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昆虫学 教学实习指导 (林学)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2007年8月
森林昆虫学教学实习是森林昆虫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和提高学生对森林昆虫 识别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虫害发生现场进行详细观察、取样分析,提出解决虫害问 题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学 生要对所遇到的昆虫(害虫和益虫)的种类、出现的原因、程度等做出分析:学会害虫 和益虫的调查方法:发生较为严重的虫害进行详细调查:熟悉各类森林害虫的一般危害 特点:对所采集的昆虫,能够通过内业工作,学会制作各类标本,并鉴定出种类。实习 结束时写出实习报告。 实习可分为准备工作、外业工作、内业工作三个阶段。准备工作阶段包括资料收集、 计划制定、工具和仪器准备等。外业阶段包括森林昆虫调查及昆虫标本的采集。内业阶 段包括昆虫标本的制作与保存、昆虫种类的鉴定、森林昆虫调查结果的分析、实习报告 的撰写等。 调查所需要的工具和仪器有:手罗盘、皮卷尺、钢卷尺、测绳、轮尺、测高器、照 相机、放大镜、毒瓶、酒精、指形管、捕虫网、采集袋、电工刀、枝剪、手锯、标本夹、 标本纸、塑料袋、坐标纸、各种调查表格、记录本、直尺等其它办公用品。另外还要准 备必要的工具书和参考书。 §1森林昆虫调查 无论对昆虫种类、分布区的了解,对森林害虫进行防治决策,益虫的利用,以及衡 量多种防治手段的效益,都必须掌握森林昆虫种群数量变动。昆虫的数量动态指标是单 位面积(体积、植株或其它)上的平均密度(头m或头/株等)及相对密度(取样单位 总数中,出现该种昆虫个体的取样单位所占的百分数)。这些信息都必须通过实际调查 才能获得。调查时要通过科学的抽样,透过样本的总体去代表事物的总体,然后再用数 理统计方法加以整理归纳,得到比较接近于事物总体真值的信息。 根据目的,森林虫害调查可以分为普查和专题调查两种。普查是以一个地区为对象, 进行普遍调查,其目的是查明调查区域内昆虫的种类、数量、分布和林木受害程度。同 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般的森林保护措施。这种调查对昆虫数量的估计不要求十分精 确,但要求调查的血要广。为进一步作专题调查和今后制订检疫措施和开展森林保护工 作打下基础。如果在普查中发现比较严重的虫害,则要补充进行专题调查,对这种害虫 做进一步的分析。 专题调查是以某一种害虫为对象来进行的。其目的是较精确地统计该虫发生数量和危害程度, 探索其发生发展规律等。调查内容包括虫害的数量、分布、危害程度、寄主范围及其抗性,天敌及 寄生率、环境因素对虫害的影响、虫害所造成的损失、防治方法和防治效果等。 一、调查的一般方法 (一)准备工作 2
首先,收集调查地区的有关资料,以便了解该区的自然、地理、经济情况。特别要 查阅有关林业生产、病虫害发生情况和经验的档案记载、工作总结、调查研究报告、林 区的地形图、林相图,航测照片等档案记录等。参考这些资料,一方面可以拟订比较切 合实际的实习调查方案,决定调查实习路线和人员安排,设计调查表格,并准备所必需 的工具和仪器:另一方面有助于将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二)野外调查 野外调查的方式有踏查和标准地(样地)调查。在进行森林昆虫普查时,一般只作 踏查。专题调查是在踏查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地调查。 1,踏查踏查是为了了解林木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初步了解调查区内各 种森林昆虫种类、数量、分布、危害面积、严重程度等,根据调查要求及实际调查材料 确定详细调查的工作地点、步骤、方法以及设置标准地的位置和数量。在已经做过经理 调查的地区,可沿林班线和调查线来进行。在未经经理调查的地区可沿林区的大小公路、 河流、山脊等进行。但踏查路线应穿过当地各主要森林类型和不同地貌的林地。 踏查时,应分别小班或不同森林因子和立地条件的林分,简要记载有关森林调查因 子和森林虫害发生情况,森林调查因子主要记载的有林木组成、林龄、疏密度。郁闭度、 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下木、地被物、土壤类型、坡向、坡度、地形地势。森林虫害发 生情况包括害虫种类、虫口密度、林木被害程度和分布状况等。在踏查的过程中,要仔 细观察周围的虫害发生情况,同时采集昆虫及其危害状标本。 对叶部、枝梢、果实种子、蛀干、根部和苗圃地下害虫分别进行虫害发生情况调查。 危害程度分轻、中、重三级。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用(十、十十、十十十)符号表示。 叶部害虫:树冠被害不足1/3为轻度(+):1/3~2/3之间为中等(十+):2/3以上 为严重(十++)。 枝梢害虫(用材林以主梢为主,经济林以主、侧梢统一计算):被害株率在5%以下 为轻度(十)、在5%~10%之间为中等(++)、在11%以上为严重(+++)。 果实、种子害虫:果实、种子被害率在10%以下为轻度(十):11%20%为中等(十 +):21%以上为严重(+++)。 干部和根部害虫:被害株率5%以下为轻度(十):5%~10%为中等(十+):11%以 上为严重(十十+)。 天敌昆虫:天敌调查随虫害调查同时进行,着重调查天敌种类(捕食性天敌、寄生 性昆虫、致病微生物等)和数量进行分级统计。寄生率10%以下为少量(十):寄生率 11%~30%为中等(十+):寄生率31%以上为大量(十++)。 分布状况分单株、块状(0.7hm2以下)、成片(0.76.7hm)和大片(6.7hm以上)。 危害面积按调查点的代表面积和标准树危害程度的不同比例,分别准算轻、中、重。 轻的称发生面积、中等的称受害面积、重的称成灾面积
在普查过程中,将采集的昆虫标本进行初步鉴定,并及时做好各项记载(寄主、采 集地点、日期、采集人等)、标本要统一编号,妥善保管。所调查结果填入森林虫害踏 查记载表。 2.标准地调查在踏查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了解森林害虫危害的程度和原因,其繁殖、 蔓延扩散的可能性,害虫的发生与立地条件的关系等,需要设置标准地进行详细调查。 ①标准地的选择。标准地设置的位置和数量是根据调查的要求和目的而定。如欲了解 不同被害程度时,则可分别在严重被害、中等被害与轻微被害的地区设立标准地,如欲 了解某种害虫与立地条件的关系,则应在不同林型、坡向、海拔高度等地设立标准地, 但一个标准地不能跨两个林分。同一类型的标准地应尽可能有3次以上的重复。 ②标准地的大小。森林调查中确定样地的大小(面积)实质上就是划分总体单元。总 体单元越大,各单元之间的变动越小。当单元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变动系数趋于稳定。 我国历年来的经验证明:在一般情况下采用0.06hm2(20m×30m)的样地,在林分变化 较大时用0.1hm2,幼龄林用0.01hm2较为适当。并要保证主要寄主树不少于100株,不 够时需适当扩大取样面积。 ③标准地的测量。用罗盘仪测角度,用皮尺或测绳量测水平距离,然后计算标准地的 面积,林地坡度大于5°时,应将量测的斜距,根据坡度换算成水平距离。标准地境养 量测的闭合差一般不超过标准地各边总长度的1/2001/500. ④标准地的调查。标准地设立后,记载林分因子和立地条件。根据调查的害虫种类, 调查目的和精度要求,林分因子和立地因子可用实测或目测调查记载,然后进行每木调 查,统计被害株率。如需调查虫害对林木蓄积的损失,应选择中央标准木1~3株,进行 区分量测,以便推算蓄积量,所得结果可填入森林害虫标准地调查表中。各类森林昆虫 具体调查方法,下面将另作介绍。踏查和标准地调查所采集的标本、原始资料和汇总图 表、照片应及时加以整理并妥善保存。写出调查报告并提出防治建议。 二、食叶害虫调查 食叶害虫的调查,是为了了解主要林分重要食叶害虫的种类,危害程度及害虫发生 蔓延与立地条件、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关系,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首先在各种不同的林分中设立标准地,将调查因子填入森林害虫标准地调查表中。 森林害虫中的食叶害虫以鳞翅目幼虫和叶蜂幼虫为主。所以幼虫期的调查主要是了解当 代害虫危害程度和虫口密度。在标准地内均匀地抽查10~20株树(或按理论抽样数), 详细统计每株树上的幼虫数,并分别目测树冠受害的严重程度。叶部被害达树冠1/3以 下者为轻微、1/3~2/3为中等、2/3以上为严重。蛹期调查主要了解害虫下一代虫口变化, 一般在化蛹盛期后进行,每块标准地抽查20株树,统计每株树上的茧数,包括树上、 灌木杂草丛的茧。如有茧株数在50%以上或每株茧数在3个以上时,需在每块标准地中 任意采300个茧,在室内统计活茧(包括老熟幼虫)及死蛹数,在活蛹中分别雌、雄
算出雌雄比例。将所得结果填入食叶害虫幼虫期、蛹期调查记录表中。 三、蛀干害虫调查 蛀干害虫调查,主要是了解林分被害程度、害虫危害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害虫种类、 害虫在树干上栖居的密度及分布状况等。 由于蛀干干害虫的发生大多与寄主的立地条件有密切关系,因此调查与蛀干害虫大 发生有关的因子如林内卫生状况,各类树木(健康木、衰弱木、感虫木、枯立木、倒木) 的数量,土壤质地、地下水位等,使树木生长衰弱和卫生条件恶化或被破坏了的地方才 有可能,因此,对这些因子要作详细调查。将此结果列入蛀干害虫标准地每木调查表中。 各类树木的标准为: 健康木:无虫害感染、叶色正常。 衰弱木:树木生长衰弱、树叶稍发黄。 感虫木:树木叶部发黄、生长能力丧失、害虫大量寄居。 枯立木:己枯死立木、树皮、树叶大部脱落,害虫已羽化飞出。 倒木:由风引起树木主干倒地或主干被折断。 上述工作完成后,对感染虫害的树木进行分析了解干部害虫危害情况、害虫种类、 在树干上分布状沉等。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标准木3~4株,测量胸高直径,然后伐倒分 析。先将伐倒木沿干基到梢头剥取一条不少于10cm宽的树皮,观察害虫种类及分布情 况,然后在具有代表性的区段,或从干基到梢部每隔lm处分别设置50cm×20cm的样 方一块,统计害虫的羽化孔,然后剖去样方的树皮分别统计小蠹虫的穴数、母虫道数、 被害状形状、幼虫、蛹及成虫数、以及天牛、吉丁虫、象鼻虫等幼虫、蛹和蛀入木质部 的虫孔和羽化孔的数量,将所调查结果填入蛀干害虫标准木调查表中。 四、枝梢害虫调查 枝梢害虫调查是了解天然幼林或人工幼林中幼树成活率及树干分叉弯曲与害虫危 害的关系,了解幼林受害严重程度与立地条件及经营管理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 施。 在调查过程中首先踏查,如发现树木生长衰弱或枝梢枯萎严重时,应进行详细调查。 详细调查应在10hm面积上设2~5个标准地或栽植行,每个标准地内应有幼树100株, 标准地各项因子按表记载。在标准地内进行每木检查,分别统计健康株数、被害株数, 调查结果填入枝梢害虫标准地调查记录表。被害严重程度可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轻微:主枝健康,侧枝受害在20%以下,对生长影响不大。 中等:主枝健康,侧枝受害在20%~50%,并影响幼树生长。 严重:主枝受害或侧枝受害在50%以上,幼树生长受抑制或枯萎。 在被害株中,按轻微、中等、严重三者的权重,选取5~10株标准株,分别统计健 康梢数、被害梢数、检查虫种。将结果填入枝梢害虫标准株调查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