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倪诚 授课学科:方剂学 授课时间:2学时 授课班级: 09级七A(下同) 教案完成时间:011年7月(下同)主讲教师:倪诚 教学单元题目 第一章绪言: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方剂学的性质与任务、方剂 学发展简史、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1.掌握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内涵。 2.熟悉方剂的起源与发展和方剂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 3.了解方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和学科研究范围。 【教学重点】 1.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内涵。 教学内容: 2.方剂学起源与发展简史。 (包括教授的重点 3.方剂学学科特点与学习方法及研究方法。 4.方剂学研究范围。 内容,所要解决的 【难点疑点】 疑难点) 1.方剂作为中医辨证论治信息载体的理解。 2.方剂作为沟通中医与中药桥梁。 3.方剂学学科知识结构及所涉主要内容。 4.制方的概念及内涵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案 教 师 姓 名: 倪诚 授课学科: 方剂学 授 课 时 间: 2 学时 授课班级: 09 级七 A(下同) 教案完成时间:2011 年 7 月(下同) 主讲教师: 倪 诚 教学单元题目 第一章绪言: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方剂学的性质与任务、方剂 学发展简史、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⒈ 掌握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内涵。 ⒉ 熟悉方剂的起源与发展和方剂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⒊ 了解方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和学科研究范围。 教学内容: (包括教授的重点 内容,所要解决的 疑难点) 【教学重点】 ⒈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内涵。 ⒉ 方剂学起源与发展简史。 ⒊ 方剂学学科特点与学习方法及研究方法。 4.方剂学研究范围。 【难点疑点】 ⒈ 方剂作为中医辨证论治信息载体的理解。 ⒉ 方剂作为沟通中医与中药桥梁。 3.方剂学学科知识结构及所涉主要内容。 4.制方的概念及内涵
教学方法: 1包括课堂讲授、 讨论、多媒体演示、 参观学习、 实验、实习等。 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 2.同时注明所用挂 图、标本、课堂示 教等。 总体安排:90'(分钟,下同) 教学时间安排: 具体安排: (总体安排及每部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30 分内容教学时间安 方剂学的性质与任务15' 排) 方剂学发展简史30'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15' 1.什么是方剂?什么是方剂学? 复习思考题 2.方剂与中药有何区别和联系? 及课堂作业 课堂测验及 提问试题 备注
2 教学方法: ⒈包括课堂讲授、 讨论、多媒体演示、 参观学习、 实验、实习等。 ⒉同时注明所用挂 图、标本、课堂示 教等。 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 教学时间安排: (总体安排及每部 分内容教学时间安 排) 总体安排:90’(分钟,下同) 具体安排: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30’ 方剂学的性质与任务 15’ 方剂学发展简史 30’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15’ 复习思考题 及课堂作业 1.什么是方剂?什么是方剂学? 2.方剂与中药有何区别和联系? 课堂测验及 提问试题 备 注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倪诚 授课学科:方剂学 授课时间:2学时 授课班级: 教案完成时间: 主讲教师:倪诚 教学单元题目 第二章方剂与辨证论治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 1.掌握方剂与病证、治法、中药的关系,掌握本书关于方剂分 类的依据。 教学要求 2.熟悉方剂在中医辨证论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八法”内容: 历代有关方剂分类的方法。 3.了解方剂分类在学科体系结构形成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方证相关的概念内涵。 教学内容: 2.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包括教授的重 3.“八法”的主要内容介绍。 4.方剂与中药的联系与区别。 点内容,所要解决 5.历代有关方剂分类的主要方法及其评价。 6.目前方剂分类的主要方法和本书分类依据。 的疑难点) 【难点疑点】 1.方证相关的命题对方剂学科特点的规定性。 2.治法的概念及其与治则的联系和区别。 3.治法在方剂学科中作用和地位。 4.“八法”提出的学术地位。 5.分类对于学科形成的意义。 6.据效分类和按法分类的联系与区别 7.治法分类在方剂学科中重要作用。 8.“十剂”源流及其方剂分类学意义
3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案 教 师 姓 名: 倪诚 授课学科: 方剂学 授 课 时 间: 2 学时 授课班级: 教案完成时间: 主讲教师: 倪 诚 教学单元题目 第二章 方剂与辨证论治 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教学要求 ⒈ 掌握方剂与病证、治法、中药的关系; 掌握本书关于方剂分 类的依据。 ⒉ 熟悉方剂在中医辨证论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八法”内容; 历代有关方剂分类的方法。 ⒊ 了解方剂分类在学科体系结构形成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包括教授的重 点内容,所要解决 的疑难点) 【教学重点】 ⒈ 方证相关的概念内涵。 ⒉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⒊“八法”的主要内容介绍。 4.方剂与中药的联系与区别。 5. 历代有关方剂分类的主要方法及其评价。 6. 目前方剂分类的主要方法和本书分类依据。 【难点疑点】 ⒈ 方证相关的命题对方剂学科特点的规定性。 ⒉ 治法的概念及其与治则的联系和区别。 3.治法在方剂学科中作用和地位。 4.“八法”提出的学术地位。 5. 分类对于学科形成的意义。 6. 据效分类和按法分类的联系与区别 7.治法分类在方剂学科中重要作用。 8.“十剂”源流及其方剂分类学意义
教学方法: 1.包括课堂讲授、 讨论、多媒体演 示、参观学习、 实验、实习等。 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 2同时注明所用 挂图、标本、课堂 示教等。 总体安排:90' 教学时间安排: 具体安排: (总体安排及每 治法与辨证论治45' 部分内容教学时 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涵义、适用范围、常用 间安排) 分类、使用注意等)25' 历代有关方剂分类的方法及其主要代表著作20' 1.何谓治法?方剂和治法的关系怎样? 复习思考题 2.为什么说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 3.下法和消法在适应证方面有何异同? 及课堂作业 课堂测验及 方剂与中药有何区别和联系? 提问试题 备注
4 教学方法: ⒈包括课堂讲授、 讨论、多媒体演 示、参观学习、 实验、实习等。 ⒉同时注明所用 挂图、标本、课堂 示教等。 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 教学时间安排: (总体安排及每 部分内容教学时 间安排) 总体安排:90’ 具体安排: 治法与辨证论治 45’ 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涵义、适用范围、常用 分类、使用注意等)25’ 历代有关方剂分类的方法及其主要代表著作 20’ 复习思考题 及课堂作业 1.何谓治法?方剂和治法的关系怎样? 2.为什么说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 3.下法和消法在适应证方面有何异同? 课堂测验及 提问试题 方剂与中药有何区别和联系? 备 注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案 教师姓名:倪诚 授课学科:方剂学 授课时间: 2学时 授课班级: 教案完成时间: 主讲教师:倪诚 教学单元题目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 1.掌握方剂的组成原则和方剂模式结构中君臣佐使的涵义。 教学要求 2.熟悉配伍的概念和常见的药物配伍形式。 3.了解病-证-症结合的组方思路。 【教学重点】 1.配伍的概念和配伍的意义 教学内容: 2.同类相须、异类相使、相反相成、制毒纠偏、引经报使五 (包括教授的重 种基本配伍形式及其意义。 3.方剂的组成原则和方剂结构中君臣佐使的涵义。 点内容,所要解决 4.病-证-症结合的遣药组方思路。 的疑难点) 【难点疑点】 1.药物配伍与方剂配伍之异同。 2.同类相须与异类相使、相反相成与制毒纠偏的区别。 3.关于“力大者为君”和“君药分量最多”的正确理解。 4.关于方剂组成原则表述的理解。 5.“反佐”的概念、反佐药与佐制药的区别
5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案 教 师 姓 名: 倪诚 授课学科: 方剂学 授 课 时 间: 2 学时 授课班级: 教案完成时间: 主讲教师: 倪 诚 教学单元题目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 教学要求 ⒈ 掌握方剂的组成原则和方剂模式结构中君臣佐使的涵义。 ⒉ 熟悉配伍的概念和常见的药物配伍形式。 ⒊ 了解病-证-症结合的组方思路。 教学内容: (包括教授的重 点内容,所要解决 的疑难点) 【教学重点】 ⒈ 配伍的概念和配伍的意义 2.同类相须、异类相使、相反相成、制毒纠偏、引经报使五 种基本配伍形式及其意义。 3.方剂的组成原则和方剂结构中君臣佐使的涵义。 4.病-证-症结合的遣药组方思路。 【难点疑点】 ⒈ 药物配伍与方剂配伍之异同。 ⒉ 同类相须与异类相使、相反相成与制毒纠偏的区别。 3.关于“力大者为君”和“君药分量最多”的正确理解。 4.关于方剂组成原则表述的理解。 5.“反佐”的概念、反佐药与佐制药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