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单位基本情况 北京市统计局 北京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3月30日 北京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在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关键时期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 查,对全面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8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 为2018年年度资料。普查对象为本市范围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 三产业一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普查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和生产经菅情况等 经过全市各级普查机构及全体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 完成了普查各项工作任务。2019年6月,国务院经普办对各地 经济普查数据质量进行抽查,结果显示本市经济普查数据综合 差错率0.16%,数据质量居全国前列 根据北京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全市第二产业 和第三产业单位的基本情况、从业人员、主要经济指标等公布 如下
-1- 北京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单位基本情况 北京市统计局 北京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 年 3 月 30 日 北京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在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关键时期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 查,对全面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 2018 年 12 月 31 日,普查时期资料 为 2018 年年度资料。普查对象为本市范围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 三产业 [注一]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 [注二]和个体经营户。 普查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和生产经营情况等。 经过全市各级普查机构及全体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 完成了普查各项工作任务。2019 年 6 月,国务院经普办对各地 经济普查数据质量进行抽查,结果显示本市经济普查数据综合 差错率 0.16%,数据质量居全国前列。 根据北京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全市第二产业 和第三产业单位的基本情况、从业人员、主要经济指标等公布 如下:
单位基本情况 2018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 单位98.9万个,比2013年末(2013年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年份,下同)增长56.8%。产业活动单位107.9万个,比2013 年末增长50.7%;其中,第二产业6.6万个,增长13.3%,第三 产业101.4万个,增长53.9%(详见表1) 表1单位数 单位数 比1 (万个) 法人单位 1000 企业法人 959 机关、事业法人 社会团体 05 0.5 其他法人 2.3 产业活动单位 100.0 第二产业 6.1 第三产业 1014 93.9 注:文中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以及分组比重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 械调整,下同 2018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第二产业 6.1万个,比2013年末增长16.9%;占比为6.1%,比2013年末 降低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92.8万个,比2013年末增长 60.4%;占比为93.9%,比2013年末提高2.1个百分点。法人单 位数量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27.3万个,占 27.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8.5万个,占18.7%;科学研究和技 术服务业15.4万个,占15.6%(详见表2)
-2- 一、单位基本情况 2018 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 单位 98.9 万个,比 2013 年末(2013 年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年份,下同)增长 56.8%。产业活动单位 107.9 万个,比 2013 年末增长 50.7%;其中,第二产业 6.6 万个,增长 13.3%,第三 产业 101.4 万个,增长 53.9%(详见表 1)。 表 1 单位数 单位数 (万个) 比重 (%) 一、法人单位 98.9 100.0 企业法人 94.8 95.9 机关、事业法人 1.3 1.3 社会团体 0.5 0.5 其他法人 2.2 2.3 二、产业活动单位 107.9 100.0 第二产业 6.6 6.1 第三产业 101.4 93.9 注:文中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以及分组比重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 械调整,下同。 2018 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第二产业 6.1 万个,比 2013 年末增长 16.9%;占比为 6.1%,比 2013 年末 降低 2.1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 92.8 万个,比 2013 年末增长 60.4%;占比为 93.9%,比 2013 年末提高 2.1 个百分点。法人单 位数量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 27.3 万个,占 27.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8.5 万个,占 18.7%;科学研究和技 术服务业 15.4 万个,占 15.6%(详见表 2)
表2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 法人单位 比重 (万个) 100.0 、按产业分 第二产业 6. 第三产业 93.9 按行业门类分 农、林、牧、渔业 采矿业 制造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0203 建筑业 3.6 批发和零售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9 住宿和餐饮业 3.4 3.5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7.8 金融业 712 1.3 房地产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教育 2.1 卫生和社会工作 5032051 0.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5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是指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和兼营第二 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 2018年末,全市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法人单位 94.8万个,比2013年末增长60.2%。其中,内资企业占98.4%,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6%,外商投资企业占1.0%。内资企 业中,国有企业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0.4%,私营企业占87.9% (详见表3)。 -3
-3- 表 2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 法人单位 (万个) 比重 (%) 合 计 98.9 100.0 一、按产业分 第二产业 6.1 6.1 第三产业 92.8 93.9 二、按行业门类分 农、林、牧、渔业 0.0 0.0 采矿业 0.0 0.0 制造业 2.6 2.6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0.1 0.1 建筑业 3.5 3.6 批发和零售业 27.3 27.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9 1.9 住宿和餐饮业 3.4 3.5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7.7 7.8 金融业 1.3 1.3 房地产业 2.7 2.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8.5 18.7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5.4 15.6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0.7 0.7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3.7 3.7 教育 2.1 2.1 卫生和社会工作 0.7 0.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4 5.5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7 1.8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是指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和兼营第二、三 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 2018 年末,全市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法人单位 94.8 万个,比 2013 年末增长 60.2%。其中,内资企业占 98.4%,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 0.6%,外商投资企业占 1.0%。内资企 业中,国有企业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 0.4%,私营企业占 87.9% (详见表 3)
表3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 企业法人单位 比重 万个) (%) 00.0 内资企业 93.3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 000070 0.6 联营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私营企业 83.3 879 其他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0.6 0.6 外商投资企业 0.9 1.0 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1361.0万人彐,比2013年末增长22.5%;其中,女性从业人 员554.9万人,占比为40.8%。第二产业203.6万人,比2013 年末下降6.0%;占比为15.0%,比2013年末降低4.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1157.4万人,比2013年末增长29.4%;占比为85.0%, 比2013年末提高4.5个百分点。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租赁和商务服务 业187.2万人,占13.8%;批发和零售业161.4万人,占11.9%;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40.4万人,占10.3%(详见表4)
-4- 表 3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 企业法人单位 (万个) 比重 (%) 合 计 94.8 100.0 内资企业 93.3 98.4 国有企业 0.4 0.4 集体企业 0.9 1.0 股份合作企业 0.6 0.6 联营企业 0.0 0.0 有限责任公司 7.6 8.0 股份有限公司 0.4 0.5 私营企业 83.3 87.9 其他企业 0.0 0.0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0.6 0.6 外商投资企业 0.9 1.0 二、从业人员 2018 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1361.0 万人 [注三],比 2013 年末增长 22.5%;其中,女性从业人 员 554.9 万人,占比为 40.8%。第二产业 203.6 万人,比 2013 年末下降 6.0%;占比为 15.0%,比 2013 年末降低 4.5 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1157.4 万人,比 2013 年末增长 29.4%;占比为 85.0%, 比 2013 年末提高 4.5 个百分点。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租赁和商务服务 业 187.2 万人,占 13.8%;批发和零售业 161.4 万人,占 11.9%;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40.4 万人,占 10.3%(详见表 4)
表4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万人 #女性 合计 13610 554.9 按产业分 第二产业 203. 第三产业 1157 501.2 二、按行业门类分 农、林、牧、渔业 02 0.0 采矿业 3. 0.6 制造业 33.7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08 3.1 建筑业 批发和零售业 16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1 18.6 住宿和餐饮业 27.9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38. 52.1 金融业 80 43.7 房地产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87 73.8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40.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6.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30 160 教育 67 卫生和社会工作 25.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是指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2119561.6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73.6%。其中,第二产业 86862.5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69.1%;占比为4.1%,比2013 年末降低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2032699.1亿元,比2013年 末增长73.8%;占比为95.9%,比2013年末提高0.1个百分点
-5- 表 4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万人) #女性 合 计 1361.0 554.9 一、按产业分 第二产业 203.6 53.7 第三产业 1157.4 501.2 二、按行业门类分 农、林、牧、渔业 0.2 0.0 采矿业 3.6 0.6 制造业 96.8 33.7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0.8 3.1 建筑业 96.5 17.0 批发和零售业 161.4 72.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1.5 18.6 住宿和餐饮业 56.3 27.9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38.9 52.1 金融业 80.6 43.7 房地产业 73.0 28.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87.2 73.8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40.4 52.7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8.4 6.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30.6 16.0 教育 67.1 42.5 卫生和社会工作 36.4 25.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7.5 17.8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54.1 22.7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是指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三、主要经济指标 2018 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2119561.6 亿元,比 2013 年末增长 73.6%。其中,第二产业 86862.5 亿元,比 2013 年末增长 69.1%;占比为 4.1%,比 2013 年末降低 0.1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 2032699.1 亿元,比 2013 年 末增长 73.8%;占比为 95.9%,比 2013 年末提高 0.1 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