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0 森林害虫的种群数量控制
第一节森林昆虫的生态对策 生境不同各种群的世代存活率变化差别有较 大,这种变化既是其对该环境特有的适应性 特征及死亡年龄分布特征的反映,也是在该 生境下求取生存的一种对策,即生态对策。 ▣种群的生态对策与其生态学特征和遗传性密 切相关,当处于不同生境时,种群通过改变 其个体大小、年龄组配、扩散力、基因频率 以使其与环境条件相适应
第一节森林昆虫的生态对策 口对适应生境而采取对策的种群,完 成世代发育的时间T与环境有利期H1o0 的T/H≈1,前一世代的种群对资 源的消耗常对后代无影响,以高繁 殖率及较多的群体参与生存空间的 50 竞争。 ▣相反取K对策类种群的栖境较稳 器(时间) 定,T/H<1,种群数量超过环境 负荷后将对下一代不利,以延长寿 Deevey的三种存活率模型 命、提高取食与繁殖效率占有生存 IK对策类,死亡多发生于老年期,具低 空间,适宜生存于较为持久的栖境 繁殖力的适应性。Ⅱ.各年龄组的死亡率基 本相同。Ⅲ对策类,死亡多发生于年幼 中。 期,具高繁殖力的适应性
第二节 害虫治理策略发展的四个重要阶段 我国的森林害虫的治理始于1949年,但从人类控 制害虫策略的本质上讲,已经历了三个发展历程。 ▣1940年前,即合成农药未诞生时人类被动的依靠 生态体系自有的调控能力控制害虫的危害。 ▣1940~1995间的第二个历程又经历了害虫防 治、协调防治、综合治理即种群数量控制三个阶 段。 ▣1996年后害虫治理进入了可持续控制的新阶段
1、害虫防治(化学防治)Inpest control=IC ■ 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中期。1946年开始大面 积使用DDT,相继六六六、氯丹、毒杀芬等一系 列高效、持久的有机氯杀虫剂在害虫防治上发挥 巨大作用。 ■62年美国生物学家Carson出版《寂静的春 天》,“农药合并症”。虫害损失并未因大量使用 农药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