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一谢才系数 R→水力半径,m -截水沟沟底比降。 ①Q值的计算:坡面小汇水面积的设计洪峰流量的计算,常采用区域任经验公式。 =KI"F"K(适用于F≥10km2的小流域) (2-14) Q=CPF(适用于km2<F<10km-的小流域) Qp=CPF(适用于F-<Ikm2的小流域) (2-16) 这些区域性经验公式,主要因子是地面坡度和设计暴雨情况下的下垫面一因素,用主要因子建立 查算表,使用十分方便 将地面平均坡度划分为5°、10°、15°、20°、25°、30°以上6级,使每个级差的设计洪峰 流量均有一定差异。坡以及裸露土石山坡等不同下垫面下垫面因素,可用暴雨径流系数表示,暴雨径 流系数可参考下列情况取用:梯田、林草地面积占η0%以上取0.70;梯田或林草地、坡耕地面积各 占50%左右取0.80:坡耕地、荒坡面积占70%以上取0.90:基岩裸露面积占50%左右的瘠薄坡耕地 取0.95。 确定了地面平均坡度和暴雨径流系数后,可根据排水块汇水面积,査岀设计洪峰流量。 ②R值的计算 R=A2/x 式中:x—截水沟断面湿周,系指过水断面水流与沟槽接触的边界总长度 矩形断面: X=b+2h (2-18) 梯形断面: X=b+2hl+m (2-19) 式中:b—沟槽底宽,m h—过水深,m; m—沟槽内边坡系数。 ③C值的计算:一般采用满宁公式 C=-R 式中 沟槽糙率。与土壤、地质条件及施工质量等有关,一般土质截水沟取0.025左右 ④i值的选择:截水沟沟底i值与断面设计是互为依据、相互联系的,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确定 而应交替进行,反复比较,最后确定合理的方案。 表2-3截水沟不淤流速m/s 土壤质地 不淤流速 重黏壤土 0.75~1.25 黏壤土 轻黏壤土 0.60~0.90 粗沙土(d=1~2mm) 0.50~0.65 中沙土(d=0.5mm) 0.40~0.60 细沙土(d=0.05~0.1mm) =0√R (2-21) 式中:——最小不淤流速,m/s; R→水力半径,m
21 C——谢才系数; R——水力半径,m; i——截水沟沟底比降。 ①Q 值的计算:坡面小汇水面积的设计洪峰流量的计算,常采用区域任经验公式。 QP= KIF KI”P(适用于 F≥10km2 的小流域) (2-14) QP=CPF (适用于 lkm2<F<10km~的小流域) (2-15) QP=CPF (适用于 F-<Ikm2 的小流域) (2-16) 这些区域性经验公式,主要因子是地面坡度和设计暴雨情况下的下垫面一因素,用主要因子建立 查算表,使用十分方便。 将地面平均坡度划分为 5°、10°、15°、20°、25°、30°以上 6 级,使每个级差的设计洪峰 流量均有一定差异。坡以及裸露土石山坡等不同下垫面下垫面因素,可用暴雨径流系数表示,暴雨径 流系数可参考下列情况取用:梯田、林草地面积占 70%以上取 0.70;梯田或林草地、坡耕地面积各 占 50%左右取 0.80;坡耕地、荒坡面积占 70%以上取 0.90;基岩裸露面积占 50%左右的瘠薄坡耕地 取 0.95。 确定了地面平均坡度和暴雨径流系数后,可根据排水块汇水面积,查出设计洪峰流量。 ②R 值的计算: R=A2 /x (2-17) 式中:x——截水沟断面湿周,系指过水断面水流与沟槽接触的边界总长度。 矩形断面: X=b+2h (2-18) 梯形断面: X=b+2h m 2 1+ (2-19) 式中:b——沟槽底宽,m; h——过水深,m; m——沟槽内边坡系数。 ③C 值的计算:一般采用满宁公式。 1 1/ 6 R n C = (2-20) 式中:n——沟槽糙率。与土壤、地质条件及施工质量等有关,一般土质截水沟取 0.025 左右。 ④ i 值的选择:截水沟沟底 i 值与断面设计是互为依据、相互联系的,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确定, 而应交替进行,反复比较,最后确定合理的方案。 表 2-3 截水沟不淤流速 m/s 土壤质地 不淤流速 重黏壤土 中黏壤土 轻黏壤土 粗沙土(d=1~2mm) 中沙土(d=0.5mm) 细沙土(d=0.05~0.1mm) 淤土 0.75~1.25 0.65~1.00 0.60~0.90 0.50~0.65 0.40~0.60 0.25 0.20 Vk= R (2-21) 式中:Vk——最小不淤流速,m/s; R——水力半径,m;
Q系数,可在表24中选用。 表2-4不同泥沙值 泥沙类别 泥沙类别 粗沙 0.65~07S 0.45~0.55 0.55~0.65 0.35~045 ⑤m值的确定;截水沟内边坡系数m值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沟深和土质。土壤松散、沟槽较深 应采用较大的优值;反之,土质坚硬,淘槽较栈,m值可小。由于坡面暴雨径流的冲刷和截水沟洪水 易涨易落及其渗透压等原因,土质截水沟边坡容易坝塌,因此,截水沟的m值一般应比灌溉渠的m 值大。山丘区截水沟内边坡系数可参考表2-5确定。 (2)截水沟断面设计步骤 ①过水深h计算 A.一般断面形式设计公式; h=axv@ (222) 式中:h—过水深,m; a常数,a=0.58~0.94,一般采用0.76 Ω—设计洪峰流量,m3/s B水力最优断面设计公式: h=1.189× (2-23) (2√1+m 式中:h—过水深,m 沟槽糙率 Q—设计洪峰流量,m3/s m一截水沟沟内边坡系数 截水沟沟底比降。 ②宽深比计算确定底宽b: B=NO n(Q(15m3/s) (2-24) B=NQ025-m(1.5m3s(Q(50m3/s) (2-25) 式中:B——宽深比系数,β=b(或b=Bh) m截水沟内边坡系数 N常数,N=2.35~3.25,一般采用28:N=1.8~34,一般采用26。 ③用求得的h、b和已知的n、m、i计算以A2、x、R、C等水力要素: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截 水沟输水能力,并校核流量和流速。截水沟输水能力应等于大于设计频率洪峰流量,流速应满足不冲 不淤流速(即:¢Q曖,V←≤I≤Ⅳ),否则应适当调整h、b值及其沟底比降i值,重新计算再 校核,直到满足输水能力和流速条件为止
22 系数,可在表 2-4 中选用。 . 表 2-4 不同泥沙 值 泥沙类别 值 泥沙类别 值 粗 沙 中 沙 0.65~0.7S 0.55~0.65 细 沙 极细沙 0.45~0.55 0.35~0.45 ⑤m 值的确定;截水沟内边坡系数 m 值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沟深和土质。土壤松散、沟槽较深, 应采用较大的优值;反之,土质坚硬,淘槽较栈,m 值可小。由于坡面暴雨径流的冲刷和截水沟洪水 易涨易落及其渗透压等原因,土质截水沟边坡容易坝塌,因此,截水沟的 m 值一般应比灌溉渠的 m 值大。山丘区截水沟内边坡系数可参考表 2-5 确定。 (2)截水沟断面设计步骤 ①过水深 h 计算: A. 一般断面形式设计公式; h = a3 Q (2-22) 式中:h——过水深,m; a——常数,a=0.58~0.94,一般采用 0.76; Q——设计洪峰流量,m3/s。 B.水力最优断面设计公式: 3/8 2 (2 1 1.189 + − = m m i nQ h (2-23) 式中:h——过水深,m; n——沟槽糙率; Q——设计洪峰流量,m3/s; m——截水沟沟内边坡系数; i——截水沟沟底比降。 ② 宽深比计算确定底宽 b: ( 1.5 / ) 0.10 3 = NQ − m Q m s (2-24) (1.5 50 / ) 0.2 5 3 3 = NQ − m m sQ m s (2-25) 式中: ——宽深比系数, =b/h(或 b= ·h) m——截水沟内边坡系数; N——常数,N=2.35~3.25,一般采用 2.8;N=1.8~3.4,一般采用 2.6。 ③用求得的 h、b 和已知的 n、m、i 计算以 A2、x、R、C 等水力要素: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截 水沟输水能力,并校核流量和流速。截水沟输水能力应等于大于设计频率洪峰流量,流速应满足不冲 不淤流速(即:Q≥Q 设 ,V 不淤≤V≤V 不冲),否则应适当调整 h、b 值及其沟底比降 i 值,重新计算再 校核,直到满足输水能力和流速条件为止
第五节鱼鳞坑、水平沟和水平阶 鱼鳞坑 鱼鳞坑是陡坡地(45°)植树造林的整地冮程,多挖在石山区较陡的梁峁坡面上,或支离破碎的 沟坡上。由于这些地区不便于修筑水平沟,因而采取挖坑的办法分散拦截坡面径流。 鱼鳞坑的布置是从山顶到山脚每隔一定距离成排地挖月牙形坑,每排坑均沿等髙线挖,上下两个 坑应交叉丽又互相搭接,成品字型排列(图2-13和图2-14)。等高线上鱼鳞坑间距(株距)字母l为 15~3.5m(约坑径的2倍),上下两排坑距b为1.5m,月牙坑半径r为0.4~0.5m,坑深为03~0.5m 挖坑取出的土,培在外沿筑成半圆埂,以增加蓄水量。埂中间高两边低,使水从两边流入下一个鱼鳞 坑。表土填入挖成的坑内,坑内种树。 坡面修建鱼鳞坑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当降雨强度小,历时短时,鱼鳞坑不可能漫溢,因此,鱼鳞 坑起到了完全切断和拦截坡面径流的作用:另一种是当降雨强度大,历时长时,鱼鳞坑要发生漫溢, 因鱼鳞坑的埂中间高两边低这样就保证了径流在坡面上往下运动时不是直线和沿着一个方冋运动,从 而避免了径流集中,坡面径流受到了行行列列鱼鳞坑的节节调节就使径流冲刷能力减弱 鱼鳞坑虽是用于植树造林,但它是水土保持治坡工程,因而必须按工程设计标准进行设计。鱼鳞 坑设计标准从暴雨频率和造林成活保证率两方面来考虑,选用多大合适,各地应因地、因时、因树种 而定。鱼鳞坑布置形式和多少决定于不同树种对造林密度的要求。不同规格,单坑所榨制面积大小: 不同树种合理的株、行距及土疑抗冲的最大流速。每树一坑,一般每公顷挖2250~3000个。 A 图2-14鱼鳞坑 二、水平沟 在坡面不平、覆盖层较厚、坡度较大的丘陵坡地,采用水平沟,即沿等高线修筑。用来拦截坡地 上游降雨径流,使其变为土壤水(图2-15)。水平沟的设计和修筑需依据坡面坡度、土层厚度、土质 和设计雨量而定。其原则是;水平沟的沟距和断面划、,应以保证设计频率暴雨径流不致引起坡面水 土流失。陡坡、土层薄、雨量大,沟距应小些:反之可大些。坡陡,沟深而窄:坡缓,沟浅而宽 般沟距为3~5m,沟口宽0.7~1m,沟深0.5~1.0m。水平沟容积比鱼鳞坑大,故蓄水量也大。为防 止山洪过大冲坏地埂,每隔5~10m,设置泻洪口,使超量的径流导入山洪沟中。为使雨水在沟中均 匀,减少流动,每隔5~10m,留一道土挡,其高度为沟深的1/2~1/3
23 第五节 鱼鳞坑、水平沟和水平阶 一、鱼鳞坑 鱼鳞坑是陡坡地(45°)植树造林的整地工程,多挖在石山区较陡的梁峁坡面上,或支离破碎的 沟坡上。由于这些地区不便于修筑水平沟,因而采取挖坑的办法分散拦截坡面径流。 鱼鳞坑的布置是从山顶到山脚每隔一定距离成排地挖月牙形坑,每排坑均沿等高线挖,上下两个 坑应交叉丽又互相搭接,成品字型排列(图 2-13 和图 2-14)。等高线上鱼鳞坑间距(株距)字母 l 为 1.5~3.5m(约坑径的 2 倍),上下两排坑距 b 为 1.5m,月牙坑半径 r 为 0.4~0.5m,坑深为 0.3~0.5m 挖坑取出的土,培在外沿筑成半圆埂,以增加蓄水量。埂中间高两边低,使水从两边流入下一个鱼鳞 坑。表土填入挖成的坑内,坑内种树。 坡面修建鱼鳞坑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当降雨强度小,历时短时,鱼鳞坑不可能漫溢,因此,鱼鳞 坑起到了完全切断和拦截坡面径流的作用;另一种是当降雨强度大,历时长时,鱼鳞坑要发生漫溢, 因鱼鳞坑的埂中间高两边低这样就保证了径流在坡面上往下运动时不是直线和沿着一个方向运动,从 而避免了径流集中,坡面径流受到了行行列列鱼鳞坑的节节调节就使径流冲刷能力减弱。 鱼鳞坑虽是用于植树造林,但它是水土保持治坡工程,因而必须按工程设计标准进行设计。鱼鳞 坑设计标准从暴雨频率和造林成活保证率两方面来考虑,选用多大合适,各地应因地、因时、因树种 而定。鱼鳞坑布置形式和多少决定于不同树种对造林密度的要求。;不同规格,单坑所榨制面积大小: 不同树种合理的株、行距及土疑抗冲的最大流速。每树一坑,一般每公顷挖 2 250~3 000 个。 图 2-14 鱼鳞坑 二、水平沟 在坡面不平、覆盖层较厚、坡度较大的丘陵坡地,采用水平沟,即沿等高线修筑。用来拦截坡地 上游降雨径流,使其变为土壤水(图 2-15)。水平沟的设计和修筑需依据坡面坡度、土层厚度、土质 和设计雨量而定。其原则是;水平沟的沟距和断面划、,应以保证设计频率暴雨径流不致引起坡面水 土流失。陡坡、土层薄、雨量大,沟距应小些;反之可大些。坡陡,沟深而窄;坡缓,沟浅而宽。一 般沟距为 3~5m,沟口宽 0.7~1m,沟深 0.5~1.0m。水平沟容积比鱼鳞坑大,故蓄水量也大。为防 止山洪过大冲坏地埂,每隔 5~10m,设置泻洪口,使超量的径流导入山洪沟中。为使雨水在沟中均 匀,减少流动,每隔 5~10m,留一道土挡,其高度为沟深的 1/2~1/3
图2-15水平沟示意力(m) 水平阶是沿等高线自上而下里切外垫,修成台面口台面外高里低,一以尽量蓄水,减少流失, 但其效果不如水平沟(见图2-16)。在山石多、坡度大(10°~25°)坡面上采用。水平阶的设计计 算类同梯田,如采用断续水平阶,实际相当于窄式隔坡梯田。阶面面积与坡面面积之比为1:1~4。 可应用梯田的计算方法 台面宽 坡面高 图2-16反坡水平阶 第六节保水技术 保水技术概述 保水技术同集水技术一样,也是在干旱地区充分利用降水资源为农业生产和人畜生活用水服务的 一种技术措施。保水技术就是在降雨量较少的地区或干旱季节,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使仅有的天然 降水尽可能地免于或减少蒸发、蒸腾或渗漏而引起的损失。这实际上也是“雨量增值”或“降雨量增 效”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保水技术包括抑制水分蒸发。抑制水分蒸腾和减少水分渗漏三个方面。抑制 水分蒸发包括抑制地面(土壤)蒸发和水面蒸发两个内容:抑制水分蒸腾包括农作物叶面蒸腾和杂草 蒸腾两个内容:减少渗漏包括土壤渗漏、水池渗漏和渠道及水库渗漏四个内容。 在最干旱的季节空气湿度低,蒸发是最大的时候,抑制水分的蒸发、蒸腾最为重要,在旱地农业 生产中,它比集水技术更有经济意义。在蓄水保水性能较差的土壤地质条件下,抑制渗漏最为重要 保水技术对干旱地区的旱地农业和灌溉农业都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抑制蒸发和渗漏方面,旱地农 业生产更为重要。抑制蒸发就是通过生物的、化学的或工程的手段,尽可能减少土壤表面和水面的水 分蒸发损失。实际上是增加旱地农田供水量,增加土壤和库、池的蓄水保水能力。同时,抑制蒸发还 抑制了因蒸发而引起的盐分浓度的增加,这对防止土壤碱化有一定的作用。与用其他方法收集和储存 水分比较,抑制蒸发在很多情况下,其所花成本较低,因为它不需要增加新的建筑物。据报道,在 年蒸发达200cm的地带里,用较好的材料进行蒸发控制,所提供的水分成本低于0.025美元/m3。 抑制渗漏就是采用使土壤不滲水或少渗水的方法以控制水库和其他集水结构的水分漏失。在某些 地区抑制渗漏还能带来解决周围土壤滞水渍水和盐碱化等问题。另外,也是使在沙土上生产出更多粮 食的一种方法,即可利用地下挡水层仰制土壤水分渗漏 抑制蒸腾就是采用一些生物或工程技术措煎尽可能地减少水分通过植物体以水汽状态散失于大 24
24 水平阶是沿等高线自上而下里切外垫,修成 台面口台面外高里低,一以尽量蓄水,减少流失, 但其效果不如水平沟(见图 2-16)。在山石多、坡度大(10°~25°)坡面上采用。水平阶的设计计 算类同梯田,如采用断续水平阶,实际相当于窄式隔坡梯田。阶面面积与坡面面积之比为 l:l~4。 可应用梯田的计算方法。 第六节 保水技术 一、保水技术概述 保水技术同集水技术一样,也是在干旱地区充分利用降水资源为农业生产和人畜生活用水服务的 一种技术措施。保水技术就是在降雨量较少的地区或干旱季节,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使仅有的天然 降水尽可能地免于或减少蒸发、蒸腾或渗漏而引起的损失。这实际上也是“雨量增值”或“降雨量增 效”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保水技术包括抑制水分蒸发。抑制水分蒸腾和减少水分渗漏三个方面。抑制 水分蒸发包括抑制地面(土壤)蒸发和水面蒸发两个内容;抑制水分蒸腾包括农作物叶面蒸腾和杂草 蒸腾两个内容;减少渗漏包括土壤渗漏、水池渗漏和渠道及水库渗漏四个内容。 在最干旱的季节空气湿度低,蒸发是最大的时候,抑制水分的蒸发、蒸腾最为重要,在旱地农业 生产中,它比集水技术更有经济意义。在蓄水保水性能较差的土壤地质条件下,抑制渗漏最为重要。 保水技术对干旱地区的旱地农业和灌溉农业都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抑制蒸发和渗漏方面,旱地农 业生产更为重要。抑制蒸发就是通过生物的、化学的或工程的手段,尽可能减少土壤表面和水面的水 分蒸发损失。实际上是增加旱地农田供水量,增加土壤和库、池的蓄水保水能力。同时,抑制蒸发还 抑制了因蒸发而引起的盐分浓度的增加,这对防止土壤碱化有一定的作用。与用其他方法收集和储存 水分比较,抑制蒸发在很多情况下,其所花成本较低,因为它不需要增加新的建筑物。据报道,在 1 年蒸发达 200cm 的地带里,用较好的材料进行蒸发控制,所提供的水分成本低于 0.025 美元/m3。 抑制渗漏就是采用使土壤不渗水或少渗水的方法以控制水库和其他集水结构的水分漏失。在某些 地区抑制渗漏还能带来解决周围土壤滞水渍水和盐碱化等问题。另外,也是使在沙土上生产出更多粮 食的一种方法,即可利用地下挡水层仰制土壤水分渗漏。 抑制蒸腾就是采用一些生物或工程技术措煎尽可能地减少水分通过植物体以水汽状态散失于大 气
保水技术的应用,有些方面在干旱地区很早就已实行。但是大多数技术,还是处于试验阶段, 尚未广泛检验,广泛采用。如在抑制十面蒸发方面虽然利用岩块,砾石和作物残余作为覆盖层是古 老的保水办法,但直到今天,人们还未能完全领会它的广阔前景。对于那些非多孔质的保水覆盖层, 如沥青、纸制的、石油的、塑料的和乳胶的覆盖层,只是最近二三年内才出现的。利用地下挡水层抑 制土壤水分渗漏也只是在最近才被人们认识到。保水技术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 是由它的气候和土壤特点所决定的。从气候特点来说,这里降水少而且集中在夏季,时空分布很不平 衡,加强保水可以使少量降水得到充分利用;另外,这里全年晴天日数多,太阳辐射十分充足,因此 水分蒸发量较大。从土土壤特点来说土壤比较疏松,含砂量较大,水分的渗漏现象比较严重 、抑制水面蒸发的技术 般来说,抑制水面蒸发的方法是用一层阻止水分汽化的阻挡层来霜盖水面。对于小水池在水池 上加上池盖或顶棚就行了。但对较大的蓄水结构来说,就需要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现在国内外经过 试验的抑制水面蒸发的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液态化学制剂 脂族醇,例如十六醇,是细长的分子,在水面上能并排的排列,形成一个分子厚的一层盖在水面 上的薄膜可以阻止水分汽化,抑制水面蒸发。这种液态化学制剂只需极少量的材料,1hm2水面用 量少于60g。它不限制氧气传入水中,其组成成分对鱼和人无毒,但易受风浪影响。 (二)石蜡蒸发抑制剂 漂浮的石蜡板放在水面上,在太阳光下石蜡融化,伸展成一个柔软的谇续薄膜,可以抑制水面蒸 发。在美国亚里桑那州,一个贮水池的石蜡覆盖层用了4年,起蒸发抑制效率超过85% (三)固态板 用轻质水泥、聚苯乙烯、橡胶和塑料等制成的固态板,覆盖水面可以减少产生蒸发的面积,为 了克服抑制蒸发所引起的水体增温问题,选用绝热,浅色、能避免太阳能进入水体的反射材料来解决 这个问题 四)沙、石填充法 用沙和粗石填充贮水池和水库,把水贮存在沙、石之间的空隙中,水位保持在地表下30cm以上 可以避免水面蒸发。在美国亚里桑那州沙弗得附近建造的贮水池,就是塑料薄膜衬底和池壁,然后用 粗石填满贮水池。这些粗石使小贮水池的体积减少约55%,但减少蒸发约90% 修造填沙坝:也是抑制水面蒸发的一种形式。这种沙坝可长时期的贮存水分,比露天贮水池贮存 的时间长得多。在干早年份也能提供水分,因为当水位降到沙面以下1m时,蒸发实际上就停止了 三、抑制农用水池和渠道渗漏的技术 农用水池和渠道的防渗技术一般都要首先采取措施压实土壤,以封闭土壤空隙。最简单的办法是 用人工或蓄力压实(如脚踩、打夯、牛羊踏实等),大的水池或水库可用轮式拖拉机压宴。必要时还 可用胶泥、黏土或1:5的石灰土铺在池底或搪在池壁,以形成防渗层。或在池内放如浅水,反复进 行水耕水耙,把水搅浑,使细泥沉降并填塞于土壤孔隙之中,以减低渗漏 现代工业技术提供了很多廉价防水材料,可以阻止贮水、输水工程的底、壁透水
25 保水技术的应用,有些方面在干旱地区很早就已实行。但是大多数技术,还是处于 试验阶段, 尚未广泛检验,广泛采用。如在抑制十面蒸发方面·虽然利用岩块,砾石和作物残余作为覆盖层是古 老的保水办法,但直到今天,人们还未能完全领会它的广阔前景。对于那些非多孔质的保水覆盖层, 如沥青、纸制的、石油的、塑料的和乳胶的覆盖层,只是最近二三年内才出现的。利用地下挡水层抑 制土壤水分渗漏也只是在最近才被人们认识到。保水技术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 是由它的气候和土壤特点所决定的。从气候特点来说,这里降水少而且集中在夏季,时空分布很不平 衡,加强保水可以使少量降水得到充分利用;另外,这里全年晴天日数多,太阳辐射十分充足,因此 水分蒸发量较大。从土土壤特点来说土壤比较疏松,含砂量较大,水分的渗漏现象比较严重。 二、抑制水面蒸发的技术 一般来说,抑制水面蒸发的方法是用一层阻止水分汽化的阻挡层来霜盖水面。对于小水池在水池 上加上池盖或顶棚就行了。但对较大的蓄水结构来说,就需要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现在国内外经过 试验的抑制水面蒸发的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液态化学制剂 脂族醇,例如十六醇,是细长的分子,在水面上能并排的排列,形成一个分子厚的一层盖在水面 上的薄膜 可以阻止水分汽化,抑制水面蒸发。这种液态化学制剂只需极少量的材料,1hm2 水面用 量少于 60g。它不限制氧气传入水中,其组成成分对鱼和人无毒,但易受风浪影响。 (二)石蜡蒸发抑制剂 漂浮的石蜡板放在水面上,在太阳光下石蜡融化,伸展成一个柔软的谇续薄膜,可以抑制水面蒸 发。在美国亚里桑那州,一个贮水池的石蜡覆盖层用了 4 年,起蒸发抑制效率超过 85%。 (三)固态板 用轻质水泥、聚苯乙烯、橡胶和塑料等制成的固态板,覆盖水面可以减少产生蒸发的面积,为 了克服抑制蒸发所引起的水体增温问题,选用绝热,浅色、能避免太阳能进入水体的反射材料来解决 这个问题。 (四)沙、石填充法 用沙和粗石填充贮水池和水库,把水贮存在沙、石之间的空隙中,水位保持在地表下 30cm 以上, 可以避免水面蒸发。在美国亚里桑那州沙弗得附近建造的贮水池,就是塑料薄膜衬底和池壁,然后用 粗石填满贮水池。这些粗石使小贮水池的体积减少约 55%,但减少蒸发约 90%。 修造填沙坝:也是抑制水面蒸发的一种形式。这种沙坝可长时期的贮存水分,比露天贮水池贮存 的时间长得多。在干旱年份也能提供水分,因为当水位降到沙面以下 1m 时,蒸发实际上就停止了。 三、抑制农用水池和渠道渗漏的技术 农用水池和渠道的防渗技术一般都要首先采取措施压实土壤,以封闭土壤空隙。最简单的办法是 用人工或蓄力压实(如脚踩、打夯、牛羊踏实等),大的水池或水库可用轮式拖拉机压宴。必要时还 可用胶泥、黏土或 1:5 的石灰土铺在池底或搪在池壁,以形成防渗层。或在池内放如浅水,反复进 行水耕水耙,把水搅浑,使细泥沉降并填塞于土壤孔隙之中,以减低渗漏。 现代工业技术提供了很多廉价防水材料,可以阻止贮水、输水工程的底、壁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