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昆业学》验指导 森林昆虫学实验指导 (林学用) 前言 《森林昆虫学实验指导书》是《森林昆虫学》的配套教材,内容包括昆虫标本的采 集与制作,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学、昆虫分类及与森林有关的害虫等5部分,通过实 验不仅能直接观察昆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进行分类鉴定,更牢固地掌握昆虫 学知识,了解危害森林的有关害虫的情况,而且也是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基本操作技术, 正确分析试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的能力的教学环节。 学生守则 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和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学生必须遵守下列规则: 1. 对实验内容的理解程度是实验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在实验前按照老师安 排,预习有关实验内容,准备好必要的物品和文具。 2. 在实验室内应保持安静,不要嬉戏和高声谈话。实验过程中要听从指导老师,严 肃、认真地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设备、毒品和有腐蚀性药品等。注意观察、分析, 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不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 3. 要节约使用标本和药品等实验材料,节约水电,。对公共财产如仪器、家具和小 工具等要特别爱护。实验室内的一切设备应力求整洁、清洁,切勿杂乱放置,未 经教师允许,不得带出实验室。 4. 仪器发生故障时,应立即报告教师。如有仪器损坏或丢失,应报告教师说明原因, 根据具体情况,按赔偿制度处理。 5. 实验完毕,应对仪器和用具进行检查,清洗整理,归还所借物品,公共用具归还 原处。将昆虫尸体等残杂物品放入指定容器内,不要到处乱扔。经教师验收后才 可离开实验室。 6.离开实验室之前,应认真检查水电、门窗等是否关好,严防不安全事故发生。 第1负共18负
《森林昆业学》验指导 目录 实验一、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3 实验二、昆虫的外部形态观察········· 10 实验三、昆虫幼虫、蛹类型及变态类型观察·,,·,··,·,,,·,,, 12 实验四、昆虫纲的分目及检索表的制作,·· 14 实验五、根部害虫观察.···,···,·· 16 实验六、枝梢及干部害虫观察······ 16 实验七、种实害虫观察,················ 17 实验八、常见农药性质、剂型及应用范围认识.···· 17 第2负共18负
森林昆业学》验指导 实验内容 实验一、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实验性质:综合性涉及性实验(学生课外实习) (一)、实验目的 昆虫标本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材料,采集昆虫标本是学习和研究昆虫的基础工作, 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专门技术。昆虫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复杂,要想得到大 量、理想的标本,那么采集的方法和手段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同时为了科研和教学需要, 要将采集昆虫制作为标本,只有掌握了采集和制作的恰当方法和手段,才能对昆虫的研 究起到非常好的辅助作用。 本实验要求每位学生自主安排课外时间,进行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所用工具可向实 验室借用和由本人制作,标本制作过程在实验室内进行,制作完成进行标本的初步鉴定 (每位学生采集制作标本应不少于20科),可鉴定到科,完成实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1.昆虫标本的采集: 1.1采集工具 1.1.1捕虫网 通常可分为捕网、扫网和水网三种。 ①捕网 主要用于捕捉空中飞动的昆虫,如蝶、蛾类、蜻蜓类等等。网的结构由网袋和网柄 组成。网袋宜用薄柔的细纱,颜色以白色或淡色为好,如罗纱或蚊帐纱,也可用尼龙 纱巾改制,目的是减少挥网时的阻力,利于昆虫入网并便于透视网内。 ②扫网 主要用来捕捉栖息在低矮植物上或行株距间、临近地面或地上、善于飞跳的小型昆 虫。制作方法和捕网大致相同,但网袋的铅丝比捕网的略粗些:网柄可根据情况适当短 些。此外,在网的底部要开一小口,使用前在开口外用橡胶圈扎一只透明玻璃管(或塑 料管),扫入网内的是昆虫既被甩入管,虫量满足时取下小管,盖上透气管塞,再另换 一只空管,继续扫捕。 ③水网 第3负共18负
《森林昆山学》验指导 是捕捞水栖昆虫的一种工具。为减少水的阻力,网袋应选用透水性较强的材料,如 马尾纱或金属纱等:从而操作方便,并不致折断网柄。水网的形式很多,一般可根据捕 捞对象设计制作。 1.1.2毒瓶 采到昆虫后,有的需及时放入毒瓶内致死。常用的毒瓶一般选用内质量较好的磨砂 广口瓶,瓶口严紧,毒气不致外溢,瓶盖不易脱落,使用安全。还可利用罐头玻璃瓶加 配塑料盖来制作毒瓶,也很经济实用。 专业采集用的毒瓶,其毒剂常使用氰化钾,毒力特别强,昆虫入瓶后可迅速致死。 由于此种毒剂属于剧毒,在制作、使用以及保管方面要特别注意安全。 以氰化钾为毒剂的制作方法如下: 先将小块氰化钾或其粉末,轻轻放入瓶底,摊平;一只高15厘米,瓶底直径8厘 米的玻璃广口瓶,可放入约5克的毒剂。然后在毒剂上面平铺一层1.5厘米厚的锯末, 稍压平整:再在锯末层上,平摊一层厚约015厘米的石膏粉,稍压平整:然后盖上一张 与瓶径大小相同的滤纸片,压紧后向瓶内徐徐滴水,直到通过滤纸渗透到石膏层的底层 为止,盖上瓶盖,经过10余小时,待石膏凝固,再放上一两张滤纸片,毒瓶即制作完 成。为了加固瓶底,防止瓶底破裂毒剂散落,可在瓶外以药层为准,在瓶外连同瓶底加 粘一层胶布或透明胶带防护,则更加安全耐用。为携带方便,常在毒瓶体外配装背带。 一般采昆虫用的毒瓶,其毒剂也属多种多样,例如有用脱脂棉蘸上适量乙醚或醋酸 乙烷作毒剂,放在瓶底,上面盖一块硬纸板或薄塑料板,板上穿些小孔,使用起来也有 毒效。适于学生用的毒瓶,可试用苦桃仁、枇杷仁、青核桃皮等,捣碎后包在纱布内, 放入瓶底,摊平后,再盖一有孔的硬纸板,也有一定毒力。 毒瓶外面须加标记,注意安全,精心保管。此外,使用毒瓶时,不可将大型和小型、较 软和较硬的昆虫混放在一个毒瓶里,以防互相残踏碰撞,伤及虫体:鳞翅目昆虫更应单 独入瓶处理。毒瓶内还可放入一些细纸条,起到隔离和缓解彼此碰撞作用。毒瓶内所放 滤纸,主要是为了吸水解潮,应视纸的湿度和污染情况,及时更换。 1.1.三角纸袋 又名昆虫包,主要用来装存鳞翅目昆虫标本。采集前制备出一定数量、大小不一的 纸袋,使用时依虫体大小分别放入各袋,每袋可装一个或几个同种标本。纸袋轻巧,不 致损伤中体,且携用方便。 三角纸袋的材料,一般选用半透明纸,裁成长宽3:2的长方形纸块,然后折叠即 成。 第4负共18负
森林昆山学》验指导 1.1.4其他用品 有些小工具需要配备,如大小镊子、小剪刀、手持小放大镜、软毛笔、铅笔、记录 本及小标签等。如有夜间作业,还需置备成套诱虫灯具(如黑光灯)、手电筒等。 1.2昆虫标本采集的方式 昆虫的采集,通常有两种方式: 1.2.1随机采集 预先无计划,遇到可采的昆虫,随处随手捕捉。 1.2.2定点采集 根据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定好重点采集对象,并依据采集对象发生地点和时间, 选择最佳的采集方案进行作业。 为了教学所需或组织学生野外采集,通常是以定点采集为宜。在选择采集场所时, 主要考虑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①注意虫源 不论是专项采集或多种普采,选择场所至关重要,场地适宜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例如采集菜粉蝶,宜到甘兰、萝卜、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田间:采集花椒凤蝶, 宜到种有花椒树的地方:采集各种蝶类,宜到花朵盛开的园林中。凡此种种,均要事先 掌握好采集对象的生活习性,选定最佳场地,才能达到理想境界,不致落空。 ②适时采集 昆虫种类繁多,一年中发生情况各不同,在选好采集场所后,还要针对欲采集的昆 虫发生季节和时间进行采集。季节是指月份,时间是指作业当天的早、中、晚。应针对 昆虫的发生月份和活动习性,不失时机地选择最佳时日与时间,劳逸结合地进行采集, 才能达到虫种吻合,虫量适度,收获显著的目的。例如欲制作菜粉蝶生活史标本时,宜 在5月下旬左右,甘兰采收前后,在甘兰田间有大量粉蝶飞舞,叶片上可以同时采到卵、 幼虫和蛹,一举数得而完成了整套标本所需的各个虫态。 ③保证安全 不论是个人或组织学生到野外、山林等场所采集昆虫除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虫蜇 蛇咬外,还要注意避开危坡陡路,免生意外:此外还应严格遵守作业区有关自然保护的 各项法规,尤其是林区的防火,更应高度重视。 1.3采集方法 昆虫种类繁多,习性各异,应根据不同虫种的生活习性,分别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 捕捉。 第5负共18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