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经济技术的落后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封建的中国已被远远抛在后面。以鸦片战争为例,当时,清朝常备军包括绿营与八旗兵有80万人,而当时英国全国军队不过20万人,侵华远征军最多时仅2万人。但是,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却相差悬殊。就武器装备来看,多数清兵尚使用刀、矛、弓箭等冷兵器,火器也不过是用火绳点放的鸟枪、抬枪,炮台所用大炮有些还是明代仿造西方的滑膛炮。而英军则普遍使用步枪大炮则可打霰弹、开花弹,杀伤力强。中国水师的战船都是木船,吨位小,载炮少,经不起风浪,难于在海上作战。而英国舰队帆船吨位大,载炮多,还拥有少量蒸汽动力的轮船船速快,并可在逆风搁浅时牵引帆船。再就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来看,清军军官不通兵法,不谱近代军事指挥。相对而言英军训练有素,指挥统一,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各兵种协同作战,战斗力较强。由此可见,在鸦片战争中,虽然中国军队在总兵力上占优势,但在局部战役、战场上并不占优势。加上军队素质、武器装备等诸方面的劣势,中国军队的综合实力、战斗能力远远低于英军。这是中国军队在战场上节节失败的重要原因。二、民族意识的觉醒(本小节可以作为第二章学习的引言和简介)鸦片战争的失败,在死水一潭的中国封建社会激起轩然大波。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看起来很奇怪的是,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到了警醒的作用。”严酷的现实,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反省:“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造成,和中国的落后是分不开的,不但大刀长矛抵挡不住外国舰船利炮的轰击,古老的思想文化也抵挡不住西学的传入,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习西方。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和深化的过程,首先是眼看世界的第一代先驱者,然后经历了由物质层面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艰辛探求和艰难跋涉历程。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林则徐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广州禁烟时期,敢于面对现实,为了寻找御敌之策,林则徐主动去了解西方,认识西方,组织人手,采访夷情,翻译外国报纸和书籍,译有《四洲志》和《华事夷言》等,在抵抗英国的侵略过程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敌”的思想。魏源
2.经济技术的落后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 能力的落后。 19 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封建的中国已 被远远抛在后面。 以鸦片战争为例,当时,清朝常备军包括绿营与八旗兵有 80 万人,而当时英国全国 军队不过 20 万人,侵华远征军最多时仅 2 万人。但是,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 合实力却相差悬殊。 就武器装备来看,多数清兵尚使用刀、矛、弓箭等冷兵器,火器也不过是用火绳点放 的鸟枪、抬枪,炮台所用大炮有些还是明代仿造西方的滑膛炮。而英军则普遍使用步枪, 大炮则可打霰弹、开花弹,杀伤力强。中国水师的战船都是木船,吨位小,载炮少,经不 起风浪,难于在海上作战。而英国舰队帆船吨位大,载炮多,还拥有少量蒸汽动力的轮船, 船速快,并可在逆风搁浅时牵引帆船。 再就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来看,清军军官不通兵法,不谙近代军事指挥。相对而言, 英军训练有素,指挥统一,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各兵种协同作战,战斗力较强。 由此可见,在鸦片战争中,虽然中国军队在总兵力上占优势,但在局部战役、战场上 并不占优势。加上军队素质、武器装备等诸方面的劣势,中国军队的综合实力、战斗能力 远远低于英军。这是中国军队在战场上节节失败的重要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小节可以作为第二章学习的引言和简介) 鸦片战争的失败,在死水一潭的中国封建社会激起轩然大波。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看 起来很奇怪的是,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到了警醒的作用。”严酷的现实,引起了 有识之士的反省:“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造成,和中国的落后是分不开的,不但大刀长 矛抵挡不住外国舰船利炮的轰击,古老的思想文化也抵挡不住西学的传入,要救国,只有 维新,要维新只有学习西方。 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和深化的过程,首先是睁眼看世界的第 一代先驱者,然后经历了由物质层面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艰辛探求和艰难跋涉历 程。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林则徐 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广州禁烟时期,敢于面对现实,为了寻 找御敌之策,林则徐主动去了解西方,认识西方,组织人手,采访夷情,翻译外国报纸和 书籍,译有《四洲志》和《华事夷言》等,在抵抗英国的侵略过程中,提出“师夷长技以 制敌”的思想。 魏源
魏源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完成了《海国图志》一书,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方向,对中国思想家界产生了重大影响。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2.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还只是少数精英开始有了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到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全民族就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对中国人的刺激实在是太大了。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接而来的瓜分狂潮,更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康有为1898年4月在保国会的演说中把这种民族意识表达得淋漓尽致。他说:“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因,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割宰,此四十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还在1895年,严复就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1898年正式出版)。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他在该书按语中指出,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进者存而传為,不进者病而亡為”,“负者日退而进者日昌”,中华民族也不能例外。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弱者先绝”,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天演论》对中国人无异是一副药力猛烈的清醒剂,也是一个振聋发的警世钟。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国自古以来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得到厂发扬和升华。救亡图存成厂时代的主旋律。孙中山1894年11月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就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麟,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鐘;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呕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由此,他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性,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甲牛战争以后的戊成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六、思考题1.帝国主义的入侵究竞给中国带来了什么?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魏源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完成了《海国图志》一书,明确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方向,对中国思想家界产 生了重大影响。 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 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2.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还只是少数精英开始有了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到了中日甲午战 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全民族就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对中国人的刺激实在是太大了。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 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更使 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 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 康有为 1898 年 4 月在保国会的演说中把这种民族意识表达得淋漓尽致。他说:“吾 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 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割宰,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 有之奇变。”还在 1895 年,严复就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 号。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1898 年正式出版)。他用“物竞天择”、“适 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他在该书按语 中指出,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负 者日退而进者日昌”,中华民族也不能例外。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弱者先绝”,亡 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天演论》对中国人无异是一副药力猛烈的清醒剂,也是 一个振聋发聩的警世钟。 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国自古以来的“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得到了发扬和升华。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孙中 山 1894 年 11 月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就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 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 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由此,他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 时代的最强音。 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 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 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 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 六、思考题 1.帝国主义的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4.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政治控制,经济侵略和文化奴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列举历史事实说明近代中国在对外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七、参考文献1.恩格斯:《波斯和中国》(1857年6月)2.毛泽东:《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一)(1963年9月)3.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节选)(1894年11月24日)4.《辛丑条约》(节选)(1901年9月7日)5.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4.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政治控制,经济侵略和文化奴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列举历史事实说明近代中国在对外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七、参考文献 1.恩格斯:《波斯和中国》(1857 年 6 月) 2.毛泽东:《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一)(1963 年 9 月) 3.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节选)(1894 年 11 月 24 日) 4.《辛丑条约》(节选)(1901 年 9 月 7 日) 5.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过程,意义和结果,了解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所做的探索和努力,认识到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理解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必然性。二、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三、教学难点: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四、教学时间:3学时五、主要内容: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道路,主要包括:农民阶级为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在维护封建制度前提下,为实现自强和求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中的改良派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虽然这些探索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但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道路上的重要一环,为以后的革命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些探索行动充分证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各自的局限性,都不可能使中国走上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中国的革命呼唤先进的阶级和政党的领导。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长期以来,中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极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官僚占有全国绝大部分土地。农民租种地主土地,需要把全年收成的一半以上作为地租交给地主。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各级官更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正如天地会的《万大洪告示》所说:“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民之财尽,民之苦极矣!”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白银外流更加严重,导致银贵钱贱,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过程,意义和结果,了解中国人民为 了救亡图存所做的探索和努力,认识到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使中国真 正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理解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必然性。 二、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四、教学时间:3 学时 五、主要内容: 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开始 探索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道路,主要包括:农民阶级为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在维护封建制度前提下,为实现自强和求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中的改良派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 义道路,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虽然这些探索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 但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道路上的重要一环,为以后的革命斗争积累了宝贵 的经验和教训。这些探索行动充分证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各自的局限性, 都不可能使中国走上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中国的革命呼唤先进的阶级和政党的领 导。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长期以来,中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极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 占农村人口不到 10%的地主、官僚占有全国绝大部分土地。农民租种地主土地,需要把全 年收成的一半以上作为地租交给地主。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 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 加重。正如天地会的《万大洪告示》所说:“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 “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鸦 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白银外流更加严重,导致银贵钱贱,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田赋负担实际增加一倍以上。这些负担归根到底,仍然落到了农民的头上。(1)拜上帝会1843年,洪秀全吸取基督教教义中反映下层民众要求平等思想的一些教义和一些宗教形式,加以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成为组织革命力量的秘密团体:1844年和冯云山等到广西宣传,逐渐发展到上万人,起义条件成熟。(2)金田村起义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立太平军,建号太平天国。(3)永安建制3月,洪秀全称天王,9月攻占永安之后,封杨秀清为东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规定“各王俱受东王节制”,并颁布诏令(4)定都天京太平军北上过程中得到农民的拥护,起义军不断扩大,1853年3月19日,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建立与清政府统治对峙的农民政权(5)军事全盛为了巩固和扩大革命成果,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破围战,粉碎了清军对天京的包围,实现了军事上的全盛。(6)天京变乱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农民领袖身上固有的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日益暴露出来农民政权所具有的浓厚的封建性也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实行封建等级制和世袭制,追求特权和树立个人权威,在组织上结成宗派集团,争权夺利,在生活上贪图安逸,奢侈腐化,终于导致了天京变乱。1856年8月,东王杨秀清不满足“九千岁”的名位,逼洪秀全封他万岁;9月1日,韦昌辉赶到天京,将杨秀清和他的着属统统杀死,2方多太平天国的优秀将领和战士倒在血泊里;石达开从湖北赶回,但洪秀全对他心存疑忌,封自己的长兄,次兄为王,牵制石达开,1857年5月,石达开率精兵10万负气出走,1863年6月,在四川大渡河被清军打败,全军覆没。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损失很多优秀的军事将领和士兵,对后来天国的政治和军事产生了很恶劣的影响。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7)重建领导核心提拨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8)天京失陷从1853年开始,清政府命令沿江各省的在籍官绅举办团练,组织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军。曾国藩的湘军等地主武装成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急先锋。同时,外国侵略势力也加紧了与清政府的勾结,在太平军踏破江南大营,直捣上海时,英法公使宣布协助清军“保
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田赋 负担实际增加一倍以上。这些负担归根到底,仍然落到了农民的头上。 (1)拜上帝会 1843 年,洪秀全吸取基督教教义中反映下层民众要求平等思想的一些教义和一些宗教 形式,加以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成为组织革命力量的秘密团体;1844 年和冯云山等到 广西宣传,逐渐发展到上万人,起义条件成熟。 (2)金田村起义 1851 年 1 月 11 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立太平军,建号太平天国。 (3)永安建制 3 月,洪秀全称天王,9 月攻占永安之后,封杨秀清为东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 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规定“各王俱受东王节制”,并颁布诏令 (4)定都天京 太平军北上过程中得到农民的拥护,起义军不断扩大,1853 年 3 月 19 日,攻占南京, 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建立与清政府统治对峙的农民政权 (5)军事全盛 为了巩固和扩大革命成果,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破围战,粉碎了清军对 天京的包围,实现了军事上的全盛。 (6)天京变乱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农民领袖身上固有的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日益暴露出来, 农民政权所具有的浓厚的封建性也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实行封建等级制和世袭 制,追求特权和树立个人权威,在组织上结成宗派集团,争权夺利,在生活上贪图安逸, 奢侈腐化,终于导致了天京变乱。 1856 年 8 月,东王杨秀清不满足“九千岁”的名位,逼洪秀全封他万岁;9 月 1 日, 韦昌辉赶到天京,将杨秀清和他的眷属统统杀死,2 万多太平天国的优秀将领和战士倒在 血泊里;石达开从湖北赶回,但洪秀全对他心存疑忌,封自己的长兄,次兄为王,牵制石 达开,1857 年 5 月,石达开率精兵 10 万负气出走,1863 年 6 月,在四川大渡河被清军打 败,全军覆没。 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损失很多优秀的军事将领和士兵,对后来天国的政治和军事产生 了很恶劣的影响。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7)重建领导核心 提拨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 (8)天京失陷 从 1853 年开始,清政府命令沿江各省的在籍官绅举办团练,组织地主武装,镇压太 平军。曾国藩的湘军等地主武装成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急先锋。同时,外国侵略势力也 加紧了与清政府的勾结,在太平军踏破江南大营,直捣上海时,英法公使宣布协助清军“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