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 1.包括课堂讲授、 讨论、多媒体演 示、参观学习、 实验、实习等。 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 2同时注明所用 挂图、标本、课堂 示教等。 总体安排:90' 教学时间安排: 具体安排: (总体安排及每 配伍的概念及其目的20' 部分内容教学时 组方的基本结构一一君、臣、佐、使的涵义及其运用特点40' 间安排) 组方原则的确立30' 1.何谓“配伍”?方剂的配伍目的是什么? 复习思考题 2.简述君、臣、佐、使药的涵义及其在组方中的运用特点, 并举例说明之。 及课堂作业 下法和消法在适应证方面有何异同? 课堂测验及 提问试题 备注 6
6 教学方法: ⒈包括课堂讲授、 讨论、多媒体演 示、参观学习、 实验、实习等。 ⒉同时注明所用 挂图、标本、课堂 示教等。 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 教学时间安排: (总体安排及每 部分内容教学时 间安排) 总体安排:90’ 具体安排: 配伍的概念及其目的 20’ 组方的基本结构——君、臣、佐、使的涵义及其运用特点 40’ 组方原则的确立 30’ 复习思考题 及课堂作业 1.何谓“配伍”?方剂的配伍目的是什么? 2.简述君、臣、佐、使药的涵义及其在组方中的运用特点, 并举例说明之。 课堂测验及 提问试题 下法和消法在适应证方面有何异同? 备 注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倪诚 授课学科:方剂学 授课时间:2学时 授课班级: 教案完成时间: 主讲教师:倪诚 教学单元题目 第四章方剂的变化 第五章常用剂型、汤剂制备与服药方法 1.掌握汤剂制备的技术要点。 教学要求 2.熟悉方剂变化的主要形式及其意义:熟悉汤剂制备与服药 方法:常用剂型的种类、特点:服药方法。 3.了解剂型对效用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成方变化运用的三种形式。 教学内容: 2.剂型的概念:剂型与效用密切相关。 (包括教授的重 3.汤、散、丸、膏、酒、丹剂等主要剂型的特点。 4.煎药方法及技术要点。 点内容,所要解决 5.关于服药时间、服用方法、药后调护、服药食忌的要求。 的疑难点) 【难点疑点】 1.方剂学习中如何把握成方中的药物配伍用量? 2.汤剂制备技术原理。 3.关于“汤丸互用”传统认识的正确理解。 4.服药反佐法与治疗反治法的区别。 5.关于中医服药“忌口”合理性的认识。 >
7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案 教 师 姓 名: 倪 诚 授课学科: 方剂学 授 课 时 间: 2 学时 授课班级: 教案完成时间: 主讲教师: 倪 诚 教学单元题目 第四章 方剂的变化 第五章 常用剂型、汤剂制备与服药方法 教学要求 ⒈ 掌握汤剂制备的技术要点。 2. 熟悉方剂变化的主要形式及其意义;熟悉汤剂制备与服药 方法;常用剂型的种类、特点;服药方法。 3.了解剂型对效用的影响。 教学内容: (包括教授的重 点内容,所要解决 的疑难点) 【教学重点】 1.成方变化运用的三种形式。 2. 剂型的概念;剂型与效用密切相关。 3. 汤、散、丸、膏、酒、丹剂等主要剂型的特点。 4. 煎药方法及技术要点。 5. 关于服药时间、服用方法、药后调护、服药食忌的要求。 【难点疑点】 1.方剂学习中如何把握成方中的药物配伍用量? 2. 汤剂制备技术原理。 3. 关于“汤丸互用”传统认识的正确理解。 4. 服药反佐法与治疗反治法的区别。 5. 关于中医服药“忌口”合理性的认识
教学方法: 1.包括课堂讲授、 讨论、多媒体演 示、参观学习、 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 实验、实习等。 2同时注明所用 挂图、标本、课堂 示教等。 总体安排:90' 教学时间安排: 具体安排: (总体安排及每 方剂变化的基本形式40' 部分内容教学时 常用剂型的种类、制法和特点30’ 间安排) 汤剂制备与服药方法20' 1.方剂的变化运用有哪些基本形式?举例说明药量变化对方剂 功用、主治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 2.何谓剂型?简述汤剂、丸剂、散剂的主要特点。 及课堂作业 简述君、臣、佐、使药的涵义及其在组方中的运用特点,并举 课堂测验及 例说明之。 提问试题 备注
8 教学方法: ⒈包括课堂讲授、 讨论、多媒体演 示、参观学习、 实验、实习等。 ⒉同时注明所用 挂图、标本、课堂 示教等。 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 教学时间安排: (总体安排及每 部分内容教学时 间安排) 总体安排:90’ 具体安排: 方剂变化的基本形式 40’ 常用剂型的种类、制法和特点 30’ 汤剂制备与服药方法 20’ 复习思考题 及课堂作业 1.方剂的变化运用有哪些基本形式?举例说明药量变化对方剂 功用、主治的影响。 2.何谓剂型? 简述汤剂、丸剂、散剂的主要特点。 课堂测验及 提问试题 简述君、臣、佐、使药的涵义及其在组方中的运用特点,并举 例说明之。 备 注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倪诚 授课学科:方剂学 授课时间:2学时 授课班级: 教案完成时间: 主讲教师:倪诚 教学单元题目 解表剂概说 辛温解表剂概说、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 1.熟悉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以及使用注意。 教学要求 2.熟悉辛温解表剂的适应范围及配伍规律。 3.掌握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 【教学重点】 1.解表剂的适应范围、分类和使用要点。 教学内容: 2.辛温解表剂的配伍规律。 3.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的制方原理及应用要点。 (包括教授的重 【难点疑点】 点内容,所要解决 1.解表剂可用于麻疹、水肿、痢疾、疮疡等病证的机理。 的疑难点) 2.解表剂使用注意点的理解。 3.麻黄配桂枝辛温峻汗之理,麻黄汤中麻黄用节及方中配伍 甘草之理。 4.桂枝汤方证病机“营弱卫强”、“有汗”仍用汗法、“调和营 卫”功效内涵及其临床用于外感表证和内伤杂病的理解。 5.桂枝汤“调和营卫”之药法(配伍剂量、配伍层次和用法)。 6.小青龙汤中为什么重用炙甘草和配伍酸收之品?
9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案 教 师 姓 名: 倪 诚 授课学科: 方剂学 授 课 时 间: 2 学时 授课班级: 教案完成时间: 主讲教师: 倪 诚 教学单元题目 解表剂概说 辛温解表剂概说、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 教学要求 1.熟悉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以及使用注意。 2.熟悉辛温解表剂的适应范围及配伍规律。 3.掌握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 教学内容: (包括教授的重 点内容,所要解决 的疑难点) 【教学重点】 ⒈ 解表剂的适应范围、分类和使用要点。 ⒉ 辛温解表剂的配伍规律。 ⒊ 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的制方原理及应用要点。 【难点疑点】 ⒈ 解表剂可用于麻疹、水肿、痢疾、疮疡等病证的机理。 ⒉ 解表剂使用注意点的理解。 ⒊ 麻黄配桂枝辛温峻汗之理,麻黄汤中麻黄用节及方中配伍 甘草之理。 ⒋ 桂枝汤方证病机“营弱卫强”、“有汗”仍用汗法、“调和营 卫”功效内涵及其临床用于外感表证和内伤杂病的理解。 ⒌ 桂枝汤“调和营卫”之药法(配伍剂量、配伍层次和用法)。 ⒍ 小青龙汤中为什么重用炙甘草和配伍酸收之品?
教学方法: 1.包括课堂讲授、 讨论、多媒体演 示、参观学习、 实验、实习等。 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 2同时注明所用 挂图、标本、课堂 示教等。 总体安排:90' 教学时间安排: 具体安排: (总体安排及每 解表剂概说15' 部分内容教学时 辛温解表剂概说10' 间安排) 麻黄汤15' 桂枝汤30' 小青龙汤20' 1.怎样理解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注意事项。 2.麻黄汤与桂枝汤在组成、功用和主治方面有何区别? 复习思考题 3.如何理解桂枝汤“表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 及课堂作业 气调阴阳”? 4.小青龙汤中何以配用芍药、五味子? 课堂测验及 提问试题 备注 o
10 教学方法: ⒈包括课堂讲授、 讨论、多媒体演 示、参观学习、 实验、实习等。 ⒉同时注明所用 挂图、标本、课堂 示教等。 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 教学时间安排: (总体安排及每 部分内容教学时 间安排) 总体安排:90’ 具体安排: 解表剂概说 15’ 辛温解表剂概说 10’ 麻黄汤 15’ 桂枝汤 30’ 小青龙汤 20’ 复习思考题 及课堂作业 ⒈ 怎样理解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注意事项。 ⒉ 麻黄汤与桂枝汤在组成、功用和主治方面有何区别? ⒊ 如何理解桂枝汤“表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 气调阴阳”? ⒋ 小青龙汤中何以配用芍药、五味子? 课堂测验及 提问试题 备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