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苗圃地下害虫调查 地下害虫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当地的害虫种类、分布。虫口密度等,为防治提 供依据。调查时要考虑地下害虫的特点: 1.地下害虫在土壤中的分布,除受虫种生活习性的影响外,还受土壤类型、地势、土 壤肥力、植被、气候条件等的影响。 2.土壤地下害虫调查无自然抽样单位,只有人为抽样单位。而地上昆虫有自然抽样单 位,如一个枝条、一张叶片等。 3.调查时要考虑地下害虫在土中的分布型,以决定取样方式。蛴螬多属聚集分布型, 以采用“Z’字型或棋盘式取样为宜。 4,地下害虫生活史较长,如蛴螬、金针虫等,若进行越冬虫口的调查,便可预测翌年 春季的发生数量。 地下害虫调查工作量较大,可适当缩小取样面积,用50cm×50cm为一样方,适当 加大样本单元数。一般可在1hm苗圃地内设9个点,每点50cm×50cm,深度20cm土 层为一层,直至没有害虫为止。一般冬季调查取样要深一些。对活动性较强的蝼蛄还可 采用目测隧道的方法结合进行。在春季3~4月间蝼蛄出洞前,华北蝼站在地面出现10cm 左右的新鲜虚土隧道,东方蝼蛄在洞顶壅起一堆新鲜虚上或较短的新鲜虚土隧道。一般 这两种蝼蛄都是一窝一头。调查结果填入主要地下害虫田间密度调查表。 六、种实害虫调查 种实害虫调查是了解种子园、母树林及一般采种基地内危害球果、荚果及其种子内 的害虫种类、数量、危害程度、分布状况等,为选定采种地区、划分疫区和保护区、保 护种子资源、防止害虫在种子内继续危害,提出具体防治措施。 具体调查方法:光在种子园、母树林及一般采种林分内,按林分因子及危害情况设 立标准地,记载各项调查因子,将结果填入种实害虫调查表内。在标准地内分级选取标 准树,一般可选5~10株,记载标准树各项因子,在标准树上采取球果(荚)100个以上, 解剖中调查总被害率,并要求按害虫种类、虫态、数量分别予以记载。由于在同一树种, 在不同地段、不同时间种实害虫种类不一,应在不同时期进行调查。对已采收的种子, 要了解种子来源,采种林区虫害情况及所采取的防治措施,采种时间、贮藏时间。贮前 或贮藏期间有无采取何种防治措施,并按种子种类、采种时期、来源等抽样解剖种子, 观察记载害虫的情况,将结果填入种实害虫调查表。 §2昆虫标本的采集 昆虫标本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材料,采集昆虫标本是学习和研究昆虫的基础工作, 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专门技术。昆虫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复杂,要想得到大 量、理想的标本,没有一定的采集工具和采集技术是不可能的。 6
一、采集工具 1.捕虫网捕虫网的种类很多,按其功能可分为捕网、扫网和水网3种。 (1)捕网(见图1)用来捕捉正在飞行或停着的活泼昆虫。网要轻便,不兜风,并 能迅速、准确地从网中取出己捕昆虫。网袋选料要薄、细、透明的白色或淡色的织物, 如尼龙纱或珠罗纱等。网圈用粗铅丝弯成直径33cm,两头折成直角,未端弯成小钩。 网柄用70-100cm长,直径1.5-2.0cm的木杆(或塑料杆),在杆的一端挖两条槽,钻洞。 将网圈嵌放在网柄上,用铅丝、细绳缠住或用铁皮箍套起来便可使用。为携带方便,可 将网圈的铅丝中央剪断,弯个小圈,互相套叠,折成半圆。网口用结实的白布制作。 (2)扫网(见图1)用来扫捕草丛等茂密植物上的昆虫。网袋用较结实的白布或亚 麻布等制作,网圈要粗些,网柄长约50cm。网袋在底部留一个口,使用时扎紧,扫到 虫后打开,倒出扫集物:也可在口上缝上松紧带,套一个透明塑料管,把扫集物集中到 管中,便于观察和换取塑料管,再续继扫捕。 (3)水网用来捞捕水栖昆虫,以铜纱或尼龙纱制成。网柄要长些,网圈和网柄都要 结实,才不会因水中阻力大而折断,水网形式多样,可根据需要设计。 2.吸虫管(图2)对微小和不易拿取的昆虫可用吸虫管采集。用较粗的璃玻管配好软 木或胶皮塞,在塞上打两个孔,分别插一段塑料或玻璃的弯管,在接打气球的那条弯管 的一端缠一小块纱布或铜纱,以防止将虫吸入胶皮管中。 3.毒瓶(图2)采到的昆虫,除需要饲养的以外都要杀死,杀死得越快标本越完整。 所以毒瓶是不可缺少的采集用具。 制作毒瓶,首先要选择优质的广口玻璃或塑料瓶(管),配上严密的软木或橡皮塞。较 理想的毒剂是氰化物。一般用纱布包上5~10g氰化钾(钠)小块或粉未放在瓶底,用使 纸片或软木片、泡沫塑料片等将其卡住即可。也可在瓶底直接放入药粉,加锯木屑,压 紧后倒入石膏糊固定(石膏粉加清水调成石膏糊)。 氰化物遇水即放出氰化氢(HCN),毒性很强,在制作毒瓶时要注意安全,室内通风, 不接触皮肤:毒瓶要有专人保管,有严格的借用制度;野外采集时,万一打碎毒瓶要用 镊子将瓶中药物夹入另一空瓶(管),盖严瓶塞并将碎瓶埋人土中。 除氰化物外,还可用乙酸乙酯、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和敌敌畏等药物作毒瓶的毒剂。在 瓶里放入适量脱脂棉,用长滴管滴入药液,然后用硬纸片卡住。这类药剂挥发快,作用 时间短,要适时加药。 毒瓶应保持清洁,瓶中放些纸条,既可以防止虫子相互摩擦而损坏标本,还可吸去多余 水分。鳞翅目昆虫要单放一个毒瓶,以免与其它昆虫混在一起而弄坏标本和沾污其它昆 虫。 4.采集袋(图2)用来携带采集用具,大小式样如一般的背包,缝两排装指形的筒状 小袋,每排10个,再缝几个大小不同的装毒瓶(管)的小袋。袋可分为3层,装镊子、 1