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一、教学目的使学生总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意义和方法。二、教学重点: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介绍本课的学习目的和方法。三、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的意义,产生学习兴趣。四、教学时间:1学时五、主要内容:首先简单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的性质和教学要求。这门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不是历史学科的专业课,是要求我们了解中国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内在规律,在正确了解国史,国情的前提下,确立并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把自己锻造成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总体介绍教材的结构和本课程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上编(1840-1919):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探索和失败。中编(1919-1949):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下编(1949-至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2.简单介绍:(1)1840年鸦片战争作为近现代史开端的原因(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和表现(3)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联系(4)1949年到1956年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形态3.教材分析: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二、学习自的和意义1.了解国史国情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史国情。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能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感: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懂得中国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取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充分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能够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导 言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总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意义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 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介绍本课的学习目的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的意义,产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时间:1 学时 五、主要内容: 首先简单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的性质和教学要求。这门课是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中的一门,不是历史学科的专业课,是要求我们了解中国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 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内在规律,在正确了解国史,国情的前提下,确立并增强对中国共产 党,对马克思主义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把自己锻造成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合格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总体介绍教材的结构和本课程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上编(1840-1919):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探索和失败。 中编(1919-1949):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下编(1949-至今):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简单介绍: (1)1840 年鸦片战争作为近现代史开端的原因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和表现 (3)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联系 (4)1949 年到 1956 年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3.教材分析: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二、学习目的和意义 1.了解国史国情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史国情。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了解外国帝 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能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感;了 解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懂得中国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取到民族独 立和人民解放,才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充分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 和进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 能够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自觉拥护党的领导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但是无论是地主阶级“自救”的洋务运动,农民阶级试图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理想社会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做的努力,都没能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历史的发展要求旧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让位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充分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所以我们应该更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拥护党的领导。3.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深刻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更必然性,联系建国社会主义改造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认识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牢固确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4.为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提供相关的历史基础知识。三、学习方法1.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阅读教材第一页第一部分)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史上面临两个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另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也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要掌握的两条主线和提纲。2.世界历史观的方法中国近现代史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一部分,只有把中国的历史事件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考察,才能真正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认清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近代中国两大基本任务的辨证关系。3.联系现实只有联系现实,把昨天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联系起来,才能认识“三个选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正确认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提高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只有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才能真正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自觉拥护党的领导 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但是无论是地主 阶级“自救”的洋务运动,农民阶级试图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理想社会的太平天国运动, 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做的努 力,都没能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历史的发展要求旧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让位于新民主 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充分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 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所以我们应该更自觉地 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拥护党的领导。 3.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深刻了解中 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联系建国社会主义改造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认识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牢固确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 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4.为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提供相关的历史 基础知识。 三、学习方法 1.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 (阅读教材第一页第一部分) 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史上面临两个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另一个 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也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要掌握的两 条主线和提纲。 2.世界历史观的方法 中国近现代史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一部分,只有把中国的历史事件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背 景中考察,才能真正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认清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近代中国两大基本 任务的辨证关系。 3.联系现实 只有联系现实,把昨天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联系起来,才能认识“三个选择”的必然 性和必要性,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正确认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提高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 只有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才能真正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一1919)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主要特点,明确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从而对本编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二、教学重点: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和阶级状况三、教学难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四、教学时间:1学时五、主要内容: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长时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医药学等领域取得过许多卓越成就。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更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杰出科技成果。中国生产的丝绸、瓷器,闻名世界。万里长城、大运河等宏伟工程,堪称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典籍文献浩如烟海。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高峰迭起,美不胜收。中华古代文明是古代中国人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又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自公元前五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朝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同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紧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这种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一方面巩固了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与此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封建统治阶级从皇帝、贵族、官僚到一般地主,拥有最大部分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很少或者没有地。大地主往往利用政治特权和通过暴力手段煎饼土地。地主对农民剥削的加重
上 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1919)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主要特点,明确近代中国 的阶级状况,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从而对本编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二、教学重点: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和阶级状况 三、教学难点: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四、教学时间:1 学时 五、主要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长时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世界科学 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天文学、数 学、农学、医药学等领域取得过许多卓越成就。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 更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杰出科技成果。中国生产的丝绸、瓷器,闻名世界。万里长城、 大运河等宏伟工程,堪称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典籍文献 浩如烟海。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高峰迭起,美不胜收。 中华古代文明是古代中国人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融、 汇合的产物,又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 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自公元前五世纪的战国时代到 1840 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 年。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秦始皇建 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朝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同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紧 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这种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一方面巩固了封建统治,在 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与此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 的生机和活力。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封建统治阶级从 皇帝、贵族、官僚到一般地主,拥有最大部分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很少或者 没有土地。大地主往往利用政治特权和通过暴力手段煎饼土地。地主对农民剥削的加重
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自汉武帝确立独尊儒术的政策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它以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规范,主张仁政、德治,提倡经世济民,以助君王,明教化。儒家还与佛教、道教相互吸收、融合,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封建统治者同时吸收法家思想,严刑峻法,实行专制统治,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总之,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从19世纪中叶开始,清朝统治危机四伏遂渐走向衰落。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降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走向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到了鸦片战争前夜的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衰象尽显,潜伏着许多危机,而且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正当清朝国势日趋衰微之时,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非常迅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活动。拥有厂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而国力又日渐衰弱的中国自然就成为西方国家的入侵目标。(1)英国: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18世纪英国出现“工业革命”,大机器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工业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伴随看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16世纪末,英国殖民势力开始侵入印度,并于1600年建立东印度公司,以垄断东方贸易。1793年,英国派遣马嘎尔尼率使团来华,试图打开中国市场,遭到清政府的拒绝。尔后,英国兵船多次侵扰我国东南沿海。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摆脱闲境,英国资产阶级更急于打开中国市场。(2)法国和美国:法国,美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也将殖民扩张的触角伸向东方,加紧向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地区进行侵略扩张。但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够雄厚,因此在19世纪初期的对华战争中,主要通过追随英国,获取侵略权益。(3)俄国:沙皇俄国是一个极具侵略传统的封建帝国。虽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但利用与中国接壤的条件致力于对中国领土的扩张。17世纪中叶,俄国武装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和贝加尔湖以东地区,1689年,中俄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订立了《尼布楚条约》,1727年,文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这两个条约规定了两国东段和中段边界。从18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者不断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领土
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自汉武帝确立独尊儒术的政策后,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它以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规范,主张仁政、德治, 提倡经世济民,以助君王,明教化。儒家还与佛教、道教相互吸收、融合,共同为维护封 建统治服务。封建统治者同时吸收法家思想,严刑峻法,实行专制统治,实行文化专制主 义。 总之,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 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从 19 世纪中叶开始,清朝统治危机四伏, 逐渐走向衰落。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 也走向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到了鸦片战争前夜的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衰象尽显,潜伏 着许多危机,而且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正当清朝国势日趋衰微之时,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非常迅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活动。拥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而 国力又日渐衰弱的中国自然就成为西方国家的入侵目标。 (1)英国: 1640 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18 世纪, 英国出现“工业革命”,大机器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工业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英国成 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 级开始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16 世纪末,英国殖民 势力开始侵入印度,并于 1600 年建立东印度公司,以垄断东方贸易。1793 年,英国派遣 马嘎尔尼率使团来华,试图打开中国市场,遭到清政府的拒绝。尔后,英国兵船多次侵扰 我国东南沿海。1825 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困境,英国资产 阶级更急于打开中国市场。 (2)法国和美国: 法国,美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也将殖民扩张的触角伸向东方,加紧向包括中国在内 的远东地区进行侵略扩张。但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够雄厚,因此在 19 世纪初期的对华战争 中,主要通过追随英国,获取侵略权益。 (3)俄国: 沙皇俄国是一个极具侵略传统的封建帝国。虽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但利用与中国接 壤的条件致力于对中国领土的扩张。17 世纪中叶,俄国武装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和贝加尔 湖以东地区,1689 年,中俄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订立了《尼布楚条约》,1727 年,又签订 了《布连斯奇条约》,这两个条约规定了两国东段和中段边界。从 18 世纪中叶起,沙俄侵 略者不断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领土
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使逐渐走向衰落的中国面临着一场空前的挑战和危机。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和中国落后的封建主义碰撞后,必然导致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出现一些与以往不相同的特点,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战争过程(1)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略讲)18世纪中叶,英国已在西方各国的对华贸易中居首位。但是,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壁垒面前,西方的工业品很难找到市场。再加上清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西方工业品在中国的销售。而中国的茶叶和生丝等产品却在中国的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英国资产阶级找到鸦片这种特殊的商品。从18世纪初开始,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19世纪初,英国烟贩无视中国政府的多次禁令,大肆进行非法的鸦片走私贸易,输人中国的鸦片数量不断增加,在英国输华的货物中,鸦片就占了一半以上。罪恶的毒品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通过鸦片,每年从中国掠走的白银达高数百万元,英国由原来的入超变为出超。鸦片的泛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灾难:A它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由出超变为入超,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大量的白银外流,一方面造成银价上涨,各地税收困难,政府财政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则造成银贵钱贱,直接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B众多官吏兵丁吸食鸦片,军队丧失战斗力:C鸦片走私中的贿赂,贪污和欺诈行为,使清政府更治更加腐败;D极大地损害中华民族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2)中国政府开始禁烟鸦片贸易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1838年,道光皇帝下令各省严禁鸦片,12月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在广大民众的大力支持下,严拿烟贩,惩办不法官吏:严禁国人贩卖,吸食鸦片;并晓谕外国烟贩,限期上缴所有鸦片,并出具甘结,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所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一个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3)战争爆发1839年8月初,林则徐在广东收缴和销毁鸦片的消息传到了英国,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及鸦片贸易集团立刻发出一片战争喧。他们纷纷致书英国政府,发动侵华战争,扩大
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使逐渐走向衰落的中国面临着一 场空前的挑战和危机。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和中国落后的封建主义碰撞后,必然导致中国 社会的政治,经济出现一些与以往不相同的特点,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40 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1.战争过程 (1)英国对华鸦片贸易 (略讲) 18 世纪中叶,英国已在西方各国的对华贸易中居首位。但是,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的壁垒面前,西方的工业品很难找到市场。再加上清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闭关” 政策,严重阻碍了西方工业品在中国的销售。而中国的茶叶和生丝等产品却在中国的出口 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为了改变 这种不利局面,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英国资产阶级找到鸦片这种特殊的商品。 从 18 世纪初开始,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19 世纪初,英国烟贩无视中国政府的 多次禁令,大肆进行非法的鸦片走私贸易,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不断增加,在英国输华的 货物中,鸦片就占了一半以上。罪恶的毒品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通 过鸦片,每年从中国掠走的白银达高数百万元,英国由原来的入超变为出超。 鸦片的泛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A 它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由出超变为入超,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大量的 白银外流,一方面造成银价上涨,各地税收困难,政府财政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则造成银 贵钱贱,直接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B 众多官吏兵丁吸食鸦片,军队丧失战斗力; C 鸦片走私中的贿赂,贪污和欺诈行为,使清政府吏治更加腐败; D 极大地损害中华民族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2)中国政府开始禁烟 鸦片贸易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1838 年,道光皇帝下令各省严禁鸦片,12 月任命 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1839 年 3 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在广大民众的 大力支持下,严拿烟贩,惩办不法官吏;严禁国人贩卖,吸食鸦片;并晓谕外国烟贩,限 期上缴所有鸦片,并出具甘结,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1839 年 6 月 3 日,林 则徐下令将所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一个重大胜 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 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3)战争爆发 1839 年 8 月初,林则徐在广东收缴和销毁鸦片的消息传到了英国,英国工商业资产阶 级及鸦片贸易集团立刻发出一片战争喧嚣。他们纷纷致书英国政府,发动侵华战争,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