神 的(z1)_▲_养、心灵的超脱。作为最接近人类灵魂的文学,不该萎(mi)_▲_,而应执著 坚守,茁壮成长,(zhan)▲放出清新美丽的花朵,陶冶情操,启迪心智。 本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a 本题考查常用字的认读能力。答案:喧滋靡绽 〔例2〕根据语境和拼音填写汉字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梦想潜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它给了我们划_▲_( hud hua)破天穹的翅膀,让我 们在广mo_▲的长空中尽情翱翔;它给了我们驰 cheng_▲草原的骏马,让我们在宽 广的牧场上执鞭狂奔_▲_( ben ben):;它给了我们点亮黑暗的明灯,让我们在漆黑的世界 里洞察万物 本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a。 本题考查常用字认读和书写能力。答案:hua袤骋ben 〔例3)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③只恐双溪舴艋舟 (李清照《武陵春》 ④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⑤杜甫《春望》中写战火连续不断,家信久盼不至的两句诗是“ ⑥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赞美梅花即使化成泥土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句子是
10.与朱元思书 吴均 11.三峡 郦道元 12.杂说(四) 韩愈 13.小石潭记 柳宗元 14.陋室铭 刘禹锡 15.岳阳楼记 范仲淹 16.醉翁亭记 欧阳修 17.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8.爱莲说 周敦颐 19.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20.湖心亭看雪 张岱 四、题型示例 一、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 〔例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这是一个物质的时代,一个(xuān) ▲ 嚣的时代。可越是这种时代,人们越需要精神 的(zī) ▲ 养、心灵的超脱。作为最接近人类灵魂的文学,不该萎(mǐ) ▲ ,而应执著 坚守,茁壮成长,(zhàn) ▲ 放出清新美丽的花朵,陶冶情操,启迪心智。 本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 a。 本题考查常用字的认读能力。答案:喧 滋 靡 绽 〔例 2〕根据语境和拼音填写汉字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梦想潜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它给了我们划. ▲ (huá huà)破天穹的翅膀,让我 们在广 mào ▲ 的长空中尽情翱翔;它给了我们驰 chěnɡ ▲ 草原的骏马,让我们在宽 广的牧场上执鞭狂奔. ▲ (bēn bèn);它给了我们点亮黑暗的明灯,让我们在漆黑的世界 里洞察万物。 本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 a。 本题考查常用字认读和书写能力。答案:huá 袤 骋 bēn 〔例 3〕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日月之行,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② ▲ ,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③只恐双溪舴艋舟, ▲ 。(李清照《武陵春》) ④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⑤杜甫《春望》中写战火连续不断,家信久盼不至的两句诗是“ ▲ , ▲ ”。 ⑥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赞美梅花即使化成泥土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句子是
⑦同学在你的毕业纪念册上写下“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你可以引用李白 《行路难》中的 ”回赠他,表达你美好的祝愿。 本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a 本题主要考査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答案:①若出其中②绿树村边合 ③载不动许多愁④不汲汲于富贵⑤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 香如故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例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屠自后断其股(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录毕,走送之(▲)(4)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本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a、b。 本题主要考查对常用文言实词基本释义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答案:(1)大腿(2)与世隔绝 的地方(3)跑(4)入侵 〔例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肉食者鄙 B.高可二黍许 杂然相许 C.策之不以其道 策勋十二转 D.将军宜枉驾顾之 元方入门不顾 本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a、b。 本题主要考査对常用文言实词基本释义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答案:A 〔例6)名著阅读。 文学名著中,有许多与酒有关的经典情节,令人难忘。阅读下列片段回答问题 (甲)_▲_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 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众邻居五六个都跟着走。 老太太赶出来叫道:“亲家,吓他一吓,却不要把他打伤了!”众邻居道:“这自然, 何消吩咐。”说着,一直去了 (乙)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立起身来道:“我却不曾醉!”走出门前来,笑道 “却不说‘▲碗不过冈!’”手提▲便走 (丙)曹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 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 坐,开怀畅饮……操遂不疑玄德。 (1)(甲)文中所描写的人物是(▲) A.郑屠B.张乡绅C.胡屠户D.丁举人 )文“▲”处依次应填入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三(碗)朴刀B.六(碗)哨棒C.九(碗)钢叉D.三(碗)哨棒 (3)下列内容与(丙)文故事情节不直接相关的一项是(▲) A.刘备下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曹操指称自己和刘备为当今天下英雄 C.赵云进门欲斩曹操,被刘备制止D.刘备闻言失惊落筷,时值雷声大作
“ ▲ , ▲ ”。 ⑦同学在你的毕业纪念册上写下“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你可以引用李白 《行路难》中的“ ▲ , ▲ ”回赠他,表达你美好的祝愿。 本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 a。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答案:①若出其中 ②绿树村边合 ③载不动许多愁 ④不汲汲于富贵 ⑤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 香如故 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例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⑴屠自后断其股.( ▲ ) ⑵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 ⑶录毕,走.送之( ▲ ) ⑷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 本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 a、b。 本题主要考查对常用文言实词基本释义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答案:⑴大腿 ⑵与世隔绝 的地方 ⑶跑 ⑷入侵 〔例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肉食者鄙. B.高可二黍许. 杂然相许. C.策.之不以其道 策.勋十二转 D.将军宜枉驾顾.之 元方入门不顾. 本题属容易题,考试要求 a、b。 本题主要考查对常用文言实词基本释义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答案:A 〔例 6〕名著阅读。 文学名著中,有许多与酒有关的经典情节,令人难忘。阅读下列片段回答问题。 (甲) ▲ 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 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众邻居五六个都跟着走。 老太太赶出来叫道:“亲家,吓他一吓,却不要把他打伤了!”众邻居道:“这自然, 何消吩咐。”说着,一直去了。 (乙)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立起身来道:“我却不曾醉!”走出门前来,笑道: “却不说‘ ▲ 碗不过冈!’”手提 ▲ 便走。 (丙)曹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 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 坐,开怀畅饮……操遂不疑玄德。 (1)(甲)文中所描写的人物是 ( ▲ ) A.郑 屠 B.张乡绅 C.胡屠户 D.丁举人 (2)(乙)文“ ▲ ”处依次应填入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碗) 朴刀 B.六(碗) 哨棒 C.九(碗) 钢叉 D.三(碗) 哨棒 (3)下列内容与(丙)文故事情节不直接相关 .....的一项是( ▲ ) A.刘备下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B.曹操指称自己和刘备为当今天下英雄 C.赵云进门欲斩曹操,被刘备制止 D.刘备闻言失惊落筷,时值雷声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