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下法
泻下法
概述 ▣定义 以泻下药为主组成 治疗各种里实便秘的处方方法。 ▣便秘: 1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 无规律 2类质干硬, 3伴有排便困难感的病理现象
概述 定义: 以泻下药为主组成 治疗各种里实便秘的处方方法。 便秘: 1 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 无规律, 2 粪质干硬, 3 伴有排便困难感的病理现象
寒下法的配伍规律: ▣以苦寒泻下药物为主组成:大黄、芒硝、芦荟、番 泻叶 ▣配合行气下气之品:枳实、厚朴、木香、槟榔 ▣里热炽盛的配合清热解毒之品:石膏、黄芩、黄连、 栀子、连翘 ▣伤阴者兼用养阴润燥之品:生地、玄参、麦冬 ▣气血两伤者兼用补气养血之品:人参、当归、白芍、 阿胶
寒下法的配伍规律: 以苦寒泻下药物为主组成:大黄、芒硝、芦荟、番 泻叶 配合行气下气之品:枳实、厚朴、木香、槟榔 里热炽盛的配合清热解毒之品:石膏、黄芩、黄连、 栀子、连翘 伤阴者兼用养阴润燥之品:生地、玄参、麦冬 气血两伤者兼用补气养血之品:人参、当归、白芍、 阿胶
大便燥结总括《杂病心法要诀》 热燥即阳结也,能食面脉浮数有力,与三阳热证同见者也。 寒燥即阴结也,不能食而脉沉迟有力,与三阴寒证同见者也。 目 实燥即胃实硬燥也,与腹满痛同见者也。 ▣虚燥即脾虚,先硬后溏之燥也,与少气腹缩同见者也。 ▣气燥即气道阻隔之燥也,与噎膈、反胃同见者也。 ▣血燥即血液干枯之燥也,与久病老虚同见者也。 ▣风燥即久患风病之燥也,从风家治。 ▣直肠结,即燥屎巨硬,结在肛门难出之燥也,从导法治之
大便燥结总括《杂病心法要诀》 热燥即阳结也,能食而脉浮数有力,与三阳热证同见者也。 寒燥即阴结也,不能食而脉沉迟有力,与三阴寒证同见者也。 实燥即胃实硬燥也,与腹满痛同见者也。 虚燥即脾虚,先硬后溏之燥也,与少气腹缩同见者也。 气燥即气道阻隔之燥也,与噎膈、反胃同见者也。 血燥即血液干枯之燥也,与久病老虚同见者也。 风燥即久患风病之燥也,从风家治。 直肠结,即燥屎巨硬,结在肛门难出之燥也,从导法治之
寒下法常用方剂举例: ▣麻仁丸: 麻仁五钱大黄两 杏仁厚朴枳实 芍药 口大黄饮子:治身热烦躁,大便不通。 大黄 杏仁枳壳川升麻 栀子仁黄芩 人参生地黄乌梅甘草豆豉姜
寒下法常用方剂举例: 麻仁丸: 麻仁五钱 大黄一两 杏仁 厚朴 枳实 芍药 大黄饮子:治身热烦躁,大便不通。 大黄 杏仁 枳壳 川升麻 栀子仁 黄芩 人参 生地黄 乌梅 甘草 豆豉 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