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第四节关于曲式结构图示曲式结构图示是概括某一作品曲式结构的框架式简图,它不仅能使曲式结构的全貌和总体构思一目了然,而且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概括说明作品发展的进程与主要线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曲式结构图示的标记方法并没有严格统一的规定,本教材采用了目前在大多数院校中相对较为普及的标记方法。具体要求如下:一、复合曲式(主要指复三部曲式)的曲式部分用加框的大写字母依次表示,如A、B等:二、单式曲式(如单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等)的曲式部分、复合曲式的次级曲式部分用大写字母依次表示,如A、B等:此外作为特殊情况,复乐段及乐段群中的各个乐段也可以用大写字母表示;三、各曲式部分的陈述结构必要时以小写字母表示其主要材料上的关系,如a、b等,相应的小节数以阿拉伯数字标记;在无法明确标示或以字母标示容易产生混淆时可省略,而以专门的文字说明来代替;四、各种曲式部分或材料的重复与再现都用相同的标记表示,重复或再现时有变化的在右上角用“^”或阿拉伯数字表示,如A'或A、a'或a'等;五、调性及其变化在相应结构位置的下方加以标注,在整体曲式结构不太复杂的情况下,终止式等内容也可以在图示中用适当的方式标明;六、曲式的各种附属功能部分用文字标明,如“引子”、“尾声”、“连接”等;其他不适合以字母标记的内容也可以用简单的文字标示。下面略举一例:复三部曲式11AB[A前奏BA'A17略略6a"aa'ca5444444国:vC:IE: V-I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曲式结构图示毕竞只能表示音乐作品的宏观概貌,许多细节内容都不宜甚至无法在图示上表示,因此还需要另外用详细的文字分析报告来实现对作品的深入探讨。3
音乐考研复习精要·曲式与作品分析卷第二章音乐的鑫本表现手段第一节概述音乐是由一系列乐音按照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形成的,所以它是声音的艺术;同时音乐又是在时间流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它也是时间的艺术。因此,音乐的形成至少需要“声音”和“时间”两个方面的条件。“声音”条件是指乐音在发出声响时所自然体现出的各种属性,如音色、音区、力度、表情法等。“时间”条件则是乐音在时间流动过程中体现出的各种属性,如节奏、节拍、速度等。不过,即使是同时具备了“声音”和“时间”两种属性的乐音,如果只是将它们随意地组合起来,也还不能成为真正的音乐。真正的音乐作品应该具有高度的组织性与逻辑性,因此在创作音乐作品时需要将所用的一系列乐音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形成某种音响体系,并以之作为创作的基础。这也就使乐音有了某种调的属性,各种不同的调式调性便是这方面最基本的体现。在一定的调式基础上,乐音的横向运动形成千变方化的线条(旋律),纵向结合则产生丰富多彩的和声,而相对静态的和声又具体化为各种生动的织体形态,从而为音乐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因此,音色、音区、力度、速度、节奏、节拍、调式、调性以及旋律、和声与织体等上述的各个方面就成为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虽然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理论上对上述这些要素分别进行观察和研究,但在实际作品中它们却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的,尤其是旋律、和声与织体,它们本身便是多种音乐基本表现手段的综合体。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各种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在不同作品中的表现力和重要性是有差异的,如有的作品中节奏节拍特点鲜明,有的作品中则调式调性作用明显。况且在考试的有限时间内对所有这些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一一加以关注显然不太现实,因此要求我们在分析的过程中抓住重点,分清主次,既不能忽略那些有着重要表现意义的方面,也不能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第二节节奏和节拍一、节奏、节奏型及其表现意义节奏是表示乐音时值的长短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各种组合形态的术语。节奏的4
第章音乐的基本表现美段体现需要以一定的节奏体系为前提,即将乐音时值的长短关系以固定的比值确定下来,如一个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一个二分音符等于两个四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等于两个八分音符在这样固定的节奏体系中,各种相同或不同时值的音符组合成千变万化的节奏类型,我们称之为节奏型。虽然节奏型灵活多变,形态万千,但我们仍然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最为常见的形式,并进一步研究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节奏特性以及表现意义。1.均等型均等型是最简单的一种节奏组合形态,由相同时值的节奏单元组合而成。如:0H+-?这种节奏型在应用时大致分成两种情况:慢速时感觉平静安详,经常出现在摇篮曲、船歌、夜曲以及圣咏和歌剧的宣叙调中;而快速时则感觉流畅奔放,在各种快速的前奏曲、谐谱曲、练习曲以及一些高潮段落中较为多见。另外,该节奏型还经常作为某一完整的作品或其中一个相对完整的段落的背景音型使用,如音乐史上著名的“阿尔贝蒂低音”便是较为典型的例子。此时既要体会该背景音型在整体音乐表现上的功能与作用,还要关注不同音型变换对结构产生的影响,一般说来,持续一定时间的音型发生变化往往意味着结构层次的转换。均等型节奏由于缺少变化和对比因素,故而极易产生单调感。因此除了作为固定的背景:型时可以长时间持续外,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只是一种局部的现象,尤其是在慢速的条件下更是如此。2.顺分型所谓“顺分”,是指在包含轻重拍子的节奏组合中,前面的重拍或次重拍上为长音,随后的轻拍或较轻拍上为短音或细分音,其特征可简单地概括为“前长后短”。如:例1:洗星海:《黄河大合唱》第三曲《黄水谣》I5
音乐考研复习精要·曲式与作品分析券该例中包含了多种顺分型节奏:第1、3、8小节是同种类型,强拍上为四分音符,弱拍上则细分为两个八分音符;第4、9小节是另一种类型,强拍上是附点四分音符,弱拍(位)上只剩一个八分音符:第2、5小节的强拍上本身都已经是顺分节奏型了,不过它们跟后面弱拍上的均等节奏型联合起来,使强拍的长音之后出现节奏的多样化与活跃化。如果将9、10小节当作一个整体,那么它也可以列入这一类型。顺分型节奏克服了均等型节奏的机械与单调,带来了节奏的多样化。它既可以在舒缓、稳健的抒情性旋律中使用,也可以出现在富有动感和跳跌性的音乐中,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3.逆分型“逆分”是与“顺分"相对应的概念,其特征是在包含轻重拍子的节奏组合中,前面重拍上的音符时值短于后面轻拍上的时值,即“前短后长”。如:e例2:郑律成:《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Pf中我们向前向前向前!的队伍像太中+脚踏着祖国的大阳,地。例2中的逆分节奏主要表现为切分音的使用。从上面举例的情况可以看出,切,分是逆分节奏型中的一种重要类型。该例中的第2、3、4、7小节都运用了这种节奏,其中第2小节是最简单的切分节奏,而其余三小节都用的是将切分音后的弱拍用短时值音符进行填充的“紧凌切分节奏”。一方面这种紧凑切分节奏对加强作品的进行性与力度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歌词的韵律也提供了使用这种节奏型的条件,尤其是其中“的”和“着”等虚词十分适合用这种弱位置上的短时值音符表达。整首作品或作品中的绝大部分都使用逆分节奏型构成旋律的情况并不多见,但这却是一些舞曲的体裁特征,如玛祖卡舞曲的主要节奏多」。。萨拉班德舞曲的主要节奏号小」。Ⅱ等。除此之外,道分节奏型更多的是与均等或顺分节奏型结合起来使用,通过节奏重心的转移产生对比,从而赋予节奏更强的活力,有效地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4.弱起型均等、顺分与逆分三种节奏型都是按正常的节拍组合从强拍开始进行到弱拍,6
第二章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而弱起型节奏则是从弱拍或弱位上开始进行到强拍的:弱起节奏型是从弱拍或弱位上较不重要、不稳定、具有准备意义的状态向较为明确、具有节奏支点意义的强拍的进行,是一种积极的进行方式。弱起的前缀之后可接以均等、顺分、逆分等各种节奏型,形式十分多样,适合表现的内容也格外丰富,是所有节奏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大多数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对弱起节奏型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因此对其结构形态与表现意义都不必作过于细致的探讨,但有一点却仍然值得强调,那就是弱起节奏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主导动机的功能,一首作品一旦选择了以某种弱起节奏开始,那么在之后相对完整的一个段落甚至整首作品中都会一致贯穿,从而成为一种重要的结构因素。臂如一个乐段的第一句以弱起节奏开始,那么该乐段的第二乐句也常常开始于弱起节奏,而且如果乐句内部还可以划分乐节的话,这些乐节也大多会以相似的弱起节奏型开始。5.延留型延留节奏型主要是指由强拍或次强拍上的延留音及其在弱拍上的进行而构成的节奏型,它与和声中的延留音有着密切的联系,只不过延留音是由音高关系形成的,而延留节奏型则仅仅是一种节奏组合关系。因此概括来说,所有符合和声延留音条件的节奏型都属于延留型节奏,此外还有一种形似延留音但在和声上并没有构成延留音效果的节奏型也属于此列:②延留型节奏(非延留音)①D延留型节奏(延留音)LVVV.EI如例中所示,①中I级和弦的“C"音用延音线延续到下一个和弦IV。中,而在IV。和弦中"C"音是和弦外音,因此该例既是延留节奏型,同时也是典型的延留音。②中I级和弦的"C"音也用延音线延续到下一个和弦V中,但这个“C”音正好也是V级和弦中所包含的和弦音,所以它虽然也属于延留节奏型,但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延留音。大多数延留型节奏中用延音线延续的音都具有切分音的效果,因此使强拍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