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07年中考“五校联考”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自信沉着,仔细审题,努力展示初中三年的学习成果 2.全卷分三个部分,计28小题 3.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否则以0分计算; 4.交卷时只交答题卷,本试卷由考场处理,考生不得擅自带走。 第一部分语言积累和运用 (一)完成1-6题(36分) 1.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3)题。(8分) ①总不会忘了江南那架在水上的圆拱桥。②桥是江南水乡停住的梦,奇巧的身姿就是精 灵飞舞的轻灵的翅膀,在阳光下,在细雨中。③大块的青石砌就出妩媚的弯眉,danε yang()()的水波掩映着含情的美目。④真的觉得江南的圆拱桥就像美人的眉, 有着风情万种却又任性娇憨的眉。⑤那么随心所浴,轻轻舒展便成了一道风景,跨过潋滟的 水纹,掩入整副水墨中。 (1)写出文段中给拼音的汉字:对加点字,写出它的读音:(4分) dang yang 妩媚( (2)文段的第⑤句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改正在下面。(2分) 改正为 改正为 (3)阅读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再仿写一句。(2分) 江南的圆拱桥就像 2.某学校开展“共建和谐社会,关爱西部同龄人”的爱心捐赠主题活动,共获得捐款 人民币17342元整,假如你受委托到邮局汇款,请你将其中的阿拉伯数字改写为大写的人民 币表示法。(2分) 人民币: 元整 3.如果使画线的部分与前面的句子组成一副对联,你觉得该怎样删改呢?(2分) 墙外春山横黛色,看门前有一湾流水带着淡浹的花香。 改后为:墙外春山横黛色 4.为了开展“我读名著”的专题活动,小晴想到了撰写名著阅读心语投寄给学校文学社进行 宣传的形式。她撰写了《骆驼祥子》的阅读心语 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像骆驼一样算起脊背,拉着一辆黄包车在胡同中奔跑。 凤雨中的哆嗉,烈日下的喘息,让我读出了下层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 请你从《西游记》《水浒传》《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中选择一部,也撰写一段 阅读心语。(3分) 的阅读心语 5.实验中学九年级开展了“走上辩论台”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也来参加。(9分) 鞋匠站在一个画家身后,仔细琢磨画家的画。鞋匠忍不住了,向画家指出他画的靴子有 些问题。画家听后连连点头,赶紧拿起画笔,把靴子上的差错细心地改过来。接着,鞋匠又 提出两个意见:一是画上的人物脸有点歪,二是人物衣服的皱纹太多。画家被他搅得心烦意
厦门市 2007 年中考“五校联考”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生注意:1.自信沉着,仔细审题,努力展示初中三年的学习成果; 2.全卷分三个部分,计 28 小题; 3.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否则以0分计算; 4.交卷时只交答题卷,本试卷由考场处理,考生不得擅自带走。 第一部分 语言积累和运用 (一)完成 1--6 题(36 分) 1.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3)题。(8 分) ①总不会忘了江南那架在水上的圆拱桥。②桥是江南水乡停住的梦,奇巧的身姿就是精 灵飞舞的轻灵的翅膀,在阳光下,在细雨中。③大块的青石砌就出妩媚..的弯眉,dàng yàng( )( )的水波掩映着含情的美目。④真的觉得江南的圆拱桥就像美人的眉, 有着风情万种却又任性娇憨的眉。⑤那么随心所浴,轻轻舒展便成了一道风景,跨过潋滟的 水纹,掩入整副水墨中。 (1)写出文段中给拼音的汉字;对加点字,写出它的读音:(4 分) dàng yàng( )( ) 妩媚.. ( )( ) (2)文段的第⑤句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改正在下面。(2 分) ____改正为____ ____改正为____ (3)阅读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再仿写一句。(2 分) 江南的圆拱桥就像 , 。 2.某学校开展“共建和谐社会,关爱西部同龄人”的爱心捐赠主题活动,共获得捐款 人民币 17342 元整,假如你受委托到邮局汇款,请你将其中的阿拉伯数字改写为大写的人民 币表示法。(2 分) 人民币: 元整 3. 如果使画线的部分与前面的句子组成一副对联,你觉得该怎样删改呢?(2 分) 墙外春山横黛色,看门前有一湾流水带着淡淡的花香。 改后为:墙外春山横黛色, 。 4.为了开展“我读名著”的专题活动,小晴想到了撰写名著阅读心语投寄给学校文学社进行 宣传的形式。她撰写了《骆驼祥子》的阅读心语: 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像骆驼一样耸起脊背,拉着一辆黄包车在胡同中奔跑。 风雨中的哆嗦,烈日下的喘息,让我读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 请你从《西游记》《水浒传》《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中选择一部,也撰写一段 阅读心语。(3 分) 《 》的阅读心语: 5. 实验中学九年级开展了“走上辩论台”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也来参加。(9 分) 鞋匠站在一个画家身后,仔细琢磨画家的画。鞋匠忍不住了,向画家指出他画的靴子有 些问题。画家听后连连点头,赶紧拿起画笔,把靴子上的差错细心地改过来。接着,鞋匠又 提出两个意见:一是画上的人物脸有点歪,二是人物衣服的皱纹太多。画家被他搅得心烦意
乱,再也画不下去,就对他说:“朋友,你的评论请不要超过那双靴子。” (1)阅读上面材料,并作为反方代表写下你的观点。(3分) 正方:鞋匠实在是“班门弄斧”,不懂绘画艺术偏要指手画脚,而且不尊重别人,很没 礼貌,随意打断别人的工作。遭到驳斥是自讨苦吃。 反方: 2)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请你对画家和鞋匠各说一句话,让紧张的气氛稍微轻松一些。 对画家: (2分) 对鞋匠: (2分) (3)你从这个故事中能获得哪些启示呢? (2分) 6.请根据下列提示,尽情展示你的积累。(12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1分) (2)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分) (3)同学之间真挚友谊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理解与尊重。因此,当遇到误解和误会时 采取“ ”的态度才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用《论语》中 的句子回答)(2分) (4)安贫乐道是什么?安贫乐道就是五柳先生在贫富面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的淡然自如;安贫乐道就是刘禹锡虽居于爬满绿苔的小陋屋里却依旧悠然自得地感叹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达观自在。(2分) (5)中国古代关于清明、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的诗词很多,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节 日,写出相关诗词的连续两句: 。(2分) (6)走过四季,文人的笔下总有优美的章句吟诵着对四季景致的感悟与赞美:《早春呈水部 张十八员外》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绘出春草的萌发:《爱莲说》中 赞出夏荷的高洁:《水调歌头》中“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吟出秋月的祝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借春花比出冬雪的美丽。(4分) 第二部分阅读 (二)阅读下面三个文言文选段,回答7-11题。(18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 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丙)齐宣王见孟子于香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 则非其上②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③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 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 子梁惠王下》) 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②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 王不对)。③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
乱,再也画不下去,就对他说:“朋友,你的评论请不要超过那双靴子。” (1)阅读上面材料,并作为反方代表写下你的观点。(3 分) 正方:鞋匠实在是“班门弄斧”,不懂绘画艺术偏要指手画脚,而且不尊重别人,很没 礼貌,随意打断别人的工作。遭到驳斥是自讨苦吃。 反方: (2)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请你对画家和鞋匠各说一句话,让紧张的气氛稍微轻松一些。 对画家: (2 分) 对鞋匠: (2 分) (3)你从这个故事中能获得哪些启示呢? (2 分) 6.请根据下列提示,尽情展示你的积累。(12 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1 分) (2)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 分) (3)同学之间真挚友谊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理解与尊重。因此,当遇到误解和误会时, 采取“ , ”的态度才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 (用《论语》中 的句子回答)(2 分) (4)安贫乐道是什么?安贫乐道就是五柳先生在贫富面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的淡然自如;安贫乐道就是刘禹锡虽居于爬满绿苔的小陋屋里却依旧悠然自得地感叹 “ ,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达观自在。(2 分) (5)中国古代关于清明、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的诗词很多,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节 日,写出相关诗词的连续两句: , 。(2 分) (6)走过四季,文人的笔下总有优美的章句吟诵着对四季景致的感悟与赞美:《早春呈水部 张十八员外》中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绘出春草的萌发;《爱莲说》中 “ , ”赞出夏荷的高洁;《水调歌头》中 “ 但愿人 长 久 , 千 里 共 婵 娟 ” 吟 出 秋 月 的 祝 愿 ;《 白 雪 歌 送 武 判 官 归 京 》 中 “ , ”借春花比出冬雪的美丽。(4 分) 第二部分 阅读 (二)阅读下面三个文言文选段,回答 7-11 题。(18 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 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 则非其上②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③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 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 子•梁惠王下》) 〔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②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 王不对)。 ③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4分) ①太守谓谁(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③是进亦忧,退亦忧( )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甲)乙)(丙)三个选段实际上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 的思想。(2分) 10.请用原文说说孟子的“忧乐观”与范仲淹的“忧乐观”的观点分别是什么?(4分) 11.“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评选已经揭晓,下面是当选人物、香港已故著名实业家、慈 善家霍英东先生的颁奖词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 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則兼济天下 如果要开展“感动中国十大历史人物”评选活动,请你选择以下某一人物作为当选人, 用以上颁奖词风格给他写一段颁奖词。(4分) 可选择的人物:范仲淹、欧阳修、孟子、陶渊明、诸葛亮 我选择的人物是: 颁奖词: 三)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1分) ①众所周知,大自然的花香是借助空气这个介质传递给人的嗅觉的,因而空气的物理属 性(例如“温度”)对花香的传播肯定有一定的影响。反过来说,利用花香的传播情况,也 可预测某些气象要素。 ②园林工作者多有这样的体验:当气温较高时,随处都可闻到花香,而且香气较浓:而 当气温较低时,则只能在花的附近才能闻到花香,香气也比较淡。花香的浓淡,真的与气温 有关吗? 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花香”是怎么回事。原来,在大多数花卉的花瓣里,有 种油细胞,能不断分泌出有香味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易挥发,扩散到空气中的芳香油分 子,刺激人的嗅觉器官产生芳香的感觉,这就是花香。所谓的香气浓淡,不过是进入人鼻孔 中芳香油分子的多少罢了。实验证明,当其他环境因素(如风力、湿度、空气悬浮物)完全 相同时,芳香油分子的扩散快慢主要受气温影响。气温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快 扩散也就越快。当然,扩散快慢还与花卉本身(即花卉品种)的芳香油分子密度有关。 ④在低温无风的天气里,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变小,由花朵扩散出的芳香油分子大都 聚集在花朵的周围。远离花朵处,芳香油分子的密度较小,几乎闻不到什么香气:只有靠近 花朵,才能闻到花香。而在阳光艳丽、大气温暖甚至炎热之时,一方面,较高的气温加快了 芳香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使其扩散加快:另一方面,花卉附近地面受热辐射后,近地层空 气很快增温,热空气上升,冷空气又来补充,循环气流不断将花卉附近的芳香油分子带走, 使得附近的芳香油密度减小,这就进一步加快了花卉对芳香油的分泌挥发,花的香气更浓, 扩散得也更远,产生出花香浓郁、香气袭人的感觉。 ⑤正是因为气温对花香扩散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古人常常用花香的浓淡来判断气温的高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4 分) ①太守谓.谁( )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③是进.亦忧,退亦忧( ) 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 8.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甲)(乙)(丙)三个选段实际上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2 分) 10.请用原文说说孟子的“忧乐观”与范仲淹的“忧乐观”的观点分别是什么?(4 分) 11.“感动中国 2006 年度人物”评选已经揭晓,下面是当选人物、香港已故著名实业家、慈 善家霍英东先生的颁奖词: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 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如果要开展“感动中国十大历史人物”评选活动,请你选择以下某一人物作为当选人, 用以上颁奖词风格给他写一段颁奖词。(4 分) 可选择的人物:范仲淹、欧阳修、孟子、陶渊明、诸葛亮 我选择的人物是: 颁奖词: (三)阅读下文,完成 12—15 题。(11 分) ①众所周知,大自然的花香是借助空气这个介质传递给人的嗅觉的,因而空气的物理属 性(例如“温度”)对花香的传播肯定有一定的影响。反过来说,利用花香的传播情况,也 可预测某些气象要素。 ②园林工作者多有这样的体验:当气温较高时,随处都可闻到花香,而且香气较浓;而 当气温较低时,则只能在花的附近才能闻到花香,香气也比较淡。花香的浓淡,真的与气温 有关吗? 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花香”是怎么回事。原来,在大多数花卉的花瓣里,有 一种油细胞,能不断分泌出有香味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易挥发,扩散到空气中的芳香油分 子,刺激人的嗅觉器官产生芳香的感觉,这就是花香。所谓的香气浓淡,不过是进入人鼻孔 中芳香油分子的多少罢了。实验证明,当其他环境因素(如风力、湿度、空气悬浮物)完全 相同时,芳香油分子的扩散快慢主要受气温影响。气温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快, 扩散也就越快。当然,扩散快慢还与花卉本身(即花卉品种)的芳香油分子密度有关。 ④在低温无风的天气里,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变小,由花朵扩散出的芳香油分子大都 聚集在花朵的周围。远离花朵处,芳香油分子的密度较小,几乎闻不到什么香气;只有靠近 花朵,才能闻到花香。而在阳光艳丽、大气温暖甚至炎热之时,一方面,较高的气温加快了 芳香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使其扩散加快;另一方面,花卉附近地面受热辐射后,近地层空 气很快增温,热空气上升,冷空气又来补充,循环气流不断将花卉附近的芳香油分子带走, 使得附近的芳香油密度减小,这就进一步加快了花卉对芳香油的分泌挥发,花的香气更浓, 扩散得也更远,产生出花香浓郁、香气袭人的感觉。 ⑤正是因为气温对花香扩散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古人常常用花香的浓淡来判断气温的高
低。南宋诗人陆游在《村居书喜》中有两句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睛。”现在 看来,也颇有些科学依据。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04年第7期,有删改) 1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3分) 13.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个最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该词语的 表达效果。(2分) 句子:在大多数花卉的花瓣里,有一种油细胞,能不断分泌出有香味的芳香油。 14.有人对本文提出质疑:如果气温越高,花香越浓,那么为什么早晚气温比中午低,我们 反而觉得花香更浓些呢?请用第③段提供的知识来解释。(3分) 15.根据第④段内容概括解释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的科学道理。(3分) (四)阅读《精神拐杖》一文,回答16-21题。(16分 精神拐杖 ①明朝宰相张居正,自幼聪慧,勤奋好学,被誉为神童。十三岁赴武昌乡试,湖北按察 会事陈束看了他的试卷,拍案叫绝,以为录取张居正当无问题。不料,来武汉巡游的湖广巡 抚顾玉麟却说:“最好让张居正落第。”陈束迷惑不解,顾解释说:“张居正是个将相之才, 如过早让他发达,易叫他自满,断送了他的上进心。如果让他落第,虽则迟了三年,但能够 使他看到自己的不足,反而更能使他清醒,促其奋发向上。”在顾看来,一个有远大前途和 雄心壮志的人,应该能够经受住“落第”这种暂时的挫折,让他的发展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不 顺利的境地,使他的意志得到磨练。这样他就会知道,要真正干成一件事并不容易。张居正 后来成为中兴明朝的一代杰出政治家,他在险恶的环境中坚持革新政治,匡正时弊,这种不 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韧精神,应该说与他少年“落第”的经历不无关系。 ②人生挫折难免,源于生活中的矛盾难免。由于人们认识事物总有其局限性,对客观世 界的矛盾,又总是处在一种知之甚少、不知者甚多的状态中。况且,认识到了的事物也不 定就能处理好。所以,在我们的面前,总是弯道多而直道少,逆境多而顺境少。诚然,挫折 总是要给我们造成损失的,因而我们要尽量减少挫折的出现。但是,挫折一旦发生,只要处 理得好,它就能够为我们深化认识提供契机,通过解析疑团,使人们变得更加成熟,也给事 物的发展带来转机。“塞翁失马, 的古训,告诉了我们这样的人生哲理:得 与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体现着人类命运遭际中的互补规律。那种在挫折面前低头泄气的 人,只能是意志薄弱者。而意志坚强的人,往往受阻更拼搏,跌倒即奋起,决不服输,决不 畏缩不前。鲁迅认为:“不能真心领得苦痛,也便难有新生的希望。”奥斯特洛夫斯基也说 “人的生命如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因此,我们说,有 挫折的人生才有力度,有挫折的人生才能称为丰富。 ③对挫折缺乏耐受力的人,很容易把生活的某个断面、某个阶段甚至某件事看成是人生 的全部。把人生的某个瞬间,视为生命的永恒。有的人习惯于人生价值的一次性“支付”, 次重大的挫折,一次偶然的失败,就倍感人生无望,意志消沉,痛不欲生,他们把人生拥 有的无数个机会看成只有一次,认为一次失败,机会的大门就再也不会对自己敞开。比较现 实的例子就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十几年的拼搏到显现最后结果的时候了,中榜者欢天喜地, 而落榜者愁容惨淡,有的感叹命运的不公,有的感到前途无望。对这样的朋友,我们劝他看 一看张居正“落第”的故事
低。南宋诗人陆游在《村居书喜》中有两句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现在 看来,也颇有些科学依据。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04 年第 7 期,有删改) 1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3 分) 答: 13. 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个最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该词语的 表达效果。(2 分) 句子:在大多数花卉的花瓣里,有一种油细胞,能不断分泌出有香味的芳香油。 答: 14. 有人对本文提出质疑:如果气温越高,花香越浓,那么为什么早晚气温比中午低,我们 反而觉得花香更浓些呢?请用第③段提供的知识来解释。(3 分) 答: 15.根据第④段内容概括解释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的科学道理。(3 分) 答: (四)阅读《精神拐杖》一文,回答 16—21 题。(16 分) 精神拐杖 ①明朝宰相张居正,自幼聪慧,勤奋好学,被誉为神童。十三岁赴武昌乡试,湖北按察 会事陈束看了他的试卷,拍案叫绝,以为录取张居正当无问题。不料,来武汉巡游的湖广巡 抚顾玉麟却说:“最好让张居正落第。”陈束迷惑不解,顾解释说:“张居正是个将相之才, 如过早让他发达,易叫他自满,断送了他的上进心。如果让他落第,虽则迟了三年,但能够 使他看到自己的不足,反而更能使他清醒,促其奋发向上。”在顾看来,一个有远大前途和 雄心壮志的人,应该能够经受住“落第”这种暂时的挫折,让他的发展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不 顺利的境地,使他的意志得到磨练。这样他就会知道,要真正干成一件事并不容易。张居正 后来成为中兴明朝的一代杰出政治家,他在险恶的环境中坚持革新政治,匡正时弊,这种不 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韧精神,应该说与他少年“落第”的经历不无关系。 ②人生挫折难免,源于生活中的矛盾难免。由于人们认识事物总有其局限性,对客观世 界的矛盾,又总是处在一种知之甚少、不知者甚多的状态中。况且,认识到了的事物也不一 定就能处理好。所以,在我们的面前,总是弯道多而直道少,逆境多而顺境少。诚然,挫折 总是要给我们造成损失的,因而我们要尽量减少挫折的出现。但是,挫折一旦发生,只要处 理得好,它就能够为我们深化认识提供契机,通过解析疑团,使人们变得更加成熟,也给事 物的发展带来转机。“塞翁失马, ”的古训,告诉了我们这样的人生哲理:得 与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体现着人类命运遭际中的互补规律。那种在挫折面前低头泄气的 人,只能是意志薄弱者。而意志坚强的人,往往受阻更拼搏,跌倒即奋起,决不服输,决不 畏缩不前。鲁迅认为:“不能真心领得苦痛,也便难有新生的希望。”奥斯特洛夫斯基也说: “人的生命如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因此,我们说,有 挫折的人生才有力度,有挫折的人生才能称为丰富。 ③对挫折缺乏耐受力的人,很容易把生活的某个断面、某个阶段甚至某件事看成是人生 的全部。把人生的某个瞬间,视为生命的永恒。有的人习惯于人生价值的一次性“支付”, 一次重大的挫折,一次偶然的失败,就倍感人生无望,意志消沉,痛不欲生,他们把人生拥 有的无数个机会看成只有一次,认为一次失败,机会的大门就再也不会对自己敞开。比较现 实的例子就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十几年的拼搏到显现最后结果的时候了,中榜者欢天喜地, 而落榜者愁容惨淡,有的感叹命运的不公,有的感到前途无望。对这样的朋友,我们劝他看 一看张居正“落第”的故事
④一个人奋斗目标的高低,是与他可能遇到的挫折的大小成正比的。以《人间喜剧》而 名扬天下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拥有顽强的精神,具备大无畏的勇气,决不轻言失败,决 不向命运低头。他曾在自己的手杖上刻了这样一句话:“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这根手杖成 了巴尔扎克坚定人生信念的象征,使他具有直面每一个挫折的勇气,从而战胜了一次又一次 磨难,铸就苦难而辉煌的人生。年轻的朋友,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道你不也应该拥有 根这样的“精神拐杖”吗? 16.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段①选用的事实论据。(2分) 答 17.请在文段②画横线处填入“古训”的下半句: 。(1分) 18.文段②画直线的句子中“岛屿与暗礁”指的是什么?“激起美丽的浪花”有怎样的含义? (2分) 19.结合全文,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精神手杖”的深刻含义。(3分) 20.你认为本文的论述与孟子主张的“生于忧患”有何异同?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21.阅读完《精神拐杖》后,相信你对本文所论述的观点有了很深刻的理解。请你再为本文 论点举一个事例加以证明,使观点更富有张力。要求:事例必须真实具体,简述人物事迹应 明确准确,不可泛泛而谈(事例必须出自本卷之外)。(4分) (五)阅读《胖子和瘦子》一文,完成22-27题(19分) 胖子和瘦子 契诃夫(俄国) (1)在尼古拉叶夫斯基铁路的一个火车站上,有两个朋友,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碰 见了。胖子刚刚在车站上吃完饭,嘴唇上粘着油,发亮,跟熟透的樱桃一样。他冒出葡萄酒 和 fleur d' orange①气味。瘦子刚刚跳下火车,拿着皮箱、包裹、硬纸盒。他冒出火腿和 咖啡渣的气味。他背后站着一个长下巴的瘦女人,那是他妻子;还有一个眯起一只眼睛的、 高个子的男学生,那是他儿子 (2)“波尔菲里!”胖子看见瘦子,就叫起来,“是你吗?老朋友!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 没见着你啦!” (3)“哎呀!”瘦子惊奇地叫起来,“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打哪儿来的?” (4)两个朋友互相拥抱,吻了三回,彼此打量着,眼睛里满是眼泪。两个人都感到愉快的 惊奇。 (5)“我亲爱的!”瘦子吻过以后说,“真是想不到!真是出其不意!噢,好好瞧瞧我!还是 跟从前那么漂亮!还是从前那样仪表堂堂!天呐!那么,你怎么样?发财啦?结婚啦?你看, 我已经结婚了……这是我妻子露意丝,她娘家姓万增巴赫……路德派的教徒……这是我儿子 纳发纳伊尔,三年级的学生。这是我小时的朋友,纳发纳伊尔!我们小时候是同学!” (6)纳发纳伊尔想了想,脱下帽子。 (7)“我们小时候是同学!”瘦子接着说,“你还记得从前大家怎样拿你开玩笑吗?大家给你 起一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托斯②,因为你拿纸烟烧一本教科书:我呢,外号就是厄菲阿尔忒 斯③,因为我爱搬弄是非。哈哈!……那时侯咱们都是小孩子啊……别怕难为情,纳发纳伊 尔。走到跟前去……这是我妻子,她娘家姓万增巴赫……路德派的教徒……” (8)纳发纳伊尔想了想,躲到他父亲背后了
④一个人奋斗目标的高低,是与他可能遇到的挫折的大小成正比的。以《人间喜剧》而 名扬天下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拥有顽强的精神,具备大无畏的勇气,决不轻言失败,决 不向命运低头。他曾在自己的手杖上刻了这样一句话:“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这根手杖成 了巴尔扎克坚定人生信念的象征,使他具有直面每一个挫折的勇气,从而战胜了一次又一次 磨难,铸就苦难而辉煌的人生。年轻的朋友,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道你不也应该拥有一 根这样的“精神拐杖”吗? 16.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段①选用的事实论据。(2 分) 答: 17.请在文段②画横线处填入“古训”的下半句: 。(1 分) 18.文段②画直线的句子中“岛屿与暗礁”指的是什么?“激起美丽的浪花”有怎样的含义? (2 分) 答: 19.结合全文,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精神手杖”的深刻含义。(3 分) 答: 20.你认为本文的论述与孟子主张的“生于忧患”有何异同 ....?请谈谈你的看法。(4 分) 答: 21.阅读完《精神拐杖》后,相信你对本文所论述的观点有了很深刻的理解。请你再为本文 论点举一个事例 .....加以证明,使观点更富有张力。要求:事例必须真实具体,简述人物事迹应 明确准确,不可泛泛而谈(事例必须出自本卷之外)。(4 分) 答: (五)阅读《胖子和瘦子》一文,完成 22-27 题(19 分) 胖子和瘦子 契诃夫(俄国) (1)在尼古拉叶夫斯基铁路的一个火车站上,有两个朋友,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碰 见了。胖子刚刚在车站上吃完饭,嘴唇上粘着油,发亮,跟熟透的樱桃一样。他冒出葡萄酒 和 fleur d’ orange①气味。瘦子刚刚跳下火车,拿着皮箱、包裹、硬纸盒。他冒出火腿和 咖啡渣的气味。他背后站着一个长下巴的瘦女人,那是他妻子;还有一个眯起一只眼睛的、 高个子的男学生,那是他儿子。 (2)“波尔菲里!”胖子看见瘦子,就叫起来,“是你吗?老朋友!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 没见着你啦!” (3)“哎呀!”瘦子惊奇地叫起来,“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打哪儿来的?” (4)两个朋友互相拥抱,吻了三回,彼此打量着,眼睛里满是眼泪。两个人都感到愉快的 惊奇。 (5)“我亲爱的!”瘦子吻过以后说,“真是想不到!真是出其不意!噢,好好瞧瞧我!还是 跟从前那么漂亮!还是从前那样仪表堂堂!天呐!那么,你怎么样?发财啦?结婚啦?你看, 我已经结婚了……这是我妻子露意丝,她娘家姓万增巴赫……路德派的教徒……这是我儿子 纳发纳伊尔,三年级的学生。这是我小时的朋友,纳发纳伊尔!我们小时候是同学!” (6)纳发纳伊尔想了想,脱下帽子。 (7)“我们小时候是同学!”瘦子接着说,“你还记得从前大家怎样拿你开玩笑吗?大家给你 起一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托斯②,因为你拿纸烟烧一本教科书;我呢,外号就是厄菲阿尔忒 斯③,因为我爱搬弄是非。哈哈!……那时侯咱们都是小孩子啊……别怕难为情,纳发纳伊 尔。走到跟前去……这是我妻子,她娘家姓万增巴赫……路德派的教徒……” (8)纳发纳伊尔想了想,躲到他父亲背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