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做智意的班主任(一):课前准备 引用板老班的教你做智慧的班主任(一):课前准备 我们往往会把班主任工作想象得很难很烦,大量的教师不愿意做班主任。 带班其实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痛苦,当然,大家都说做班主任是要有智慧的,其 实所谓的“智慧”,只是要去多观察、多动动脑筋、多去想一些办法 句话 只要把心思放在班上,自然会有很多奇思妙想,自然会走进学生心灵,再加上勤 快点,就差不多了。并非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我现在就在做班主任,每天也在 重复着那些琐碎的工作 班主任工作中也经常会有不得要领的问题,比如在课堂教学秩序管理 中。按理,课堂教学应该是任课老师的事,班主任不用多插手,但是每个教师驾 驭课堂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每个班学生的素质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协助任课教 师管理课堂也就成了班主任的工作之一—做甩手掌柜,那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班上的教学秩序如果混乱了,班主任是脱不了干系的,人家只会说“某某班很 乱”,这个“某某”就是班主任的名字,而不说几年级几班,也不会追究是哪 个老师教的这门课。这是班主任的宿命,当一天班主任就要承担一天。班级的教 学秩序好了,任课教师上课轻松,学生受益,班主任的口碑就好,皆大欢喜 班主任如何可以轻松一点,不至于那么累呢?那就要想办法。动了脑筋 了,身体就可以轻松点,不爱动脑筋,身体就要受累。既不爱动脑筋又不想身体 受累,那就还是别干了。消耗精力体力,有个规律,要么先苦后甜,要么先甜后 苫。先期大量投入,后期坐享成果:开始偷懒,班级养成坏习惯了,后面就跟着 受罪。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带班,把班级越带越顺,越带越轻松,有人越带班级越 乱的原因 班主任的精力是有限的,合理分配是非常重要的。这里面如果说有什么 诀窍的话,可以用两句话来描述,第一句:“举重若轻、举轻若重”;第二句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两句话有一点关联。我曾经在给一些学校班主任做 培训的时候讲过这里面的辩证关系,当然我的理解不一定都对,只能说是一家之 言,听的时候还要注意甄别。比如我说:男孩子打架是轻(哪一个男孩在长大的 过程中没有打过架?),向教室地面乱吐瓜子壳是重(参见我学生写的《他从雨 中来》)。扭转一个人的思想是重,得慢慢来,出现了反复和退步没关系,看淡 一点,工作照做,心态放轻松一点;改变一个小小的坏习惯是轻,但是一个“小 恶”能蔓延影响班级风气,必须花大力气来抓。什么事都管,会把人搞得很累, 结果你会发现事情千头万绪,相当没有成就感。你想啊,教育是一个大问题,方 方面面,各个环节,不是你一个班主任能搞定的,即使班主任再能干,力量也是 有限的。所以,伤其十指,没有效果,还把自己的心态搞坏了。如果从一团乱麻 中梳理一下抽出其中一根比较主要的,花上大部分的精力去好好处理,解决一个 是一个,则情况就不同了,既能看到效果,又有了成就感。所以有一次在接受《中 国教育报》记者专访时我说了一句:放弃该放弃的、拯救能拯救的。记者笑:前 半句不能发。我说:那就把下半句记下吧。但是不管话怎么说,“断其一指”, 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是我们带班的原则之一一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打仗。这是毛主 席教导我们的,该记住 那么,什么是最重要的?没有。教育无小事,都重要。只有最先要解决 的、最有把握解决的,没有最重要的。还是举前面说到的例子,课堂教学秩序。 我们都有一个感觉,就是有时候一节课上得很顺,而同样的班级有时一节课上下 来感觉又很糟糕,像是间歇性的,说不清楚原因。冋样的学生、一样的认真备课
教你做智慧的班主任(一):课前准备 引用板老班 的 教你做智慧的班主任(一):课前准备 我们往往会把班主任工作想象得很难很烦,大量的教师不愿意做班主任。 带班其实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痛苦,当然,大家都说做班主任是要有智慧的,其 实所谓的“智慧”,只是要去多观察、多动动脑筋、多去想一些办法——一句话, 只要把心思放在班上,自然会有很多奇思妙想,自然会走进学生心灵,再加上勤 快点,就差不多了。并非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我现在就在做班主任,每天也在 重复着那些琐碎的工作。 班主任工作中也经常会有不得要领的问题,比如在课堂教学秩序管理 中。按理,课堂教学应该是任课老师的事,班主任不用多插手,但是每个教师驾 驭课堂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每个班学生的素质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协助任课教 师管理课堂也就成了班主任的工作之——做甩手掌柜,那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班上的教学秩序如果混乱了,班主任是脱不了干系的,人家只会说“某某班很 乱”,这个“某某”就是班主任的名字,而不说几年级几班,也不会追究是哪一 个老师教的这门课。这是班主任的宿命,当一天班主任就要承担一天。班级的教 学秩序好了,任课教师上课轻松,学生受益,班主任的口碑就好,皆大欢喜。 班主任如何可以轻松一点,不至于那么累呢?那就要想办法。动了脑筋 了,身体就可以轻松点,不爱动脑筋,身体就要受累。既不爱动脑筋又不想身体 受累,那就还是别干了。消耗精力体力,有个规律,要么先苦后甜,要么先甜后 苦。先期大量投入,后期坐享成果;开始偷懒,班级养成坏习惯了,后面就跟着 受罪。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带班,把班级越带越顺,越带越轻松,有人越带班级越 乱的原因。 班主任的精力是有限的,合理分配是非常重要的。这里面如果说有什么 诀窍的话,可以用两句话来描述,第一句:“举重若轻、举轻若重”;第二句: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两句话有一点关联。我曾经在给一些学校班主任做 培训的时候讲过这里面的辩证关系,当然我的理解不一定都对,只能说是一家之 言,听的时候还要注意甄别。比如我说:男孩子打架是轻(哪一个男孩在长大的 过程中没有打过架?),向教室地面乱吐瓜子壳是重(参见我学生写的《他从雨 中来》)。扭转一个人的思想是重,得慢慢来,出现了反复和退步没关系,看淡 一点,工作照做,心态放轻松一点;改变一个小小的坏习惯是轻,但是一个“小 恶”能蔓延影响班级风气,必须花大力气来抓。什么事都管,会把人搞得很累, 结果你会发现事情千头万绪,相当没有成就感。你想啊,教育是一个大问题,方 方面面,各个环节,不是你一个班主任能搞定的,即使班主任再能干,力量也是 有限的。所以,伤其十指,没有效果,还把自己的心态搞坏了。如果从一团乱麻 中梳理一下抽出其中一根比较主要的,花上大部分的精力去好好处理,解决一个 是一个,则情况就不同了,既能看到效果,又有了成就感。所以有一次在接受《中 国教育报》记者专访时我说了一句:放弃该放弃的、拯救能拯救的。记者笑:前 半句不能发。我说:那就把下半句记下吧。但是不管话怎么说,“断其一指”, 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是我们带班的原则之一—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打仗。这是毛主 席教导我们的,该记住。 那么,什么是最重要的?没有。教育无小事,都重要。只有最先要解决 的、最有把握解决的,没有最重要的。还是举前面说到的例子,课堂教学秩序。 我们都有一个感觉,就是有时候一节课上得很顺,而同样的班级有时一节课上下 来感觉又很糟糕,像是间歇性的,说不清楚原因。同样的学生、一样的认真备课
为什么学生的表现会起伏不定?我们不否认人的情绪是会波动的,那就要研究好 的策略去以不变应万变。 节课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课前准备的两分钟。课前准备好了,老师 走进课堂,神清气爽,烦恼皆消,马上进入状态,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课前 准备一团糟,老师先要花力气整顿秩序,声音髙八度把下面的躁动压下去,到正 式讲课,热情已经消去大半,接下来就就很难充分发挥。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 的一半,这话丝毫不假。明白了这个道理,班主任就应该知道力气往哪里使了 不要小看这两分钟,意义很大啊。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很多人已经没有了课 前准备的概念,至少我进过的班级,很多情况下都是乱糟糟的。 我理想中的班级,应该是上课前打了预备铃,学生就迅速地坐到自己的 座位上,书本等物品己经摆好,安静地等待着老师来上课,而此时的讲台和黑板 都已经是擦得很干净了。这不仅是规矩,更是对人的尊重,最重要的,这一环节 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学生的心不定,难以进入状态,课堂效率就低 就这么一件小事,班主任要当做一件大事来抓,还不容易抓好。多年以 前,我曾经为课前准备用了整整一个学期来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还是在一个比 较好的班。我的要求就是上面写的,为了督促大家做好课前准备,我请负责任的 班干部一打预备铃就立即上岗执勤,劝诚那些忘乎所以的孩子回到自己的座位 上。我本以为学生的素质还比较好,而且这件事本身不难,应该很容易做到,事 实上结果真出乎我意料,困难重重。由此可见,一个好习惯的养成绝非易事,但 经养成,就可以长期发挥它的作用。一开始根本贯彻不下去,学生不买班干部 的账,打了预备铃还是和以前一样,原来在说话的还在说话,原来站着的还站着, 在他们心目中,打预备铃不算上课,打上课铃还不算上课,老师进课堂了还不算 上课,甚至老师喊了“上课!”口令也还不算上课。那么什么算上课?老师板起 脸来整顿课堂纪律时,才意识到已经上课了,声音才逐渐小了下去。老师刚刚开 口讲课,那边再来个迟到的,一声“报告”把老师的话头打断,如此反复几次, 节课已经过去五分钟了。 我意识到,想要提髙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整治这个顽症开始。为了帮 助班干部和任课教师把好课前准备这一关,我得扶上马,还得送一程,自己要辛 苦一下,每次上课前,我都当做是自己去上课,到教室门口出现一下,提醒学生 此时应该做什么。根据学生的整体素质,养成这个习惯要花去几个星期乃至几个 月的时间不等,但是一旦上了规矩,大家养成习惯了,就不必再为这种事烦恼了。 从长远的角度看,这个精力花得值!先苦后甜 班主任要有服务意识,为任课教师、为学生提供很好的服务,这并不有 损班主任的尊严。正如我在以前写过的,班主任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幸福,也要 让任课教师感到幸福,让他们愿意来上你班的课,愿意为学生多付出一点,人都 是有感情的。有的任课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并不是很强,遇到调皮的学生、纪律 不好的班级,有一种很无助的感觉,学生又是很势利的,欺软怕硬,老师就特别 希望班主任在这样的时候能帮他一把,这种帮助就像雪中送炭,远比教师节时送 个花或者小礼物重要得多。班主任要掌握不同任课教师的能力和心理,及时地予 以协助。帮人就是帮己,最终受益的,还是你的班级和你自己 我历经这么多年、教过那么多班级,确实看到有的班主任,特别是一些 差乱班的班主任,课前基本不到班级来,可能是自己也不想看到那些不好的现象 吧,可以理解,但是如此一来,班级就会越来越差下去、乱下去。反过来说,扭 转风气也是简单的,只要你班主任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学生面前,大胆地管理
为什么学生的表现会起伏不定?我们不否认人的情绪是会波动的,那就要研究好 的策略去以不变应万变。 一节课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课前准备的两分钟。课前准备好了,老师一 走进课堂,神清气爽,烦恼皆消,马上进入状态,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课前 准备一团糟,老师先要花力气整顿秩序,声音高八度把下面的躁动压下去,到正 式讲课,热情已经消去大半,接下来就就很难充分发挥。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 的一半,这话丝毫不假。明白了这个道理,班主任就应该知道力气往哪里使了。 不要小看这两分钟,意义很大啊。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很多人已经没有了课 前准备的概念,至少我进过的班级,很多情况下都是乱糟糟的。 我理想中的班级,应该是上课前打了预备铃,学生就迅速地坐到自己的 座位上,书本等物品已经摆好,安静地等待着老师来上课,而此时的讲台和黑板 都已经是擦得很干净了。这不仅是规矩,更是对人的尊重,最重要的,这一环节 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学生的心不定,难以进入状态,课堂效率就低。 就这么一件小事,班主任要当做一件大事来抓,还不容易抓好。多年以 前,我曾经为课前准备用了整整一个学期来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还是在一个比 较好的班。我的要求就是上面写的,为了督促大家做好课前准备,我请负责任的 班干部一打预备铃就立即上岗执勤,劝诫那些忘乎所以的孩子回到自己的座位 上。我本以为学生的素质还比较好,而且这件事本身不难,应该很容易做到,事 实上结果真出乎我意料,困难重重。由此可见,一个好习惯的养成绝非易事,但 一经养成,就可以长期发挥它的作用。一开始根本贯彻不下去,学生不买班干部 的账,打了预备铃还是和以前一样,原来在说话的还在说话,原来站着的还站着, 在他们心目中,打预备铃不算上课,打上课铃还不算上课,老师进课堂了还不算 上课,甚至老师喊了“上课!”口令也还不算上课。那么什么算上课?老师板起 脸来整顿课堂纪律时,才意识到已经上课了,声音才逐渐小了下去。老师刚刚开 口讲课,那边再来个迟到的,一声“报告”把老师的话头打断,如此反复几次, 一节课已经过去五分钟了。 我意识到,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整治这个顽症开始。为了帮 助班干部和任课教师把好课前准备这一关,我得扶上马,还得送一程,自己要辛 苦一下,每次上课前,我都当做是自己去上课,到教室门口出现一下,提醒学生 此时应该做什么。根据学生的整体素质,养成这个习惯要花去几个星期乃至几个 月的时间不等,但是一旦上了规矩,大家养成习惯了,就不必再为这种事烦恼了。 从长远的角度看,这个精力花得值!先苦后甜。 班主任要有服务意识,为任课教师、为学生提供很好的服务,这并不有 损班主任的尊严。正如我在以前写过的,班主任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幸福,也要 让任课教师感到幸福,让他们愿意来上你班的课,愿意为学生多付出一点,人都 是有感情的。有的任课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并不是很强,遇到调皮的学生、纪律 不好的班级,有一种很无助的感觉,学生又是很势利的,欺软怕硬,老师就特别 希望班主任在这样的时候能帮他一把,这种帮助就像雪中送炭,远比教师节时送 个花或者小礼物重要得多。班主任要掌握不同任课教师的能力和心理,及时地予 以协助。帮人就是帮己,最终受益的,还是你的班级和你自己。 我历经这么多年、教过那么多班级,确实看到有的班主任,特别是一些 差乱班的班主任,课前基本不到班级来,可能是自己也不想看到那些不好的现象 吧,可以理解,但是如此一来,班级就会越来越差下去、乱下去。反过来说,扭 转风气也是简单的,只要你班主任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学生面前,大胆地管理
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可惜,我只能当一个班的班主任,所以我经常感慨:这 个班要是我来带,半个学期我就让它变样!(我实在想不出来还有哪个班级比我 的六班更难带) 最后再提醒一句,班主任千万不要在课前准备时到教室去发通知、讲事 情、收东西,一通话讲完了,抬腿走人,把一个骚动的课堂甩给任课教师,如果 这样你还不如不到教室来。所以,即使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布置,拜托,到快下 课时等在教室外,等任课教师上完课走出课堂,你再进去,随便你怎么说,此时 即使学生闹翻了天,也不会影响课堂教学了 教你做智薏的班主任(二):巧打时间差 引用老板老班的教你做智慧的班主任(二):巧打时间差 我是个比较偷懒的人,做班主任这么多年,虽然自认为还算敬业,但是 绝不属于老黄牛。总体来说,我还是比较贪玩的,所以,很多人认为我没有资格 成为优秀班主任,因为他们总觉得我投入不够一一一个感觉上的误会导致我永远 被排除在优秀教师之外。我觉得自己挺冤的,工作没少做,怎么给人感觉不务正 业。这里面有个原因,我的工作时间和其他人有些不一样,外松内紧。 智慧地做班主任,就是要学会把握关键的时间点,即管理上的盲点。大 家(当然包括学生)都在忙的时候你可以休息,等大家都休息放松了,管理就出 现真空了,这时就是你班主任该上场的时候了。学生一起在上课,不会有太大的 问题。但是,学校的管理中确实有盲区,学生容易出问题,管理的真空时间就是 班主任要填补的。所以,你要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别人都大意的时候提高警 惕。很多中学都搞坐班制,这实在是一个低能的做法,为了防止一部分不自觉的 老师溜号,让所有的老师都整齐地坐在办公室。这不是做教育,这是在生产产品 以我个人体会,在办公室的工作效率极低,且效率和人数成反比。大家都坐在那 里,只要一个人起个头,大家都参与进来,闲谈扯淡,从服装到饮食,从股票到 房价,一个话题议论完,不多少时间又换一个。我这个人,实在不适合坐班,所 以,过去无聊时,就经常在办公室玩,上上网,玩玩游戏。这闲谈没关系,上网 也无妨,玩游戏就会被认为不务正业,而且是纪律所不允许的,话说重一点,就 是师德问题。实在没办法,坐在那里,就干不成事一一效率高也有效率高的苦恼。 如果我做校长,一定会给每个教师一定的自由时空,原则是工作干好,不出问题 其实关键不在于每天工作多长时间,而在于工作时间时间分配在哪里,同样是每 天工作十个小时(我是指班主任在学校的时间,应该差不多吧),除了上课,分 在办公室里的时间有一半就够了,其余时间应该去看书、去写东西、去家访、去 和学生闲谈、去考察学生活动的场所。多么希望有这样的政策啊 班主任的工作时间应该和学生的作息时间有交叉,如果学生上课,你上 班,学生下课,你下班,那么你怎么有时间和学生相处做你的教育工作呢?如果 学生上课,你上班,学生下课,你还在上班,那你就是老黄牛,是劳模。不是每 个人都能成为劳模的,想偷懒的办法就是:学生上课,你处理自己的事;等学生 下课,别的老师都休息的时候,你来了。所以,班主任应该在课间经常到教室去, 不仅仅是检查,更要和学生闲谈,时间不长,但是这样的交流会让学生和你很容 易接近。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走读的,管理上的难度比较大。在很多年前, 我做了一件事。当时中午放学后学生是没有人管的,可以在教室休息也可以不回 学校。本来,午休时间在校园里散散步、晒晒太阳或自由地读一点书,应该是
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可惜,我只能当一个班的班主任,所以我经常感慨:这 个班要是我来带,半个学期我就让它变样!(我实在想不出来还有哪个班级比我 的六班更难带) 最后再提醒一句,班主任千万不要在课前准备时到教室去发通知、讲事 情、收东西,一通话讲完了,抬腿走人,把一个骚动的课堂甩给任课教师,如果 这样你还不如不到教室来。所以,即使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布置,拜托,到快下 课时等在教室外,等任课教师上完课走出课堂,你再进去,随便你怎么说,此时 即使学生闹翻了天,也不会影响课堂教学了。 教你做智慧的班主任(二):巧打时间差 引用老板老班 的 教你做智慧的班主任(二):巧打时间差 我是个比较偷懒的人,做班主任这么多年,虽然自认为还算敬业,但是 绝不属于老黄牛。总体来说,我还是比较贪玩的,所以,很多人认为我没有资格 成为优秀班主任,因为他们总觉得我投入不够——一个感觉上的误会导致我永远 被排除在优秀教师之外。我觉得自己挺冤的,工作没少做,怎么给人感觉不务正 业。这里面有个原因,我的工作时间和其他人有些不一样,外松内紧。 智慧地做班主任,就是要学会把握关键的时间点,即管理上的盲点。大 家(当然包括学生)都在忙的时候你可以休息,等大家都休息放松了,管理就出 现真空了,这时就是你班主任该上场的时候了。学生一起在上课,不会有太大的 问题。但是,学校的管理中确实有盲区,学生容易出问题,管理的真空时间就是 班主任要填补的。所以,你要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别人都大意的时候提高警 惕。很多中学都搞坐班制,这实在是一个低能的做法,为了防止一部分不自觉的 老师溜号,让所有的老师都整齐地坐在办公室。这不是做教育,这是在生产产品。 以我个人体会,在办公室的工作效率极低,且效率和人数成反比。大家都坐在那 里,只要一个人起个头,大家都参与进来,闲谈扯淡,从服装到饮食,从股票到 房价,一个话题议论完,不多少时间又换一个。我这个人,实在不适合坐班,所 以,过去无聊时,就经常在办公室玩,上上网,玩玩游戏。这闲谈没关系,上网 也无妨,玩游戏就会被认为不务正业,而且是纪律所不允许的,话说重一点,就 是师德问题。实在没办法,坐在那里,就干不成事——效率高也有效率高的苦恼。 如果我做校长,一定会给每个教师一定的自由时空,原则是工作干好,不出问题。 其实关键不在于每天工作多长时间,而在于工作时间时间分配在哪里,同样是每 天工作十个小时(我是指班主任在学校的时间,应该差不多吧),除了上课,分 在办公室里的时间有一半就够了,其余时间应该去看书、去写东西、去家访、去 和学生闲谈、去考察学生活动的场所。多么希望有这样的政策啊。 班主任的工作时间应该和学生的作息时间有交叉,如果学生上课,你上 班,学生下课,你下班,那么你怎么有时间和学生相处做你的教育工作呢?如果 学生上课,你上班,学生下课,你还在上班,那你就是老黄牛,是劳模。不是每 个人都能成为劳模的,想偷懒的办法就是:学生上课,你处理自己的事;等学生 下课,别的老师都休息的时候,你来了。所以,班主任应该在课间经常到教室去, 不仅仅是检查,更要和学生闲谈,时间不长,但是这样的交流会让学生和你很容 易接近。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走读的,管理上的难度比较大。在很多年前, 我做了一件事。当时中午放学后学生是没有人管的,可以在教室休息也可以不回 学校。本来,午休时间在校园里散散步、晒晒太阳或自由地读一点书,应该是一
件很美好的事,也是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是,这要看学校的氛围。如果中 午时间学生在校园里追打哄闹、奔走呼号,闹得鸡犬不宁,或藏身于校园周边的 网吧、游走于大街小巷公园,抽烟、谈恋爱,那就大煞风景了。当时我发现中午 时间学校出现了管理真空,心想,这个环节不抓住,万一出了什么问题,麻烦就 大了。平时我可以偷懒,但是在关键的时间点上偷懒是会出问题的。好吧,别人 不管,我把中午的时间管起来。我把中午不回家吃饭的同学统计好,要求他们中 午在规定时间内回到教室,午休或自习或自由阅读,我来值班。其实我知道把学 生这样管起来也有不好的地方,但是反复杈衡利弊,还是决定这样做了。这一举 措自然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中午两个多小时那么多孩子属于三不管的失控 状态,最不放心的就是家长了。那时,学校对中午的管理没有要求,每到中午 我就抱着一堆本子或书,到教室和学生在一起,他们做他们的事,我做我的事 当时,别的班孩子很自由,到处乱跑,想在哪里就在哪里,只有我们班的学生, 都回到教室午休,因为独特,也就成了一道风景线。每每有别的班的同学或老师 从我们教室外走过,看到我的班级井然有序的样子,不知道是庆幸还是羡慕。我 也没多想,就这样一直坚持做了,效果很好 我也知道,成天把学生关在教室并不是什么好办法,作为一种调和,我 的学生可以在中午时间自由地做一些事,看他们喜欢的读物,只要不影响其他人 休息,我不干涉。当然,最好能睡一会儿,以免下午上课打瞌睡。学生开始不太 习惯,因为他们觉得中午这段时间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不要人管。但是一段时间 之后,他们逐渐适应并发现了午休的好处。在个性与统一的问题上,这次我站到 了“统一”这边,其最大的理由就是不想出现管理的真空,这是符合国情、校情 学情的。如果学生的业余时间都能得到很好的安排,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我们做 班主任的就可以省去不少精力,但是,放眼望去,现在的学生能干什么?不是去 网吧就是闲逛,这一闲,就容易无事生非。学生的很多偶发事件,都是在我们管 理真空时出现的。 后来,有些班级的班主任开始效仿我的做法了,中午值班是自愿的,没 有任何报酬,所以愿意做的就做,不愿意的也没人强制。再后来,学校也发现了 中午这段真空时间,正式出台政策,搞午间管理,排上值班教师,还发给值班教 师一点费用。然后,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开始搞午间管理。最后,所有的学校都搞 了午间管理,我倒反而觉得有点别扭了,为什么要一刀切呢?我之所以这样做 是觉得有必要,而且我愿意,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学校所有的人都需要呢?当然, 这是题外的话了 说这个案例,不是说午间管理有多重要,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班主任 就是要学会发现管理上的盲区、盲点(时间点或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能疏 忽大意,更不能视而不见 教你做智慧的班主任(三):打造“班级名片” 引用板老班的教你做智慧的班主任(三):打造“班级名片”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过,一个人的努力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弥补自己的短处, 向其他人看齐;还有一个是放大自己的长处,将别人甩下。两头都忙,有时会力 不从心,到头来两头都不落实。有的人没有明确的方向,人云亦云,随着大流, 好像都不是在为自己忙,都是跟着别人走。 个班级也同样如此。我一直认为一个班级和一个人一样,也需要有自己的个性、 品质、精神。放大一点,我们经常说到一个城市有“城市名片”,那就是一个标
件很美好的事,也是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是,这要看学校的氛围。如果中 午时间学生在校园里追打哄闹、奔走呼号,闹得鸡犬不宁,或藏身于校园周边的 网吧、游走于大街小巷公园,抽烟、谈恋爱,那就大煞风景了。当时我发现中午 时间学校出现了管理真空,心想,这个环节不抓住,万一出了什么问题,麻烦就 大了。平时我可以偷懒,但是在关键的时间点上偷懒是会出问题的。好吧,别人 不管,我把中午的时间管起来。我把中午不回家吃饭的同学统计好,要求他们中 午在规定时间内回到教室,午休或自习或自由阅读,我来值班。其实我知道把学 生这样管起来也有不好的地方,但是反复权衡利弊,还是决定这样做了。这一举 措自然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中午两个多小时那么多孩子属于三不管的失控 状态,最不放心的就是家长了。那时,学校对中午的管理没有要求,每到中午, 我就抱着一堆本子或书,到教室和学生在一起,他们做他们的事,我做我的事。 当时,别的班孩子很自由,到处乱跑,想在哪里就在哪里,只有我们班的学生, 都回到教室午休,因为独特,也就成了一道风景线。每每有别的班的同学或老师 从我们教室外走过,看到我的班级井然有序的样子,不知道是庆幸还是羡慕。我 也没多想,就这样一直坚持做了,效果很好。 我也知道,成天把学生关在教室并不是什么好办法,作为一种调和,我 的学生可以在中午时间自由地做一些事,看他们喜欢的读物,只要不影响其他人 休息,我不干涉。当然,最好能睡一会儿,以免下午上课打瞌睡。学生开始不太 习惯,因为他们觉得中午这段时间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不要人管。但是一段时间 之后,他们逐渐适应并发现了午休的好处。在个性与统一的问题上,这次我站到 了“统一”这边,其最大的理由就是不想出现管理的真空,这是符合国情、校情、 学情的。如果学生的业余时间都能得到很好的安排,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我们做 班主任的就可以省去不少精力,但是,放眼望去,现在的学生能干什么?不是去 网吧就是闲逛,这一闲,就容易无事生非。学生的很多偶发事件,都是在我们管 理真空时出现的。 后来,有些班级的班主任开始效仿我的做法了,中午值班是自愿的,没 有任何报酬,所以愿意做的就做,不愿意的也没人强制。再后来,学校也发现了 中午这段真空时间,正式出台政策,搞午间管理,排上值班教师,还发给值班教 师一点费用。然后,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开始搞午间管理。最后,所有的学校都搞 了午间管理,我倒反而觉得有点别扭了,为什么要一刀切呢?我之所以这样做, 是觉得有必要,而且我愿意,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学校所有的人都需要呢?当然, 这是题外的话了。 说这个案例,不是说午间管理有多重要,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班主任 就是要学会发现管理上的盲区、盲点(时间点或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能疏 忽大意,更不能视而不见。 教你做智慧的班主任(三):打造“班级名片” 引用板老班 的 教你做智慧的班主任(三):打造“班级名片”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过,一个人的努力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弥补自己的短处, 向其他人看齐;还有一个是放大自己的长处,将别人甩下。两头都忙,有时会力 不从心,到头来两头都不落实。有的人没有明确的方向,人云亦云,随着大流, 好像都不是在为自己忙,都是跟着别人走。 一个班级也同样如此。我一直认为一个班级和一个人一样,也需要有自己的个性、 品质、精神。放大一点,我们经常说到一个城市有“城市名片”,那就是一个标
志、一个品牌。那么,你的班级有没有“班级名片”呢?在我看来,即使一个最 烂的班级,也有自己的闪光点,有自己的长处。班主任在带班过程中需要仔细观 察,发现班级中的人才和一个班级整体的强项,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放大,逐渐 形成富有自己班级的特色的“名片”。一个班不可能什么都优秀,同样的也不可 能什么都差,但是一个班级一定可以在某些项目上领先于其他班级,在众多的班 级中脱颖而出。所谓的“班级名片”,就是只要提到某件事,人家就会说:“这 是某某班级的强项”,或在提到这个班级时人家会说:“哦,这个班我知道,它 什么什么很厉害”。 如果不分快慢班,没有特色班,其实每个班的学生的素质都是差不多的,没有哪 个班说是天生什么就好,那么为什么在班级成长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特点呢?这 在很大程度上和班主任的个性和班主任有意识地暗示、引导、培养有关。想当年, 我带六班就是从抓晚自习纪律起家的,当时我在日志里就说了:晚自习是六班的 品牌 《无人守望的晚自习》是六班的第一张名片 个班级如果有了自己的特色、特长,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集 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并能从一点突破,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我经常对学生 的说法是:大家看,这件事我们能做得很好,那么其他的事又有什么困难呢?难 道我们不能做好吗? 所以,打造一个班级的名片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一环。有时我们不能寄希望于班 上学生固有的特长,要知道,所谓特长,是可以后天打造的。比如我带的六班 开始因为各个方面都比较差,学生就没有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不仅 学习不好,搞起活动来也没劲。人的素质确实是有差异的,我仔细观察了一下 发现班上同学几乎没有什么有特长的,这是班级先天的不足,怎么办?难道因为 原来很差,就不作为吗?又回到那句老话:如果学生都很好,还需要你老师做什 么?班主任如果不能为一个班级带来积极的改变,不能让班级进步,那就是不称 职的。 如果你的班级也和我的六班一样,除了违反纪律瞎起哄,什么都不突出,那么我 教你三招搞定你的班级名片 第一招:无中生有 孩子需要积极的暗示,本来没有影子的事,被你绘声绘色地说出来,特别有吸引 力,孩子会觉得,我们真的可以做到 做广播操,一直是所有班主任头疼的事,学生就是不爱做、不认真做。去年学校 开始推广新一套广播操《舞动青春》,很好看但难度大,学生本来就不重视,以 至于半个学期了还有一些人居然没学会,做起操来有气无力,看着就来火。校运 动专门设立了广播操比赛,是个集体项目。我们班女生多,体育成绩本来就不好, 很难在田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有一天偶然从一个体育老师那里听来一句,说六 班有几个学生广播操做得还不错,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个突破口,于是到了班上我 的话就变成了:体育老师说了我们的广播操是做得最好的,所以,这次广播操比 赛我们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其实我知道,这广播操只要重视了认真做,谁都能做 得好。大家一听,来劲了,都想在运动会上一展身手。本来,学生都不愿意练 播操,现在既然能得好成绩,就不用我多动员了。 当时因为是刚学的操,还有不少人不太会做,所以平时做操时每个年级队伍前面 都要有一个领操员做示范。现在的高中生哪个愿意站到前面领操!谁都不愿意
志、一个品牌。那么,你的班级有没有“班级名片”呢?在我看来,即使一个最 烂的班级,也有自己的闪光点,有自己的长处。班主任在带班过程中需要仔细观 察,发现班级中的人才和一个班级整体的强项,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放大,逐渐 形成富有自己班级的特色的“名片”。一个班不可能什么都优秀,同样的也不可 能什么都差,但是一个班级一定可以在某些项目上领先于其他班级,在众多的班 级中脱颖而出。所谓的“班级名片”,就是只要提到某件事,人家就会说:“这 是某某班级的强项”,或在提到这个班级时人家会说:“哦,这个班我知道,它 什么什么很厉害”。 如果不分快慢班,没有特色班,其实每个班的学生的素质都是差不多的,没有哪 个班说是天生什么就好,那么为什么在班级成长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特点呢?这 在很大程度上和班主任的个性和班主任有意识地暗示、引导、培养有关。想当年, 我带六班就是从抓晚自习纪律起家的,当时我在日志里就说了:晚自习是六班的 品牌。 《无人守望的晚自习》是六班的第一张名片 一个班级如果有了自己的特色、特长,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集 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并能从一点突破,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我经常对学生 的说法是:大家看,这件事我们能做得很好,那么其他的事又有什么困难呢?难 道我们不能做好吗? 所以,打造一个班级的名片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一环。有时我们不能寄希望于班 上学生固有的特长,要知道,所谓特长,是可以后天打造的。比如我带的六班, 开始因为各个方面都比较差,学生就没有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不仅 学习不好,搞起活动来也没劲。人的素质确实是有差异的,我仔细观察了一下, 发现班上同学几乎没有什么有特长的,这是班级先天的不足,怎么办?难道因为 原来很差,就不作为吗?又回到那句老话:如果学生都很好,还需要你老师做什 么?班主任如果不能为一个班级带来积极的改变,不能让班级进步,那就是不称 职的。 如果你的班级也和我的六班一样,除了违反纪律瞎起哄,什么都不突出,那么我 教你三招搞定你的班级名片: 第一招:无中生有 孩子需要积极的暗示,本来没有影子的事,被你绘声绘色地说出来,特别有吸引 力,孩子会觉得,我们真的可以做到。 做广播操,一直是所有班主任头疼的事,学生就是不爱做、不认真做。去年学校 开始推广新一套广播操《舞动青春》,很好看但难度大,学生本来就不重视,以 至于半个学期了还有一些人居然没学会,做起操来有气无力,看着就来火。校运 动专门设立了广播操比赛,是个集体项目。我们班女生多,体育成绩本来就不好, 很难在田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有一天偶然从一个体育老师那里听来一句,说六 班有几个学生广播操做得还不错,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个突破口,于是到了班上我 的话就变成了:体育老师说了我们的广播操是做得最好的,所以,这次广播操比 赛我们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其实我知道,这广播操只要重视了认真做,谁都能做 得好。大家一听,来劲了,都想在运动会上一展身手。本来,学生都不愿意练广 播操,现在既然能得好成绩,就不用我多动员了。 当时因为是刚学的操,还有不少人不太会做,所以平时做操时每个年级队伍前面 都要有一个领操员做示范。现在的高中生哪个愿意站到前面领操!谁都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