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东钪计年鉴 5主要经济指标历史 项目 单位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常住人口 万人 86.0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641.3 754.9 1000.0 第二产业 亿元 第三产业 亿元 595.8 703.2 829.1 人均GDP 74376 87624 101498113507 人均GDP 10992 3348 16343 万元GDP能耗 吨标准煤0.3734 0.3284 0.3011 0.257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42.2 270.0 299.7 262.4 房地产开发投资 亿元 157.0 212.6 236.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93.9 325.4 394.6 473.3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89.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037 注:Ⅰ.能源消费数据均来自北京市统计局反馈的年度核算数据。 2.自2013年起,国家统计局对城镇住户调查和农村住户调查实施了一体化改革,正式开展了城乡一 体的住户与生活状况调查。按照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要求,自2015年起,我区 按照改革后的新口径发布全区的居民收支数据
1-5 主要经济指标历史 项 目 单位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常住人口 万人 86.0 86.3 87.4 88.8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641.3 754.9 881.5 1000.0 第二产业 亿元 45.5 51.7 52.4 50.9 第三产业 亿元 595.8 703.2 829.1 949.1 人均 GDP 元 74376 87624 101498 113507 人均 GDP 美元 9079 10992 13348 16343 万元 GDP能耗 吨标准煤 0.3734 0.3284 0.3011 0.257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42.2 270.0 299.7 262.4 # 房地产开发投资 亿元 157.0 212.6 236.7 150.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93.9 325.4 394.6 473.3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89.3 89.9 82.2 66.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26037 注:1.能源消费数据均来自北京市统计局反馈的年度核算数据。 2.自 2013年起,国家统计局对城镇住户调查和农村住户调查实施了一体化改革,正式开展了城乡一 体的住户与生活状况调查。按照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要求,自 2015年起,我区 按照改革后的新口径发布全区的居民收支数据。 — 8—
数据(2005年-2015年) 2009年2010年 011年 2012年 2013年 014年 2015年 l122.4 1223.6 1339.7 450.1 1611.7 1733 1857 1069.3 1167.8 1281.8 1388.5 1546.0 1662.8 1779.9 125053 134019 146498 159530 177398 190441 204606 18307 19798 82 25273 28646 31001 32850 0.2338 0.2279 0.2055 0.1942 0.1729 0.1620 0.1565 286.5 180.7 175.2 182.5 195.1 214.7 235.2 62.7 603.4 700.3 784.6 839.2 913.3 985.9 3068 34626 38559 41676 45052 61764
数据(2005年 -2015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90.7 91.9 91.0 90.8 90.9 91.1 90.5 1122.4 1223.6 1339.7 1450.1 1611.7 1733.0 1857.8 53.0 55.8 57.9 61.6 65.6 70.2 77.9 1069.3 1167.8 1281.8 1388.5 1546.0 1662.8 1779.9 125053 134019 146498 159530 177398 190441 204606 18307 19798 22682 25273 28646 31001 32850 0.2338 0.2279 0.2055 0.1942 0.1729 0.1620 0.1565 286.5 180.7 175.2 182.5 195.1 214.7 235.2 134.2 63.1 63.0 62.7 76.2 90.6 98.3 526.8 603.4 700.3 784.6 839.2 913.3 985.9 62.0 67.1 106.6 109.6 123.5 161.6 203 28274 30684 34626 38559 41676 45052 61764 — 9—
2016北京东钪计年鉴 指标解释 法人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承担负债,并独立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或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易)的组 织。法人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 责任;(2)独立拥有(或授权使用)资产或者经费,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3)具有包括资产 负债表在内的账户,或者能够根据需要编制账户。 地区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的简称。它是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 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地区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式,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 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 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 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 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在实际核算中,地区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 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地区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 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 消费的影响程度。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 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 移。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 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 为最富裕。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 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对于这些横截面比较中的不 可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另外,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 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动中求得长期的趋势
指标解释 法人单位 是指有权拥有资产、承担负债,并独立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或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易)的组 织。法人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 责任;(2)独立拥有(或授权使用)资产或者经费,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3)具有包括资产 负债表在内的账户,或者能够根据需要编制账户。 地区生产总值 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的简称。它是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 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地区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式,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 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 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 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 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在实际核算中,地区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 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地区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 ×100%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 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 消费的影响程度。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 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 移。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 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 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 30% 为最富裕。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 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对于这些横截面比较中的不 可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另外,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 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动中求得长期的趋势。 — 10—
第二篇人口和就业
第二篇 人口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